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设计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2016-02-15姚春刚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34期
关键词:图形数学知识教材

◆姚春刚

(吉林省通化县西江镇学校)

科学设计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姚春刚

(吉林省通化县西江镇学校)

培养学生能力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基于教学内容,通过科学设计日常作业练习,以拓宽实践作业的渠道,以丰富的实践操作性练习,促进知识的整体优化,有力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数学知识 作业形式 学生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教育最本质的价值追求。作为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核心课程的数学学科,更要在关注基本知识的同时,将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科学设计实践活动是一条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然而,日常那些形式单一、枯燥乏味的计算作业将学生的学习热情一点一点地磨灭。为此,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还应该依据教材知识体系,以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科学设计实践活动,有序组织安排,将数学家庭作业作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载体,展现出全新的生命力。

一、适当设计动手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动手操作类知识主要是几何知识。其中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关知识是几何知识的主体内容。在这一内容种,关键的知识点和能力提升点就是各类图形的基本特征、周长、面积的计算公式等。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就要为学生准备或学生自己制作相应的学具,让学生通过拼摆、剪切等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的知识。

1.拼摆类的实践活动。在小学教材中的一些图形面积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之前,可以安排学生制作相应图形,并尝试进行探究实验,来完成对相关知识的预习。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提前布置动手作业: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想办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其他的图形。这个实践作业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且在感性的基础上初步体会转化后与转化前的面积大小是相同的,为后续剪切,拼摆等学习活动做好实践感性的基础。

2.制图类的实践活动。绘画类实践作业,就是要求学生绘制统计图表、绘制示意图等内容。在这部分实践作业时,教师要根据具体的作业内容和不同的学习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大部分学生做到的标准作为底线要求,将一小部分优秀学生能达到的标准作为奖励标准,这样在实践的过程中,多数学生都会达到实践活动的目标,体验成功的快乐。

例如,在“方向和位置”这一教学内后,我根据学校内部布局设计了这样的家庭作业:自行设计一张**学校导游图,要求画出校园内各设施的主要位置及教学楼的楼层分布图。挑战性要求是,要能画出各楼层的班级安排及功能室具体位置。这样的要求适合不同能力的学生来完成,同时也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学校相关设施设备有了更多的认识,为后续的学习活动奠定了基础。

3.拼摆类的实践活动。拼摆此实践作业的目标有2个,一是熟悉各拼摆对象,二是通过动手拼摆进行相关知识的巩固和和强化。比如,学习了多边形面积内容之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不少于3种形状的图形拼摆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再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计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学生通过这样的动手实践过程,对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实践体验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数学感受能力

这类作业在小学阶段,量与计量的相关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同时又因为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生活中关注度比较低,造成了学生在感性认识相对比较贫乏,同时这些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又不完全一样,造成学生正确建立量的概念的有了相当的难度。如何帮助学生完成相关概念的建立,需要教师的创造性的思考和实践。让学生通过切身实践感受,自主构建对相关量与计量的概念。在设计此类实践性作业时,要做到人人参与体验、扎实有效地操练,真真切切地感受。例如,学习了《千米的认识》后,让学生量出自己一步的距离,然手通过计算走一走,看自己多少步才能走到1千米的距离。也可以让学生绕着200米的操场走5圈。感受走1千米需要多少时间。还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在上学放学的路上,记录离自己家1千米的建筑物有哪些……通过亲身实践、体悟,促进了学生对相关量与计量知识的理解。

三、组织好调查访问类活动,有效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

调查访问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了解社会以及建立统计意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统计与概率方面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的统计观念与随机意识。在调查访问以及数据资料统计的过程中,了解相关知识形成的过程以来源,感受数学知识的联系和价值。”

因为是调查与统计,局限于课堂教学时很难完成实践技能的提升和统一意识的形成。所以,在教这一内容之后,组织学生进行真实的现场调查与访问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如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后,就设计了入校家庭作业:调查访问本班同学对2种体育活动的喜欢还是不喜欢的情况,统计男女生的差异,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再如:学习统计基本知识之后,留给学生调查类实践作业:连续5天调查小区内私家车文明停放的基本状况。

通过这些实践性练习,学生搜索信息、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相应地提高。

四、开展搜索信息类作业,丰富知识,拓展视野

搜索类实践作业主要是针对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史实搜集与学习。教材中的“你知道吗”是其中的一部分,除此还需要教师适当组织学生关注一些其他知识的学习。你知道吗?中的内容很多,有介绍数学知识背景方面的等等;但是,相关的介绍都很简单,如果止于阅读教材的内容,很难实现这一板块内容的教学目标。因此,可结合这一内容组织学生开展“搜索数学知识,拓宽学习视界”的主题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开展交流活动,由学生自己制作PPT进行展示,定期组织开展“数学石料主题发布会”,制作数学主题墙报等活动,即锻炼了学生搜索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增长了数学相关知识,培养了学习数学的情感,同时,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视界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调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五、学习整理单元知识体系,培养归纳的习惯和能力

在每一单元新授结束后,都要带领或组织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达到梳理知识形成系统的目标。每个年级都可以做,但是目标和要求也不同,低年级可以在教师带领下来完成,主要是教给学生娃整理的方式和方法,随着年级的增高,逐渐放手让学生小小组或个人来完成,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

整理和复习这一部分内容的基本目标,是引导学生对一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以便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实现知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

因此,在完成这一类实践作业的时候,先让学生先回顾所学知识,做到不遗漏。再结合思维导图的方式用喜欢的形式进行整理,做到结构合理,清楚明了。

在设计整理性实践作业时,教师要对知识的联系和重难点做到了如指掌。对学生的要求也要循序渐进,刚开始,只要能准确、全面地梳理出各知识点就可以了。经过几次实践之后,再提出更高点的要求,比如,“列出知识点后,再举出恰当的例子,写出注意事项等。或并自行出几道同类型的题目。这样的话,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仅对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更加明晰,同时,各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也提升到了新的水平。

总之,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内容,设计多元的有效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是每一个数学教师终身的课题。需要我们认真研读课标,细心钻研教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实践活动成为学生进巩固数学知识、了解现实生活、感知多彩社会、探索科学的有效载体。

猜你喜欢

图形数学知识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