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认识 落实责任大力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

2016-02-19张迈曾

关键词:社会科学哲学马克思主义

张迈曾

(西安交通大学,陕西 西安 710049)

深化认识 落实责任大力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

张迈曾

(西安交通大学,陕西 西安 710049)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做好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哲学社会科学因其能为实践提供思想支撑,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动力支撑,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提供方向支撑,为做好立德树人工作提供价值支撑,所以高校必须从国家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创新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不仅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责任,也是全体教育工作者、青年学子及高校自身的重要责任。落实责任要加强政治引领,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要强化问题导向,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引导管理;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营造良好学术环境;要加大投入,完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保障机制。

哲学社会科学;高校;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系统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明确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为做好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西安交通大学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自觉全面落实重要讲话精神,为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从国家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哲学社会科学育人的主阵地。我们要站在国家和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大局的高度重视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一)伟大的实践需要哲学社会科学作思想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社会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1]这既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深刻总结,也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深刻总结。这既是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解放斗争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人民波澜壮阔的建设和改革的真实写照。20世纪初,我们党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通过对社会矛盾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和运用,使人类社会变革活动逐步由自发趋向自觉,进而指引中国建立了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反映时代和实践要求的社会制度。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深刻的社会变革,马克思主义以其自身发展为我们诠释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哲学社会科学不仅能提供关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而且还能提供理论性的思维方式与方法,指导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用“五个面对”“五个迫切”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对哲学社会科学提出的新要求。当前,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多元思潮纷繁复杂、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国际局势动荡变幻,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如何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如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如何提高决策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如何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等,这一系列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都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思想支持、学理支撑和科学方法。“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1]我们不仅要在思想上振奋鼓舞具体的实践,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丰富思想,自觉用思想指导和引领实践,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

(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哲学社会科学作动力支撑

大学是社会的灯塔,肩负着为社会传递思想、传播先进文化的重任,其自身发展更需要思想的滋养和引领。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就是能够孕育先进的思想,源源不断地产生先进文明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形态,是古往今来各种知识、观念、理论、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结果。”[1]这一重要论述,告诉我们任何一种理论都是在扬弃前人的基础上创造,在吸收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新理论、新见解、新观点、新方法,从而不断丰富人类的知识宝库。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在充分吸收借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成果及其文化形态、中华民族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国外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加快构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高校有基础有条件,更有责任和义务不断做出新的贡献。2016年,西安交大提出《“思想交大”建设纲要》,通过实施“思想建设工程”“学术繁荣工程”“文化引领工程”,以思想建设之魂领航学校科学发展之船。在此过程中,需要我们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融通各种资源,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坚持对一切有益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从实际出发充分做好比较、对照、批判、吸收的工作,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国外先进文化成果在中国得到创造性转化;坚持实践观点、历史观点、辩证观点、发展观点,在实践中认识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为大学的发展发挥思想发动机的作用,在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的同时,也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源源不断的蓬勃动力。

(三)确立正确的世界观需要哲学社会科学作方向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与其研究者坚持什么样的世界观、方法论紧密相关。人们必须有了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才能更好观察和解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种现象,揭示蕴含在其中的规律。”[1]这阐明了世界观、方法论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关键作用,也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对人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的独特作用。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受世界观影响而形成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世界观与方法论联系在一起,从根本上决定了哲学社会科学的性质和发展面貌。有什么样的世界观、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哲学社会科学方向。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持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社会科学,坚持真理、注重实践,能够深刻揭示出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向着正确的社会方向前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充分做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阐释工作,帮助党员干部师生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以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引,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四)做好立德树人工作需要哲学社会科学作价值支撑

立德树人是高校工作的根本任务。立德是教育的灵魂,树人是教育的根本。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2]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在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社会的纷繁多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时,能够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从而自觉担负为民族奋斗、为人民造福的时代重任,既是重要的实践问题,也是重大的理论问题。高等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教育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更为重要的是要帮助引导青年学生能够读懂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熟悉和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辨明价值判断的是非曲直,始终擎举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伟大旗帜,把准人生的基本航向,自觉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事业中来。

二、创新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高校师生的重要职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 ”[1]这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也是不断创造哲学社会科学新成果的学术幸运。

(一)全体教育工作者要着力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素养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自觉把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不断提升和丰富自己的理论水平及知识结构。

全体教师都要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素养。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除了对教学内容深刻精准的把握外,最为关键的是要将立德树人、传播正能量作为主线贯穿于教学工作中。从经验和现实来看,大学老师的基本观点、价值取向、情绪态度,对涉世未深、“三观”尚未定型的大学生来说有着直接影响,教师赞成什么、反感什么,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将深刻影响大学生的态度、立场和行为。只有教师自己内心充满阳光,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自然科学工作者也要自觉学习和掌握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共同支撑着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与发展,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交融互促、相互支撑的密切联系。自然科学通过理论进步和技术发明来掌握和支配自然力。哲学社会科学则提供关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为社会正常运行提供理论和社会思想支撑。从现代科学理论发展趋势看,越是科学发展的高级阶段,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越是水乳交融。许多自然科学家都非常重视对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解和把握。西安交大最杰出校友、荣获“国家杰出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就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他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说:“我近二十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源泉!”[3]

领导干部更要着力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素养。当前,高校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作为领导深化综合改革、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核心力量,领导干部既要有比较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更要有比较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领导干部只有积累了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才能具备辩证唯物史观基础,才能形成广阔视野,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才能准确把握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不断提升决策水平、领导水平和服务水平。

(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勇挑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从人抓起,久久为功。让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1]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牢记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和殷殷期望,不忘初心,勇挑重担,奏响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强音。

要牢记国家使命,坚持为人民代言,担负起社会责任。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充分聚焦国家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认真研究治国理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深入透彻的理论阐释,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要坚持以时代精神作为建构自己理想信念的基础,以理性正义激发和传递社会正能量,以科学预见引领时代潮流,烛照社会发展方向。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夯实科学研究的思想基础。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近代以来我国发展历程赋予的必然性和规定性,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的哲学社会科学,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还是其他哲学社会科学学科,都肩负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多变中立主导、聚共识、扬主流的重要使命,要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于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

要承担起推动理论创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新任务。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构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我国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成熟的标志,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从中国问题出发,立足中国大地、植根中国文明,凝练中国智慧、创新中国思想,解决中国问题、服务中国发展;要树立责任意识、全球意识和品牌意识,突出学术研究、政策咨询、技术支撑于一体,着力建设政府依靠、社会信任、交大特色的高端智库群;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积极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有益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坚持海纳百川,构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新理论,从容自信地走向世界,不断增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要着力培养优秀人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有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教师要将帮助学生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养成科学思维习惯,促进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和任务,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伟大成就、伟大经验讲好讲活,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刻道理讲清讲透,做到心中有“真经”,频频发“实招”,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要以编写高质量哲学社会科学教材,承担国家重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参与高水平智库建设等为牵引,不断提升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专业办学水平,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后备人才。

(三)青年学子要学会从哲学社会科学中汲取人生营养

当前中国正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点上。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党和国家赋予青年的时代责任,也是青年人能更好创造成果的前提准备。青年学子在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过程中,不仅要刻苦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也要学会从哲学社会科学中汲取充足养分。

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为学生开展各个学科领域的学习研究提供了基本的世界观、方法论。只有学习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青年学子才能真正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自觉把个人追求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增强战略性、系统性思维,科学分析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的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战略任务与阶段目标,切实增强“四个自信”。

要认真学习哲学社会科学,不断丰富个人知识体系。大学阶段是青年学子开阔眼界、建构知识体系的关键时期。理工科学生通过学习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学、艺术学等学科思想理论,有益于培养积极争鸣、锲而不舍、勇于钻研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养成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批判思维和法制思维相结合的综合思维习惯;有利于通过促进个人知识体系的交叉融合,为今后开展创新、创业,树立目标,奠定基础。人文社科专业学生要自觉学习一些自然辩证法、逻辑、数学甚至天体物理的知识,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从新的维度对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理解。同时,要从自身做起,有所行动,刻苦钻研,潜心学习,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为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四)高校要发挥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主导作用

高校作为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行动单位,要充分履行领导、组织、协调的各项工作职责。

要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研究。坚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分体现到教育教学、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深化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基本观点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深刻理解、准确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工程研究,引导教师在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推动理论创新。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贯穿于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方向、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作用,不断提升广大师生的价值观自信。

要不断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根据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布局分布和发展态势,坚持以学科建设为支撑,按照突出优势、拓展领域、补齐短板、完善体系的要求,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齐头并举、互相促进。支持开展跨学科研究,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不同学科之间,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之间的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术领域和学科增长点。以学术体系建设为基础,继续推动改革试点探索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等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以高水平学术平台建设引领和带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不断提升西安交大哲学社会学科群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以话语体系建设为切入点,深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组织管理,强化开放合作,鼓励哲学社会科学团队、教师参与国际性学术组织,加强国际学术交流,聚焦国际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推出高水平研究成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形成做出西安交大的贡献。

要强化育人功能,提升内涵质量。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抓好教材体系建设,形成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门类齐全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1]的指示精神,坚持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相统一,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相具备的原则,不断创新教材编写工作。建立健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相关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体系,系统强化教材研究,加强教师培训,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三、认真落实高校党组织对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1]高校党组织要以总书记讲话为引领,以紧抓思想领导和政治领导为关键,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引导管理,不断提升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水平,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力量。

(一)加强政治引领,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

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落实党组织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责任,最根本的就是体现在指导思想的引领上,体现在发展方向、科学方法和价值立场的确立上。

当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全党一项持续重大的政治任务。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理解讲话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鲜明主题和科学体系,深刻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思路,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以讲话精神为思想武器、衡量标尺,始终做到头脑清醒,政治坚定。

要通过落实与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常态化机制、学校战略问题研究考评机制等措施,不断丰富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内容与载体,使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成为全体师生党员的日常任务,努力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办学优势。

(二)强化问题导向,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引导管理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剖析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所存在的发展战略还不十分明确,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学术原创能力还不强;哲学社会科学训练培养教育体系不健全,学术评价体系不够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完善;人才队伍总体素质亟待提高,学风方面问题还比较突出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对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水平,加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引导管理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要求。对此,基层党委必须在深入学习领会的同时,全面长期地加以解决。

要结合“十三五”和“双一流”建设任务,进一步完善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积极实施各类各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构建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促进优秀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培养和支持体系。依托重大项目、重点学科、重点基地,着力发现、培养、集聚一批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一批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

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努力解决好符合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的学术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问题,发挥好学术评价的学术导向和学术牵引作用;积极建立优秀成果推介制度,把优秀研究成果真正评出来、推广开。大力推进“思想交大”建设,努力为大学办学之道提供驱动力,为社会丰富先进思想提供创造力。

(三)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营造良好学术环境

高等教育是创新文化的聚散场,是文化思潮碰撞涌动的地方。高校党组织应抢抓大兴文化建设的机遇,倡导学校师生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人文交流的先行者,做社会价值引领的时代先锋。

要自觉地把营造创新生态作为长远性、基础性任务来抓。积极建设“勤于观察、敢于怀疑、善于思考、宽容失败”的具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学术氛围与人才成长环境,培养思想深刻、思维睿智,具有哲学智慧,具备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前沿知识、高级专业技能,善于探索、想象、创造,既掌握熟练技能又富有深邃见解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等顶尖人才。

要努力把宣传教育软约束和惩戒监督硬措施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好教师,将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作为毕生事业,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让交大学人的精神、气质、节操在学问的研究与传授中得到舒展与发挥。

(四)加大投入,完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保障机制

要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图书文献、网络、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构建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信息化平台。要创新科研经费分配、资助、管理体制,更好发挥国家社科基金作用,把财政拨款和专项资助结合起来,把普遍性经费资助和竞争性经费资助结合起来,把政府资助和社会捐赠结合起来,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1]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6-05-19]. http://news.cctv.com/2016/05/19/ARTIGzrvOdMXoNMTCqdwbiQQ160519_3.shtml.

[2] 习近平.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 国无德不兴[EB/OL].[2014-05-05].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505/c1024-24975911.html.

[3] 涂元季.钱学森书信:第3卷[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342.

(责任编辑:张 丛)

Deepen Understanding and Implement Responsibilit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Innovation

ZHANG Maizeng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49,China)

The important speech made by the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in the Symposium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has provided a fundamental follow and a guide to acti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in the new stage. Therefore,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universities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work of philosophy of social science at strategic level from both national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spects, because great practice needs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to be the support of thought, the building of a world-class university needs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to be the support of powe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rrect view of the world needs direction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as a support, and morality education needs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to be the support of value. In addition, this paper advises that it′s very important not only for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workers, but also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college and university themselves to share th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Finally,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we should implement leadership responsibility to strengthen political lead, consolidate continuously Marxist guiding status in the field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and we should strengthen problem-oriented solutions so as to guide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management, to set up a correct value guidance, to create a good academic environment, to increase investment, and to improve the safeguard mechanism for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rxism;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6-09-03

张迈曾(1954- ),男,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C1

A

1008-245X(2016)05-0001-06

10.15896/j.xjtuskxb.201605001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哲学马克思主义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菱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社会科学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