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茜草炭的研究进展

2016-02-01王海丽单鸣秋丁安伟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中药资源产业化与方剂创新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23

中成药 2016年6期
关键词:茜草蒽醌化瘀

王海丽, 单鸣秋, 张 丽, 丁安伟(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中药资源产业化与方剂创新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23)



茜草炭的研究进展

王海丽, 单鸣秋, 张 丽, 丁安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中药资源产业化与方剂创新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23)

本文通过对茜草炭炮制工艺及质量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其全面深入的研究和今后的应用开发提供一定的依据。

茜草炭;炮制工艺;质量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茜草是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性味苦、寒,归肝经,具有凉血通经,化瘀止血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瘀阻经闭、关节痹痛、跌扑肿痛[1]。茜草炭是由中药茜草经炒炭炮制而成,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由瘀血阻滞而引起的吐血、崩漏、外伤出血等出血症[2]。为了进一步区分茜草和茜草炭,促进茜草炭的临床合理运用以及今后深入研究,本文从茜草炭的历史沿革、炮制工艺、质量标准、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归纳。

1 炮制工艺及质量研究

茜草历代炮制方法主要有剉、焙、炒、酒制、醋制、制炭等[3],而现代炮制方法主要是炒炭,历版 《中国药典》和1988版 《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均收载生用和炒炭两种不同炮制规格,但对茜草炭的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并没有明确规定,仅规定按炒炭法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4]。茜草炭炮制工艺及质量的现代研究主要集中在量化炮制时间、温度、粒度以及比较炮制前后理化性质变化。

丁安伟等[5]人工炮制茜草炭,用便携式红外温度计准确测定制炭温度,考察温度、时间以及加热方式对茜草炭炮制的影响,以茜草炭止血作用为指标,并测定各炮制品浸出物、鞣质以及符合最佳工艺组合的样品中微量元素的含有量,发现时间对炮制影响最显著,在炮制温度230℃,炒制9 min时,茜草炭止血作用最强,并发现炒炭后鞣质和微量元素含有量均比生品高。陈朝军等[6]在上述文献研究基础上,以凝血时间为指标,人工炒制茜草炭,量化影响茜草炭炮制的主要因素,即时间、温度和粒度。通过专家对炮制品外观形态鉴别以及药效学实验验证,最终优选出茜草炭炮制的最佳工艺为温度220~260℃,时间12~17 min,粒度2~5 mm。

毛维伦等[7]采用多指标量化茜草 “炒炭存性”的质量标准,以传统炭药外观形态以及凝血时间为依据,发现茜草标准炭品的荧光显色水层为浅红,醚层几乎无荧光,pH值8.81~8.92,261 nm波长处紫外吸收值为0.05~0.06。茜草炭品较生品而言,1,3-二羟基茜草素、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含有量显著升高[8-11],而大叶茜草素、羟基茜草素和总蒽醌降低,甚至低于药典规定[9]。

2 化学成分

近年来茜草炭化学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醌类、鞣质、微量元素等。

2.1醌类 茜草炭中主要有异茜草素 (1,3-二羟基蒽醌)、羟基茜草素、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大叶茜草素等醌类成分。

陈星等[8-10]从茜草炭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和异茜草素,并发现茜草炒炭后前者含有量显著升高,可作为指标性成分。同时,建立了测定茜草炭中4种醌类成分 (异茜草素、羟基茜草素、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大叶茜草素)含有量的UPLC法,为茜草炭炮制工艺以及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依据。张振凌等[11-14]从茜草炭中分离得到1,3-二羟基蒽醌,并发现生品中其含有量甚微,HPLC检测不到,炒炭后则升高,并且止血作用增加。通过比较不同炒炭程度茜草炭中总蒽醌、大叶茜草素含有量的变化,发现炒炭后总蒽醌、大叶茜草素均下降,炒炭温度越高则越明显,这是因为茜草中蒽醌类成分具有升华性,而大叶茜草素可能受热而导致结构发生改变或升华。

杨宇婷等[15]报道,茜草炭中大叶茜草素含有量较生品低。采用HPLC法测定茜草及不同炮制品中的大叶茜草素时发现,清炒茜草中该成分高于生品和炭品,而且炭品中最低,并随炮制温度升高而降低,故炒炭时应合理控制温度。

2.2鞣质 丁安伟等[5]发现,茜草炭中鞣质含有量高于生品,但随炮制温度升高反而降低,其升高与茜草炭止血作用密切相关,具体还有待作进一步研究。高思英等[16]通过药效学实验研究发现,并非该成分含有量越高,止血作用就越强,反而是鞣质含有量相对较低的作用强,故推测茜草炭中止血成分并不是只有鞣质。

2.3微量元素 茜草炭中主要含有Zn、Cd、Pb、Co、Mn、Cr、Cu、P、Fe、K、Ca等微量元素,而且均比茜草高,尤其Zn、Fe、Ca更为显著[5]。

3 药理作用

茜草炭具有化瘀止血、抗炎、镇痛等药理作用。

3.1化瘀止血 单鸣秋等[17]比较茜草和茜草炭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影响,发现茜草炭可以降低大鼠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TXB2含有量,并升高6-keto-PGF1α的含有量,从而达到化瘀的目的,但这种作用没有茜草强。同时,茜草炭还可以通过影响内外源性凝血系统、升高FIB含有量、增大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而达到止血作用。耿启彬等[18]发现,高剂量茜草炭可以升高大鼠t-PA活性,增强系统纤溶性,促进纤维蛋白溶解,防止血栓形成,说明茜草炭可以通过影响凝血-纤溶系统从而发挥化瘀止血作用。李景丽等[19]发现,茜草炭纤维、导管发生炭化,生成炭素,增强其吸附、收敛作用,促进止血。同时,茜草炭草酸钙针晶较茜草变小变少,可能高温会破坏草酸钙晶体,释放Ca2+,促进血液凝固,缩短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宁康健等[20]比较不同炮制品 (生品、炭品)、给药方式、浓度的茜草水煎醇沉液对正常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发现均有缩短效果,而且腹腔给药优于灌胃,高浓度优于低浓度,同浓度生品的作用强于炭品。王大璠[21]比较不同制炭工艺所得茜草炭的止血作用,发现炮制温度和时间对其无显著影响,均能够明显缩短正常小鼠的凝血时间。张振凌、余旭东等[22-23]比较茜草炮制前后对地塞米松致血瘀模型大鼠以及正常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发现茜草炭化瘀作用弱于生品,但止血作用更强,能显著缩短正常小鼠的凝血时间。

3.2抗炎 张振凌、余旭东[22-23]等比较茜草和茜草炭对二甲苯致耳廓肿胀小鼠的影响,发现茜草炭可抑制肿胀,但效果弱于茜草,这可能是由于茜草炭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所致。

3.3镇痛 张振凌、余旭东[22-23]等利用热板法和扭体法比较茜草炮制前后的镇痛作用,发现茜草炭可抑制对物理和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但不如生品显著。

4 临床应用

茜草炒炭后,其涩性增加,止血作用增强,临床上主要用于出血症,如咯血、血痢、血尿、衄血、崩漏等。

4.1咯血 支气管扩张症属于中医 “咳嗽”、“咯血”、“肺痈”范畴,常见临床症状为咳嗽咳痰或痰中带血、咯血等,本病病机要点为本虚标实,即肺脾气虚为本,痰、热、瘀为本[24]。周平安教授[25]采用清热化痰法,同时加入清热凉血止血之品 (茜草炭、侧柏叶、三七粉、鲜茅根、仙鹤草、生地榆、白芨等)治疗热伤血络型支气管扩张,可有效改善咯血、咳痰等临床症状。李恵娟[26]分型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清热同时兼顾凉血止血,如清热化痰方加减 (方中含茜草炭10 g)治疗痰热内郁型支气管扩张咯血,小承气汤合十灰散加减 (方中含茜草炭12 g)治疗腑实热郁型支气管扩张咯血。张晓慧等[27]采用西医 (抗生素、排痰、引流等)结合中医 (加味苇经汤 [苇茎、桃仁、薏苡仁、冬瓜仁、金荞麦、黄芩、鱼腥草]疗法,配合止血药 (茜草炭、白茅根、三七粉等)治疗咯血量多的支气管扩张兼急性感染者,其疗效较单纯西医疗法显著。茜草炭、三七等止血药还可治疗癌症、百日咳等一些其他疾病引起的咯血[28-29]。

4.2血痢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中医 “久泻”、“久痢”范畴,临床症状为腹痛、腹泻以及脓血便,党中勤等[30]运用健脾清肠汤内服联合愈疡灌肠方保留灌肠法治疗该疾病,根据病人临床症状加减健脾清肠汤,如便血严重者需配合使用止血药 (茜草炭、地榆炭、藕节炭各15 g)。通过观察31例临床病例,发现该方法能显著改善患者腹痛、腹泻、脓血便等临床症状,治疗效果较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显著,总有效率93.55%。王瑞平[31]治疗肿瘤提倡扶正健脾、祛邪解毒,临床用药应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来合理灵活运用处方,将大肠癌分为6种证候类型,即脾气虚弱证、脾阳不振证、脾不统血证、胃阴不足证、胃气上逆证、胃气郁滞证。其中,脾不统血证以便血为主要临床症状,治疗时常加入茜草 (炭)、棕榈 (炭)、三七、槐花、地榆 (炭)等止血药。

4.3尿血 尿血常见于急慢性肾炎、IgA肾病、泌尿系感染、肾病综合征,以及全身性疾病 (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继发的肾脏损害。沈庆法教授[32]治疗肾盂肾炎血尿倡导补益气阴、凉血止血,对于血尿量多者宜加入茜草炭、白茅根、琥珀末、墨旱莲等止血药。瘀阻型慢性肾病由于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从而出现尿血、紫斑、衄血、吐血等症,宋立群认为治疗该疾病要分辨寒热虚实,寒证以温阳化瘀,热证以凉血化瘀止血,常用的化瘀止血药为三七和茜草炭[33]。邓杲[34]通过分析总结 2011年12月—2013年2月在王秀琴门诊就医的32例尿血患者,发现镜下血尿23例、肉眼血尿9例,西医诊断病理类型包括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占首位)、IgA肾病、过敏性紫癜、糖尿病I肾病等,32张初诊处方中共用中药达92种,其中茜草炭使用频数11,频率34.4%,使用剂量为15、30 g,超出 《中华本草》中茜草炭的记载使用量 (10~15 g),可见王秀琴对止血的重视,而且茜草炭还常用于治疗单一气阴两虚证,排除证型结合,其使用率达到66.7%。韩海燕等[35]认为,尿血常伴有瘀血,止血同时还要注意化瘀,治疗该类疾病应酌情选择化瘀止血药,如茜草炭、三七、丹参等,而茜草炭具有化瘀止血之效,治疗尿血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

4.4衄血 衄血主要包括鼻衄和齿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机体血小板数量减少而引发的出血性疾病,常见临床出血症状为鼻衄和齿衄。许秉诚[36]观察比较自拟的补肾清热方 (茜草炭、女贞子、旱莲草、仙鹤草、生地黄、白茅根、丹皮炭、山茱萸、党参、补骨脂、菟丝子、生甘草)结合西医疗法与单纯西医疗法治疗该类疾病69例,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显著,总有效率达94%,方中茜草炭凉血化瘀止血,通过增加血小板数量,缩短凝血时间,降低血管通透性等多种机制达止血之效。蔡福养教授[37]常运用滋阴法治疗耳鼻喉科常见病症,如鼻衄、鼻藁、耳聋耳鸣、喉痹、脓耳、喉音等,其中治疗鼻衄时除了运用六味地黄汤以滋阴降火外,还同时加入茜草炭、生地榆、墨旱莲、怀牛膝以凉血止衄。

4.5崩漏 崩漏即崩中、漏下,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净,月经周期、经期和月经量出现紊乱,引起崩漏的原因主要有虚 (肾脾)、瘀、热,其中气阴虚导致血瘀者比较常见[38]。临床上崩漏主要包括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内膜出血 (青春期功血或更年期功血)、幼龄妇女放节育环出血等。茜草炭为治疗该类疾病的常用药,尤其是对出血兼瘀血症疗效更显著。

毛海燕等[38]报道益气化瘀固冲方可有效治疗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尤其是治疗气虚血瘀型,此方以补益气血、化瘀止血为治则,益肾健脾固冲任,方中加入茜草炭10 g,可达化瘀止血之效。肖晓玲[39]报道,固本止崩汤能够有效治疗气虚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加三七、茜草炭 (化瘀止血,止血不留瘀)后能够有效治疗气虚兼瘀血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周晓莹等[40]总结朱南孙老师行医七十几年运用理法方治疗青春期功血经验时发现,该方能够有效治疗青春期功血,由于其出血同时常伴有血块,故常加入茜草或茜草炭,可达祛瘀止血之效。陈茶荣等[41]辩证分型治疗育龄妇女因宫内放入节育环而引起子宫异常出血,指出血瘀与血热是引发该病的主要原因,子宫放入节育环时,瘀血内阻,血不循经,郁而发热,热迫血行,根据病症在和宫汤的基础上加减时,能够有效治疗各种类型的因子宫放入节育环而致子宫出血症状,组方药加入茜草炭9 g可化瘀止血。茜草炭治疗崩漏时,均利用其化瘀止血功效,茜草炮制后涩性增加,性由寒变温,尤善止血,治疗崩漏常配伍使用清热、止血、补血药,使疗效更佳。

4.6其他 茜草炭还用于治疗紫癜、出血性中风、外伤出血等。紫癜分为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两者于皮肤表面均可产生瘀斑,治疗该类疾病时加入茜草炭、蒲黄炭、丹皮炭等化瘀止血药后,均可以化瘀斑、止出血[42-43]。茜草炭能有效治疗脑出血,防止瘀血形成[44]。茜草炭联合十灰散中其他9味炭药,加上地榆炭、槐花、荆芥穗炭、茯苓、三七,可有效防止混合痔疮术后出血,共奏凉血止血、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之效[45]。

5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目前对茜草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炮制工艺、质量研究、炮制前后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变化、临床应用等方面。较生品而言,茜草炭中总蒽醌、羟基茜草素、大叶茜草素含有量降低,而异茜草素、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鞣质以及微量元素升高。炒炭后,茜草炭性转温,涩性增加,止血作用增强,化瘀、抗炎、镇痛作用减弱,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咯血、血痢、血尿、衄血、崩漏等出血症。

但是与茜草生品比较,目前对茜草炭的研究较少,关于其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报道均不够系统,化瘀止血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也尚未明确,并且相关药理研究大多在正常动物上进行,割裂了中医 “病症”与中药及其炮制品之间的关联性,孤立地去评价药物。

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进一步揭示茜草炭化瘀止血的效应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应参照中医传统止血理论和临床化瘀止血治法的临床实践,选择多种生物学指标和适宜的体内外活性评价模型。生物学指标的选择应基于止血药作用途径 (血管壁、血小板、内外源性凝血途径以及纤溶系统),其中TF/TFPI是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常见指标;TF是启动 “凝血-炎症-血栓形成”网络的关键因子[46],具促凝作用;TFPI是TF抑制剂,具抗凝作用;PA/PAI是纤溶系统常见指标,PA促进纤溶,而PAI是PA抑制物,阻断纤溶,增加末梢微循环瘀滞、血栓形成倾向[47-48]。而体内外活性评价模型的选择应基于茜草炭临床应用实践,如其临床常用于治疗无排卵性功血,研究发现,单一雌激素刺激未成年大鼠引起大鼠子宫内膜增厚与临床上无排卵性功血一致[49],故可采用此法模拟临床无排卵性功血。同时,应用生物导向分离技术追踪茜草炭化瘀止血的活性物质,探寻物质基础-生物效应相关性,并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及多维色谱联用技术,探索其对体内外活性评价模型中化瘀止血各环节及代谢组学特征指标等的影响,分析其量效关系,以期在整体、组织、细胞及分子等层面揭示茜草炭化瘀止血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深入进行其他化瘀止血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235.

[2]叶定江,张世臣.中药炮制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06.

[3]王孝涛,叶定江.历代中药炮制方法汇典:古代部分[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10.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全国中药炮制规范[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76.

[5]丁安伟,吴玉兰,盛瑞才,等.茜草炭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J].山西中医,1999,15(3):36-38.

[6]陈朝军,刘利平,王美龄,等.茜草炭炮制规范化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2):305-306.

[7]毛维伦,许腊英,张 黎,等.茜草炭药质量标准初探[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21(6):376-377.

[8]单鸣秋,陈 星,王 侃,等.炒炭前后茜草中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含量的UPLC测定[J].中国现代中药,2012,14(12):9-11.

[9]陈 星,王 侃,单鸣秋,等.UPLC测定茜草炭中4种醌类成分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9):2922-2925.

[10]陈 星.茜草在复方中生熟异用的物质基础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

[11]张振凌,周 艳,黄显峰.茜草炭止血成分的研究[J].中成药,2007,9(12):1803-1805.

[12]康 辉,张振凌,周 艳,等.HPLC测定茜草炭饮片中1,3-二羟基蒽醌含量[J].中成药,2010,32(6):980-982.

[13]张振凌,石延榜,周 艳.茜草不同部位饮片炒炭前后总蒽醌含量比较[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8):700-701.

[14]张振凌,周 艳,张本山.茜草饮片炒炭前后大叶茜草素含量比较[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5):393-394.

[15]杨宇婷,康文艺.HPLC法测定茜草及不同炮制品中大叶茜草素[J].中成药,2011,33(12):2125-2127.

[16]高思英,陆兔林.茜草炭炮制工艺实验分析[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1997,5(1):64-65.

[17]单鸣秋,陈 星,李 娟,等.茜草与茜草炭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的影响比较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3):493-496.

[18]耿启彬,黄海龙,翁壮锋,等.茜草和茜草炭对正常大鼠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3):279-282.

[19]李景丽,胡本祥,张 琳.茜草炭炮制前后显微鉴别研究[J].中药材,2006,29(8):780-781.

[20]宁康健,李东风,桂子奉.不同炮制方法、给药途径及浓度的茜草水煎醇沉液对小鼠凝血作用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12(6):368-369.

[21]王大璠.不同工艺炮制茜草炭对小鼠凝血功能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2007,42(4):755-756.

[22]张振凌,黄显峰,张春爽,等.茜草饮片炒炭前后药理作用的比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10):879-881.

[23]余旭东,杨季菱.茜草与茜草炭药理作用比较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13(9):53-56.

[24]苏艳丽.清肺化痰固本方治疗急性期支气管扩张症疗效观察[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

[25]杨效华,崔君东,焦 扬.周平安教授辨证治疗支气管扩张经验[J].环球中医药,2011,4(4):299-300.

[26]李恵娟.中医辨治支气管扩张合并反复咯血33例[J].四川中医,2008,26(9):59-60.

[27]张晓慧.中西医结合治71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急性感染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4,32(7):95.

[28]潘俊杰,徐光星.徐光星教授治疗肝癌的临证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6):1903.

[29]陆城华,陆鸿元.徐小圃、徐仲才治咳喘病经验[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4):337.

[30]党中勤,党志博,王宇亮,等.健脾清肠汤内服联合愈疡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持续型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31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5,56(17):1487-1488.

[31]李 东,王瑞平.王瑞平治疗大肠癌经验[J].中医杂志,2012,53(1):66-67.

[32]沈峥嵘,沈庆法.沈庆法教授治疗肾病血尿的用药经验[J].中国临床医生,2012,40(8):70.

[33]孙许涛.从肾实证学说论治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42-43.

[34]邓 杲.王秀琴教授治疗尿血的经验总结及分析[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35]韩海燕,王新华,路建饶,等.血尿中医治法初探[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1):159.

[36]许秉诚.补肾清热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

[37]和培举,丁 玲,李莹.蔡福养教授运用滋阴法治疗耳鼻咽喉疾病经验[J].中医研究,2013,26(8):38.

[38]毛海燕,尹 璐,武权生.益气化瘀固冲方治疗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0例[J].河南中医,2013,33(11):1937-1938.

[39]肖晓玲.固本止崩汤治疗气虚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6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28(11):48-50.

[40]周晓莹,陆建英,董 莉,等.青春期功血验案举隅[J].山东中医杂志,2014,33(11):945-946.

[41]陈茶荣,王水明.和宫汤治疗育龄妇女放环后月经失调66例[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6(6):17-18.

[42]杨淑莲.从肝论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辨治体会[J].陕西中医,2015,24(2):277.

[43]徐 丽.清热散瘀固本汤治疗过敏性紫癜46例[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3):455.

[44]柯 娟,王俊华,李翠娥.中医治疗出血性中风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34):53-54.

[45]陆庆革,李小海,刘越军.凉血止血方防治混合痔术后出血20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4,36(4):523-524.

[46]Shimada T,Sugano N,Ikeda K,et al.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 2 mediates inter1eukin-8 and interce11u1ar adhesion mo1ecu1e-1 expression in response to Aggregatibacter actinomyeetemcomitans[J].Oral Microbiol Immunol,2009,24(4):285-291.

[47]Heber1ein K R,Straub A C,Best A K,etal.P1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regu1ates myoendothe1ia1 junction formation[J].Circ Res,2010,106(6):1092-1102.

[48]Izuhara Y,Yamaoka N,Kodama H,et al.A nove1 inhibitor of p1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provides antithrombotic benefits devoid ofb1eeding effect in nonhuman primates[J].JCereb Blood Flow Metab,2010,30(5):904-912.

[49]刘东平.三七有效部位对雌激素干预下大鼠子宫内膜止血、修复机制的研究[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

R284.1;R285.5

A

1001-1528(2016)06-1367-05

10.3969/j.issn.1001-1528.2016.06.034

2015-11-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81473348);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ysxk-2014);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PZY2015A070)

王海丽 (1989—),女,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中药质量标准与创新药物。Te1:15861815259

丁安伟 (1950—),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药炮制与质量控制。Te1:(025)85811523,E-mai1:awding105 @163.com

猜你喜欢

茜草蒽醌化瘀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基于3D技术和偏光技术的茜草鉴别研究
基于药效学实验的化瘀骨合片提取工艺筛选
茜草临床注意事项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决明子总蒽醌工艺
超声辅助双水相提取大黄中蒽醌类成分
HPLC法同时测定化瘀祛斑胶囊中4种成分
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茜草饮片趁鲜切制工艺及与传统切制比较△
新健胃包芯片中大黄总蒽醌类成分提取因素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