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胰岛素泵对小儿1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探析

2016-02-13赵曌河南省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河南郑州450000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10期
关键词:酮症胰岛素泵酸中毒

赵曌河南省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河南郑州 450000

胰岛素泵对小儿1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探析

赵曌
河南省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河南郑州450000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对小儿1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36例1型糖尿病患儿的一般资料,所有患儿均实施胰岛素泵治疗。对比分析患儿治疗前后糖代谢变化情况,观察患儿胰岛素用量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同时对比患儿治疗前后出现酮症酸中毒、严重低血糖的概率。结果治疗后6个月,该组患儿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酮症酸中毒、严重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前,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用量有所减少,但治疗前后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泵在1型糖尿病患儿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能改善患儿糖代谢,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小儿1型糖尿病;胰岛素泵;糖代谢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0.120

小儿1型糖尿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自体免疫性疾病,又被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该病主要是因患儿自身免疫细胞受到损害,致使产生胰腺胰岛β细胞[2]。当前,临床上多采用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小儿1型糖尿病,以稳定血糖,改善患儿临床症状[3]。而胰岛素泵能有效控制胰岛素摄入含量,在小儿1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该研究以36例1型糖尿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胰岛素泵对患儿糖代谢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36例1型糖尿病患儿的一般资料,所有患儿及其家属均自愿接受该次回顾性分析,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组36例患儿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3~14岁,平均年龄(8.1±4.3)岁;病程6个月~4年,平均病程(2.1±1.1)年;空腹血糖(22.8±7.6)mmol/L。

1.2方法

本组所有患儿均在住院后安装胰岛素泵,住院期间进行全面检查,按照患儿具体情况,为其设计胰岛素的基础量和患儿餐前追加量。患儿在住院期间,需要多次检测血糖情况,确保每日检测8次以上,三餐前各1次,三餐后2 h各1次,睡前与凌晨各1次。患儿胰岛素基础量按照测定的餐前血糖量进行调整,餐前追加量按照测定的餐后2 h血糖量进行调整。以德国进口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进行血糖检验,正常值为3%~6%。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患儿治疗前后糖代谢变化情况,观察患儿胰岛素用量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对比患儿治疗前后出现酮症酸中毒、严重低血糖的概率。

1.4统计方法

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检验计数资料,用(±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对比

治疗后6个月,本组患儿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7.8±0.6)%,治疗前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11.7±2.3)%。治疗后较治疗前平均下降(1.5±0.4)%,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治疗前后胰岛素用量对比

治疗前,本组患儿每日胰岛素用量为(42.6±18.9)U,治疗后,每日胰岛素用量减少到(40.9±19.1)U,但治疗前后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治疗前后酮症酸中毒、严重低血糖发生情况对比

治疗后,本组患儿酮症酸中毒、严重低血糖发生率均为0%,明显低于治疗前的50.0%(18/36)、44.4%(16/ 36),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1型糖尿病发病率约为全部糖尿病患者的10%,且儿童为该病多发人群,其中,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为9~14岁[5]。究其原因,可能是与患儿青春期生长激素旺盛等因素有关。儿童糖尿病主要是缺乏胰岛素或胰岛素作用不足造成的,是儿科严重的急性危重疾病,该病发病时大多表现为易饿、易口渴、多尿、体重明显下降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酮症酸中毒甚至昏迷,给患儿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小儿1型糖尿病患者因自身不能合成和分泌胰岛素,往往需要借助外援胰岛素来对自体血糖水平进行控制,从而维持生命[6]。当前,临床上尚未研究出有确切效果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但是,能通过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对患儿临床症状进行缓解,使其过上正常的生活。而在胰岛素注射过程中,往往需要严格控制基础量和餐前量,以达到稳定血糖、改善体内代谢的目的。

胰岛素泵是在胰岛素输注系统及微型计算机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在临床上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7]。通常情况下,胰岛素基础分泌量是指空腹状态下胰岛素B细胞持续分泌的胰岛素含量,一般为0.5-1.0u/h,能对机体糖、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进行调节。胰岛素负荷量是指每次进餐时胰岛细胞分泌出与进餐碳水化合物相应的胰岛素含量,能对进食后血糖进行控制,避免血糖升高。而胰岛素泵便是在这种原理的基础上设计的。当前,胰岛素泵已经发展成为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该仪器能对正常胰岛素分泌模式进行模拟,符合人体正常生理规律。胰岛素泵的应用,能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进行稳定,减少血糖波动,有效控制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对患者体内代谢环境进行改善。当前,临床上大量研究表明,相较于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的给药方法,使用胰岛素泵能促使胰岛素吸收更具预测性、准确性,可有效确保患者24 h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的范围内。此外,胰岛素泵的使用,还能有效降低患者出现慢性并发症的概率,提升其生活质量。

该研究中,所有患儿均实施胰岛素泵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6个月,该组患儿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胰岛素泵能有效控制1型糖尿病患儿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糖代谢。此外,本组患儿治疗后,酮症酸中毒、严重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前,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用量有所减少,但治疗前后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降低,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儿童成长发育。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治疗过程中应加强患儿的自我检测,及时对胰岛素注射剂量进行调整,全面掌握胰岛素泵使用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避免出现血糖控制问题,减少酮症酸中毒的发生。

综上所述,胰岛素泵在1型糖尿病患儿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能稳定患儿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患儿糖代谢,并能降低其出现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的概率,提升生活质量,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1]谭艳,彭秀萍.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护理干预[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3,18(5):381-382.

[2]张吉平,惠媛,王国凤.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 21(6):531-533.

[3]李翠玲,张文.胰岛素泵治疗小儿1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1,1(9):22-23.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8):2.

[5]Izumi S,MuanoT,MoriA,eta.Common carotid artery stiffness f,cardiovascularunction-nandlipidmetabolismafter menopause[J].Life Sci,2012,78(15):1696-1701.

[6]唐丽丽,邓小敏.胰岛素泵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应用进展[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4(4):62-64.

[7]崔江.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2014,8(10):154-155.

R58

A

1672-4062(2016)05(b)-0120-02

赵曌(1985.6-),女,河南郑州人,本科,初级护师,和研究方向:护理。

(2016-01-25)

猜你喜欢

酮症胰岛素泵酸中毒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内分泌科实施科外带胰岛素泵应用的管理体会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的临床观察
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预防及治疗策略
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探讨
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育肥羊口炎并发慢性瘤胃酸中毒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