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需求层次理论分析《简·爱》女主人公的性格发展

2016-02-13

关键词:需求层次理论简·爱

马 哲

(太原工业学院 外语系, 山西 太原 030008)

【文学】

从需求层次理论分析《简·爱》女主人公的性格发展

马哲

(太原工业学院外语系,山西太原030008)

[摘要]《简·爱》(Jane Eyre)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品,探索了女性对自由与解放的不懈追求,反映了作者希望构建一个两性完全平等、和睦相处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望。主人公简·爱是一位性格坚强、朴实、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受尽磨难与屈辱,但她不屈不挠,敢于抗争,具有独立自强的人格力量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

[关键词]简·爱;自由女性主义;需求层次理论

19世纪中后期的英国,伦理道德观念和社会等级意识极为严格,极大地压制了人们思想的发展和解放。特别是对女性的束缚,使得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很低,工作学习条件很差,受到人们的歧视。《简·爱》这部作品创作于19世纪40年代,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简·爱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更重要的是,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新型的女性主义者的生动形象:主人公简·爱是一位性格坚强、朴实、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受尽磨难与屈辱,但她不屈不挠,敢于抗争,具有独立自强的人格力量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

一、自由主义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又称女权运动、女权主义,源自西方,最早出现在法国。女性主义的英文“Feminism”最早是在19世纪下半叶出现的,它的主要目的是消除对妇女群体在经济、社会及政治上的歧视,使她们从“第二性”的地位中解放出来,其最基本的目标是在全人类实现妇女解放、男女平等。与此同时,女性还要注重自我的价值体现,展示女性的独特魅力,发挥女性的社会力量,为争取社会各阶层女性的思想自由与行为解放而努力。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起源于17世纪,是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影响发展而来的,主要是受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观念的影响,最不能容忍的是女性的平等权利被社会所剥夺。无论作为一个群体还是一个个人,女性都应当享有与男性同等的权利,特别是享有个人自由和社会平等相关的权利。首先,提倡理性是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早期的代表思想,质疑传统权威,主张人人生而平等。其次,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者强调社会公正和与男性机会均等,认为女性的权利受到各种各样习俗的局限。而公平竞争机会与受教育机会的缺乏是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必须通过教育和经济制度的改善,女性争取到平等机会才能得以解决。最后,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强调男女两性的相似性而反对强调性别的差异性。[1]

二、需求层次理论在简·爱身上的体现

亚伯拉罕·马斯洛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1943年在他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即人类的需求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五类。他指出,每个人最迫切的需求激励和决定着人的实际行动。[2]

1.生理的需求,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求,如吃、穿、住、医疗等等,若满足不了,则威胁生命。

而在19世纪中期,由于女性卑微的社会地位,很多女性无法满足自己正常的生理需求,吃不饱穿不暖,没有属于自己的房产,更得不到基本的医疗保障。简·爱为了满足自己的各方面的生理需求,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顽强的斗争。简·爱寄养在舅妈家时,舅妈理德太太并不喜欢她,表兄表姊妹也欺侮毒打她。为了满足自己的最基本需求,她奋起反抗,却遭到舅妈的无情报复,关进了舅舅去世时的红房子里,忍饥挨饿,担惊受怕,彻底丧失了人身自由。

生存是第一要务。在如此恶劣的生存条件下,为了实现自身的生理需求,为了重新获得人身自由和平等的权利,简·爱怀着坚强的决心与昂扬的斗志公开与舅妈进行抗争,坚决与不平等现象作斗争,充分体现了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思想和精神。

2.安全的需求,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如不受盗窃的威胁、预防危险事故、职业有保障、有社会保险和退休基金等。

19世纪的英国,男权主义仍然占绝对主导地位,女人是弱者,得不到工作和进行职业选择的权利,当自己的人身安全受到别人的威胁和侵犯时,只能默默地承受。童年时的简·爱无依无靠,得不到任何温暖,还要忍受舅妈的白眼和表兄的打骂。对于这个正统男权社会影响下的家庭对她的歧视,幼小的简·爱长期压抑的愤怒爆发了,“我必须说,我受够了你们残酷的待遇,如今非反抗不可啦!”当受到蛮不讲理的表兄欺负时,她反叛地说:“你这男孩真是又恶毒又残忍,就因为你是个少主子,我是一个寄人篱下的孤儿吗?这太不公平了,难道在这个庄园里就没有平等可言了吗?”她甚至当面指责冷酷护短的舅妈:“我很庆幸你不是我亲戚,今生今世我再也不会叫你舅妈了。长大了我也永远不会来看你,要是有人问起我喜欢不喜欢你,你怎样待我,我会说,一想起你就使我讨厌,我会说,你对我冷酷得到了可耻的地步。人们满以为你是个好女人,其实你很坏,你心肠很黑。你自己才骗人呢!”所以,她毅然决然选择了离开。在罗伍德学校,当她的好友海伦被罚的时候,简·爱说:“要是你对那些强横霸道的人,总是客客气气,说啥听啥,那坏人就会为所欲为,就会天不怕地不怕,非但永远不会改,而且会愈变愈坏。要是无缘无故挨打,那我们就要狠狠地回击,肯定得这样,狠到可以教训那个打我们的人,让他再也洗手不干了。”这无疑证明了童年时的简·爱就具有抗争的性格,有捍卫自身安全和争取人格独立的精神。

3.社交的需求,人是社会的一员,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宿感,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

19世纪初的女性地位不是在社会上,而是在家庭中。当时的女子结婚后,她的一切都属于她的丈夫。这样一来,她们对自身价值的实现和美好爱情的追求将永远得不到满足。

然而,在桑菲尔德庄园,简·爱找到了家的感觉。这里有慈祥热心的费尔法克斯太太,活泼可爱的阿黛勒,最重要的是有简·爱深爱的罗切斯特。她的归属与爱的需求得到满足,决定在这里安顿下来,生活环境的改变,开始了她对自我价值的实现。

简·爱的爱情观使她的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思想得以进一步深化。她认为,社会地位、财富和外貌不应该成为建立在平等精神基础之上的爱情的决定因素。简·爱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仆人身份而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的爱情观是纯洁而高尚的,在追求个人幸福时,简·爱表现出一往无前的勇气。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思想在简·爱身上得到充分体现。

4.尊重的需求,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

简·爱的自尊与他尊意识始于对理德太太一家的抗争,形成于在罗伍德学校八年穷困孤独生活的磨砺,最终积淀为简·爱骨子里坚实的生命支柱。

正因如此,当她得知理德太太,也就是她的舅妈得了重病不久于人世时,她能够不计前嫌,毅然决然回去探望并当面告知:“爱我也好,恨我也好,随便你吧。反正你已经彻底得到了我的宽恕”。这充分说明一位晚辈对长辈的敬重之情。这简直就是向不平等宣战的檄文,为维护自身尊严所发出的呐喊。正因如此,当得知罗切斯特还有一个疯了的妻子时,她毅然决定出走以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避免沦落为情妇的可悲地位。这是她尊重需求的坚实底线。正因如此,尽管圣·约翰临危相救,并以神的名义向她求婚时,她不假思索地拒绝了这种不平等、不真挚的爱情。[3]

5.自我实现的需求,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有意义。

简·爱对于自我实现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她对自己人生价值的努力实现及对美好爱情的不懈追求两个方面。

无论在舅妈家还是在罗伍德学校,严厉的教规和艰苦的生活环境使年幼的简·爱继续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然而这些并没有阻止简·爱对自己人生价值追求的脚步,立志通过自己所学找到合适的工作,所以她努力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两年。通过自己尽职尽责地传授知识,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直到好友海伦患病去世,她决定改变自己目前的生活环境,追求新的职业梦想。于是,登广告谋求家庭教师的职业。[4]

在桑菲尔德庄园作家庭教师是简·爱实现自我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在处理她与圣·约翰之间关系上,也反映出简·爱作为女性在精神和爱情上的不凡追求,成长为一名真正精神解放、经济独立,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爱情的成熟女性。于是,她回到了失明的罗切斯特身边,重新点燃他的生命之火,在真正平等的基础上与他和谐相处,完成了一个女人对爱情的自我实现的全部过程。[5]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简·爱的成长经历其实就是由低层次的需求向高层次的需求不断追求和满足的过程,也反映出她不断探索和发展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思想的过程。而且,《简·爱》是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所以也能反映出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也是一位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者,也是一位深受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思想影响的作家。

[参考文献]

[1]Deborah,L.Madsen.Feminist Theory and Literary Practice[M].London:PLUTO PRESS,2006.

[2]马斯洛.人类动机的理论[M],许金声,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居晓红.《简·爱》——女性自由平等的呐喊[J].宿洲学院学报,2004(5).

[4]胡进.《简·爱》女权意识的探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5]夏洛蒂·勃朗特.简·爱[M].祝庆英,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责任编辑冯自变】

Analysis of Character Development Jane Ey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eory of Hierarchy of Needs

MA Zhe

(DepartmentofForeignLanguages,TaiyuanIndustryCollege,Taiyuan030008,China)

Abstract:Janet Eyre is the representative work of British writer Charlotte Bronte. It is an exploration towards women’s freedom and emancipation as well as a reflection of the writer’s hope of establishing a world of equality and harmony between men and women. The heroine Jane Eyre, with strong, plain, independent and aggressive character, lives in the lowest class and suffered hardships and humilities, but she has unyielding spirit and is brave enough to fight against the evil, thus becoming a figure of independence and pursuit of happiness and freedom.

Key words:Janet Eyre; free feminism; the Theory of Hierarchy of Needs

[收稿日期]2016-01-12

[作者简介]马哲(1980-),男,山西运城人,太原工业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

[文章编号]1672-2035(2016)03-0081-03[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需求层次理论简·爱
浅议《简·爱》中罗切斯特的蜕变之路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谈中职生实现真正学习的路径
从《简·爱》中的男主人公形象看女性意识隐现
基于激励理论的组织薪酬方案设计的思考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解读海子的诗作
《简·爱》中生态主义伦理观视角解读
从《简·爱》中的女权主义论对现代女性的影响
从自我认同角度对比《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的女权意识
从女权主义的视角看《简·爱》
解惑大学生就业难:基于需求导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