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合作、探究”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思考

2016-02-15张生桂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34期
关键词:物理探究能力

◆张生桂

(新疆阿图什市克州二中)

基于“问题、合作、探究”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思考

◆张生桂

(新疆阿图什市克州二中)

随着新课改逐渐普及和深入,“问题、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逐渐走进初中物理课堂,让学生结合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充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从而学会分析、思考、合作和解决问题,提升学习能力。分析了初中物理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问题、合作、探究”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施策略,

初中物理 问题 合作 探究

一、当前初中物理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问题没有针对性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是程序化的去设置几个问题,并没有针对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去设置,问题并不是连贯、系统的,他们可能是目的性不强、相互独立的,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学生没有办法把知识连贯起来,充分进行思考和探究形成系统的知识。

2.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

初中生刚刚接触物理,应该会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但中考压力越来越大,教师要求会过于严格,教学方法有些单一,往往直接切入主题讲解枯燥的定义和概念,继而应用所讲定理进行相应的联系,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磨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导致学生缺乏探究性和主动性,思维固化。

3.与生活脱轨,没有开发学生的实际应用和探究能力

物理是一门来自于生活与自然的学科,但是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过多的关注物理理论的学习,而忽视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晦涩难民的知识,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会扼杀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问题、合作、探究”教学的内涵和优点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止局限于让学生刻板的记住教材上的内容或老师传输的知识,而是要培养综合能力、学活知识、学会创新思考。因此,在教学中,必需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问题合作探究。

“问题、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有效融合了问题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三种教学方法的优点。问题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联系未知和已知知识架构的桥梁,问题是科学探究的源泉,是思维的前奏。合作学习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通过小组合作、师生合作,每个学生都找到了存在感、培养了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自信心。而探究式的学习则让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去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己主动的思考、实践、研究和探索,得出相应的物理结论,获得新知识,提升了发散思维、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三、“问题、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实践

1.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导向问题,发散思维

教师应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仔细斟酌所设置的问题,考虑什么样的问题能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想象力,发散思维,这是顺利实施“问题、合作、探究”教学的核心与关键,让学生在极具导向性、有挑战力和吸引力的问题中自我学习和思考,从而积极主动的探究物理知识。问题的设置要求是要具有难点性和重点性,问题的设置要巧妙,对本节内容的学习重点要合理侧重,格外突出,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更好地进行合作探究。例如,在“光的折射”中,导入新课之前,我先将一枚硬币放入容器中,将容器放置在学生看不到底部硬币的高度,然后往容器中注水,直到学生能看到硬币再停止注水。这时许多同学都会提问:为什么加了水之后原先看不见的硬币就能看到了?于是,我就适时把话题引入到“光的折射”这一问题上来。这种结合实际的问题情境设置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发现物理现象并提高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凝聚了注意力,培养了学生和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从而深入地了解物理知识。

2.加强合作交流,搭建教学双方的情感平台

合作交流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一个人的力量永远比不上一个团作合作的力量,通过合作交流,可以交换思想和看法,将大家的思维、见解和知识集中起来,一起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之间共同进步,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物理教学中的合作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是学生之间的合作,一种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当前小组学习的模式已被广泛应用在课堂,在各个方面都显示出了优点。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并进行疑难问题的共同探讨,在组内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通过互帮互助来激活课堂学习氛围,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更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教师应该多关注每个学生对知识、能力的实际接受情况,用心倾听他们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心声,针对不同的学习能力情况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搭建教学双方的情感平台。

例如,在不同的探究活动如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计划的制定中,让学生扮演各类不同的角色,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又如,在讲解串联并联知识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来完成教学任务,这时教师就可以将班内的同学合理分组,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分别负责串联和并联不同形式的电路,在组内再次进行分工,有负责具体操作的,有负责进行电路连接的,有负责准备实验工具的等。在实验完成后,小组内共同交流讨论,解答疑惑,完成这一节知识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听取别人的意见,互相配合协作,有效提高了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为以后长久的人生发展也有较大的好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深入小组去指导其实践,解答学生之中存在的普遍疑惑和难题,在师生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恰到好处地引导,为学生全面探究打造了一条良好的道路。

3.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勇于探究

在物理学史上,人们的很多大胆猜想最终都达到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如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而后,法拉第猜想:电能生磁,那么磁能生电吗?于是,他花了十年的时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证明了自己大胆的猜想。当前,探究式学习是物理教学中的一大亮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勇于提问,激发探究热情和意识,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层探究。在开展“问题、合作、探究”教学时,民主的教学氛围至关重要,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大胆提问、大胆创新,对学生的差异性给予充分的尊重,不断引导学生自主提问、自主探究及勇于发言,不断发散思维。另外,由于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生活环境不同,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个性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要通过巧妙的语言和动作对学生进行鼓励。还有,如果学生在这个环节所提出的想法和见解不够完善或准确时,应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与及时点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行反复的思考,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四、小结

初中物理探究性较强,许多物理知识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实验操作以及对问题进行充分的理论分析和深入的探究,才能真正的理解掌握。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其概念、知识、公式、定律和现象等都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合作交流,深入探究,在此过程中不但掌握基础的物理知识,更学会了学习方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激发了发散思维,让学生能够勇于创新,敢于质疑,不畏困难,积极探究问题。

[1]董伏勇.基于“探究”的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学物理,2016,(04).

[2]王兰.目标-互动-探究教学模式下的初中物理实验研究[J].中学物理,2016,(05).

猜你喜欢

物理探究能力
只因是物理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处处留心皆物理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