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之思考

2016-02-10李景义

知与行 2016年7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哲学学术

李景义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之思考

李景义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并指明了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的正确方向。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越是在社会大变革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就越会得到大发展、大繁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发展与大变革,必定需要也必将催生哲学社会科学的大繁荣。我们哲学社会工作者要把握难得的历史契机,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一、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是时代的召唤

哲学社会科学既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强大工具,也是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能够推动社会历史的文明进程,它理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大显身手,有所作为。

哲学社会科学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有利于人们认识社会发展变化规律,创建制度文明,它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或文明程度的体现。立足于实践,倾听时代呼声,反映时代诉求,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体系,有助于我们用中国的理论、话语体系诠释中国道路和中国特有的制度体系,把中国模式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动听的中国故事,通过以理服人、以经验传人、以成就感人、以规则聚人等方式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号召力。哲学社会科学要不断总结新鲜的社会实践经验,获得新的思想和理论认识,探索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特点和时代要求的新理论,开拓实现中国梦的可靠途径与模式,真正让梦想走进现实。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中也蕴含着大量的治国理政方略与智慧,当前国际环境面临着深刻的变化、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涌现,我们迫切需要建构科学有效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提高决策水平,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吸纳全社会的智慧,化解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与系统性风险。

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是“四位一体”的整体系统

我们要建立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是涵盖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在内“四位一体”的总体系统,它应独具中国特色、彰显中国气派、凸显中国风格。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不同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特征和显著印记。习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近代以来我国发展历程赋予的规定性和必然性”。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革命建设实践不断本土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赋予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思想体系以本土特征和时代气质。学科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框架支撑,它覆盖了文、史、经、政、社、科技、生态、军事、党建等各个方面,包括传统、新兴、交叉、前沿、冷门等众多学科门类。尽管我国学科体系已大致确立,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要依照“突出优势、拓展领域、补齐短板、完善体系”的要求来寻求破解之策。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还需要学术体系这个“软环境”。完善学术体系,既要在严格学术制度上下功夫,也要努力营造良好的道德文化氛围。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完善学术组织架构,改进学术评价方式方法,进一步优化学术评价标准,构建开放式的学术研究系统,用制度的力量遏制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问题;另一方面,要积极营造严谨、诚信、自由、勇于创新的学术氛围,净化学术环境,端正学术风气。话语体系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文化风格的集中展现,它是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为了改变这种尴尬的窘境,就要勤于分析国际社会传播与欣赏的规律,打造容易被国际社会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让中国故事、声音更加通俗易懂,进一步增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三、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着力方向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方向,“在我国,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的实践结合起来,分析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创生新理论,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化为理论自觉,凝聚成行动指南,转化为坚定的政治信念。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要坚持问题导向,实现创新发展。“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唯有呼应时代的召唤,解决重大的时代课题,才能找准历史节奏,把握相关规律,推动理论创新。虽然我国也算得上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国,但目前我国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话语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还不能与我国的综合实力、国际地位相匹配。为此,就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既要统筹兼顾,也要抓住关键。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要统筹兼顾各学科的发展,既要考虑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当增减相应的应用学科,也要保证一些偏门、基础理论学科的存在,逐渐建立起有利于长远发展、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还要强调重点,不断培育重点、优势学科,逐渐形成重点突出、全面发展的学科体系建设新局面。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抓好人才队伍建设。习总书记明确指出,“各级党委要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我们要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建设,逐步形成既能明确正确方向又能激发活力的体制机制。同时,我们要从人才这个关键点入手,“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体系建设需要科研体制机制的支持,为冷门、基础性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供相对安全的保证和支持,给学者一定的思想成熟和理论积淀时间。从1770年起,哲学巨匠康德在柯尼斯堡大学当教授的11年期间不曾发表一字,直到1781年他才厚积薄发,完成了巨作《纯粹理性批判》,轰动了整个哲学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体系的建设还需要哲学社会工作者守得住寂寞、立志做大学问的执着奉献精神。唯如此,真正的学术大师才能生根发芽,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才能欣欣向荣。

(作者系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院长,教授)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哲学学术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菱的哲学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社会科学总论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