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符号学视角下的清朝官服补子研究

2016-02-04牛媛媛

山西青年 2016年9期
关键词:能指所指

牛媛媛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6



符号学视角下的清朝官服补子研究

牛媛媛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苏州215006

摘要:清代官服上的补子是清代服饰的特色之一,不仅是用于区分官阶大小的符号,也是拥有丰富内涵的艺术品。补子中的纹样可以看作是带有象征意味的符号,随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沉淀,具有了丰富的意义。本文应用索绪尔二元关系的符号理论,对清朝官服补子这一符号现象进行了研究,对补子纹样的艺术特征和寓意做了详尽的分析,从而揭示出纹样背后的内涵,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清代民俗的历史,以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

关键词:所指;能指;清朝官服;补子

一、符号的二元关系理论

符号(sign)是符号学的基本概念,世界的万事万物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看做是符号,只要人们在看见这一事物时可以想到另一个事物。符号可以是实物,可以是虚幻的概念,既是人们眼里脑海中所呈现的具体的物的形象,也是人们心里意识中所感知到的印象。但是符号这一概念一直没有公认的解释和明确的定义,直到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提出了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的二元关系理论,“符号”才有了比较明确的定义,人们对“符号”的理解才渐趋统一。能指和所指能够结合成为符号,还有另一个要素,即“意指”(signification),意指就是符号能指和所指的结合方式或行为过程。可以说符号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意指关系。

从符号学的角度看,补子就是一种符号,补子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次的意义就是补子的所指,也是本文所研究和分析的对象。

二、补子简介

补子,又称胸背,系补缀于品官补服前胸后背上的一块织物,是明清品官服饰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明朝的补子前后图案一致,而清朝的补子分前后两半。明朝的补子一般在40厘米见方左右,清代则一般在30厘米左右。明代的补子为清代继续沿用,图案内容大体一致,各品级则略有区别。

三、补子的符号学分析

(一)所指(形式特征)分析

清朝的官服制度等级森严,皇帝、皇太子、皇亲国戚、文武百官的服饰都有各自的特征和规定,以彰显身份、阶级和地位。其中补服上的纹样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龙袍。龙纹是皇帝专用的纹样。在当今世界,龙已然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人也称自己为龙的子孙,然而在封建社会,龙则更多地被看做天子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威严、皇室。龙袍为满族传统的袍服款式,袍身共九条龙纹,即前胸、后背各有一条正龙,下侧左右各有一条升龙,左右肩各有一条升龙,右侧内襟里另有一条行龙。龙袍在前后看时均可见5条金龙,恰与“九五之尊”相吻合。龙袍上的龙纹气宇轩昂,龙首后勺饱满、身躯健硕,盖以庞然大物之态,行震撼天地之威。

2.官员补服图案。文官儒雅娴静,官服以禽鸟为补子图案纹样,以彰显其贤德。文官一品为仙鹤,二品为锦鸡,三品为孔雀,四品为云雀,五品为白鹤,六品为鹭鸶,七品为紫鸳,八品为鹌鹑,九品为练雀。

武官勇武剽悍,威风凛凛,以猛兽为官服补子图案,以彰显其威仪。武官一品为麒麟,二品为狮,三品为豹,四品为虎,五品为熊,六品为彪,七品、八品为犀牛,九品为海马。

(二)能指(意义特征)分析

1.意义内涵。补子在封建社会最重要的意义便是区分官阶的大小和地位的高低尊卑。在三十厘米的狭小平面里,补子的图案纹样清晰地划分了从天子到庶民的社会地位。

帝袍纹样为龙,因为在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中,龙作为中华民族的标志,俨然在一切图腾中居于首位,这与封建帝王“万人之上”的地位不谋而合。皇亲国戚的补服纹样为莽,一方面是因为古代人见“莽”多怀敬畏之心,认为是祖先的化身,象征祥瑞。

对于非皇室的官员来说,补子纹样也清晰地表明着官员的种类和级别。文官的补服纹样为禽,象征清秀,武官的补服纹样为兽,象征勇猛。补子要符合封建统治者的期冀和盼望,比如文官的禽一定要有智慧忠诚的寓意,武官的兽一定要有骁勇善战的寓意,这样的文武结合才有利于封建皇室的统治;其次补服纹样要在一定程度上与相应品级的官员的特质相符,比如一品文官、武官的补服纹样(仙鹤、麒麟)都是传说中的神兽,在地位上仅次于皇室的补服纹样(龙、风、莽),这样一来就显示出官阶和尊卑。

2.文化内涵。补子区分尊卑贵贱的意义其实从根本上反映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制度。动物纹样在划分官阶品级的背后,是通过这种严格近乎于死板的章服制度来维系君臣间的伦理关系,进而达到合乎“礼”的目的。

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统治者重要的思想武器,在几千年的灌输和熏陶中已经在人们心中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儒家推崇的礼,便是要求人们定长幼尊卑、高低贵贱,这种身份地位(即阶级)不可僭越,不可颠覆。其本质作用就是为了维护封建社会上层阶级的地位,遏制人们想要越级的意图。补子正是这一思想的外化形式。每一个品级的官阶有相应的动物纹样,在做工、颜色上都有着不同的要求,对违反章服规定的现象也是严惩不贷。

补子也反映了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自古以来受道教的影响,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追求人与自然统一的境界。补子在构图上充分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对“天人合一”的追求:补子多左右对称,空间布局平稳,上方是太阳、云的纹样象征着天空,下方常是山石、海牙,象征着大地和海洋,中间则是象征着不同官阶的动物,即代表人。整幅图案便是将人至于自然之中,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四、结论

尽管补子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把人们划分为三六九等,提醒着人们恪守礼教,但补子作为符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我们深入了解历史的直接参照因素。在当代,补子已经不具有象征尊卑阶级的所指,而是作为艺术品让我们了解中国的风俗文化。在服饰设计中,中国风的元素已经越来越流行,补子作为中国古代服饰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去挖掘和学习其深厚的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剔除补子提示人们尊卑贵贱的所指意义,保留中国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将中华文化的艺术魅力与设计风格流传下去。

[参考文献]

[1]黄华新,陈宗明,符号学导论[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2]刘静轩.符号学视野下的清代冠服体系研究[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2(4):66-69.

[3]王鸣.论清代官服制度及其文化蕴涵[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4(4):77-79.

[4]王文权.清代官服补子研究[J].学术探索,2012(1):132-135.

中图分类号:J5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9-0148-01

猜你喜欢

能指所指
趣填51
遗忘者
幻笔的艺术:《红楼梦》的“金陵省”与“所指优势”释出的要旨
论《群音类选》的编选类分及其官腔类所指
符号学与法国结构/解构主义思潮
《解忧杂货店》中的后现代时间观
中国早期电影中性爱表现的所指挖掘
语言与文字:艺术视野下的文字与图像关系研究之四
火柴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