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

2016-02-15◆聂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34期
关键词:初中生教学方法信息技术

◆聂 欢

(新疆阿图什市克州二中)

优化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

◆聂 欢

(新疆阿图什市克州二中)

随着我国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初中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崭新的课程,已经在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追求的最终目标是高效课堂,如何丰富课堂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个体差异,分层分类展开教学,提高学生自主能动性,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及需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对有效教学方法的应用和优化,以期打造高效课堂。

初中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高效课堂

初中信息技术不同于其它学科,它起步较晚,没有系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可以借鉴参考,需要教师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研究和探索。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是人们必需掌握和的基本生活技能之一,由于信息技术自身发展速度极快,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理念,打造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需要教师与时俱进,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选择恰当的课堂组织模式和教学方法,积极转变教学思路,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联系教学实际,重新对学生进行定位,认真审视、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探索出以下几方面教学实践经验和策略,以期打造高效课堂。

一、分层教学,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同一个班级内的初中生,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成长过程,其对计算机的认知和个人的悟性也都有所不同。有的初中生因为家里有电脑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也有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一窍不通,甚至没有掌握最基本的打字、浏览网页等能力。因此,针对学情不同的学生,我们要开展具有差异性的分层分类教学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获得学习提高的机会,实现最高的教学效率。分层教学并不是说要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再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因为我们不能把情况相似的学生都分在一个班级,而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所以没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开教学。因此,我们要在充分了解学生之间差异的基础上,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问题,让班级内所有学生都能共同参与到学习中来。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个别座谈、问卷调查、班会调研等方式,把学生的具体情况了解清楚,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创新、提高、基础等三个档次的教学目标,让不同水平档次的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和目标,避免出现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消”的现象。

例如,对于windows操作系统里的最基本的“复制、粘贴、剪切”等操作,由于大多数学生都已经掌握了,我并没有做详细的讲解,但是考虑到有部分对电脑一无所知的学生,就设计了不同难易程度的操作题。首先设计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把桌面上的一个文件移到本地磁盘D里,大部分同学都能顺利完成,我针对部分不会操作的同学,作了简单讲解。接着又提出了第二个难度升级的问题,让学生将刚才移至本地磁盘D中的文件通过键盘和鼠标操作移到本地磁盘E,通过这些题目,让学生掌握快捷键“Ctrl+C”“Ctrl+X”“Ctrl+V”的应用,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以提高,树立自信,激发兴趣。

二、创新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模式

陶行知先生说:惟独从心里发出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初中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性格活泼爱动,对于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比较乐于接受,因此,我们要紧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他们对计算机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进一步扩大。首先要顺应新课改的要求,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优势,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网络学习、互动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比较新颖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创新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提升。

例如,在鼠标操作的练习中,我利用初中生喜欢玩游戏的心理,利用windows自带的扫雷和纸牌游戏,让学生在愉悦的游戏探索过程中熟练的掌握住了鼠标的操作要领与技能,在探索游戏的过程中,鼠标训练不再枯燥、乏味和单调,而变得丰富多彩,趣味横生。

三、强化课堂实践,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较高的实践性,操作性强。实践是检验理论知识学习的最好途径,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还要有强化信息技术实践操作,在实践中能让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习方向,也能让老师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掌握情况,恰到好处的调整教学。一节课有45分钟,教师可以将课堂分为30+15分钟两个部分,教师讲和演示操作用30分钟,其余的15分钟作为学生自主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在完成对知识点的讲解后,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在旁边适时指导,以达到巩固学习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图文混排”的知识时,我将理论知识讲解过后,在多媒体等应用设备上,播放一些当下最流行的电视剧里的片段图片,以及我们学校的照片和一些明星的照片,鼓励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来自主设计海报或学校简介,学生马上兴趣高涨,用认真的态度去热情主动的进行实践,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梳理和掌握。

四、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自主能动性

新课程一直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当前我们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应摒弃教师一味的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学生只负责被动听讲、死记硬背的局面,这种方式使学生产生较强的依赖性,严重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索。因此,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变学生为课堂主体,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和意识,最有效的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我一般常用角色转换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任务驱动模式和学案导学模式等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以任务驱动模式为例,我在每堂课最后几分钟都会留下一个学习任务,让每个学习小组轮流主持,把自己的认识讲出来,同时作为小老师还可以提问其它学生,这样一来,每个学习小组在私底下都会主动去整理或搜集知识,相互之间配合默契,以求让自己的小组表现更好,这样不但能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还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独立意识,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信息素养。

五、建立全面的课堂评价系统

初中生心理比较敏感,对教师的评价很是在意,他们需要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认可。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对学生采取客观公正的评价,尽量多采用鼓励式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保持学习的兴趣。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灵活的综合性评价。比如,有的同学性格大大咧咧,教师可以直接开玩笑式的评价,告诉他做得好与不好之处,督促学生继续努力。有的同学性格比较内向,没有自信,教师应首先肯定他这次学习任务完成的不错,但是在某些地方再稍做改进会更加完美,并认真告诉他老师相信他以后会做的更好更棒。总之,教师的评价应该是正面的,让学生能够从中吸取力量,感受到被重视,从而更投入地去学习。

六、小结

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涉及颇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要与时俱进,充分兼顾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习欲望以及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基础,根据学生的学情选择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模式,为学生搭建更为恰当的学习载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发散创造思维,激发创新火花,有效提高和锻炼自己。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完善、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最终打造高效课堂。

[1]赵红梅.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模式之管窥[J].时代教育,2015,(08).

[2]杜娟.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优化策略分析[J].科学导报,2014,(21).

猜你喜欢

初中生教学方法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