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中国味道的中国故事

2016-01-31徐艺嘉

神剑 2015年6期
关键词:茉莉花作家小说

徐艺嘉

《好一朵茉莉花》是徐贵祥新近的中篇小说作品。按他自己的说法,他已经有好几年没有真正如此用心地构筑一篇小说了。这说法带有一股刚出炉的热乎新鲜气儿,引得人好奇。徐贵祥向来擅长大部头的长篇写作,有几部已经改编成知名电视剧,包括当下正在热播的《马上天下》。我一向认为已然功成名就、擅作长文的作家再回过头写中短篇,态度定是认真的,把某种期待回归的文学理想虔诚地兑换成文字,在有限的篇幅中既谨慎同时又畅快地运笔炼字,这是最见文学功夫、也最露底牌的做法。

读罢发现,小说延续了他此前一直执着于书写的战争题材,里头也确有新鲜的味道,此文就且来谈谈这篇小说对过往写作的继承与故事本身的独立性。

徐贵祥是一个风格十分鲜明的作家,他的文字如同重型推土机,大容量、强情节,以极强势的姿态在钟情的领域大跨步挺进,正如他的个性一般。小说多半扎根于民族历史,立足民族文化和文化记忆,采用中国传统审美的传奇形式结构故事,人情、人事皆建立在中华民族文化心理基础之上,品来,中国味道浓厚而热烈。《好一朵茉莉花》也是如此。故事发生的场所是峨眉镇,和许多小镇一样,它网罗和囊括了中国地域文化、圈子文化的许多人情因子,在一片特殊的文化土壤之中酝酿培植,生长出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来。小说讲的是二战期间,陆安州峨眉镇进驻了一支日本军队。日军的到来搅乱了小镇的宁静,众生仓皇。然而日本人并未烧杀掳掠,反而表现得亲和有礼,企图以峨眉镇为试点建立“王道乐土”,最终实现建设“大东亚共荣圈”的目的,从而使侵略行为显得合理。老百姓逐渐放松了警惕,小镇表面上似乎恢复了以往的和谐,但微妙的心理博弈和暗潮汹涌的对抗实则每刻都在上演。小说描写了几个层面的人物,有镇长袁芦轩、世豪中学校长庄,临川及地方商人等头面人物,还有中学教师、普通百姓等代表,而每个层面的人物对待抗日都持不同的态度,即便持同见者,表达方式也各有己态。

从日军进入峨眉镇那一刻起,冲突和矛盾也随之裹挟而来。由于小说没有从正面战场表现和切入战争,庄临川是否在暗中组织抗战队伍也始终是个谜团,因此故事中大部分篇幅中的人物对抗只能围绕文化和思维的层面展开,这就要求作家对复杂而精深的人物心理有到位的把握,否则人物的面目就会模糊,人物定位会产生混乱。

在这个层面,徐贵祥表现出一个成熟作家技术层面的圆熟。观者可以感受到,《好一朵茉莉花》的语境和情境皆是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它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保持着独特而清晰的面孔。庄临川大概是作家笔下最理想的英雄原型,文武双全、有勇有谋,且深谙国民性。他了解民众对战乱的恐惧和对稳定性的依赖,在对待日军的态度上暧昧且摇摆不定。相比之下,教员蔡捷丰的行为就稍显鲁莽,至于其他百姓,他们对于民族被侵犯的行为没有最痛切的感悟,他们的态度建立在自我利益之上。反面角色上,河岸中佐的形象塑造也比较到位。衡量一个作家水平的标准之一,是看他能否把敌人形象塑造好。小说中的河岸精通中国文化,包藏祸心却碍于目标引而不发。《好一朵茉莉花》回到人最基本的情感,写出了人的脆弱与坚韧,同时又在个人利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的纠葛中推进故事,写出了人在大义面前做出的种种向善的努力。

当然,小说中几股力量的撕扯是暗中较量的,因此尽管是写战争,文字节奏却是相对迟缓的。人物之间的你来我往缺乏针锋相对的冲突,必须借助一个发力的目标点来衡量力量的对比,延伸故事的触角,始终需要一个办法来绷紧读者脑中的“弦”,于是作家引入了“茉莉花”这挑战狗。从题目上可以看出,茉莉花是故事的灵魂,也是故事的线索。如果说上述的人物和情节和作家以往的作品一脉相承,考验的是作家对人情和细节的把握,是小说“实”的部分,那么茉莉花的形象则集中体现了作家的想象力,是“虚”的内容。好小说,便是“实”与“虚”的巧妙融合。由于狗的加入,一场到结尾处才真正刀刃相见的战争在过程中实则是一场心理上的拉锯战。

茉莉花的确起到了灵魂的作用,也是这篇小说具有独特质感的点睛之笔。首先这条带有诗意名字的战狗显然被浪漫化了。它不似惯常人们想象中的战狗那般雄壮威猛,又老又聋,平时“无为而治”却在每个故事的关键转折点发挥重要作用,连续数次击退了日军特训的凶猛战狗,看似意外,却让它承担了英雄的荣誉和使命。它表面的异类和老弱和实际展现出的英姿之间有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也由此让它的形象具有某种扑朔迷离的魅力。其次,这条狗开拓了中日双方另一个维度上的较量。在日常经验中,狗仗人势,而在这篇小说中,人却是依仗狗势的。非常态的情境进入文学才是有意味的。狗填补了人与人之间描写的缝隙,正义借由狗得到伸张,反过来再去满足人的愿望。狗是人类活动空间和心理空间的延伸,作家将它当作一个结晶,一种象征,一次战果,它被提高到了神的位置。从这个意义上看,“茉莉花”的名字与它所代表的花名传递出的中国式的纯净、高洁的意向吻合了。这是作家的成功,也是《好一朵茉莉花》的成功。

小说中的“虚”留给文本以错落的空间,也由此引发了徐贵祥创造性发明——“开枝散叶”牵引式教学法。他让学生们围绕《好一朵茉莉花》自选角度,或续写、或填补,选取人物和情节自成一篇独立的小说,并合著成书。于是我们看到了十几篇风格各异却又依托于主题的个体创作,如同连接成网状结构的一个个文本,共同丰满了原型故事。《好一朵茉莉花》如同一块海绵,在继承了作者原有创作元素的基础上,借由这种教学方式不断突破自我样态,吸收新元素,它所衍生的新的文学果实令人期待。

责任编辑/刘稀元

猜你喜欢

茉莉花作家小说
作家谈写作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作家阿丙和他的灵感
倾斜(小说)
茉莉花
茉莉花
我和我的“作家梦”
文学小说
不在小说中陷落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