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市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的实践

2016-02-12谭国明

中国医疗保险 2016年1期
关键词:苏州市经办社会保险

谭国明

(苏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苏州 215006)

苏州市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的实践

谭国明

(苏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苏州 215006)

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是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的重要抓手。本文从“工作机制、信息支撑、集中登记、动态管理、均等服务”五个维度,深入分析了苏州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工作实施成效,并就如何进一步扩大成果应用,提出了“动态管理、经办信息化、数据分析和社会治理”四个层面的工作打算。

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工作机制;信息支撑;集中登记;动态管理;均等服务

2014年5月,人社部提出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并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2014年10月,苏州全面启动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全民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1实施背景

近年来,依托于经济社会良好的发展形势,苏州社保制度建设、管理服务得到重大发展,2012年实现社会保障城乡并轨。截至2015年11月,全市参加社会养老保险715.4万人、社会医疗保险893.2万人。然而,仍有部分私营个体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游离于社会保障之外,个别用人单位因参保意识淡薄,应保未保的现象依然存在,劳务派遣单位的参保情况良莠不齐。本市大量户籍人员流动到外地就业参保,由于不掌握具体情况,使得参保覆盖率等数据统计不够精确。以上种种问题,明显不适应全民覆盖、精确管理的要求。

2工作进展

2014年9月,市政府印发《关于开展苏州市全民参保登记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按照“统一部署、整体推进、分片实施”的总体要求,以社会保险统筹区为单位,于2014年9月份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启动全民参保登记计划,集中登记工作于2015年底前全部完成。其中,市区统筹范围全民参保登记工作示范先行,在2014年10月实施,集中登记工作于同年12月底完成。

目前,市区统筹范围内于2014年1 2月全部完成集中登记阶段工作,并进入常态化管理。各市(县)、区也于2015年11月底全部完成集中登记工作。从2016年1月起,全市计划统一实施动态管理。

3成效分析

苏州结合现有工作基础,围绕增强全民参保登记理念,实施中对“信息共享、经办困难、动态更新和数据应用”等难点、重点进行研究探索,把握“机制建立、信息支撑、集中登记、动态管理、均等服务”五个维度,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实施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3.1建立机制,形成部门间协同共享长效机制

建立人社、发改、公安、财政、民政、教育、工商、税务八个部门的协作机制、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数据交换机制,实现对全市常住人口各险种参保数据的集中管理,为实施全民参保登记提供数据支撑,解决全民参保登记中“与谁共享、为什么共享、共享什么”的关键问题。与此同时,建立全民参保登记工作经费长效管理机制,落实全市工作经费1296万元,确保系统、任务、措施、人员、经费“五到位”,为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通过全面实施参保登记,强化了与地税、公安、工商、卫计等部门协同推进,实现信息实时比对共享,进一步加强了部门间合作。2015年,苏州社保中心根据《江苏省社会保险费欠费管理办法(试行)》,通过联合地税、财政、中国人民银行等多家部门,加强对欠费单位的长效管理,启动强制征缴业务,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费征收管理。

3.2信息支撑,建立“全民参保登记信息管理系统”

经过多年的发展,社保经办依托信息技术,研发“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社区平台”,建立起纵联“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社会保险经办管理网络。2012年金保工程上线,与人社部平台3.0版对接,统筹范围内参保人员“同人同城同库同卡同号”,并发放部颁标准的社会保障卡。在此基础上,自主研发“全民参保登记信息管理系统”,与“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一体化信息平台”“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社区平台”无缝对接。该系统包括五个子系统:参保信息登记系统、移动采集平台APP、数据采集推送系统、数据整理系统和数据标准化系统。通过参保信息登记系统和移动采集平台APP,对未参保人员进行信息采集、动态登记管理,实时上传到信息系统。依托数据采集推送、整理、标准化三个系统,实现数据比对、统计分析,为政策部门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目前,全市已实现数据来源、数据比对、数据接口、综合应用的“四个统一”“全民参保登记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利用全市集中的社会保障数据资源开展跨地区、跨险种、跨部门的数据比对、分析,建立起全人群覆盖的“苏州市常住人口参保情况信息库”,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为开展参保数据比对、分析及应用,提供精确度高、价值大的信息资源。

3.3集中登记,逐步摸清了全市参保情况底数

集中登记工作是全民参保登记中最为基础也最为繁杂的环节。苏州对采集内容及流程统一操作标准;采用购买服务方式,组建调查员队伍,统一携带“一牌三材料”(工作牌、入户调查花名册、信息采集表、宣传手册),按照查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的“三个不漏”工作要求,实行“网格管理,分片包干”“先易后难,重点突破”,开展入户调查。与此同时,建立周通报和集中考核制度,并加强宣传引导,积极营造应保尽保良好氛围。

经过集中登记摸底,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市应走访618.81万人,已走访603.48万人,走访率达97.61%。全市户籍人口666.38万人,需上门走访47.69万人,走访率99.84%,其中户籍人口在苏州大市外参保20.65万人,占户籍人口未参保人数的43.3%。通过集中登记和日常社保经办,全市自觉参保达23470人,清理重复参保人员1315人。

3.4动态管理,形成日常更新运作机制

全民参保登记发挥作用的关键是建立动态管理机制。苏州市区在2014年底完成集中登记工作后,于2015年1月率先进入动态管理的探索实施阶段。通过信息实时共享机制,每月将公安关于全市户籍和居住证人员信息与全市所有参保数据比对,明确动态管理数据生成规则和时间点,确定动态管理数据,形成动态管理、动态运行、动态使用的日常管理机制。

通过市区一年来的动态管理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一整套从管理、运行到使用的动态管理日常机制,数据质量得到进一步保证。截至2015年10月份,市区动态管理共生成催办数据26.97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92万人,居住证人口22.05万人;户籍人口走访率84.96%,采集率77.05%。居住证人口走访率43.66%,采集率34.65%。

3.5均等服务,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

实现均等服务是全民参保登记的最终目的。社保体系的全覆盖就是要求人群全覆盖与服务均等化无缝对接。

苏州在实施全民参保登记中,着力打造均等公共服务体系。一是构建纵连四级机构、横贯五大险种的社保经办管理服务体系。依靠纵贯四级社保经办机构的信息系统,59项社保业务经办及咨询服务延伸到社区,社区成为百姓家门口的“社保中心”。二是实施网上社保申报、网上异地转移、网上异地就医、网上资格认证、网上属地管理、网上待遇支付、网上社保银行、网上公共查询、网上经办预约、网上证明打印等“十网”经办,较好满足了广大参保企业和个人的个性化需求,同时缓解了经办力量不足的压力,经办效能提升。三是城乡公共服务平台有效对接,城乡公共服务入村到户,100%实现社会保障平台“村村通”。打造“十五分钟社保服务圈”,积极推行“一窗式”服务,发放五险合一、覆盖各类人群的“个人权益记录单”,全面实行养老金就近领取、短信提醒等便民服务举措,实现参保登记、保费缴纳、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政策咨询和权益查询“六个不出村”。在全民参保登记实施进程中,逐步建立起与人群全覆盖相适应的城乡一体均等可及的社保公共服务体系。城乡居民在纳入社保的同时,均可就近便捷地享受到均等化社保服务。

4工作延伸

全民参保登记能发挥多大作用,关键在于对登记工作的延伸、拓展与应用。通过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最终形成全市“人口流动与社会保险”相关联的动态数据库,为建立智慧城市,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夯实基础。下一步,苏州将着力在以下工作进行探索。

4.1做好动态化管理,逐步形成扩面长效机制

2016年1月起,全市借助于市区原有动态化管理做法,实施数据实时动态更新,形成日常管理机制,建立完整的“全民参保登记”工作链,重点做好参保登记系统与业务系统以及公安、地税等部门的有效衔接。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全方位联动的社会保险持续扩面机制。

4.2强化大数据分析,提高精确化管理水平

优化全民参保登记统计分析系统,实现对所有数据整理清理和统计分析,提高数据质量,进一步完善精确化管理,为决策提供依据。同时,积极搭建苏州社会保险大数据应用管理平台,通过对社保业务核心数据的动态分析、深度挖掘,实现指挥决策、风险预警、基金监控等功能,建立社会保险数据化动态管理模式。

4.3坚持经办信息化,建立均等惠民服务体系

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智能经办,进一步完善网上经办,依托“门户网站、一体机查询、社保通短信服务、LED大屏显示系统、公众微信”公共服务平台,为参保职工了解社保最新资讯提供多元化渠道,建立“覆盖全员、模式多样、渠道丰富”的社保公共服务体系,实现现场服务与空间服务互补、基层服务与自助服务并重、网上服务与信息服务兼容,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4.4发挥社保作用,为社会治理提供有力支持

覆盖面广、规模大、更新快的参保数据,可广泛用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多个领域,通过与公安、民政、卫计等部门的横向交换,更好发挥社保数据在政府治理中的作用,为政策制定、完善社会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1]尹蔚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释义

[M].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2]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14]40号)[Z]. 2014.

[3]胡晓义.加快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R].在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试点工作视频会上的讲话,2014-7-16.

[4]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苏州市全民参保登记工作的实施意见(苏府办[2014]167号)[Z].2014.

[5]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苏州市区全民参保登记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苏人保险管[2014]13号)[Z].2014.

The Practice of Registration for Universal Insurance Plan in Suzhou


Tan Guoming (Suzhou Social Security Fund Management Center, Suzhou, 215006)

Implementing registration for national insurance scheme is an important point to promote the universal coverage of social security. From the following fi ve dimensions i.e., "working mechanism, information supporting, centralized registration, dynamic management, and equal service",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s in Suzhou were deeply analyzed. For further expanding the application, four aspects of the work plan, i.e., "dynamic management, handling informatization, data analysis and social governance" were suggested.

registration scheme for national insurance, working mechanism, information supporting, centralized registration, dynamic management

F840.684 C913.7

A

1674-3830(2016)1-39-3

10.369/j.issn.1674-3830.2016.1.010

2015-12-10

谭国明,苏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保险各险种经办管理与发展。

猜你喜欢

苏州市经办社会保险
苏州市纤维检验院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推进社保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苏州市“从前慢”书吧室内设计
社会保险
互联网+社保经办:用便捷提升幸福感
医保经办管理期待创新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