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手段在高职“色彩”教学中的应用

2016-02-15袁建芳

镇江高专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色彩教学色彩高职

袁建芳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镇江分院 艺术系,江苏 镇江 212016)



信息技术手段在高职“色彩”教学中的应用

袁建芳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镇江分院 艺术系,江苏 镇江212016)

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为“色彩”的有效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传统教学模式下,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效果不理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推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职;色彩教学

长期以来高职“色彩”教学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传授理论知识,进行教学示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练习或作业。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只会按照教师设定的“框框”进行简单的模仿,学习缺乏动力和创造精神,学习效率较低。没有现代教育技术的植入,缺乏有效的课件支撑,教师在教学中很难把比较抽象的色彩理论讲得直观、生动、透彻,也不可能给视觉以极强的冲击力,进而在学生头脑中烙下深深的印记。鉴于色彩的特殊性,在“色彩”教学中,如果教学手段单一,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就不会高,课堂气氛就不会是轻松愉快的,教学的实际效果与理想效果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部分教师对信息教育技术的了解不够深刻,对其认识也不够客观,仅仅把信息教育技术当成一件华丽的外衣,能为其课堂教学添加一些华丽的表象,没有将其与教学有效整合[1]。笔者认为,现代教育技术为“色彩”的高效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教师应积极学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1融合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求知欲

“色彩”的理论部分相对比较枯燥,而且有些知识比较抽象,单凭教师口头讲授,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欲望,对于教学的难点处理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教师讲得非常认真,学生学得非常认真,但却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信息技术的有效切入使得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图片、动画、特效、声音等信息刺激着学生的感官,给予视觉、听觉等强劲的冲击力,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了,探究的热情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学习状态也由被动接受逐渐转变为主动探知。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精心设计,并使用图片、图像、图表等信息手段,将复杂的、难以理解的问题直观化、简单化,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知识点并找到问题所在,从而有效掌握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

比如在讲授《光与色彩》这节内容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把色彩与光的关系讲清楚,学生也无法获得有效的情感体验。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则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首先,展示图片,播放视频。欣赏色彩斑斓的图片、观看相关视频的过程也是逐步将学生吸引过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初步感知色彩的魅力。然后,展示光的分解图片或者动画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一束白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出现的那一道彩虹,并分析这道彩虹的色彩组成。通过探究,学生发现,太阳光是由7种色光即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而这7种色光的组合会产生非常奇妙的变化,进而建立起色彩与光的相互关系的知识结构。这些知识储备与体验为学生理解物体的固有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有效地激发了他们探究物体固有色形成的欲望。

物体固有色的形成是一个知识难点。光照射到物体上,哪些色光被吸收、哪些色光被反射、哪些色光被折射?仅仅依靠听讲、想象,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如果把枯燥的理论讲解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以图片、实验、动画视频等方式把光被物体吸收、反射、折射的过程直观表达,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体验,更易于他们主动构建色彩知识,提高学习效率[2]。

2基于问题学习,促进主动探究,创设高效课堂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3]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探索、积极交流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然而,由于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一些教师习惯于在课堂上把要传授的色彩知识快速传递给学生,没有让学生在课前利用网络查阅资料以对知识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也没有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技能的容器,学习被动、麻木,缺少针对性、思辨性、创新性,往往不能深刻理解知识点,把握重点、难点,只是按照教师设定的“圈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应付作业,创造思维得不到有效锻炼和培养。

“基于问题学习”是建构主义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有利于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也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现代信息技术因其便捷的交互性而成为学生获取、探究知识的重要渠道和师生互动的重要平台。在“色彩”教学中,教师要精心构思和设计,可以把一些课堂教学内容提前以问题和任务的形式告知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并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在课前准备充分,在课堂上,听课、学习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未解决的问题、未理解的知识点成为他们探究的重要对象,参与的热情高涨,学习的动力十足,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3借助信息技术,完善实践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实践教学是“色彩”教学的重要环节,实践能力是检验色彩学习的重要标尺,然而在高职“色彩”实践教学环节,教师经常面临这样的困惑:

1) 整堂课给学生做示范,就会占用大量教学时间,无法保证学生课堂练习的时间。

2) 分段给学生现场示范,可能照顾不到所有的学生,致使部分学生看不到教师的作画过程。

3) 完全采用个别辅导的方式会耗费很多课时,致使教学任务不能及时完成。学生的疑惑较多时,若等不到教师的辅导,有时就会走很多弯路,受挫的情绪会让他们的学习动力有所下降,学习的效能降低。

4) 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需要一个过程,“色彩”的写生过程和技巧需要多次反复才能真正掌握,但教师不可能反复示范。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教师可以预先录制自己的作画过程和细节,包括各阶段的示范重点及需要注意的环节,上课时,根据教学目标通过电子白板分段传递给学生。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随时把课件调出来,找到病因,对症下药。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不是包办,而是纠错和指导。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课堂学习效能的提高[4]。

4搭建信息平台,助推师生互动,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色彩”教学最常用的方式是讲授、练习、作业点评。教师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的针对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和合作,难以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因其交互性、快捷性、直观性而成为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桥梁和纽带。现代信息技术是检测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媒介,也是推动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创新思维的助推器[5]。

例如讲授色彩的冷暖时,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冬天的冰冷、夏天的火热,使学生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理解色彩冷暖的属性。然后,通过提问、练习等途径检查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经过初步的学习,学生对一些特别的颜色有了感性认识,如红色、黄色是暖色,蓝色是冷色。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绿色是冷色还是暖色,红色和黄色放在一起哪个偏暖呢?为了辅助学生思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红色块、黄色块并置在一起,绿色块、蓝色块并置在一起,让学生观察、感受、讨论。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效地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5确定时间、节点,确保教学效益最大化

现代信息技术是促进教学的重要手段,但不等于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就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切入的时间、节点至关重要。如果不顾教学的需要而一味滥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不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因此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色彩”教学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更多了,既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认知状况,对课堂教学的设计更精心、更细化,包括学案导学的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引导的设计等,又要找到现代信息技术切入的最佳时机,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知、助推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等方面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色彩”教学效益的最大化[6]。

例如在讲授色彩写生步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写生步骤的相关视频展示给学生。但由于视频涉及内容较多,信息量非常大,完整播放耗时1.5 h,不仅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学生难以迅速消化吸收,而且长时间的、重复的感官刺激,会使学生产生疲惫感,昏昏欲睡。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基础、学习兴趣点,对视频的切入、播放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选择最佳时机,避免出现上述情况。最好根据教学的需要分步骤切入,让理论和实践有效融合,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学生的兴趣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样,教学目标就容易实现,教学效能自然也会提高。

6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使高职“色彩”教学具有高效性,就要更新教学观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更好地学习、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多元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更多的直观感受和思考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可以反复观看,进而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使“色彩”教学真正实现高效。

参考文献:

[1] 王忠政.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校课堂有效教学研究[J].软件导刊,2011(12):19-20.

[2] 戴仁俊.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的实施[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8):35-36.

[3] 朱翠萍.论建构主义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J].教育与现代化,2004(2):76-77.

[4] 严金波.建构主义教学策略的尝试[J].职业教育研究,2006(12):140-141.

[5] 寒冬荟.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力杠杆[J].现代教育科学,2013(4):14-15.

[6] 刘兴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切入点的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0(1):10-12.

〔责任编辑: 卢蕊〕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teaching of Color Clas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YUAN Jianfang

(Zhenjiang Branch, Jiangsu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Zhenjiang 212000, China)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populariz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effective teaching of color classes. Due to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g,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color classroom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not enough, and the teaching effect is not ideal. Under the present technology condition,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full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assist the color teaching, to help solve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color teaching process,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students’ initiative, and to complete the teaching task, and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innovative thinking so that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of the class can reach the maximum.

Key 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or teaching

作者简介:袁建芳(1971—),男,江苏金坛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美术教育研究。

收稿日期:2015-06-10基金项目: 镇江市电教馆2012年度专项课题(2012zjdj17)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8-8148(2016)01-0110-03

猜你喜欢

色彩教学色彩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神奇的色彩(上)
浅谈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色彩教学实践与体会
高校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改革措施探讨
试论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
色彩教学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应用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