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拉西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分析

2016-02-20崔向波蔡效红袁利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5期
关键词:齐拉西酮利培酮精神分裂症

崔向波 蔡效红 袁利明

【摘要】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9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 研究组患者采用齐拉西酮治疗, 疗程均为12个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治疗效果, 采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基线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和精神病理学评定量表(PRS)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两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和PRS均明显降低, 与同组基线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两组间同时间点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7%(21/46),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4%(14/46),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齐拉西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与利培酮相当, 且不良反应更少,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齐拉西酮;利培酮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5.105

精神分裂症好发于青壮年, 具有发病缓慢和思维情感障碍等特点。利培酮是较早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 具有确切疗效。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同为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在2005年由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生产。本研究旨在通过与利培酮进行比较来探讨齐拉西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为临床上选择用药提供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①符合第十次国际疾病分类修订本(ICD-10)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1];②首次诊断为精神分裂症;③PANSS评分≥60分;④年龄18~45岁;⑤既往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史;⑥所有患者知情同意。排除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疾病以及其他精神类疾病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46例。对照组男28例, 女18例;年龄22~44岁, 平均年龄(26.3±5.2)岁;病程1~22个月, 平均病程(6.3±5.2)个月。研究组男27例, 女19例;年龄21~43岁, 平均年龄(26.6±5.4)岁;病程1~20个月, 平均病程(6.6±4.5)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 具体用法为初始剂量1 mg/d, 根据病情在7~10 d内加量至3~6 mg/d;研究组患者采用齐拉西酮治疗, 具体用法为初始剂量20 mg/d, 根据病情在7~10 d内加量至60~120 mg/d。疗程均为12个月,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不使用其他心境稳定剂和抗抑郁药物, 可适当加用小剂量苯二氮类药物或盐酸苯海索。

1. 3 观察指标 采用PANSS量表评价治疗效果, 采用TESS量表评价不良反应。PANSS由阳性症状量表(7项)、阴性症状量表(7项)和一般PRS三个量表组成。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 两组基线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和PRS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两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和PRS均明显降低, 与同组基线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两组间同时间点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7%(21/46),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依次为锥体外系反应、体重增加、嗜睡、口干和月经改变;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4%(14/46),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依次为头痛、头昏、口干、恶心和嗜睡;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发病率高且治愈率较低的精神障碍性疾病, 首次诊断的精神分裂症治疗尤其重要, 一旦治疗不彻底或者失败极易演变为慢性迁延性疾病, 给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都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2]。随着医学观念的转变, 对精神类疾病的治疗已经由之前单纯控制精神症状和延长寿命转变为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和提高生存质量。本研究使用的齐拉西酮属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D2、5HT2A和5HT1D受体均有拮抗作用, 而对于5HT1A受体却有激动作用, 能够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各种精神症状[3]。利培酮用于治疗精神分裂已有较长的历史, 对于利培酮和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对二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 结果发现两组基线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和PRS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两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和PRS均明显降低, 与同组基线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两组间同时间点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7%(21/46),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4%(14/46),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李学成等[4]的研究还发现, 齐拉西酮治疗期间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异常率显著低于利培酮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52% VS 32.76%, χ2=4.71, P<0.05), 且齐拉西酮引起催乳素增高显著低于利培酮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2, P<0.01)。

综上所述, 齐拉西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与利培酮相当, 但不良反应更少,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杜彪.阿立哌唑与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系统评价.中国临床药理性杂志, 2010, 26(7):529-531.

[2] 白燕, 刘芳, 姜红燕, 等.盐酸哌罗匹隆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Ⅱ期临床研究.云南医药, 2010, 31(3):282-285.

[3] 汪春运.齐拉西酮的精神科应用.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2005, 2(1):4043.

[4] 李学成, 胡光涛, 朱艳, 等.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11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分析.重庆医学, 2012, 41(27):2862-2864.

[收稿日期:2015-09-18]

猜你喜欢

齐拉西酮利培酮精神分裂症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类型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护理干预在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两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对双相躁狂发作的对照研究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和糖尿病共病的临床效果探讨
分析精神分裂症兴奋躁动患者运用利培酮单药与结合丙戊酸钠联用的临床治疗效果
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老年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对糖脂代谢的影响
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