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经前期综合征医案2则

2016-02-21刘双萍包红桃张扬武权生

新中医 2016年8期
关键词:经行五物巴戟天

刘双萍,包红桃,张扬,武权生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000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经前期综合征医案2则

刘双萍,包红桃,张扬,武权生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000

经前期综合征;黄芪桂枝五物汤;武权生

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是指在黄体期反复出现周期性以躯体不适、精神症状为特征的综合征,月经来潮后症状自然消失[1]。本病分属于中医学经行乳胀、经行浮肿、经行泄泻、经行头痛、经行身痛、经行感冒、经行情志异常、经行发热、经行口糜等范畴,也被统称为“经行前后诸症”。这些症状已严重地影响到现代女性的生活。源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篇中的黄芪桂枝五物汤,由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组成,具有补益气血、温经通阳、和血行痹之效。武权生教授是甘肃省名中医,甘肃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治疗女性内分泌失调等疾病。武教授运用此方治疗多种经前期综合征,多获良效,现举验案2则,介绍如下。

1 经行头痛

王某,女,30岁,2015年1月11日初诊。主诉:经期头部隐痛4年。病史:末次月经:2014年12月4日,自诉每逢经前1周及月经期3天出现全头隐痛,两侧尤甚。症见:面色苍白,疲乏易困,舌质暗、苔薄白,脉弦细弱。中医诊断:经行头痛,证属气血两虚、脾虚气滞,治以补脾益气、养血疏肝,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处方:炙黄芪35 g,盐菟丝子、鸡血藤各30 g,桂枝、大枣、生姜、防风、羌活各9 g,熟地黄、当归、炒白芍、赤芍、党参、炙淫羊藿、盐巴戟天、续断各15 g,柴胡10 g,陈皮6 g。每天1剂,水煎早晚分服,连服12剂。2015年3月8日二诊:末次月经:3月3日。诉服上方后全头疼痛已明显减轻,情志不畅时巅顶胀痛,胁肋胀满,大便溏,舌质暗淡、苔薄白,脉弦细。上方酌加炒白术18 g、柴胡、川芎各12 g,继服14剂,并嘱患者平素经前调畅情志,加强营养。2015年4月12日三诊:患者面色红润,精神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近日偶有口渴欲饮症状,故去炙淫羊藿、盐巴戟天、羌活,加酒黄芩9 g,嘱再服6剂,随访2月,诸症悉除。

按:经行头痛,属中医学“月经前后诸证”范畴,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居于人体之最高位,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手足三阳经皆上注于头[2]。外感风、寒、湿、热之邪气均可使清阳受阻,气血凝滞而发头痛。此患者病程较长,久病易耗伤气血,正气不足,无力驱邪外出,使风寒湿邪稽留,故气血亏虚;加之行经时,气血下注于冲任,经血耗损均可致阴血相对不足,引起脏腑气血亏虚,清窍失养、经血瘀滞而发为经行头痛。炙黄芪、熟地黄、炒白芍、大枣补血益气;党参、甘草补脾益气,并取风药防风、羌活升阳之气,脾阳得升,脾运得健,故头痛可消;桂枝、生姜散风寒而温经通阳,与炙黄芪配伍,益气温阳、和血通经;当归、赤芍、鸡血藤补血、活血、行血而止痛;炙淫羊藿、盐巴戟天、续断、盐菟丝子温肾助阳,肾阳得温则脾阳得健;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得健,可使中焦调和,化生之津液入脉而化赤为血,使气血生化有源;柴胡疏肝行气,合用陈皮,其性辛温既可增强行气止痛之功,性苦亦可燥湿;诸药配伍,共奏补养气血、健脾运脾、止痛之效。二诊见大便溏,故加炒白术健脾利湿实大便。《本草汇言》曰:“川芎,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血中气药……味辛性阳,气善走窜而无阴凝黏滞之态,虽入血分,又能去一切风,调一切气”;《丹溪心法·头痛》又言“头痛须用川芎”,故给予川芎以补血活血,疏肝解郁,行气祛风而止痛;加大柴胡剂量则可疏肝解郁,减缓胁肋部不适,亦减轻头痛症状。三诊头痛基本消失,但有口渴欲饮症状,考虑药物性热灼伤阴液,故去炙淫羊藿、盐巴戟天、羌活,酌加酒黄芩以清热。

2 经行脐周瘙痒

付某,女,35岁,2015年2月18日初诊。主诉:行经期间脐周瘙痒不适半年。末次月经:2015年2月12日,患者诉无明显诱因于月经期出现脐周瘙痒不适,近2月加重,不能忍受,症见:脐周可见搔抓痕迹,皮温正常,皮色不变,无液性渗出。纳差,腹胀,肢体沉重,舌淡苔白厚腻、边有齿痕,脉细缓。中医诊断:经行脐周瘙痒,证属气血虚弱、脾虚湿困,治则:健脾益气养血、祛风止痒,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处方:炙黄芪35 g,鸡血藤30 g,当归、炙淫羊藿、盐巴戟天、续断、生地黄、白芍各15 g,柴胡12 g,桂枝、川芎、生姜、荆芥、防风、羌活各9 g,陈皮6 g。每天1剂,水煎早晚分服。嘱患者经前7天停药,经后复诊。二诊,瘙痒症状已耐受,腹胀消失,诸症皆好转,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原方去荆芥、防风、炙淫羊藿,加党参、白术各15 g,茯苓12 g,大枣9 g。12剂,每天1剂,水煎早晚分服。再诊时,诸症已基本消失,故方药暂不调整,继服7剂,并嘱患者下次月经后继服上方6剂,以防复发。3月后随访,未再复发。

按:《医宗金鉴》云:“外盛内虚,虽微风小邪易为病也。”风为阳邪,易耗伤阳气,又因风性善行而数变,病多游走不定,侵犯脐周时可发生瘙痒。炙黄芪补脾、益气、固表,鼓舞卫气以使血行通畅,益气固表、扶正祛邪;桂枝辛散温通,可振奋气血、祛风散寒,合芍药而温经通络;生姜辛温行散,既增桂枝温煦之力,又助桂枝走表以散外邪而止痒;淫羊藿、盐巴戟天、续断温肾壮阳,祛风除湿;荆芥、防风、羌活共奏祛风散邪而通络止痒;当归、生地黄、白芍、川芎、鸡血藤共奏养血活血通络之功,寓“治风先治血”之意;少量陈皮辛行温通,行气导滞,使全方补而不滞。诸药合用,共奏补脾益气、养血活血、温经通络、祛风散寒、除湿止痒之效。《诸病源候论》曰:“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膜理,与血气相搏,而俱往来在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但瘙痒也”,阐述了瘙痒乃因素体虚弱或妇女经期血海空虚,外邪乘虚而入所致。故复诊治疗中加入熟地黄、党参、大枣补养气血;白术、茯苓补脾健脾以除湿,脾强可胜湿,阳气旺盛,气机通畅,湿毒当除,瘙痒亦消。“经后勿泄”,上方去荆芥、防风以防辛散太过而耗伤阴血。在本例患者诊治过程中,经前以温阳除湿、祛风止痒为主,经后重在养血活血、补脾益气,通过经前、经后周期治疗,则瘙痒得消,气血得补,标本兼治,收效甚佳。

本病发生的病机为妇女在经前、经期的生理变化,冲任、气血、子宫变化较平时急骤,气冲血急,气血相对壅滞;经行期和经后子宫由藏而泻,由盈而虚的变化,使全身已经偏虚的阴虚更加不足而致肝失血养[3]。武教授认为,在治疗本病时,以肝、脾、肾、冲任、气血同调为主,经前、经期着重活血调经、疏肝理气,使血行通畅,勿使瘀留而滞经;经后治本为主,治以温补脾肾、补益气血,气血通畅、阴阳冲任二脉调和,诸症自除。

[1]刘建,王小云.经前期综合征的中医辨证论治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10):1986-1987.

[2]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89.

[3]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44.

(责任编辑:冯天保,郑锋玲)

R249;R271.11

B

0256-7415(2016)08-0274-02

10.13457/j.cnki.jncm.2016.08.123

2016-01-11

刘双萍(1989-),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药对女性神经内分泌调控的研究。

武权生,E-mail:wqs@gszy.edu.cn。

猜你喜欢

经行五物巴戟天
广东省巴戟天DNA条形码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经行
影响佛教行像美术形式的因素研究
巴戟天及其炮制品对肾阳虚大鼠HPA轴功能的改善作用
黄芪桂枝五物汤佐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8例疗效观察
经期为何睡不醒
巴戟天寡糖胶囊和氟西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比较
巴戟天薄层色谱鉴别用对照提取物的研制与应用
四虫五物汤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