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6-02-15赵庆顺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34期
关键词:天平想象力想象

◆赵庆顺

(山东省泰安市第三中学)

浅谈高中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赵庆顺

(山东省泰安市第三中学)

创新精神是人们能动性的一种特殊表现,以不循常态、独辟蹊径为标志,这种不满足于既有状态而着力开拓的思维方式,就是创造性。

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

一、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法灵活,引导学生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得要有创新意识。另外,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教师能灵活运用教学机制,在教学中敢于提出种种“假设”,敢于“冒险”,教学手段有独创性、新颖性,自然而然地会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一位教师在上《五人墓碑记》起始课时,拿了一架托盘天平走进教室,学生大惑不解,语文老师又要搞什么新花样?上课一开始,教师在天平两端各放上一张白纸,天平保持平衡。接着,教师问学生,如果在左边纸条上写周顺昌等五人的名字,在右边纸条上写众多凡夫俗子或高爵显位却贪生怕死者,天平仍能保持平衡吗?学生各抒己见。这样,就有效地启发学生研究课文,学生不仅很快掌握了教学内容,而且从教师这一富有创新意识的教法中领悟到许多有益的成分,萌发了创新的欲望。

布鲁纳说:“学生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即使是教师一时难以解答的问题,也应该首先肯定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让学生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启发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

二、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丰富的想象力是人们漫游科学的强劲翅膀。因此,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而“应试教育”下的分数至上和知识的标准化不断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在教育界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事例:学生回答“雪融化后变成春天”时,教师说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因为标准答案是水。可以说这种扼杀学生想象力的行为是多么的让人痛心。

中学语文教学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着力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努力提高他们的自创能力。笔者在教学《七根火柴》时,布置学生写一篇短文,各自想象无名战士是怎样度过暴风骤雨的夜晚而保存七根火柴的。结果学生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等想象得非常生动、逼真,更深刻地凸现了文章的主题。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不断创新,关键在于教者对教材的挖掘,对学生的引导。

三、科学地组织阅读讨论,鼓励学生探索求异

《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明确要求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疑问往往是一系列积极思维的开端,是创造发明的起点。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他们对一些现成的理论和传统的观点从不同的方向、甚至相反的方向进行大胆的质疑,探索求异,这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没有“求异”,就没有“创新”。《教育规划纲要》也提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四、善待学生的质疑多问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鼓励学生质疑、多问。我国宋代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学贵善疑。”教师要善于激疑、释疑。让学生把疑问一个个提出来,妥善地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并以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等话语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即使某些提问是低层次甚至是错误的,教师也要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正像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所说的,“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因此,在教学中,要花大力气引导学生寻疑、质疑、释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李镇西老师在教学中提倡学生对所有课文养成四问的习惯: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还能不能写得更好些?通过引导学生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和发现创新的能力。

五、在语文课外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也只有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才可能有所创新。为此,课外活动要能充分展现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将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活动、创新能力。(1)指导学生用批判的、发现的眼光读课外书,定期交流读书心得,鼓励和赞美那些见解独到、深刻、新颖的观点,对书本不要盲从,不要迷信。(2)指导学生办墙报、手抄报或者班刊等,要求书写清秀认真,设计美观新颖,文章有自己的特色,这更能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更能体现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总之,语文学科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其间蕴含着大量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素,创新是语文教育的精髓。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宋秀婷.高中语文教学渗透创新教育研究[J].中学语文,2014,(18).

猜你喜欢

天平想象力想象
说说天平的使用
快乐的想象
看见你的想象力
天平使用前后的两次平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打开新的想象力
天平的平衡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