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中主题单元教学模式的尝试

2016-02-15侯亦君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34期
关键词:学科技能信息技术

◆侯亦君

(秦皇岛市海港区姚周寨中学)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中主题单元教学模式的尝试

◆侯亦君

(秦皇岛市海港区姚周寨中学)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开设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但因为它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所以在教学中往往过于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而忽视了信息素养的培养。就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设计开展“主题单元模式”进行了探讨。

主题单元 信息技术 主题选择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然而,实际教学因受到教材的设计和教师自身对教材、大纲解读的限制,往往将课程的重心放在知识技能的掌握上,更关注于学生的认知,而忽视运用能力。

怎样能够按照“纲要”的要求既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同时又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设计开展主题单元模式,开始尝试一种更好的能力培养方式。

一、主题单元模式在课堂教学方法上的改进

1.针对于任务驱动的改进

任务驱动法是信息技术课上被最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紧紧围绕一个主要任务而开展的学习实践活动。学生在明确、强烈的任务驱动下,积极主动地运用学习资源,通过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既完成预设任务,同时产生自发学习。

不可否认,单个任务使学生更明确学习的知识技能,当即完成的作品也极大地回馈了学生的努力,放大成就感。但是,它的不足随着课程地进行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单个任务的布置将一个学习模块分割开,而学生了解不到他们之间原本的联系,也就不能够将所学的技能综合地运用起来。而且,随着学习地进行,学生越来越对所学技能产生一种迷茫,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只在课堂上能够使用这些技能,学与用完全脱节。那么,怎样弥补这一不足呢?我们对任务驱动法进行改进,将任务扩大。包括任务的内容扩大到教材的一个单元,任务的存续时间也同时延长到一个单元的课时,任务的设计进行扩充,既含有基本技术,更重视综合应用。

比如,在word软件的学习中,任务不再是一节课一安排,如学文字格式安排一个书信编辑,学图文混排再安排一个电子小报。而是将任务扩大到整个word软件单元模块,课时延长至7-8课时,任务的技能目标是word常用操作,能力目标是重组并综合运用这些操作。这样学生既学习了word基础操作,又完成了对所学知识的信息处理,更重要的是将信息资源和知识技能进行重组,并转化为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学生学习了技术也综合运用了技术。

2.课程整合

课程整合是当前课程改革所积极倡导的教学方式之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引入其他学科,使其他学科的课程内容和学科资源与信息技术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实施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进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完成其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加工处理的思维模式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法。实施课程整合确实丰富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加强了信息素养的培养,所以在主题任务中也更加注重整合。主题单元模式下的整合不是仅限于利用一节课的内容进行整合,而是用一个模块的内容来做整合;整合也不仅限于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还包含信息技术学科内不同模块之间的整合。

在主题单元模式下,我们的整合更稳定,整合所选学科始终如一,创设的情境保持不变,知识技能都为一个主题服务,学生的学习也就连贯和形成体系。

另外,通常我们所做的整合课都是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依据单独一节课的教学任务选择一个合适的学科,设定一个综合目标,就完成了整合。学生根据实际的需要,恰当地选择相应的软件作为工具,打破了模块的界限,这样更加符合解决问题的科学规律。

我在实施单元教学模式时主要对任务驱动法和课程整合这两种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在两种方法已经带给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活力之外,又对其实施时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予以破除,扩充和提高教法与教学内容的整合程度,尽力消除传统学科教学方式和方法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影响,创设出一个内容更统一、形式更多元的教学环境,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主题单元模式在信息技术学科在课堂教学内容上的改变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开展主题单元教学模式是想更突出“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所发挥的引领、促进、整合课程的作用。通过在单元模块中设置恰当的主题,创设一个完整、稳定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重组建构,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和技能的意识和能力。具体方法包括:

1.确定主题

在主题单元模式下教学主题是核心,围绕这个核心,开展教学,好的主题应当是和课程的知识点紧密结合的,主题完成同时也完成了知识点的教学,同时也推动了主题的深入。主题应从教材的单元模块层次着眼,既然是主题单元模式,那么主题确定就不能过窄,否则就失去了教学内容完整、统一设计的初衷。主题应从学生情感特点知识结构水平出发,不可好高骛远。主题是结合性的主题,主要体现信息技术在实际中的运用,因此,如果不考虑学生的情感特点,就很难在整个主题单元的进行中才能保持住学生想学、乐学的深厚兴趣,如果不考虑学生当前的知识结构水平就会让课堂华而不实。

2.确立活动目标

确立的活动目标应体现三维教学目标统一的指向,真正做到认知、能力、情感的有机整合。确立活动目标时应强调信息技术是为明确的任务服务的,能够促进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工具,应当尽可能帮助学生重视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得到锻炼,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3.设计活动内容

主题单元模式下设计的整体活动内容应与单元主题和单元目标保持一致。同时,内容的设计应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年龄特点和兴趣出发,以学生现有的经验和能力为基础,强调单元整体的联系。而单元的整体内容因课时安排分配到每节课,那么每节课的内容就要既独立又相互关联。

4.开展活动评价

作为一个完整的主题单元活动,还要包括活动评价,及时、多方面、有效的评价是推动主题单元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主题单元模式设置时间较长,通常都要跨越几个课时,这样在每节课都要及时评价,才能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明确自己当前的进度和下一步的目标。评价应既有对技术方面的,更有对信息处理方面的,评价学生运用技术支持是否获得最好的信息处理结果。活动评价以教师评价、个人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

主题单元教学在课堂内容的设置上有变化,但它也是由每一课时的教学组成,只是想通过这种模式将我们分散的课题内容组合起来,让学生无论在技能学习,还是能力培养上都不会因课时分隔而支离破碎,帮助学生架构起更完整、统一的知识体系,形成更全面、更综合的信息处理能力。

我所设计的主题单元模式的教学活动是在以“任务驱动”“课程整合”为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进,设计“大”的教学情境,布置“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兴趣,力求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更全面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我所做的工作还处于一种尝试,还有许多不完善和力所不能及的地方,但对于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确实有了明显的改进和提高,希望在长期的实施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杜德金.中观教学设计思想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子商务,2013,(08):139.

[2]徐秀珍.主题单元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浅析[J].黑河教育,2014,(10).

[3]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Z1):27-36.

[4]佚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J].河北教育,2002,(01).

猜你喜欢

学科技能信息技术
【学科新书导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