APP下载

丹阳市中医院2012-2014年中药注射剂应用情况分析

2016-02-26翟洪发

淮海医药 2016年1期
关键词:用药频度中药注射剂

翟洪发



丹阳市中医院2012-2014年中药注射剂应用情况分析

翟洪发

[摘要]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丹阳市中医院2012-2014年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保持平稳上升,用于活血化瘀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注射剂居临床使用之首。结论: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较广泛,应严格辨证施治,重视其安全性、有效性,合理选择使用。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 销售金额; 用药频度; 限定日费用

中药注射剂系指从中药材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可供注入人体内的灭菌溶液或乳状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具有作用迅速、疗效确切、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1],但其引起的不良反应(ADR)报道也逐渐增多,安全性问题日渐受到重视。为此,笔者对我院近3年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应用情况,探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旨在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查阅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提取使用金额排序前10名的中药注射剂的数据,信息包括:药品名称、规格、剂型、包装、使用数量及销售金额等,对各类别药品的销售金额、排序及用药频度(DDDs)排序进行分年度统计分析。

1.2方法以药品的批准文号作为中药注射剂的界定依据,限定日剂量(DDD)按《新编药物学》第16版[2]或药品说明书确定。DDDs=该药品销售总量/该药品的DDD值。将各药品DDDs及金额数进行统计分析,药品的DDDs越大,表明该药使用率越高。限定日费用(DDC)=该药品总销售金额/该药品的DDDs,可用于衡量该药在经济上的被接受程度。

2结果

3年中,各类中药注射剂品种数、销售金额及其构成比基本平稳。活血化淤类由于品种较多,故3年来销售金额占比连续位居榜首,且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扶正剂、清热剂用药销售金额排序分别居第2,3位,3年来其销售金额持续上升,构成比基本持平;中药注射剂的总销售金额每年均有所增长,说明临床使用增多,呈平稳增长趋势。2012-2014年我院各类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及其构成比,见表1。

表1 2012-2014年4类中药注射剂品种数销售金额及占比

2012-2014年我院销售金额排序前10位的中药注射剂中,用于心脑血管的药物每年均有4个上榜,分别是丹参酮IIA注射液、丹红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疏血通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扶正剂、开窍剂也有2-3个品种进入前10位,尤其是扶正剂参芪扶正注射液上升较快,连续2年稳居第2位,而开窍剂醒脑静注射液更是跃居首位。销售金额排序前10位的中药注射剂,见表2。

从统计发现,中药注射剂的DDC均普遍较高,前10位中大多数接近或超过100元,醒脑静注射液注射液最高,为163元,较高的治疗费用增加了患者和医疗保险经济负担。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和疏血通注射液,可能是由于DDC较高,限制了其在临床的进一步使用。一些药品的同步性不是很好,没有达到较理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2012~2014年前10位中药注射剂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及排序,见表3。

表2 2012-2014年单品种中药注射剂销售金额及排序

3讨论

3.1使用类别分析从表1可知,2012~2014年中药注射剂使用金额分别占住院患者药品销售总金额的8.36%,9.54%和9.72%,说明3年来我院中药注射剂使用量与医院业务收入同步增长,使用比例控制较好,并且相对稳定。3年中中药注射剂品种数分别为22,24,25种,略多于相关文献报道,新品种引进较少但品类较完整,说明我院新药引进是严格和慎重的[4-5]。其中,用于活血化瘀、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类的注射剂用量最多,表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显著提高,导致对此类药品的需求量急剧增长[6];其次为用于癌症患者放疗、化疗后辅助治疗的益气扶正类中药注射剂,但新增品种不多,主要是因为具有抗肿瘤作用的中草药资源有限,开发成本高,药品价格高[7]。

3.2销售金额分析由表2可知,2012-2014年单品种年销售金额增长较大的的有醒脑静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丹参酮IIA注射液和丹参多酚酸盐,四者2014年比2013年增长了100%以上,与表1中销售金额分别占前2位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活血化瘀类和益气扶正类注射剂销售费用数据相吻合。这也反映出近年来由于现代社会紧张、快节奏的工作强度,不良饮食增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高以及肿瘤患者、老年患者在逐渐增多[8]。

表3 2012-2014年中药注射剂前10位用药频度限定日费用及排序

如用于辅助治疗的参芪扶正注射液销售金额2012年攀升为第2位,说明类以人参、黄芪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注射剂,可通过调节人体气血而改善症状,增加机体免疫功能,达到抑制肿瘤发展、缓解病情、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临床疗效确切,广受医生和患者的青睐[9]。

3.3使用频度分析DDDs分析可用于评价药物的使用强度,药品的DDDs越高,说明该药的使用频率越高。表3提示,前10位中药注射剂使用频度仍然以活血化瘀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为多,如丹红注射液、丹参酮IIA注射液等。DDDs下降比较大的是舒血宁注射液,跌出了前10位,这里不排除临床推广和厂家宣传等因素的影响,提示临床应加强对这类药物应用的分析评价。而且,我们从表2、表3中药品销售金额及相应DDDs的排序上存在着不小的差异,说明在药品的供应和管理中应同时重视销售金额和DDDs,做到及时控制,合理应用[10-11]。

3.4限定日费用分析由表3可见,3年里中药注射剂单品种DDC高低差别较大,其中清热开窍药醒脑静注射液的DDC最高,达163元,这与其单价较高、单次使用量较大有关,为单品种销售、单次应用金额最高的;同类注射剂单品种的DDC相差很大,如参芪扶正注射液和生脉注射液均有益气扶正之功,用于恶性肿瘤患者,前者的DDC达到了160元,说明有些中药注射剂用于肿瘤治疗的费用是比较昂贵的;而后者的DDC为100元以下,价格相对合理,其DDDs排序较靠前,临床使用率明显较高,同步性较好,兼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2]。其他中药注射剂DDC值在10~140元之间不等,其中丹参注射液和炎琥宁注射液相对便宜,但使用量不稳定;丹红注射液、丹参酮IIA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等DDC值相对稳定;参麦注射液由于降价等原因,DDC值逐年下降,但因DDD值基数较大,DDC值仍在60元左右,但2014年DDDs排名直接跌出前10,是价格因素还是主观减少使用值得商榷。总的来说,我院大多数中药注射剂的日均费用在近3年中稳中有降,这主要与监管部门下调部分药品价格、临床用药趋于合理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丹参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的DDC较小,说明医生能从患者的经济利益角度去考虑,选择价格低、疗效好的药物。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DDC偏高,会影响药物使用的同步性,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难以达成统一。因此,应积极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通过对药物治疗的成本和效果两个方面进行考量和比较,通过统计学方法去确定最佳的药物治疗方案,控制药品费用上涨,缩减开支,将用药的经济性和合理性融为一体,实现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13-15]。

综上分析,我院临床使用的中药注射剂品种相对稳定,主要以活血化瘀类为主,清热剂的使用呈逐年增长趋势。但是由于本院活血化瘀品种较多,其机理却各不相同,各有专长,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维持和治疗上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16],但使用中存在缺少辨证施治,剂量选择不妥、疗程过长、溶剂选择错误等不合理用药现象。提示医生使用中药注射剂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严格按照《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原则使用,功效相似的中药注射剂,其DDC高低不等,临床医师在确保疗效的前提下,要根据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适当的药品,使用药更加保证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使用药者承受最小的风险,获得最大的收益[17-18]。

[参考文献]

[1]李文杰,李小云,范雪亮.中药注射剂超剂量使用引发后果及原因概述[J].中国药物警戒,2011,8(10):611-612.

[2]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71-672.

[3]韩冬,安爱军,安广文,等.2010~2012年某院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11):980-982.

[4]张祥霞.2008~2011年江阴市中医院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12):1071-1072.

[5]付勇.我院2009~2011年中药注射剂使用分析[J].四川医学,2012,33(5):888-889.

[6]刘丽娟,季波.我院2010年中药注射剂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药房,2011,22(35):3343.

[7]王新明.2007~2009年我院中药注射剂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6):139.

[8]张彩霞,杨彦渊.我院2004~2009年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J].中国药房,2010,21(35):3343-3344.

[9]陈锋,何春梅,林敬明,等.2009~2011年广州市某三甲医院抗肿瘤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5):408-409.

[10]赵春萍.2008~2010年我院中药注射剂应用情况调查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2012,27(4):365-366.

[11]杨忠英,姜云达,岳德永.我院2010年中药注射剂应用现状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2,21(1):29-32.

[12]欧阳荣,廖建萍,刘红宇,等.我院2010~2012年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J].中国药房,2014,25(11):1043-1045.

[13]欧微,张莉.2009~2011年我院心脑血管类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111-113.

[14]李梦,刘东.武汉地区32家医院2010~2012年抗肿瘤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J].中国药师,2014,17(2):287-290.

[15]王建平,姜丽丽.运用药物经济学手段有效遏制药品费用的不合理增长[J].中国药房,2004,15(8): 479.

[16]于美玲,拓进国,于欣,等.我院2007~2011 年中药注射剂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药房,2013,24(39):3723.

[17]林燕,陶红慧,严楚顺,等.2009~2011年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9):787-790.

[18]田宏彦,胡广卉,董杰,等.2007~2010 年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常用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12):1072-1075.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丹阳市中医院 药剂科,212300

·药物与临床·

收稿日期:(2015-08-03)

[中图分类号]R 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044(2016)01-0086-04

DOI:10.14126/j.cnki.1008-7044.2016.01.042

[作者简介]翟洪发(1964-),男,副主任药师/科主任,大学。

猜你喜欢

用药频度中药注射剂
应用抗组胺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处方分析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预测研究
我院17种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内容变更调查分析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的安全性系统评价
临床药师参与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研究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和安全用药
药品批发企业对中药注射剂质量管理探析
2013—2015年我院手术药房麻醉药品应用数据分析
2013—2014年华山医院北院门诊心血管类药物应用分析
上海市同济医院2011—2014年口服降糖药物使用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