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留迷走神经、幽门胃部分切除手术在早期胃体癌中的应用

2016-02-15任付晃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17期

任付晃



保留迷走神经、幽门胃部分切除手术在早期胃体癌中的应用

任付晃

【摘要】目的 探讨保留迷走神经、幽门胃部分切除手术在早期胃体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采取保留迷走神经、幽门胃切除手术治疗的56例早期胃体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采用未保留迷走神经、幽门胃切除手术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并比较自觉症状、进食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嗳气、恶心、腹泻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进食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保留迷走神经、幽门胃部分切除手术在治疗早期胃体癌方面临床效果较好。

【关键词】保留迷走神经;幽门胃部分切除;早期胃体癌

早期胃癌是由日本胃癌研究会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其定义为局限于黏膜或其下层的腺膜。保留迷走神经的早期胃癌根治术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工作者的重视,但对于保留迷走神经、幽门胃部分切除术的临床报道较少[1-2]。我院对2013年11月~2014 年11月住院的56例早期胃体癌患者采取保留迷走神经、幽门胃切除手术治疗,发现其临床效果较好。现将其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采取保留迷走神经、幽门胃切除手术治疗的56例早期胃体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采用未保留迷走神经、幽门胃切除手术治疗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胃镜以及CT检查确诊为早期胃癌。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0.3±5.0)岁,平均肿瘤直径为(2.1±0.8)cm,高分化13例、中分化30例、低分化13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37~80岁,平均年龄(52.6±6.3)岁,平均肿瘤直径为(1.9±0.9)cm,高分化12例、中分化25例、低分化8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保留迷走神经、幽门胃切除手术:采用气管插管麻醉,取仰卧体位,予以常规消毒铺单后,在腹部正中处作一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探查腹腔内肿瘤浸润和邻近淋巴结转移,随后拖起脾脏,并在后方处垫上纱布,距离肿瘤约5 cm处予以近侧切除,在幽门括约肌3 cm处予以远侧切除,对胃右动脉和静脉处的淋巴结实施清除,在保留迷走神经的情况下切断胃右侧动脉第一条分支血管,注意在对淋巴结进行清除时需游离出迷走神经腹腔支,并保护肝脏和脾脏邻近组织神经丛,随后对预定区域内的胃予以部分切除,并在距离幽门2.5 cm处予以胃胃吻合,术后逐层关闭腹腔[3]。对照组患者未保留迷走神经、幽门胃切除手术治疗,除未保留迷走神经外其它操作同观察组。

1.3观察指标

对两种患者进行为期10~24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6.5±1.7)个月,观察并比较自觉症状、进食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两种患者自觉症状、进食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进行处理,上述数据分别采用(x-±s)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自觉症状和进食紊乱等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嗳气、恶心、腹泻等症状发生率以及进食紊乱发生率分别为5.4%(3/56)和3.6%(2/56),对照组患者术后嗳气、恶心、腹泻等症状发生率以及进食紊乱发生率分别为17.8%(8/45)和17.8%(8/4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嗳气、恶心、腹泻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χ2值分别为3.966 2 和5.644 8,P值分别为0.046 4和0.017 5)。

2.2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食物淤滞、反流、倾倒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6%(2/56), 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6%(7/45),两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14 7,P=0.035 6)。

3 讨论

标准的胃癌根治术为清除胃邻近淋巴结和切除迷走神经,从而发挥其根治目的[4]。然而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时,一旦切除迷走神经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营养状况以及生活质量均降低,特别是对于全胃切除患者,其术后情况恶化更加明显[5]。临床研究报道,对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后约有2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少数患者会出现死亡[6]。所以临床上对胃癌患者采取保留迷走神经下行胃癌根治术疗法越来越得到广大医生的关注。

我院对2013年11月~2014年11月住院的56例早期胃体癌患者采取保留迷走神经、幽门胃切除手术治疗,同时与未保留迷走神经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嗳气、恶心、腹泻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进食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结果与桑温昌[7]和王起芝[8]等研究结果相类似。综上所述,保留迷走神经、幽门胃部分切除手术在治疗早期胃体癌方面临床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 程林江. 食管贲门癌切除胃底重建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对胃功能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4):53-55.

[2]陈姝,雍春燕,陈恒,等. 胃扩张模型大鼠迷走神经背核胃相关神经元对不同针刺穴位的反应[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36):5842-5846.

[3]王忠军. 保留幽门和迷走神经的胃部分切除手术对早期胃癌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2014,20(34):105-106.

[4]胡英斌,江勃年,唐自元,等. 保留迷走神经腹腔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J].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1,15(2):98-100.

[5]胡俊峰,邵钦树,孙元水,等. 保留迷走神经、幽门胃部分切除手术在早期胃体癌中的应用[J]. 中华医学杂志,2015,95(14):1096-1099.

[6]龚太乾,李孟彬,刘小南,等. 保留迷走神经的腹腔镜食管切除胃代食管术[J].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3,12(10):742-745.

[7]桑温昌,李兆德,宫东尧,等. 保留迷走神经的全胃切除术疗效分析[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8):2232-2235.

[8]王起芝. 胃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1):170-171,173.

【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08(2016)17-0091-02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6.17.057

作者单位:南阳胸科医院普外科,河南 南阳 473000

The Application of Vagus Nerve Reservation and Helicobacter Gastric Resection Surgery in Early Gastric Carcinoma

REN Fuhuang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Nanyang Thoracic Hospital,Nanyang He’nan 473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vagus nerve reservation and helicobacter gastric resection surgery in early gastric carcinoma. Methods From November 2013 to November 2014, 5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early gastric carcinoma who were taken with vagus nerve reservation and helicobacter gastric carcinoma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patients who were not taken with the surgery were selected ascontrol group, then to compare self-conscious symptom, eating and th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ymptom of belching,nausea and diarrhea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t the same tim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i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It is good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 to reserve the vagus nerve and do the helicobacter gastric resection surgery.

[Key words]Reserved vagus nerve, Pyloric gastrectomy, Early gastric ca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