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广播:广播的第三次发展浪潮

2016-02-03刘福瀛

视听界 2016年6期
关键词:电台无线网络听众

刘福瀛

智能广播:广播的第三次发展浪潮

刘福瀛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广播将迎来第三次发展浪潮,即智能广播的发展。智能广播在传输方式、收听设备、收听入口、收听方式、收听样态、节目样态上有别于传统广播,在主持人定位、直播室架构、声音操控、制作流程和节目存储上实现突破。当下传统广播需要树立信心,及时转型,迎接智能广播的到来。

智能广播;融合共生;突破创新

广播的第一次发展浪潮是从广播诞生之后不久开始的,公众广播以快速广传的电子媒体优势迅猛发展。广播的第二次发展浪潮是伴随着汽车的普及而兴起的,汽车广播以移动伴随的优势再创辉煌。现在,广播即将迎来第三次发展浪潮。在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智能广播将以融合共生的优势全面发展。

一、智能广播的主要特点

(一)在传输方式上以无线网络为主,以调频调幅为辅

传统广播的传输方式是使用调频调幅技术,而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通过无线网络听广播将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选择。这将引起传统广播传输方式的变革。传统调幅、调频的无线发射将被弱化,作为应急手段和公益扶持仍将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无线网络的传输方式将成为主流。

在这种变革中,无线网络的低费率乃至免费普及是智能广播的基础。目前随着通讯商套餐流量当月不清零等优惠措施的实施,无线网络已经向低费率靠拢。在一些城市,将实施无线网络全覆盖的工程,部分核心区域已经实现。越来越多的商家将提供免费WIFI作为基础经营条件。可以说,智能广播在传输方式上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二)在收听设备上以可穿戴设备等载体为主,收音机为辅

收听设备的改变是与无线网络的普及同时发生并互相影响的。

当传输方式改变后,传统的收音机也将会改变。新的收听设备将融合传统的中短波调幅、调频及无线网络于一体,甚至没有传统收听方式,只有无线网络收听方式。单纯接收调频调幅的收音机将大幅减产甚至消失。

汽车融合无线网络接收功能是大势所趋,无线网络收音功能将成为汽车的标配,一些车型甚至可能会取消接收调频调幅的收音功能。

手机作为收听广播的方式之一将会持续。由于用手机收听调频广播需要耳机线作为天线,使用体验较差,在手机上通过无线网络收听广播会越来越多。

而真正体现智能广播特点的是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普及。在这些可穿戴设备中融入广播的无线网络收听功能,使广播收听随时成为可能。近距离的定向传输技术让收听设备不需要紧靠耳朵,技术的进步甚至可以让随身收听设备识别耳朵的位置而将声音定向无线传输到耳朵中,相邻的人也不会互相干扰。

(三)在收听入口上实现形式多样化,端口统一化

智能广播的收听入口是多样化的,调幅调频的收听入口仍然保留;目前手机中可以安装的APP,如蜻蜓、喜马拉雅等客户端,作为广播频率和网络音频的集成入口会延续下去;不同电台开发的客户端也会占有一席之地;大型综合网站、社交网站也会有相应的收听广播的入口;随着智能广播的发展,适应可穿戴设备的更加便捷的收听入口将会被开发出来。

虽然收听入口是多样化的,但是接收端口将会实现统一。这种广播端口将是公共的、免费的,如同现在汽车使用调频调幅接收一样,任何符合政策的软硬件都可以使用。广播端口可以融入到任何设备当中去。

(四)在收听方式上更加智能化,可实现语音选台、智能搜索、智能筛选、自动收听

未来,每一套节目在全球网络中如同IP地址一样都有一个唯一的代码,人们可以根据代码选定。当然还有其他的命名方式,如在一定范围的短号码使用等。语音选台将十分普遍,人们只要报出电台呼号、频率或者代码,智能广播即实现自动收听。

收听设备可以根据人的收听习惯进行智能搜索、智能筛选,帮助人们选择喜欢的广播频率和音频资源。由于网络上可以点播的音频是海量的,听众除了网络推荐之外,智能筛选成为必备。在海量的信息中,人们不再泛泛地选择,而是智能机器人根据人的收听习惯、喜好进行分析,进行更加细致精准的推荐。这种推荐是在当前大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比如,智能机器人可以搜集人在收听某一段落时的情绪反应,是开心大笑还是厌烦等等来判断人的喜好。智能机器人甚至会事先听一遍音频内容,以决定是否推荐给“主人”来听。智能机器人的收听不似人类的线性收听,而是多线程的、基于数字化的扫描,能够从海量信息中进行选择。每个人都有一个当“主人”的情结,智能机器人将成为人的仆人。

(五)在收听样态上群落收听将成为常态

和哪些人共同听节目、一起交流成为一项重要选择。人们不仅要选择收听内容,而且要选择共同收听、交流的听众。这样的收听群落会很多,不仅仅是某某主持人粉丝群,更多的是某一爱好相同的兴趣群、事业群、娱乐群、购物群等,主持人也许是某一群落的群主,也许只是某一群落的代言人,也许是某一群落选举出来的主持人。群落收听的同时是互动社交,有时社交的热度可能会超过直播的内容。同样一个内容,收听群落可以按年龄分为70后、80后、90后等,也可以按地域分,按收听方式分等。

(六)在节目样态上更加多样化,实现人机合作

智能广播的出现,对传统广播的节目设置流程和设置理念都提出了挑战。有一群人愿意共同出钱设置一个节目,在智能广播时代将是可行的事情。电台设置节目需要寻找听众,而听众群落设置节目,只需要寻找一个合适的主持人。

在政策许可的情况下,线性直播节目的套数将大大突破现在的广播电台。直播节目的时间将是随机的,可以每天直播2小时、1小时,甚至是半小时。将会出现众多小型的广播兴趣电台、VIP电台等,当然包括公共电台和商业电台。

主持机器人将成为智能广播的普遍现象。这不是现在广播中出现的虚拟主持人,而是智能主持机器人,能够选择编辑信息进行播出。比如伴随性的音乐节目是主持机器人完全可以胜任的,同样,快速的新闻资讯播报也是主持机器人的功能。未来,机器人的语音发音将极大改善,听上去基本感觉不到是机器人的声音。甚至,主持机器人可以专门模仿名人的声音来播报主持,满足人们的特殊喜好。

二、突破定式,进行智能广播的节目创新

(一)突破现有主持人的定位,打造总主持人的概念

在智能广播节目中,将会出现总主持人的形象。总主持人不仅仅是节目的主要制作者,更是声音产品的规划者、统筹者,是众多声音产品的总串联、总调度。比如可能会出现“共同主播”样态的节目,电台将准备播出的节目提纲或台本在自己的媒体平台上共享,邀请及发动大众参与主持节目,相当于一档节目同时有若干个人主持的版本,听众可以任意选择收听。在广播直播室的电台主持人为总主持人,参与主持的听众为分主持人,总主持人可以根据内容切换,优秀的听众主持即可通过电台渠道播出。

(二)突破现有直播室的架构,构建1+N的直播模式

以直播室为主导的观念是站在媒体传播的角度来思考的。众多的信息、接口汇聚到直播室,然后由直播室的主持人、编导等工作人员遴选、编排、播出。

如果站在用户的角度来思考,有些用户并不满足于经过直播室筛选后的内容,而是希望自己在直播室里获取信息。将直播室获取的信息通过更多的通道开放出来,让主持人的直播室成为大众的直播室,将主持人的选择功能开放一部分给大众,应该是未来的一种形式。电台的直播室将是个总集成,在电台外有N个大众的直播室,与电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开放的直播生态。

(三)突破现有的声音操控模式,构建多声道声音场

现在的双声道立体声已经不能满足智能广播的需要,根据接收设备的不同而输出不同效果的声音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定向传输和多声道传输是主要方向。比如现在广播节目的垫乐在声道上的要求太简单,和主持人声音在一个音轨上进行,单薄而冲突。多音轨垫乐,层次感才能体现出来。在多声道技术中,听众可以选择调节垫乐音量、关闭垫乐或使用其他音乐,完全解决现在一些垫乐音量忽高忽低、音乐不合适等问题。多音轨技术将大幅应用到智能广播中,用声音来引导人的注意力将成为常态。如同人在公共场合会同时听到多方面的声音,在智能广播中也可以实现,人们根据需要选择关闭或加强某一声道的音量。

(四)突破现有的节目制作流程,形成智能广播生产圈

现在广播节目的制作方式是以主持人或编辑为主,尤其是单打独斗的方式让主持人经常会产生才智枯竭的担忧。在智能广播时代,大大小小的智能广播生产圈会出现。一个主持人带动社会一批人制作节目,这一批人再带动更多的听众收听、参与节目。传统广播是同心圆波型传播,以主持人为中心向外扩散;而智能广播是大圆带小圆、大小圆共同形成的多点圆波型传播,主持人、参与生产内容的听众等都是一个个中心。

(五)突破现有的节目存储模式,建立云存储的大数据库

现在的数据存储是粗放的,直播内容简单地存储下来,对于开发利用来说只是简单的原材料。在智能广播中,将建立起云存储大数据库,音频内容是经过精加工的,分类存储,能够满足用户的智能检索。

三、面向未来,探索走向智能广播的合适路径

(一)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培育传统广播人的新技能

智能广播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传统广播可充分利用不断发展的新媒体技术,将传统广播与新媒体融合起来,不断积累类似于智能广播生产的经验。在现阶段,传统广播人可积极运用“两微一端”(微博、微信、客户端)辅助广播节目,尝试VR(虚拟现实)、网络直播等新手段,培育传统广播人的新技能,接受新事物,运用新媒体,探索新路径。

(二)主动发挥专业人员优势,培育参与生产内容的听众群

在智能广播时代,专业人员制作内容的方式(PGC)和用户制作内容的方式(UGC)将十分普遍,专业人员将成为内容制作的发动者。现在,听众参与节目还是比较简单的方式,比如热线电话、微信微博等。通过专业广播人培育出一批生产内容的用户,将听众中有创作才能的人员寻找出来,生产音频内容。可以开展“寻找声音”的平台活动,征集各种声音,发现有价值的声音,发现有才能的人。

(三)大力开展特色服务,培育社会对广播服务的接受习惯

智能化的根本是人性化,围绕人的发展,开发人的需求,满足人的愿望,这是广播的发展方向。在智能广播中,由于广播收听十分便捷,利用广播进行特色服务将成为热点。人们在走路时、无聊时、有事求助时,可以随时找人聊天,随时与主持人互动,随时向电台求助等等。比如,面对空巢老人的广播,可以设置精准的服务,进行互动交流和心理安慰。各种有效的活动和服务,让广播服务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这样,随着智能广播的来临,传统广播转型也能顺理成章。

(四)精做节目,培育面向智能广播的节目群

技术、平台、渠道、内容,站在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时点都是王。当技术成熟之后,比拼的就是内容。在传统广播向智能广播发展的过程中,广播节目内容与形态必将出现大的变革。一方面,传统的节目样态中,成熟优秀的节目仍然会存在于智能广播当中;另一方面,一批适应于智能广播的新广播节目会被开发出来。广播应精选有竞争力、有发展前景的节目作重点打造,不断与新技术衔接,以期能在智能广播中继续壮大。同时,紧密跟踪前沿技术发展,利用已有新媒体技术,不断探索新的节目样态,逐步培育面向智能广播的节目群。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广播的发展前景堪忧成为不少人的论断,甚至有人怀疑广播以后还会存在吗,一些广播机构也出现了人心浮动、人才流失、动力不足等现象。在第三次发展浪潮来临之前,广播确实面临着严峻考验,市场份额可能会被不断挤压,听众会持续流失,广告创收下降。但是广播的发展前景是明朗的,越来越多的现象表明,智能广播将成为广播的第三次发展浪潮。广播媒体应看清形势,树立信心,练好内功,适时转型,迎接智能广播的来临。

(作者单位: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广播传媒中心)

猜你喜欢

电台无线网络听众
亲戚
时间触发卫星无线网络同步仿真研究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滤波器对无线网络中干扰问题的作用探讨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浅谈模块化短波电台的设计与实现
听众
基于信令分析的TD-LTE无线网络应用研究
基于Zigbee无线网络“电子围墙”安全防护系统的实现
荔枝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