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某高校学生肠易激综合征现状调查及辨证分型研究

2016-02-21杨凯钿金友杨铁凡

新中医 2016年8期
关键词:男女比例主症肝郁

杨凯钿,金友,杨铁凡

广州大学门诊部,广东广州510006

广州某高校学生肠易激综合征现状调查及辨证分型研究

杨凯钿,金友,杨铁凡

广州大学门诊部,广东广州510006

目的:对在广州某高校就读的30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该校学生肠易激综合征患病率、男女比例、分型及严重程度,并分析其中医分型情况。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0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47份,应答率94.90%;研究共检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210例,患病率为7.38%,其中男84例(40.00%),女126例(60.00%),男女比例1∶1.5;其中腹泻型101例(48.10%),便秘型76例(36.19%),混合型33例(15.71%);轻度127例(60.48%),中度64例(30.48%),重度19例(9.05%)。中医分型:肝气乘脾证71例(33.81%),肝郁气滞证60例(28.57%),脾胃虚弱证38例(18.10%),大肠燥热证37例(17.62%),寒热夹杂证4例(1.90%)。结论:广州某高校学生的IBS患病率虽然低于全国患病率,但仍处于较高水平。IBS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正常工作。对于大学生而言,戒掉不规则饮食、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规律作息,对预防IBS有着积极的作用。

肠易激综合征(IBS);大学生;辨证分型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lwel syndrome,IBS)是一组以腹痛或腹部不适、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功能性肠病,且不伴器质性病变[1]。在欧美发达国家,该病患病率高达10%~20%,在我国该病发病率报道差异较大,从5.19%~15.31%不等[2~3],且不同人群中分布情况差异较大。为了解IBS在大学生人群中的分布情况,笔者对广州某高校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4]所列的各型IBS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病情严重程度按照《罗马Ⅲ:功能性胃肠病》[5]所列标准进行分级。

1.2 辨证标准按照《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6]所列标准分为5型:①肝郁气滞证:有便秘,便下艰难,胸胁下腹胀满、窜痛,烦躁易怒等主症,肠鸣矢气、嗳气呃逆、食少纳差、后重窘迫、失眠多梦、口苦咽干等次症。②肝气乘脾证:有腹痛即泻、泻后痛缓、少腹拘急、胸胁胀满窜痛等主症,肠鸣矢气、便下黏液、情志抑郁、急躁易怒等次症;脉弦或弦细。③脾胃虚弱证:有食少纳呆、食后腹胀、餐后即泻、脘闷不舒等主症,大便时溏时泻,夹有黏液,并有腹部隐痛喜按、腹胀肠鸣、面色萎黄、神疲懒言、肢倦乏力等次症;舌质淡、舌体胖有齿痕、苔白。④寒热错杂证:腹泻便秘交替,且便下黏冻或夹泡沫,有便前腹痛、得便即止等主症,并有腹胀肠鸣、口苦、肛门下坠、排便不爽等次症;舌暗红、苔白腻,脉弦细或弦滑。⑤大肠燥热证:有大便秘结、数日一行,粪如羊矢、外裹黏液,少腹结块,按之胀痛等主症,并有头晕头胀、形体消瘦、口干口臭、失眠、焦虑等次症;舌质红、苔黄少津和脉细数。

1.3 调查方法根据性别、入学年份及所学专业对2014年6月—2015年12月在广州某高校就读的大学一、二、三年级学生进行分层(四年级学生由于外出实习,人员较为分散,无法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及后续治疗的依从性,故不纳入研究),之后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共抽取3000名学生。对入选学生发放IBS调查问卷,由大学门诊部主治以上医师对问卷进行判读,对于疑诊IBS的学生安排门诊检查以便确诊。

2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2.1 观察指标统计该校大学生IBS的发病率、男女比例、分型情况、严重程度,以及中医分型情况。

2.2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录入EXCEL和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患病情况本研究共收回有效问卷2847份,应答率94.90%。疑诊胃肠病患者389例(13.66%),最终确诊IBS患者210例(7.38%),另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153例(5.32%),胃溃疡17例(0.60%),十二指肠溃疡8例(0.28%),溃疡性结肠炎1例(0.04%)。210例IBS患者中,男84例(40.00%),女126例(60.00%),男女比例1︰1.5;其中腹泻型101例(48.10%),便秘型76例(36.19%),混合型33例(15.71%);轻度127例(60.48%),中度64例(30.48%),重度19例(9.05%)。

3.2 证型分布情况210例IBS患者中,共观察到肝气乘脾证71例(33.81%),肝郁气滞证60例(28.57%),脾胃虚弱证38例(18.10%),大肠燥热证37例(17.62%),寒热错杂证4例(1.90%)。

4 讨论

IBS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目前对于该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发病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在不同人群中IBS的患病率差异较大,如在社区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为5.19%,而在部队等高压力人群中该病的患病率则可高达15.31%。大学生人群具有生存压力较小、性格活泼开朗,但生活方式不规律、保健素养较差、易暴饮暴食等特点[7],因此IBS的发病情况可能不同于一般人群。目前,关于我国大学生人群IBS的研究报道极少,仅董艳艳等[8]通过对4860名山东某高校大学生进行研究,报道了该校大学生IBS患病率为8.34%,男女比例1︰1.20。而本研究结果显示,广州某高校学生的IBS患病率为7.38%,男女比例1︰1.5,两所高校学生的IBS患病率和男女比例均相当。

IBS属中医学腹痛、泄泻、便秘等范畴,中医学认为其病位在胃肠,且与肝肾功能失调相关。笔者结合调查结果,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分析以上5种证型的中医病机为:①肝郁气滞:肝主疏泄气机,忧思气结、愤懑郁怒所致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是导致IBS的基本病因[9]。该病机可能与患者心理抗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不强,遇到困难易忧思多虑而导致肝郁气滞有关。②肝气乘脾:多因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失条达而横乘脾土,或饮食、劳倦伤脾,脾失健运而反侮于肝,肝失疏泄而成[10]。③脾胃虚弱:肝郁乘脾、嗜食生冷、思虑太过及过劳等均易损伤脾胃,致脾胃虚弱而出现中气亏耗、运化乏力、升降失调等症状。④寒热错杂:患IBS日久或迁延失治,导致寒、热、痰、瘀等病理因素相互胶结,久病必虚,最终伤及肝、脾、肾,待患者认识到需要治疗时,常已发展成寒热互结之证。⑤大肠燥热:多为外邪入内化热,或因过食辛辣厚味,肺热移于大肠,导致里热炽盛,腑气不通,出现便秘、腹痛等症。

本研究结果显示,所占比例较高的中医证型前三位依次是肝气乘脾证、肝郁气滞证和脾胃虚弱证,笔者认为需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抗压能力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平时还应注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莫贪食生冷,伤及脾胃。综上所述,广州某高校学生的IBS患病率虽然低于全国患病率,但仍处于较高水平。IBS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正常工作,经常腹泻会降低身体的抵抗力,长期便秘容易引起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对于大学生而言,戒掉不规则饮食、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规律作息,对预防IBS有着积极的作用。

[1]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99-401.

[2]梁惠萍,李致忠,刘春斌,等.南宁市35岁以下青年肠易激综合征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23(14):2333-2340.

[3]杨竞,蔡顺天,崔丽红,等.海军某部官兵肠易激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3,38(6):453-456.

[4]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0.

[5][美]德罗斯曼.罗马Ⅲ:功能性胃肠病[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372-432.

[6]陈治水,张万岱,危北海,等.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5,13(1):65-67.

[7]周薇薇,罗春花,范存欣,等.广州市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8 (7):654-658.

[8]董艳艳,李延青,左秀丽,等.山东某高校大学生肠易激综合征与功能性便秘的流行病学调查[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8(6):122-125.

[9]吴皓萌,徐志伟,敖海清.情志与肠易激综合征证候的相关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1):28-31.

[10]姚鹏,蔡宝琪.调肝运脾汤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1):145-147.

(责任编辑:吴凌)

R574.4

A

0256-7415(2016)08-0074-02

10.13457/j.cnki.jncm.2016.08.032

2016-04-23

教育部软科学研究项目(JKW2013-19)

杨凯钿(1979-),女,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的临床及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男女比例主症肝郁
基于多种方法融合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主症选择研究
寻常型银屑病主症量表反应度测评研究
不寐常见方证与药证辑要
男女比例
男女比例对团队执行效率的影响
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2017年版)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嫁不出去
滋肾解郁汤治疗肝郁型阳痿41例
疏肝益肾汤治疗肝郁肾虚证月经后期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