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濒危语言语档的大众化、现代化和产品化

2016-02-19肖自辉

关键词:产品化大众化语料

肖自辉,彭 婧

(1.暨南大学 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2.凯里学院 人文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论濒危语言语档的大众化、现代化和产品化

肖自辉1,彭婧2

(1.暨南大学 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2.凯里学院 人文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濒危语言语档不是调查记录者的个人资源,而是语言族群的资源、民族资源、社会资源、国家资源。因此,濒危语言有声语档的建设要防范进入“重藏轻用”的误区。语档资源要想共享和服务社会,就必须走大众化、现代化和产品化之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语档资源的社会价值。

濒危语言;语档资源;大众化;现代化;产品化

一、引言

近几年,作为濒危语言保存和保护的一项重要举措,建设有声语档得到了政府职能部门、语言文化学者、社会机构和民间组织的重视。2012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的《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提出:“建设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科学设计,统一规划,调查收集普通话、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的有声语料,整理保存和深入开发利用,科学保存中国各民族语言实态。”[1]2014年“中国濒危语言数字博物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获得国家社会基金重大项目立项。2015年,教育部、国家语委正式启动“国家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开展大范围的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多媒体语料采录工作。关于濒危语言语档建设,国外近10年已有一些好的经验可以借鉴,如荷兰的马克思普兰克心理语言研究院、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美国阿拉斯加州立档案馆等。国外民间组织“开放语档联盟”建立了用于语言资源档案存储和传播的技术规范和标准[2]。因而可以说,濒危语言的记录和保存,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已经进入新的理论、实践和技术应用阶段。

但是,应该充分认识到,采录和保存濒危语言多媒体资源,建设濒危语言语档,目的不是保存和收藏,而是为了当下或未来的利用。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每种语言都蕴涵了一种知识体系、文化体系、经验体系和智慧体系。诚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件《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中所说:“每种语言都蕴藏了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智慧……都独特地表达了人类对世界的体验。因此,任何一种语言的知识都可能成为解答人类未来重大问题的钥匙。每消亡一种语言,我们认识人类语言的结构和功能模式,了解人类史前史,理解世界多样化生态系统维系的证据就会减少。”[3]可见,记录和保存濒危语言是为了让濒危语言蕴涵的知识、智慧、文化、生活、传统特质得以留存,为当下和未来的人们了解、认识、借鉴和发扬,启迪人类,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濒危语言语档建设,语言资源的记录工作,必须从单纯的保存和典藏转移到以语言资源利用的语言服务轨道上来。也正是基于这一思想,我们在此提出濒危语言语档建设应走向大众化、现代化和产品化的问题。

二、濒危语言语档的大众化

濒危语言语档的资源可分为三类。一是用于语言研究的资源,二是用于语言族群语言生活需求的资源,三是面向大众文化生活的资源。目前大多数语档属于第一类。这种现况限制了濒危语言语档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语言的使用和传播需要群众基础,濒危语言有声语档建设也离不开群众基础。关注语言族群的需求、愿望和要求,惠及语言族群和普通民众,是濒危语言语档建设的基本出发点。

(一)语档资源要适合大众的需求

语档资源要服务于民,首先要求语档资源的内容本身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分考虑群众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让群众“听得明、看得懂、学得会、用得着”。

“听得明”是指音频和视频等有声档案应能让大家听清、听懂、听明白。能否“听得明”,是判断语档资源是否大众化的一个重要标准,尤其是濒危语言消亡以后将面临不再有人能听懂和能解释的困境,因而所有记录和保存的语料,都务必做到能够让后人理解、明白。具体来说,要使语档资源“听得明”,要求做到以下几点:(1)录音录像的质量、效果等要达到相应的标准,语档语音内容清晰,无失真;(2)语档资料要成系统,语档内容具有知识性、完整性、丰富性,反映语言族群的生活知识、社会传统和现实状况、环境知识、经验智慧、精神和文化成果;(3)对录音录像的人物、地点、事件、环境、社会背景知识有清晰的注释和描述;(4)录音录像材料有详细的、清晰的、正确的翻译和解释。

“看得懂”就是濒危语言的文字资料、调查笔记、转写、翻译、注释、描写、分析文本等,都必须能让大众阅读和理解。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濒危语言记录资料偏向语言学理论分析和描写,缺乏通俗性,而且内容题材狭隘、知识内容贫乏,可读性较差,连语言专业人员阅读起来都索然无味,普通读者更是看不懂、看不下去。要解决这两大问题,首先要求我们对全部调查记录材料,包括录音摄像材料和实地调查笔记,务必根据普通大众普遍的语言知识,使用人们都能阅读和理解的方式,进行转写、标注、翻译和解释,将各种材料进行科学的分类、标目和立档。其次,转写过程中要注意拼音系统要通俗化,使用大众能理解的文字或书写方案记录拼音系统;语法符号系统要选择常用的语法系统;专业词语要尽量转化为大众能够理解的词汇等。再次,还要保证语料内容题材的丰富性和本土知识性,形象、生动,贴近生活,让语言族群对内容有熟识感、切身感、新知感,产生学习和探究的愿望和兴趣,增强语档资源内容的可读性。

“学得会”就是语档资源能适应人们学习语言以及未来族群社区交际中可能恢复使用这种语言,或学会这种语言以用于特殊用途、交际的需求。要达到这个要求,采录什么语料,采录多少语料,如何翻译、注释和分析语料,都必须从学习者的角度加以考虑。例如,必须要使用民众容易掌握的文字或书写方案来记录语料,这些语料用以训练学习者的语言读写能力;有足量的、优质的可供选择的配有详细注释的口头发音和话语音像资料,用来训练语言学习者的听说能力;还要有通俗、详细的语法讲解;有全面的词表,规范的释义,丰富的词语用法举例;语料经过适当加工,符合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保证语料的通用性、易学性。总之,一种语言要有全面、充分、通俗、清晰、丰富、大量的语料资源和解释描写资料,才可能让学习者学会这种语言。

“用得着”就是语档所有资料都是有用的,首先能让语言学习者,其次让其他使用者能各尽所需地利用语档资料。有用既包括语档内容有价值,还包括语档能够用于各种传播载体和工具。内容有用首先体现为知识性,对语言学习者来说,应包含该语言全部的语言知识,如发音、词汇、语法、语用等知识,同时也应包含本土环境知识。传播载体和工具的能用,就是说,语档的音像资料、文本资料、图片资料,能够轻而易举地拷贝、下载、发送、打开、读取、转换、编辑等,不受特定通道和技术工具的限制。

(二)语档应面向大众开放和共享

要使语档的大众化设想成为现实,还需要使语档资源能让大众较容易地获取和使用,即必须提供多种载体、通道,实现语档资源的全面开放和共享。“语档资源”不同于其他的档案资源,不具有保密性。濒危语言的所有调查记录资料,不是调查记录者的个人资源,而是语言族群的资源、民族资源、社会资源、国家资源。使记录资料规范、整合、共享和服务社会,是每位濒危语言调查研究者应尽的义务。因此,语档资源的提供者和管理者要杜绝“关门主义”的思想,以一种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的姿态开展社会化乃至国际化的广泛的语档资源交流活动。语档资源的开放包括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两种形式。

语档资源的对内开放,是指各高校、濒危语言研究机构等相互要进行资源合作交流,资源互相利用。某个高校或科研机构光靠自身的实力,要想完成涉及面广、语言资源分散、投入浩大、社会影响力相对较大的有声语档建设工作,往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要改变这种状况,实现我国濒危语言记录资源和记录工作的整合,使资源发挥应有的价值,就必须使濒危语言研究者携起手来合作交流,同时还要努力寻求跨省区、跨高校、跨学科、跨行业、跨机构的协作,如高校、广播电视台、出版社、博物馆、档案馆、科技公司、移动和数据服务商等。打破学术界限对语档资源开放的不利束缚,充分调动各研究机构参与资源交流工作的积极性,使国内有限的人、财、物等资源能在合理化的组合与分工中获得最大化的资源效益。

语档资源的对外开放,是指语档资源要走向民间,走向大众,扩大语档资源在普通老百姓中的影响力与知名度。资源共享不是濒危语言调查研究者个人之间的资料交换、传递和参阅,也不是语言学者小圈子内的发布,而是面向语言族群和社会公众的自由获取、便捷访问、广泛传播和使用。社会大众必须较容易弄得到、听得懂、看得明、用得着,才是真正的共享。

要使社会大众轻松获取语档资源,必须考虑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1)资源储存方式大众化,即语档资源的存储设备、存储工具、存储技术等要选择大众化的方式。要实现存储方式大众化,归根到底是要有一个大众化的存储机构。考虑到资源的接收、保管、访问的监控,社会化服务必须是稳定的、可持续的、大众化的,在目前形势下,各级博物馆是最佳选择。一方面,各级博物馆拥有较好的存储设备、工具和技术,在资源存储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可以为语档资源提供安全、可持续支持的存储环境;另一方面,博物馆已逐渐成为大众公共文化场所,成为人民群众不可或缺的文化选项。通过把语档资源提供给博物馆,可以最大程度地向社会公开资源,方便人们获取,确保濒危语言资源的永久保存和广泛传播。(2)资源获取和传播方式多样化。首先应建立在线获取和使用的平台,开辟多种途径让人们获取和利用语档资源,开辟各种移动终端以建立获取和使用资源的多种通道。比如建立相应的网站,通过网络建立语档资源对外宣传的窗口,利用详实和通俗易懂的文字介绍和图片向大众展示语言资源。这些问题给我们新时期的语档资源建设提出了新的思考。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要实现语档资源的大众化,需实现两大转变:一是语档资源服务对象从为专家学者学术研究的专业式服务的狭小范围向为大众化、普及化服务的转变,即为濒危语言族群的语言传承、教学、自学服务;为濒危语言在现代新媒体中使用服务;为社会公众学习、了解、研究、传播濒危语言服务。二是语档资源的服务方式从单纯讲究文化效益到将文化效益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的转变。语档资源具有一定现实和潜在的经济价值,这是语档建设发展的一大动力和基础。总之,各级语档资源的建设者和管理者要充分动员、组织和协调利用各种有利于语档资源交流、开放的社会资源,使语档资源能以事半功倍的成效迅速实现社会化和大众化传媒。随着语档资源大众化程度的不断加强,我们的语档资源建设事业将会获得社会更多的认同和重视,语言族群的社会地位也必然得以提高。

三、濒危语言语档的现代化

濒危语言语档建设起因于现代社会生活,自然也必须反映和适应现代生活的变化和发展。濒危语言语档的现代化就是说,语档内容应现代化,即主要反映现代的、现存的语言社群的生活和传统环境知识;语档建设工作本身,包括资料的采录、加工、存储、传播、利用、开发等,这些也要现代化,即要以现代理论、实践和技术手段为指导和依据。

(一)语档内容的现代化

通常的濒危语言记录资料包括字音、词汇、语法例句和几则长篇话语,而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目前研究濒危语言的人有两种不良的倾向:一是热衷于那些已经不存在、记忆无法复原的历史和传说等,还美其名曰“挖掘传统文化”;二是热衷于追寻那些自认为最本土、最古老的语言样本,而无视语言社群现代生活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记录发音一定要找最老、最“地道”的人;记录词汇一定要找民族语言固有词,对现代生活通用的、常用的、新生的事物、概念、词汇、表达视而不见。应该说,这两种倾向都是偏颇的。濒危语言是处于衰变中的语言,这与现实生活和现代生活的发展密切相关,只有全面记录和收集语言社群现代生活的言语资料,才能全面反映濒危语言的事实,这样的语料内容才是客观的、丰富的、准确的、有用的,才可能蕴涵某种程度上的生命力,否则,语料只能是一些零碎的、僵死的样本而已。因此,语档的语料必须现代化,也就是说,它应全面反映语言社群的现代生活,体现现实生活中仍然大量遗存的传统环境知识,如农耕知识、渔猎牧知识、生物生态知识、自然环境知识、衣食住行生活知识、个人和群体的经验智慧知识、民间技术工艺知识、口传口述口唱文学知识等;对现代技术和文明带来的言语表达以及其他民族的新借词,如电视、摩托、手机、唱K等新技术、新工具、新生活的词汇和表达,即使单纯从保存的角度,也应全面体现,因为现在看来很现代的言语表达,在未来就成了传统和历史。

(二)语档采录、存储和加工手段的现代化

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为濒危语档资源的社会化和大众传媒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更为濒危语言语档资源实现信息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语料的记录和采集要与现代科技结合。语料记录和采集是濒危语言保护和保存工作的主要内容。传统的文本式记录方式明显不能满足语档资源开发、共享、利用的需求,要想加快实现语档资源采集现代化,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录音录像的设备现代化。除了录音机、录音笔、录像机、照相机等常用的采录工具,还可以通过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等进行实时录音、录像和数据传输。(2)软件工具的现代化。语料采录所使用的软件工具也应该与现代科技结合,实现实时播放录音、分布语图、编辑音频文件等功能。(3)采录方式的现代化,需同时具备脱网单机采录和联网多通道采录方式。

语档的存储要实现数字化。就目前来说,语档储存方面的现代化,主要是指语档的数字化,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将早期成果数字化,具体内容包括将已有的图书、手稿、笔记等进行扫描、翻拍;将所有手记资料转换为数字化数据文件;将旧磁带、DV带、CD等电声介质语言资料转换为数字文件资料等。二是对已有的数字化语档进行更新,如将非通用的数据文件格式、特定设备软件专用文件格式转换为通用数据文件格式;将旧的数据文件格式升级为新的数据文件格式;定期更换存储介质,移动硬盘、光盘应每3年拷贝更换;旧字符字库的转换更新,以确保数据文件所有字符在任何系统中都能够正确呈现;数字音频视频文件做必要的转写标注,建立数字标注文件等。三是开发和建设新的数字化语档,具体内容包括对新的濒危语言及时采录、转写和数字化立档;丰富和扩充濒危语言语档的范围和内容等。

语档加工方式的现代化。根据语档加工的程度,可分为半加工和精加工两大层次。半加工主要包括语料切分、标注和转写等项目;精加工则是服务于语言教学、培训、文语转写等大众化应用产品的开发工作。语档加工方式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实现半加工自动化,精加工规范化、科学化:(1)提高语料切分、标注和转写的智能化程度,促进半加工方式自动化、标准化;(2)实现语言产品与新媒体的结合,如制作基于移动手机/IPAD的多媒体自学电子书等。

(三)语档传播的全媒体通道化

现代媒体是传播信息的介质。语档资源的传播要充分利用所有的现代媒体,一是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二是新兴的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在互联网渗透到社会每个领域、影响各行各业的“互联网+”时代,实现语档资源传播方式的现代化在某种程度上讲指的就是互联网化。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已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而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方面,网络资源已具有相当完善的规模,由固定电话网、移动电话网、本地数字网、智能网、多媒体通信网、数字卫星通信网、国际因特网、无线移动数据网等多种网络形成了由天上到地下、由有线到无线、从单向到双向的现代化信息网络;另一方面,以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等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平台发展迅猛,不仅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还改变了受众的精神文化消费习惯。语档资源如能顺应新媒体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日益扩大和完善的国内、国际性的各种公共信息网络,建立在线获取和使用平台,开辟各种移动终端获取和使用多种通道来实现濒危语言全方位、立体化的双向传播,其社会影响之广以及社会意义之大将是无可限量的。这方面的工作如:(1)为濒危语言建立多媒体网站;(2)为濒危语言开发学习、娱乐类APP;(3)为濒危语言制作适合在移动平台上传播的学习课程,如慕课、轻课、微课等;(4)为濒危语言开设微信公众号;(5)为每种濒危语言开发一个文语转换音库,可用于手机信息提示、医院热线服务及排队叫号系统、公共汽车报站系统等;(6)为濒危语言多媒体电子书建立微信二维扫描码等。

总之,要将互联网技术和理念充分运用到濒危语言语档的传播上,将语档资源更好地提供给社会大众,引导他们获得更多的语言信息,促进他们学习语言、传播语言、复兴语言。

四、濒危语言语档的产品化

资源只有转化为产品,才能实现真正的资源开发。语档资源不只是原生态的语言材料,而且还包括经过半加工、精加工的半成品和成品。范俊军在《少数民族濒危语言语档建设三论》中就已经提出,“濒危语言有声语档要服务于公众,就必须具备潜在的产品化用途”[4]。语档资源的产品化,就是以语档资源为内容、材料,生产出各种语言产品以满足各种语言需求。

(一)语档产品化的原则

由于语档资源具有自身特性,在进行语档产品化过程中,必须遵从语档资源开发的两大原则,扬长避短,才能把语档产品成功推向市场。

1.以需求为导向

语档的产品化与语言消费、语言市场、语言政策等方面息息相关、环环相扣。只有旺盛的语言需求并形成相应的语言市场,外加相应的政策支持,才有了可在市场流通的语言产品的基础,最终催生语言产品的出现。可见,语档资源产品化的源头就在于语言需求。事实上,不论个人、社会还是政府对濒危语言的语言需求都是存在的,如:(1)语言族群对提高母语水平(包括书写、写作、阅读和口语交际等能力)的需求,在语言消亡的特殊情况下,语言族群还有语言复兴的需求;(2)其他语言族群学习和提高其他族群语言水平、获得跨语言交际能力的需求;(3)语言翻译的需求;(4)少数民族传统文学、艺术作品的欣赏和传承的需求;(5)政府对语言资源整理和保护的需求;(6)语言立法、语言规范和语言标准的需求;(7)语言研究的需求等。

语档的产品化应该以上述需求为导向,开发出适应不同需求的多层次的语档产品,满足消费者不断扩大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

2.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

语档的产品化实际上是一种经济活动,要讲究经济效益,没有经济效益,语档资源的开发就没有动力,终将慢慢走向凋亡。资源产品的经济效益越高,产品化的进程就越快,反之,又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推动产品化更快发展。另外,由于濒危语言的特殊性,语档的产品化也要满足一定的文化效益,致力于提升濒危语言的语言影响力及濒危语言使用群体的社会地位。

(二)语档产品化的方向

语档资源内容丰富,信息量巨大,要将其产品化就要求我们具备一定的鉴定评估信息的能力,对语档进行判断、鉴选、综合分析,从中挑选出与特定利用者密切相关的部分,为利用者提供更优质的语言产品。而且,由于利用者需求的是“精要”信息,提供“原件”已远远无法满足利用者各类复杂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对语档资源进行加工、提炼。许多语档资源具有多重价值,从不同角度进行加工,或者将不同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就可以产生出新的语言产品。

1.实现濒危语言语档产品的丰富化、多样化

在市场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的情形下,仅仅依靠单一的产品很难满足大众需求,应尽量实现语档资源产品丰富化、多样化。以丰富的语档资源为原材料,语言产品的形式和种类上要有全方位的拓展。从语言产品的用途来看,濒危语言的语档资源产品可以包括传统的濒危语言培训与教学类产品、濒危语言翻译类产品、濒危语言艺术类产品、濒危语言研究类产品以及新型的语档技术产品。新型的语档技术产品即以语言为处理内容和对象的软硬件技术及其设备为最终产品形态,如濒危语言的语言处理软件、翻译机器、语言测试设备等语言技术类产品。从使用者的感官角度来看,濒危语言的语档资源产品又可以包括:(1)视觉类语言产品,如书籍、电子书、图片等;(2)听觉类语言产品,如音乐、歌谣等;(3)视听觉兼具的语言产品,如电影、戏剧等。

2.优化语档产品组合,实现产品系列化

濒危语言语档资源产品系列化,是指通过语档产品发展规律的分析研究,使某一类语档产品时间结构优化、功能最佳的标准化形式,分为横向系列化和纵向系列化。横向系列化是指依托核心语档资源,在同一产品层次上实现横向平面拓展,设计全系列的各种规格。这种系列通过细分不同民族语言的需要,呈现出不同少数民族语言的特色。纵向系列化是指在同一种语言的不同层次实现纵向拓展,设计变型系列或变型产品。纵向系列化可以有两种平行的拓展方向,如以畲语的产品为例,一方面我们以语言本体的分类为基线纵向拓展可以设计出《畲语的发音学习》《畲语词典》《畲语500句》及配套光盘等涉及不同内容的语言产品;另一方面以语言产品的平台为基线纵向拓展,如可以设计和开发畲语书籍、畲语的手机网站、畲语学习App等内容大致相同但平台不同的语言产品。

由于产品系列化是建立在宏观设计的基础上,所以在避免重复产品的同时,又尽可能多的满足多方面需求,便于增加品种、扩大产量、降低成本,同时还可以加速语档新产品的设计,发展新的语言产品。产品系列化要求对语档产品的内在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经过全面比较,对语言产品的类型、种类、数量作出合理的安排和计划。

3.加大推介、宣传相关语档产品

通过网站、广播、商业手册等不同等级的媒介和文件,让大众充分了解濒危语言的重要性和濒危语言语档资源相关产品的特点。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会议、讲座等方式与大众进行广泛接触,宣传、推介相关语档产品。

只有通过不断地开发、提供、运用和推广利用语档资源创造的高质量语言产品,不断地强化社会和大众对语档重要性的认知程度,使语档资源能为尽可能多的群众所利用、服务,才可能逐步推动濒危语言语档建设事业循序渐进地开展。

五、小结

大众化、现代化和产品化是语档资源的三个方向,三者之间是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的关系。首先,大众化是语档资源的服务目标,现代化是推动语档资源大众化的动力,产品化是实现语档大众化的手段和途径。反之,大众化又能推动语档资源的现代化和产品化向前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有声语档的建设起步不久,“起步不走歪路”,我们要坚持以语档资源大众化为目标,现代化为动力,产品化为途径,最终将少数民族濒危语言语档资源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大众参与的,传播与反馈、投入和产出双向性流动的新型文化资源。

[1]教育部,国家语委.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246/201301/146511.html.

[2]范俊军.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有声语档建设再论[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濒危语言问题专家组.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J].范俊军,宫齐,胡鸿雁编译.民族语文,2006,(3).

[4]范俊军.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有声语档建设三论[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责任编辑张瑞珊责任校对张瑞珊)

Popularization, Modernization and Production of Archival Resources of Endangered Languages

Xiao Zihui1,Peng Jing2

(1.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32;2.Kaili University Kaili, Guizhou, 556011)

Language archive resources of endangered languages are not just personal resources for the researchers themselves, but also resources for the very language groups, the nationalities, the society, and the whole nation.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audial archives of endangered languages should avoid the myth of "archives prior to utilization". To be shared by all and to serve the society, language archive resources should follow the route of popularization, modernization and production. This will realize the social value of language archive resources.

endangered languages; language archive resources; popularization; modernization; production

1001-5140(2016)03-0062-07

2016-03-07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濒危语言有声语档建设的理论体系、实践规程及技术准则研究”(项目编号:12AYY002)

肖自辉(1985—),女,助理研究员,博士后,主要从事汉语方言及边境地带的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彭婧(1987—),女,讲师,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侗族语言文化研究。

H289

A

猜你喜欢

产品化大众化语料
空间天线产品化在“资源”系列卫星上的应用
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装置型号与产品化一体化工作模式初探
基于归一化点向互信息的低资源平行语料过滤方法*
陆地冰壶运动大众化推广的研究
重大主题报道的产品化思维——《生活中的价值观故事》的探索和思考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即时分享相机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