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教学中如何激发智障学生的参与意识

2016-02-15◆王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34期
关键词:智障苹果生活化

◆王 凯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特殊教育学校)

美术教学中如何激发智障学生的参与意识

◆王 凯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特殊教育学校)

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发挥人的主体性为宗旨。本文通过设计了创设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挖掘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开展主题教学,注重在引导学生直观感受的基础上,协助儿童认识自我与外界,扩大他们认识的经验范围,激发智障儿童自主学习的兴趣,促进智障儿童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智障儿童自主学习意识。

参与意识 生活化 单元主题

智障学生存在着多种障碍,思维迟缓,反映迟钝,自卑感强,弱智儿童大多脑神经受损,活动惰性严重,不能主动探求周围世界,自尊心不足,而这些特征直接限制了学生在美术课堂重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只有把智障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尽可能地调动起来,他们才会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只有实实在在的参与才有扎扎实实的知识获得。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与生俱来、也不会自发产生,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激发、培养、发展和保持。

一、创设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

1.给予智障学生安全感

智障学生不像正常孩子活跃、会主动和老师亲近,他们会坐在凳子上,有时候叫半天都不起来,对外界的刺激不理不睬,这种情况看似反应木讷,其实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因此他们比正常儿童更需要关怀、帮助与鼓励,教师对他们应该投人更多的关爱。为了使智障学生积极动手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使智障学生从心理上感到是安全的。

(1)在学生面前表现出稳定乐观的情绪和高度的耐心、爱心和细心

智障学生智力发育明显滞后于一般儿童,在课堂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本来难度就较大,很多知识往往需要老师反复讲解,多次练习才能明白。如果没有恰当的沟通方式,他们对老师讲解的内容更难理解,也更难表达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学习的困难就更大,学习的效果就更差。面对智障学生,老师要用微笑和爱去帮助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阳光。

(2)参与就好

智障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缺陷,手眼不协调,有学生些动手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可能开始会听老师讲,但到动手操作的时候,消极等待,坐在那发愣,看别人画。有的学生每一节课的作业,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做出的作品不论好坏,都不会影响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做的不好时不会受到批评与嘲笑。

特别是做的不好时不会受到批评与嘲笑,相反,只要能积极参与,就给予适当的表扬,尽可能的带动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学习。那么,即使没把握,智障学生也会争先恐后地参与,即使学生失败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给智障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

2.要有针对性的选择强化物

各种各样的事物都可以成为强化物,一个微笑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都会然给学生产生信任感,发挥出激励效应。对于智障学生来说,没有比老师给予自己喜欢的更能让自己欢欣鼓舞的了。弱智儿童的个体千差万别,在强化物的选择上也是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不仅物质的奖励和精神的奖励并用,强化要及时,要有针对性。有的学生喜欢被表杨,有的学生喜欢作业本上被添加上五星、太阳、笑脸等等,大部分智障学生,他们对食物的兴趣很高,所以在上课的时候要经常使用食物作为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强化应该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进行变换,比如我们的强化物已经不起作用了,我们要及时的调整,变换强化的方式。随着学生年龄、理解力等因素的变化,强化的方式也要随之变换。

3.扬长避短,充分挖掘学生优势

俗话说得好: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培智学生在课堂上也会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长。老师如果能注意观察,抓住课堂契机,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闪光点,创造机会,给学生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真正展示自己的才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我能行,我真棒!”,则往往可以抑其所短,扬其所长,把他们引上学习的正轨上。

二、综合学生现实生活进行教育

陌生的词汇、未知的知识对智障学生来说是非常抵触的,学生不仅仅是接受起来相对来说是较慢,而是大都不愿意去了解。培智美术教学应依据自身学科的特点与智障儿童的生活结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实践操作中获得适应生活的经验,进而消除学生的陌生感,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

1.课堂内容生活化

把生活中常见的内容充实到美术课堂教学中,是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如《常见的水果》一课,可以带学生到水果摊去观察水果,请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到市场去买水果,以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和视觉感受。通过洗水果、吃水果,获得多种感官体验,消除单一的教师讲、学生涂呈现的枯燥感。它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出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教学形式生活化

教学中我们应在培智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让学生身临其境,去体验,去感悟。比如在《好吃的点心》一课,课前先请学生吃点心,请学生独立选择自己喜欢的点心,并且说一说为什么喜欢,学生们为了吃到点心,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选点心的环节,并且能在选在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喜欢吃的点心的样式、颜色、味道。生活化的形式教学既形象生动,学生又乐意学,教学效果特别好。

3.教学结果生活化

美术是一门特殊学科,学生的作业也具有特殊性。教师在教学中积极的为学生创设生活环境,通过作业的呈现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1)得到肯定

能够获得成功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给予学生作品充分的肯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参与评价,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与能力。培智学生在完成作品时,家长的肯定对孩子的参与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低年级的智障学生多是有家长陪读的,一节美术课上完以后,将学生作业拿给家长看看,得到家长的肯定和鼓励十分重要。这样智障学生在接下来的课上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制作。

(2)创设展现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创作运用美术的生活环境,促进学生多元的展现自己。利用学生的作业装饰教室环境、美化教室学习园地、宿舍等,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在《装饰笔筒》这节课时,结合教师节的到来,开展了“我为老师送笔筒”的活动,学生们将自己制作的笔筒作为礼物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学生们在制作时集思广益,主动收集材料,积极动脑,动手,制作出了形式多样的笔筒,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

三、开展单元主题教学

培智中学生在认知能力、接受能力上有局限性,同一时间能掌握的知识及其有限,比如语文课认识苹果,接下来老师出示的物品可能都会叫“苹果”或者其他物品完全取代了“苹果”的名称,还可能在其他老师拿出其他物品事,由于学生不认识,或者老师否定了它是苹果,学生产生了排斥心理。课上不认真,拒绝学习。主题教学指课程内容以主题单元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即课程的进程和顺序以一个个的主题单元为单位,每个主题中包含了不同的科目内容,即主题单元将不同的科目串起来,而不同的科目承担同一主题单元的不同部分的教学。例如,在以“苹果”为主题的单元中,包括了用笔画出苹果的样子(美术课),认识各种苹果的名称(语文课),学唱关于苹果儿歌(音乐课),动手洗苹果(劳动课),数数自己有几个苹果(数学课)等。主题化教学集中时间,有利于学生掌握,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培养智障学生的动手参与意识,是优化智障学生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只有在这种美术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才能让智障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动手、审美、创新等美术素质之目的,使他们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在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猜你喜欢

智障苹果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如何有效进行智障学生的语言训练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智障儿童教学要抓好关键“三点”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收获苹果
拿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