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欣赏》课程教学过程设计
——以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学生为例

2016-02-05

北方音乐 2016年23期
关键词:音乐欣赏我院音乐

陈 丽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欣赏》课程教学过程设计
——以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学生为例

陈 丽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我们的先贤确立了“文以载道”的文艺传统,更进一步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深刻思想,告诉我们,人格的最高境界是在音乐的活动中完成的。《音乐欣赏》则是艺术教育中帮助学生养成优雅的品性、高尚的气质、获得美的教育的一门课程。对于非音乐专业学生,怎样上好这门课,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本文以我院学生为例阐述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欣赏》课程教学过程设计。

非音乐专业;教学过程;音乐欣赏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实施素质教育,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人文和审美素养,《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普通高校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性学习。国家教委《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中也明确提出“普通高等学校的艺术选修课应列如教学计划,经考核计算学分。”《音乐欣赏》课程则是艺术教育的重要课程,怎样上好这门课,怎样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以下以我院学生为例阐述本课程教学过程设计。

一、我院学生(非音乐专业)音乐素质现状

我院(四川财经职业学院)为财经类高职院校,生源为专科第二批次录取,有相当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因此学生素质相对本科院校有所差异,在音乐素养方面更是普遍缺乏,可以说是零基础。据课前调查,在高中阶段,所在学校开设音乐课程的不到10%,在入学前学习过声乐﹑乐器的更是几乎没有,对音乐的认识也仅仅限于流行歌曲。对于几乎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学生群体,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程的学习,需要提出更实际有效地教学过程设计。

二、我院《音乐欣赏》课程教学过程设计

《音乐欣赏》是我院为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18周,36课时,计2个学分。每学期学生选课的情况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就是对课程的认识不够以及本身的差距。

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我们设计了较为适合我院学生自身情况的教学过程。

(一)音乐知识简介

对于音乐专业或有音乐基础的学生,一般会把这个板块放在最后,甚至是附录部分,由学生自主学习。为了让学生在欣赏音乐前具备一定的基础,我院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第一章,学习内容为乐理常识(包括音及音的性质﹑音的长短与强弱﹑常用记号和装饰音﹑调式﹑调与调号)﹑曲式体裁常识(包括乐曲的基本结构﹑乐曲的基本曲式﹑乐曲的体裁)﹑乐器常识(包括中国乐器和西洋乐器)。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才能掌握一定的欣赏方法和技巧,从零基础变为有一定基础,从而达到学习目的。

(二)声乐作品欣赏

声乐作品在《音乐欣赏》课程中,学生欣赏起来相对容易,原因便是歌词的存在,这让欣赏者可以借助语言词汇完成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再由此深入﹑延伸到对旋律﹑节奏等音乐元素的认知。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为民歌——艺术歌曲——流行歌曲。民歌来源于生活,和我们有很近的距离,因此,学生欣赏起来没有距离感,能够比较容易接受。艺术歌曲是本章难点,学生接触很少,对美声唱法也不熟悉,所以这一部分分为中国艺术歌曲和外国艺术歌曲两个部分,作为浏览性的学习,不做更高要求。把流行歌曲放在最后是为了淡化学生对流行音乐的过度依赖,让学生了解除了流行音乐,还有更多的音乐作品值得去了解﹑去学习﹑去欣赏,从而达到拓展学生艺术视野的目地。

(三)器乐作品欣赏

器乐作品是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学生在欣赏起来有很大难度,很难保持持久的注意力和延续性,课堂中常常出现对牛弹琴的场景。因此,我们由浅入深,学生对民族乐器相对熟悉,因此我们先安排了中国器乐作品欣赏,选择大家最为熟悉的作品,如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小提琴协奏曲《梁山比与祝英台》﹑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等。经过大约8个课时的学习,学生逐渐适应《音乐欣赏》课程的学习规律,学会不排斥﹑有方法的欣赏音乐作品,为后面西方音乐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章的难点部分为西方器乐作品欣赏,学生几乎是零基础,很多有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西方音乐文化。因此我们在欣赏作品前较为浅显易懂地介绍了西方音乐史,让学生了解西方音乐的发展过程,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不同风格的音乐。在欣赏作品的选择上,我们选择了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家的最为典型的音乐作品。如巴洛克音乐时期: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古典主义音乐时期:海顿《第四十五(告别)交响曲》;莫扎特《弦乐小夜曲》﹑《土耳其进行曲》﹑《费加罗的婚礼序曲》;贝多芬《献给爱丽丝》﹑《第五交响曲(命运)》﹑《第九交响曲(合唱)》﹑浪漫主义音乐时期:肖邦《波罗乃兹舞曲》﹑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六号)》﹑民族乐派音乐时期:斯美塔那《伏尔塔瓦河》﹑西贝柳斯《芬兰颂》﹑印象主义音乐时期:德彪西《月光》﹑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新世界)》等等。在欣赏每一个作品前,都详细介绍相关音乐家,作品产生的背景以及作品涉及的相关信息,让学生有准备,有目的的去欣赏音乐,在音乐中感受美,而不是盲目地听,这样就可以降低欣赏音乐的难度,慢慢开始接受西方音乐作品,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四)综合艺术欣赏

为了让学生了解学习更丰富的音乐知识,涉足更广泛的音乐领域,我们在课程的尾声安排了综合艺术欣赏,主要包括歌剧音乐﹑舞剧音乐﹑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四个部分。本章内容相对器乐作品欣赏更为容易,因此我们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分组讨论﹑学习﹑推荐并分享作品,这样,学生可以更为主动的参与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通过一学期36课时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欣赏音乐的方法,能够初步欣赏音乐,了解音乐的不同门类﹑不同风格,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但音乐的学习不是短短的36课时,而是终身的教育和享受,能够欣赏音乐是一种幸福,我们的课程正是为学生,特别是非音乐专业学生开启这扇音乐的大门,让他们学会去感受音乐带来的幸福。

[1]王耀华,伍湘涛.音乐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音乐欣赏我院音乐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
音乐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
人本位理念在我院体检中心的体现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