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襄阳米公祠建筑艺术浅析

2016-02-16张静张兴厚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牌楼建筑群米芾

张静,张兴厚

(湖北文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湖北襄阳441053)

襄阳米公祠建筑艺术浅析

张静,张兴厚

(湖北文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湖北襄阳441053)

米公祠建筑群从选址到空间组织再到建筑装饰无一不体现出古人“亲善自然”的传统精神与意识。米公祠的选址以襄阳山水环境为依据,创造了起伏变化的建筑群景观,可以说是对自然生态模拟的结果。建筑用材取之于自然,淡泊的色彩和细腻的装饰表现出米芾超凡脱俗的思想情怀,表达了建造者把人文景观与原生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美好愿望。装饰艺术中的题材更是来源于自然,流露出设计者淡泊、高远的文人情怀,处处都流露着浓郁的自然主义情趣。

襄阳;米公祠;米芾

襄阳米公祠是纪念北宋大书画家米芾的祠宇,元大德年间米氏后人米瓒、米爵、米澎仰慕米家数代高风,在汉江边修建了米家庵,奠定了今日米公祠的基础。米公祠建筑群坐北朝南,隔汉江与襄阳城及岘山遥遥相望。建筑于明代被毁,清代重修多次,其建筑群中比较重要的两座主体建筑拜殿和宝晋斋都属于清代重建建筑。20世纪80年代政府对米公祠建筑群进行了彻底的重修,增建仰高堂、碑亭及主体建筑群两侧的东、西石苑,才呈现出今天米公祠的基本样貌。以下从建筑选址、建筑空间组织及其装饰特色三个方面对米公祠主体建筑的艺术特色展开分析:

一、选址的艺术

首先,米公祠建筑群选址比较注重风水学的运用。风水学出于对“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理解,认为人与自然应取得一种和谐的关系,追求一种优美的、赏心悦目的自然和人为环境相容合的意境,人与自然相互和谐始终包含在风水的观念中[1]134。在米公祠建筑群的选址方面设计者周密的考察了自然环境,顺应自然、负阴抱阳,背地面水。这是风水观念中建筑选址的基本原则和格局。米公祠建筑基址前面有弯曲的汉江水形成开阔平远的视野。而隔水回望米公祠,有生动的波光水影,造成绚丽的画面。水的对面有襄阳城及岘山,形成基址前方远景的构图中心,使视线有所归宿。

其次,中国人特别注重“内外有别”的传统心理。比如明清北京城四合院、客家土楼等都是典型的内向型建筑。米公祠在空间的个性上也属于内向型建筑。基址内外设屏挡,使基址内外有所隔离,形成空间对比,使人进入建筑后有忽然开朗,别有洞天的景观效果。米公祠外宽广的汉江水及马路上的车水马龙给人以博大、热闹的感觉,踏入米公祠立刻被院内幽静、清雅的氛围所打动,仿佛步入文人的内心。

二、建筑空间组织的艺术

在中国传统的儒家哲学中,中庸、中和是其重要的哲学思想。“中和之美”一直是我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主流,同时中国古代建筑也极为强调“尊者居中”的概念。米公祠建筑群体同样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中和”的思想,三重院落式的建筑群以一条中轴线串联所有主体建筑,中轴线南起门楼,经拜殿(古代举行祭祖仪式的场所)、宝晋斋达仰高堂,形成一个错落有致、高低变化、脉络清晰的空间序列。(见图1、2)

图1 米公祠建筑群平面示意图

图2 米公祠建筑群沿轴线剖面示意图

在三重院落中,一进院落相对较大。一进院内立有洁亭(纪念米芾爱洁成癖的个性特点),院内绿竹、白墙、黛瓦,建筑与正门入口之间用墙来围合,静雅脱俗。从拜殿进入二进院,相对一进院来说,二进院为廊院式,面积小一些,但是设计更加精致。二进院内有两排硬山式半壁抄手游廊,游廊内壁镶嵌米芾书法石刻作品70余件。为了避免视线一览无余,增加空间的层次感,二进院中设立了米氏世碑屏风。屏风旁边立有参天古银杏树,与院中的奇石、书法、古建相得益彰,形成古朴典雅的空间氛围。从二进院便进入建筑的核心部分“宝晋斋”。因米芾崇尚晋人书法,宝晋斋是他得到晋王羲之《王略帖》、谢安《八月五日帖》、王献之《十二日帖》墨迹后自题的书斋名。宝晋斋为两进一院硬山式建筑。面阔三间,中间有天井。通过“宝晋斋”侧门进入第三进院,院宽约17米,院内古银杏树参天。三进院尽头建有三层歇山顶“仰高堂”,做文物陈列之用。其中拜殿为发展部分,宝晋斋为整个建筑群的主体核心部分,仰高堂为结束部分。每个建筑小单元通过院落的组合方式使建筑之间取得相互的认同感。作为一个建筑群体,每座建筑都有归宿感。对内而讲,每座建筑都有了依附的对象,从而可以放心的界定自己的位置和身份。米公祠建筑群通过中轴对称,左右平衡,取得我们熟悉的稳定感和秩序感。建筑各项功能安排的井井有序,内部的组织关系也十分完整、有条理,在变化中体现出明确的秩序。通过精心组织建筑空间的布局,使得整个米公祠建筑群呈现出统一和谐的格调。

三、米公祠装饰艺术特色

米公祠建筑群中很少有纯粹为了装饰目的而加上去的构件,建筑装饰往往是充分利用结构构件,加以适当的艺术加工,从而发挥其装饰效果。建筑构件的设计除了满足结构所需之外,更多的体现了传统礼制,反映文人米芾的信仰追求,体现其志趣爱好。建筑构件的装饰性更多是体现了特定的象征文化。在这种情况下建筑构件所呈现出的美往往是自然、真实、淳朴的美。比那些纯粹为了装饰而装饰的美更具有艺术活力和研究的价值。

1.屋顶整体造型及屋面上的装饰

襄阳地区处于南北方的地理分界,是南北文化相互碰撞的地带。米公祠建筑群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其建筑风格融合了北方建筑浑厚及南方建筑秀雅的艺术特色。建筑屋顶及屋面均为黛色,自然质朴。其建筑群中的主要建筑如拜殿和宝晋斋均为硬山式建筑,其两侧山墙墀头处脊檐长短随着房屋的进深而变化,墀头顶部做起翘处理,一支向外斜伸45度的凤鸟立于墀端,好像生长出的翅膀,在蓝天中飞翔,打破了硬山式建筑沉闷的特点,让建筑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见图3、4)

图3 米公祠宝晋斋西立面图

图4 米公祠宝晋斋正立面图

在米公祠主要建筑的屋脊两端立有龙形鸱吻,它高居屋顶,左右相对指向内侧,负有消灭火灾之责。在吻兽背上还插有一把宝剑,并露出伞形剑靶。它起装饰龙吻、增加其华丽气势的作用。据说,这是怕龙吻擅离职守逃回大海,因而把它死死地锁在屋脊上,使其不能腾飞。剑靶是明清两代才出现在大吻上的。明代以前虽有龙吻但多不插剑靶。明清两代龙吻上的剑靶杂外形上也有区别,明代剑靶外形为宝剑剑柄,剑柄的上部微微向龙头方向弯曲,顶部做出五朵祥云装饰;清代剑靶外形也是剑柄,但上部是直的,没有向龙头方向弯曲,顶端雕饰的图案是鱼鳞装饰。故可以推断米公祠主体建筑龙吻上的剑靶属清代形制,这也与其重建年代相吻合。

花脊主要采用植物花草纹及万字纹。在米公祠建筑群中,由于屋顶上多用仰覆板瓦而不用筒瓦,所以覆瓦的瓦头不是圆形和半圆形而变成平扁形的了,因为它很像人的嘴唇,所以也称唇瓦。瓦当和滴水为如意曲线形,部分用寿字装饰,寿字居中,在两侧配以植物花叶,部分滴水仅用简单的植物花叶纹样装饰,这种带有文字的滴水装饰叫做“文滴”。这种建筑的装饰手法深刻的体现了书法家米芾的文人气质。米公祠建筑群,对屋顶建筑构件进行了地域化、艺术化的加工,用本地区人们喜爱的物类形象来装饰构件,以此对建筑赋予相应的地方文化内涵。

2.屋架及建筑墙体部分的装饰

米公祠核心建筑宝晋斋明间为抬梁式构架,稍间为穿斗式构架。与大部分米公祠的建筑一样,屋架部分没有过多的装饰,仅仅在脊瓜柱的两侧及瓜柱角背处做云纹装饰,体现了古人讲究“阴阳和合”的观念。他们把万事万物分为阴和阳两个方面,建筑亦是如此。柱子使阴气顺柱向下,而屋顶代表了阳气。屋顶装饰的云纹代表了天空的阳气,中间所形成的建筑空间就具备了“和合”的象征意义。

“宝晋斋”的马头墙取用凤头形象,其正面呈“介子型”,马头墙的上部采用四字花(加浮雕)透空脊的做法。(见图5)外壁素净,采用青石门坊代替木门坊,门前立雕花抱鼓石,门顶有两块莲花板支匾“宝晋斋”石匾。东西梢间各开一窗,用灰色回纹边做装饰,窗的上部设计砖窗眉。装饰色调和谐素雅、造型简练不做作。

图5 米公祠宝晋斋马头墙实景

3.檐口处装饰

檐口下端用青白相间的券棚拱带和牙形红色封檐板略施点缀。两侧的山墙和后檐墙均清水勾缝,两坡博风用白灰粉面,以人字形白色飘带和云头山花嵌饰[2]。这种设计与建筑的其他造型元素相得益彰,使米公祠建筑显得谐调清雅。特别的博风处的处理非常简练、自然。“宝晋斋”的建筑装饰简洁、质朴,表现出一种“文气”的风韵,体现了米芾的人生理念与追求。

4.拜殿牌楼入口部分的装饰

祠堂是专门用作祭祀祖先的建筑,在礼制建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3]101。米公祠建筑十分注重形象的塑造,而这种形象首先表现在祠堂的入口牌楼上。牌楼是门的一种,其开口有1个、3个、5个等几种[4]97。牌楼在这里既是一种标志也是一种门,主要是为表彰米芾的个人荣誉而建。

拜殿前檐面墙中央设计四柱三间的瓦作牌楼,中央明间跨门上镶嵌黑底白字“米公祠”的石匾。周围设计龙形番花、植物纹样的雀替和二架龙门坊、左右坠花。博风向外展开,有兽形垫花板、平板坊,再加上券棚拱,上镶回纹花罩,再加上檐楼(明楼、正楼),这些装饰都处在牌楼的显赫部位,左右对称,使牌楼显出出端庄、肃穆的气势。

牌楼的左右次间上下坊之间各嵌一个扇形匾框,上面记录着米芾所癖好的“奇峰”和“怪石”四个字,次间檐楼(次楼)要比中间的正楼低。牌楼的装饰性强,上面布满上脊吻、垂兽、凤鸟、鱼尾、人物等雕饰。

牌楼部分的装饰设计比较规整、对称,整体造型规则端庄。牌楼当心间横匾上书“米公祠”三个字,在粉墙黛瓦的衬托下,形象十分突出。飞檐起翘的牌楼与两侧的墙头相映,使米公祠的拜殿十分有气势。装饰元素有凤鸟、植物、人物、文字,总体造型主次分明,线条流畅,端庄而不呆板,华丽而不繁琐,反映了本地区特有的人文环境。

米公祠建筑群从选址到空间组织再到建筑装饰无一不体现出古人“亲善自然”的传统精神与意识。米公祠的选址以襄阳山水环境为依据,创造了起伏变化的建筑群景观,可以说是对自然生态模拟的结果。建筑用材取之于自然,淡泊的色彩和细腻的装饰表现出米芾超凡脱俗的思想情怀,也表达了建造者想把人文景观与原生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美好愿望。装饰艺术中的题材更是来源于自然,比如抱鼓石上的梅花与鹿、仙鹤与青松的形象,白墙黛瓦间流露出设计者淡泊、高远的文人情怀。选材多是人们生活中所喜爱与崇尚的生物。整个米公祠建筑装饰的细节,处处都流露着浓郁的自然主义情趣。

现今日,全球文化同化现象严重影响中国建筑设计及城市建筑景观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城镇建筑呈现出同样的浮躁、夸张、缺乏内涵的表情。因此,中国传统建筑中蕴含的丰富的汉民族心理和汉文化因子,日益成为我们回应和抵抗建筑文化趋同化的锐器。对当今的中国建筑设计师而言,保护好、记录好、运用好那些具备地域文化特质的传统建筑设计语言已经迫在眉睫。

[1]刘托.建筑艺术文论[M].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5.

[2]张凡.保护、创新—米公祠重修设计[J].华中建筑,1988(1):27-31.

[3]楼庆西.装饰之道[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4]伊东忠太.中国古建筑装饰: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Architectural Art of Mi Gong Ci in Xiangyang

ZHANG Jing,ZHANG Xinghou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Xiangyang 441053,China)

All the site selection,the spatial organization and the architectural ornament embody closeness to the nature of the ancients.Firstly,the site selection bases on the landscape environment of Xiangyang,creates the varying buildings landscape.Secondly,building materials come from the nature,in which the light color and the delicate decoration reflect Mi Fu's refined feelings.Thirdly,the theme in decorative art is also from the nature, which states the designer's full-bodied temperament and interest of naturalism.

Xiangyang;Mi Gong Ci;Mi Fu

J59

A

2095-4476(2016)12-0026-04

(责任编辑:陈道斌)

2016-09-22;

2016-12-12

张静(1984—),女,山东安丘人,湖北文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牌楼建筑群米芾
南头古城数字展厅建筑群
建筑与建筑群储能工程初探
米芾与《阳朔山图》相关问题的再探讨
用“心”写字
当街牌楼的物是人非
搭纸牌楼
搭纸牌楼
袖珍公园——高密度建筑群与户外公共空间矛盾的良药
米芾学“字”的故事
漫谈北京牌楼(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