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侗族大歌的传承
——以宰荡村为个案

2016-02-03李依祎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贵州贵阳550000

北方音乐 2016年10期
关键词:传承

李依祎(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侗族大歌的传承
——以宰荡村为个案

李依祎
(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摘要】侗族大歌已有千年的历史,是我国艺术界里的瑰宝,它具有独特的魅力与传承,让每一个听它的人都为之感动,侗族大歌的特点受到了地理环境的影响,能使整个族群团结起来,但是这样的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却有传承的危险,本文对侗族大歌的特点与传承进行了描述。

【关键词】侗族大歌;传承;侗族歌师

侗族大歌在2006年被列入了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它是属于复调合唱的一种类型,已有2500年的历史,被族人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它以本土语言为基础,歌曲的素材是四季、嫁娶、殇事、耕种、风景,侗族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叫“饭养身,歌养心”,可见侗族大歌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有着很重要的位置。能在几千年延续下来的歌曲让我们不禁会思考,怎样的一种传承方式让这最原始的歌曲保留了下来。

一、地域环境对侗族大歌的影响

侗族生活在黔、桂、湘三省交界处,在历史上这里生活的侗族却面临着两大生存的挑战,战乱和自然灾害,所以他们居住的方式以村为载体。因为受到社会和自然性的危机,让这个族群通过聚居,来构成庞大的村寨,具有很强的防御性。但是这种高强度的聚居方式却违背了自然生存的法则,具体表现在农耕负担加重,火灾威胁。因此侗族通过结拜兄弟、共同的先祖崇拜,让这个族群牢牢地团结在了一起。他们为了让族群团结友爱,就通过唱大歌的方式交流感情,农作的时候唱、结婚谈恋爱的时候唱......这就让大歌在这个团结的民族中永久地保存了下来。

二、侗族大歌的歌师

侗族大歌是通过侗族一代代口口相传的,没有乐谱、没有乐器,每一个村寨都有一个歌师来教学,歌师是这个村寨累积歌曲最多也是唱得最好的人,歌师一般不分男女,也是唯一被授予世界文化继承人的。在宰荡村我们所接触的歌师是一位年近60的阿婆,她是这个村寨大歌的传承者,她的歌班有:女童声班、男童声班、中年班。小到4岁的孩子大到60的村民都是歌班的成员。也就是整个村寨的人都是通过这个歌师的教学来学会侗族大歌的。而这个歌师一家人都是这个村寨大歌的传承人,她们也是歌师,也对侗族大歌进行着教学和推广,每个歌师基本上都会几百首歌,并能很好地记忆下来,这也是挑选歌师的一项标准。

三、侗族大歌的特色

侗族大歌的特色莫过于它的无旋律伴奏的合唱。它是侗族的本土语言为基调,进行着歌曲的编创。侗族本身是没有文字的,所以歌曲是无歌谱、无乐器、无伴奏进行的,因此学起来是相当费时的。然而侗族大歌的传承方式和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却有相似之处就是,以本土语言为载体,为了不让本土语言的流失和让民族更加团结,从孩子开始学习。虽然没有乐谱的记载,没有乐器的伴奏,随时长时间的耳濡目染,孩子用耳朵听就能记住旋律的走向,因为是本土的语言,歌词的记忆也变得简单起来,因此侗族大歌对侗族人来讲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很容易学会也很容易记忆。

当我们去观赏歌师教学的时候,深深地感受到了大歌的魅力。侗族大歌的教学非常简单,在教学歌曲的时候,歌师首先教大家唱低声部,因为都是口口相传的所以孩子在平常的生活中也听到父辈的唱过,对旋律都很敏感,学起来也非常容易。低声部教学完之后,就进行高声部的教学,也是歌师唱一句孩子唱一句,没有其他特殊的教学方式。高、低声部教学完成之后,歌师带领大家一起合唱,其中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嗓音条件不错的就被选为领唱,也就是高声部的带领者。当孩子们合唱时,美妙的歌声带来的震撼让人眼眶湿润。因为这是无法想象的场面,在一个偏远的山区,小小的村寨,却存在着如同天籁的合唱,是正规音乐学院合唱队无法达到的水平,张口即来。

我采访歌师,问她,像她嗓音条件如此优秀,又参加过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比赛,见识是比较多的,为什么不走出这个小村寨,去享受更好的生活呢?她回答我,只有在唱侗族大歌的时候,她才是真正的自己,村寨虽小,但是侗族大歌将大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让她们快乐,让她们幸福,这才是生活。我突然就明白,侗族流传的那句话“饭养人,歌养心”,不追求名利,只要幸福快乐的生活。这也是侗族大歌的独特魅力,让人可以忘却一切的不愉快,不与世俗沾染。

四、侗族大歌的传承人

什么是传承人?不是了解这个东西,就是传承,而是亲身经历,亲身实践才是传承。所以,侗族大歌的传承人就千千万万的侗族人,从老到小,只要会唱侗族大歌的都是传承人。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山区大多都被开发了出来,村寨的年轻人基本都去城市打工挣钱,村寨留下来的大多都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因此能唱的也局限于这几代人,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信息全球化,很多外来的快餐音乐也流传到这些地方,随着时代的改变,人的思想也会随之改变,因此有很多小孩也不愿意学习侗族大歌,把注意力转到了流行音乐上去了。因此,侗族大歌的传承也存在着一丝危机,但是并不被他们的族人所重视。侗族大歌是以合唱的形式存在的,如果唱的人越来越少的话,这种形式的音乐会因此消逝的。如此美妙的歌声不能被传承下去的话,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

侗族大歌的传承应该被世人重视,国家应多有财政上的扶持,政府应多重视文化的保存。那么我们作为音乐的教育者,更应该重视我国少数名族地区的音乐的传承,把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带入音乐课堂中去,让孩子们了解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这些歌曲能很好地保存下来,少数民族音乐的流传是现阶段我们音乐教育应该重视的问题,我们不用学得很精练,但至少会一点点,能了解到。侗族大歌给我们了一个警示,如此美妙的歌声是不能流失的,我们应该努力让它保留、传承下去。

作者简介:李依祎(1992—),女,四川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音乐)。

猜你喜欢

传承
中国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创新性研究
中国传统招幌对当代广告设计的影响
小议“柳青文学创作精神”的传承和创新
镇沅麻洋纸的现状与对策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