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城台在重大灾害中的全媒体报道实践

2016-02-03唐巍巍

视听界 2016年6期
关键词:社教盐城灾区

唐巍巍

盐城台在重大灾害中的全媒体报道实践

唐巍巍

灾难面前,新闻媒体不仅是信息传播者,更是社会责任的践行者。盐城广播电视台在当地“6·23”特别重大灾害发生后,制作播出大量融媒体报道,不仅及时有效地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给了群众,而且把灾区群众的所需、所想在第一时间反馈给了党和政府,充分发挥了主流媒体传播正确价值导向、引导正确舆论导向的作用,在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起到了沟通桥梁作用。作为主流媒体,盐城广播电视台在72小时全媒体立体式直播中,及时反映了抢险救灾全过程,挖掘了一批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正确引导了舆论,弘扬了正气,坚定了全市人民战胜灾害的信心,搭建起了一座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精神之桥。

一、媒体人高度新闻敏感性和责任使命感,第一时间抢抓一手新闻源

在危机面前,抢险救灾宣传高于一切。6月23日下午三点,盐城台社教中心《今日民声》两位记者在采访返程途中听说灾难发生,他们马上调转车头赶往灾区,拍摄了大量的受灾点现场画面,并对灾民和有关方面进行了现场采访,领先于其他媒体发出了第一条新闻报道《我市阜宁、射阳部分地区发生龙卷风冰雹灾害》。随后的几个小时里,在该台社教中心负责人和制片人的安排下,五十多位记者分成八路挺进灾区,全程记录了盐阜人民在灾害面前抢险救灾的一幕幕,发回了来自抢险救灾一线的最新报道,拉开了盐城广播电视台72小时特别报道的帷幕。盐城台及时把信息传送给省台和央视,体现了主流媒体的担当和主体宣传责任意识。

二、台党委牵头成立灾情报道指挥部,展开全媒体多维度集束式报道

灾害发生后,盐城市启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I级响应机制和抢险救灾预案。把党和政府的声音在第一时间传达出去,及时回应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营造积极和谐、正确向上的舆论氛围,是“6·23”特别重大灾害中盐城台社教中心精心策划和深入报道的重要主题之一。盐城台台长,分管宣传、技术的副台长在得知消息后,紧急赶赴受灾一线,组织动员盐城台新闻中心、社教中心、广播中心、新媒体、今周刊等宣传单位,调集全台10名资深主持人和150名骨干记者连晚冒雨赶赴阜宁、射阳灾区,抽调了高清卫星直播车和广播移动直播车,就地成立了宣传报道联合指挥部,统筹做好对抢险救灾工作的一线采访和宣传报道。盐城台停播了其他所有节目内容,全天四个频道滚动播出抢险救灾最新动态,实现72小时直播,第一时间通过《盐城新闻》《今日民声》等主打栏目不间断插播特别节目,时刻向全市滚动报道国家和省、市领导对抢险救灾工作的指示要求,当地抢险救灾工作有序进展的大量报道,及时向社会各界传达党和政府的指示和灾区群众的声音,为灾区社会稳定、人心安定和各项灾后重建工作有序进展打下坚实基础。电视卫星直播车和广播移动直播车在现场连线直播,盐城台移动电视、“智慧盐城”APP、盐城网同步播出相关内容。在传播方式上,盐城台以视频传播为主导,同时联动了广播、微信、微博、“智慧盐城”APP、门户网站盐城网、今周刊、户外大屏等媒体平台,展开了全媒体多维度集束式报道。

三、抢抓热点、深挖典型、直击抢险救灾全过程,形成全媒体密集宣传攻势

在抢险救灾一线,盐城台主要围绕“报什么”和“怎么报”两方面做好文章。

在“报什么”上,内容上除了第一时间传达党和政府的领导指示和各项救灾工作举措外,重点围绕社会关心的灾区最新灾情和救灾进展情况,抢抓热点事件和挖掘典型人物。《盐城新闻》和《今日民声》栏目的记者不分白天黑夜,深入灾区受灾最严重的村居和灾民家中、救灾安置点、抢险一线进行采访,根据灾区的救灾工作进展及时捕捉每一个热点新闻事件和感人瞬间,先后报道了《灾害无情人有情,我市抢险救灾有序展开》《六旬夫妇勇敢救助七旬邻居》《幼儿园老师危急关头保护126名儿童》等一大批充满社会温度和正能量的新闻,《警方提醒爱心人士赴灾区听从指挥调度》《青年造谣被拘留10天》等报道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在“怎么报”方面,盐城广播电视台尝试了多部门联动、对新闻资源采用融媒体发布的新模式,广播、电视、新媒体、报纸等各媒体迅速赶到现场投入救灾报道。台内立即调整播出整合资源,打破部门和节目界限,设立《72小时直播特别节目》《来自抢险救灾一线的报道》专栏,对来自前方的最新信息进行中央厨房式滚动播出,同时在“智慧盐城”手机APP平台、盐城台微信公众号实时更新动态消息,形成全媒体全时段、多视野多角度的报道态势,体现了突发事件发生时的较强应对能力。

四、紧密联系配合央视和省市兄弟台,做好抢险救灾的全媒体外宣工作

在这次抢险救灾报道中,盐城台与央视、江苏卫视等主流媒体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在央视《新闻联播》用稿7条,在央视各档新闻中现场连线45次,在江苏卫视《江苏新时空》用稿200多条,全程报道了盐城人民众志成城抢险救灾的进程。灾害过去仅五天,盐城台社教中心为《‘6·23’盐城龙卷风、冰雹特别重大灾害72小时直播特别节目》共采制涉及灾情的新闻报道53条,向江苏卫视、江苏公共频道供稿12条,向央视各栏目供稿4条,向兄弟台供稿17条。盐城台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和盐城网向各级网络媒体和新媒体供稿165条,被转载300多次,阅读量达到30多万人次,为服务和保障抢险救灾、善后维稳、恢复重建等各项工作提供了坚强的舆论保障。

五、检验了灾害报道应急机制,融媒体新闻中心式运作见成效

在“6·23”特别重大灾害中,盐城台根据制定的灾害报道应急机制,集思广益、精心策划,创新报道形式,调整栏目设置,打造特别报道,全天候滚动播出来自灾区一线的报道。该台通过融媒体新闻中心和中央厨房式运作模式不间断更新各受灾乡镇抢险救灾、恢复生产及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赈灾的情况,让信息形成密集的主导态势,使群众对盐城市委、市政府的快速反应和救援组织能力进一步了解;把新闻触角延伸到全市的各个角落,全方位、多层面挖掘报道了众多正面典型和先进事迹,彰显大爱,为全市取得抗灾重大阶段性胜利奠定了良好的舆论基础,进一步增强了公众对党和政府的信心。

六、实战锻炼宣传队伍,发挥了主流媒体的重要作用

在“6·23”特别重大灾害发生后,盐城台先后有200多人次赶赴现场,派出各类保障车辆20多台,前方记者几十个小时不眠不休工作,后方制作人员加班加点,很多同志自愿爱心捐款。在这次重大灾害面前,盐城广电人经受住了考验,表现出了应有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职业精神、专业素养。根据应急报道机制,灾区报道指挥部建立每晚会商制度,总结当天节目,策划次日报道;成立新闻专题组,负责节目再加工,确保信息权威性;实行中心领导集体审核制,对报道口径进行集体把关;随时与中央电视台、江苏卫视和各兄弟台等媒体互通共融。这些举措的实施,确保了宣传报道的及时、权威、准确,发挥了主流媒体在特殊时期的特殊作用,坚定了灾区群众战胜特大自然灾害的信心和勇气。

(作者单位:盐城广播电视台社教中心)

猜你喜欢

社教盐城灾区
电视社教节目的发展困境及突破
利用简单几何原理 制造可作为灾区紧急避难所的帐篷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新媒体环境下地方台社教节目的创新研究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
电视社教类节目创新策划的三个角度
中华儿慈会为玉树地震灾区提供100 万元紧急捐助
灾区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