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传统木雕工艺制作流程
——以一只木雕牛的雕刻过程为例

2016-02-15张翠云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34期
关键词:木纹木质着色

◆张翠云

(石家庄市经贸学校)

解析传统木雕工艺制作流程
——以一只木雕牛的雕刻过程为例

◆张翠云

(石家庄市经贸学校)

以一只木雕牛的雕刻过程为例,从源头开始系统地解析了我国传统木雕工艺的制作流程,包括木头的木性、选材、干燥处理、刀具、雕刻技法及木雕辅助工具的规范使用,详细地诠释了木雕牛的制作步骤:绘图—打坯—修光—打磨—着色上光—制作底座等,简练齐全,操作性强易上手,具有很高的教学示范价值。

木雕牛 雕刻 工艺 流程

一、了解木头的特性及选材

木头有的松软、有的粗硬,一般木头松软的易雕,粗硬沉重的难雕。木质坚韧、纹理细密、色泽光亮的称之为硬木,如红木、黄杨木、花梨木、扁桃木、榔木等,具备雕刻的全部优点,是雕刻的上等材料,适合雕刻结构复杂、造型细密的作品,而且在制作过程中和长期保存时不易断裂受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缺点是雕起来比较费工夫、容易损伤刀具。

比较疏松的木质适合初学者用,如椴木、银杏木、樟木、松木等。这类木材适合雕刻造型结构简单、形象比较概括的作品,雕凿起来也比较容易,但因其木质松软、色泽较弱,需要着色处理,以增强亮感。

有些木材纹理比较明显而且变化多端,如:水曲柳、松木、冷杉木等,就可以巧用其自身木纹的流畅、木纹的肌理,雕刻一些比较抒情的作品。一般说来,造型起伏越大,木纹的变化越丰富,审美趣味越浓厚;造型的形状动态越婉转流畅,木纹走向的效果也就越是理想,成品会出乎意料地好看,极富装饰性。

所以在创作一件作品之前,首先要了解各种备用木材的特性,择优选出最具表现力的材料十分重要。

二、懂得木材的干燥处理方法及其优缺点

1.人工干燥。将木材密封在蒸气干燥室内,借蒸气促进水分蒸发,使木材干燥。(烘干时间根据木材的大小、厚薄而定,如4cm板材烘干时间一般需要一个星期),干燥的程度最高可使木材含水量仅达3%。但经过高温蒸发后的木质发脆,韧性容易受到损坏而不利于雕刻。通常原木干燥的程度应保持在含水量30%左右。

2.自然干燥。将木材分类放置通风处(板材、方才或圆木),搁置成垛,垛底离地面60cm左右,中间留有空隙,使空气流通,带走水分,木材逐渐干燥。自然干燥一般要经过数年或数月,才能达到一定的标准和干燥要求。

3.简易人工干燥。一是用火烤干木料内部水分;二是用水煮去木料中的树脂成分,然后放在空气中干燥或烘干。这两种方法干燥时间可能缩短,但浸水后的木材容易变色,有损木质。

三、学会各种刀具及辅助工具的应用

1.了解雕刻刀的种类及使用方法

(1)平刀。刃口呈平直,主要用于铲平木料表面的凹凸,使其平滑无痕。大型号用来凿大型的木雕,有块面感,运用得法,如绘画的笔触效果,显得刚劲有力,生动自然。平刀的锐角刻线,有强烈的木趣刀味。

(2)圆刀。刃口呈圆弧形,多用于圆形和圆凹痕处,在雕刻传统花卉上也有很大用处。圆刀横向运刀比较省力,对大的起伏、小的变化都能适应。而且圆刀的线条不肯定,使用起来灵活且便于探索。

(3)斜刀。刃口呈45度左右的斜角,主要用于作品的关节角落和镂空狭缝处作剔角光。如果雕刻人物眼角处,斜刀更好用。斜刀又分正手斜与反手斜,以适合各个方向。

(4)中钢刀。刃口呈三角型,因其锋面在左右两侧,锋利集点就在中角上,因此用力推压越重,三角刀刻出的线条就粗,反之就细。三角刀主要用于刻毛发、刻装饰线纹,操作时三角刀尖在木版推进,木屑从三角槽内吐出,三角刀尖推过的部位便刻画出线条来。

2.了解木雕的辅助工具

木雕的辅助工具主要有敲锤、斧子、锯子、木锉等。斧子的用途是配合出坯,大量砍削木料,注意砍削时不宜用力过大,不可直上直下砍;斧刃应与垂直的木纹保持45度左右,否则木料会开裂。木锉的用途主要是在圆雕的细坯阶段,可代替平刀将刀痕凿迹锉平整以便修光,又可代替圆刀或斜刀作镂空处理。

四、娴熟的雕刻技法

所谓技法,就是木雕工艺品创作中作者对于形象和空间的处理手法。这种手法主要体现在削减意义上的雕与刻,确切地说,就是由外向内,一步步通过减去废料,循序渐进地将形体挖掘显现出来。在一次次的减法造型中,我们不仅可以体会到作品“脱壳而出”的快感,甚至因木质的特性或用力过猛会减去不该减去的地方,而感到惊心动魄,但如处理得当,也可能因险象环生而惊喜连连;同时还能感受到各种刀法运用过程中产生的特殊韵味,有些偶然惊现的效果能使作品产生全新的意韵。因此,从另一个角度体验,木雕艺术创作其实是心理多变而复杂有意义的过程。它们所表现的艺术语言,所呈现的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诠释的作品内涵,其魅力是其他材质的雕塑远远无法企及的。

五、木雕牛的具体制作步骤

1.画出牛的创意稿

通常要先画出牛的创意稿,再用墨线勾画放大到木材上。

2.凿出牛的粗坯,要求比例协调、重心稳定、整体感强

粗坯是整个作品的基础,它以简练的几何形体概括全部构思的造型,要求做到有层次、有动势,比例协调、重心稳定整体感强,初步形成作品的外轮廓与内轮廓;凿粗坯:可从下到下,从前到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一层层地推进。凿粗坯时还需注意留有余地,如同裁剪衣服,要适当地放宽。

3.凿出牛的细坯,提升作品的表现力

先从整体着眼,调整比例和各种布局,然后将具体形态逐步落实并成形,同时要为修光留有余地。这个阶段,作品的体积和线条已趋明朗,因此要求刀法圆熟流畅,具有充分的表现力

4.为牛做通体修光,使作品表面接近完美

运用精雕细刻及薄刀法修去细坯中的刀痕凿垢,使作品表面细致完美。要求刀迹清楚细密,或圆滑、或板直、或粗犷,力求把作品意图准确地表现出来。

5.细致打磨牛的各个部位

根据作品需要,将木雕用粗细不同的木工砂纸搓磨。要求先用粗砂纸,后用细砂纸。要顺着木材的纤维方向打磨,直至效果理想。

6.给木雕牛着色上光,着力体现天然木质的美感

(1)用一枝硬毛刷、一枝小硬毛笔、一只调色缸。着色的颜料一般是指水溶性的,如水粉、水彩或皮鞋油。它们的特点是覆盖性小,有较强的渗透性。油画的丙烯颜料不宜使用。

(2)木雕着色的方法主要是掌握木质和花纹在颜料的覆盖下还依然可见,使木纹通过着色更加清晰。所以在调配颜色时不宜过厚,颜料与水的比例是30︰1,要稀薄适当,呈透明状。这样即使多上几遍颜色,木质也不会被覆盖住,如果颜色调配得当,上色的刷笔含水量不宜过多,不要急于求成,否则有些深凹处颜色积淀较厚,易产生不均匀的效果。

(3)着色不仅是为了弥补某些木质的不足或缺陷,而且还能起到丰富材料的质感美和作品形式美的作用。因此在给作品上色时要酌情而定,要尽量体现出作品内容与形式的需求,并符合天然木质的种种美感。

(4)木雕上色不要马上擦光。一定要等干了(约12小时后),用一块干净的布使劲擦拭直至产生均匀的光泽,达到手感光滑。有的作品可以视情况擦漏一些,使木的底色稍有显露,形成丰富的色彩感觉,同时也增强作品的层次感。

7.制作底座

六、结语

要制作出一件品相完美,经久耐玩的木雕牛,就要继承发扬我国传统的“匠人精神”、修行品质,坚持“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敬业本色,从基本的选材开始,做好每一道工序。所谓做事犹如做人,艺术品本身诠释的最终是人品与修为。

猜你喜欢

木纹木质着色
ImCn的循环区间全着色
木纹铝材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分析
蔬菜着色不良 这样预防最好
熟香新酿
古城楼下的自行车 木质画
苹果膨大着色期 管理细致别大意
“贵州木纹石”装饰之美——以几座建筑装饰为例
木纹金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创新
10位画家为美术片着色
木质风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