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新闻编辑的再创造

2016-02-03陈曦

视听界 2016年6期
关键词:听众观点重构

陈曦

广播新闻编辑的再创造

陈曦

广播新闻编辑每天根据相应广播新闻节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新闻内容,将这些新闻在保持原义不变(不歪曲,不断章取义等)的基础上,进行重构,挖掘和诠释出深层的内涵。这一系列的动作——从选择到重构,实际上就是广播新闻编辑对新闻进行再创造的过程。这样的再创造能够体现出媒体平台的整体风格,也能够反映新闻编辑个人的专业素养。

一、广播新闻编辑再创造的第一步:选择

各类新闻每天层出不穷,广播新闻编辑的选择,需要注意一个前提和一个原则。

1.选择的前提

广播新闻编辑依据知识经验自主选稿,千挑万选都必须在一个前提之下,那就是政治性原则。广播的职责是政治思想的引导,是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对于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处理和分析,引导人民群众“知应所知,想应所想”。

2.选择的原则

在正确的政治性前提之下,广播新闻完成内容和思想传播的最根本条件是“有听众”。因此,选择听众需要的内容,是广播新闻编辑甄选新闻的基本原则。

听众需要什么样的广播新闻?

首先,听众选择的是传统媒体,而不是获取信息最快的新媒体,因此,他需要的不是快速,而是传统媒体所擅长的权威、深度的信息解读。其次,听众选用的是广播,而不是同样为传统媒体的电视和报纸,因此,他需要的是可以不用眼睛去看的伴随式收听。

需要注意的是,听众并不是所有的新闻都感兴趣,而是会在内容上做出选择。新闻心理学的“求近心理”认为听众需要的是:获取发生在身边,和生活关系密切的新闻信息。即便播出同样的新闻内容,不同的频率也会有不同的态度和风格,听众不会每个频率都听,而是选择固定的某个频率。这在传播学理论中叫作“选择性接触”——受众在接触大众传播活动之际,更倾向于接触与自己的既有立场、观点、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媒介或内容。

应听众所需,广播新闻编辑首先需要选择和听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解读出权威和深度,获得听众的认同感,便于听众伴随式收听。这三点在广播新闻编辑再创造的第二步——重构中完成。

二、广播新闻编辑再创造的第二步:重构

广播新闻编辑范畴的重构是指:在正确的政治大前提下,编辑以频率的新闻立场为基准,以听众的需求为目标,根据自己对于新闻事件的理解,将相关内容进行组合,以扩大新闻内涵,深化新闻意义。

1.解读出权威和深度

广播作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比,权威是自身优势:当遇到重要新闻事件时,相比微博、朋友圈里的小道消息,传统媒体发布的信息更具有说服力。而在广播这样一个权威的媒体平台上,如何让具体的新闻更具有权威性呢?

新闻心理学研究显示,“传者的权威性涉及传者的知名度、学识、专业水平等,名人、学者、专业技术人员是比较有权威性的传者,也就是说同一条新闻,由名人、学者或者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传播,比一般的人员传播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因此,在涉及到较为专业性的话题,例如:雾霾、地震、台风等等,可以请相关学者进行专业解释,而在涉及到交通、医疗等等公众较为关注的事件时,不仅可以请专家进行专业解释,也可以请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诠释相关政策。加上广播的声音特色,能够让听众直接听到专业人士或者官方人士的原声,进一步增添新闻的权威性。

当锁定某个新闻事件后,广播新闻编辑需要想到的问题包括:事件发生的背景是什么?经过是怎样的?后果有哪些?事件有没有一些重要的细节?这些细节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有没有同类的事件,这一系列事件反映了什么共同之处?这些共同之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如何去改善或者解决?

这些问题应具体事件而生成,需要编辑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逻辑思维能力、洞察力、判断力、联想力,探索新闻事件表象中深藏的内涵。

这些问题需要编辑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将深藏的内涵准确、生动、有技巧地呈现给听众。

2.获得听众的认同感

听众更倾向于接触和自己既有立场、观点、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媒介或内容,但客观地说,没有人可以让别人和自己的态度观点永远保持一致或者接近。因此,广播新闻编辑需要使用科学的表达方式,获得听众的认同感。例如:双面说理、暗示、互动交流等。

双面说理:给事件(特别是有争议的事件)正反两方都有阐述观点的机会,给听众造成报道客观的感觉。同时,也让持正反两方观点的听众,都能够听到和自己一致或者接近的声音。可以在篇幅上有所区别,传者一方觉得正确的观点,篇幅大一些,生动一些,多引入专家、学者的观点,以此对听众进行引导。

暗示:听众会本能地回避那些与自己既有倾向相左的内容,明示很容易受到听众的抵触,因此,在理解畅通的情况下,尽量采用暗示。

互动交流:广播新闻编辑可以为主持人安排互动的环节,和听众进行互动交流,以满足听众的心理需求。

广播新闻编辑可以在和听众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广泛地收集观点,并且挑选部分有代表性的听众观点;运用前文所说的双面说理和暗示的方式,将听众观点进行布置:先将其他观点罗列一二,再具体介绍符合传播需求的观点——将听众的话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顺序,较大篇幅地列出。由此,借听众之口,打造出一个群体的氛围,让听众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产生变化,以满足传播需求。

3.便于听众伴随式收听

广播听众处于半接收状态,并非专注收听。广播节目转瞬即逝,并且是线性不可逆的,听众稍不留神,就可能错过一些内容。因此,听众很容易错过或者误读一些内容,也很难对一些连贯时间较长、较为抽象的内容进行理解。因此,广播新闻编辑需要针对这些特点,对稿件进行处理和编排。

表述方式的处理:语言通俗化和内容形象化。

稿件编排:为了让听众更方便地接收、更高效地理解和记忆,广播新闻编辑的关怀体现在一些细节上,例如:提要的设置。听众记忆最深刻的通常是开头和结尾的部分,因此,编辑在编排稿件的时候,需要将最精彩、最精华的部分,先在开头呈现,再在中间部分铺开陈述,最后作精炼总结,升华中心思想。

(作者单位:南京电台)

猜你喜欢

听众观点重构
视频压缩感知采样率自适应的帧间片匹配重构
长城叙事的重构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观点
听众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业内观点
表达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