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综合护理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干预效果

2016-01-30王绪清呼玛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大兴安岭1651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3期
关键词:介入治疗综合护理肝癌

王绪清(呼玛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 大兴安岭 165100)



探讨综合护理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干预效果

王绪清
(呼玛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 大兴安岭 165100)

【摘要】目的 通过对比探讨综合护理在肝癌介入治疗中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80例在本院治疗肝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对于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对两组干预治疗前后负性情绪、疼痛程度和并发症概率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DS和SA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评分低,其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采取治疗时VAS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评分,其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和23.2%,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肝癌治疗过程中使用综合护理介入治疗能很大程度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也能够减轻患者治疗疼痛、治疗后并发症产生概率,对于患者身心健康恢复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综合护理;肝癌;介入治疗

肝癌是一种在发病前很难被检查到病症,大多数患者在检查到肝癌时已经进入到无法医治晚期,导致该类病患病死率较高[1]。就目前医学手段而言,介入治疗是对肝癌患者主要治疗手段,由于介入治疗要将大量化疗药剂注入到患者肝癌靶器官中,往往会导致各种程度并发症,产生强烈痛感[2]。利用有效护理手段能够帮助患者大量减轻痛苦程度和心理上压力,有助于患者康复。就综合效果在此方面应用,本文对80例肝癌患者进行了综合护理研究,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选择2014年2月正处于本院住院80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进行调查,其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分布为38~66岁。现将80名患者随机分类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对照组中男性33例,女性7例,两组资料无明显差异,可进行对比。

1.2 护理方法:在对患者进行介入治疗过程中,对对照组病患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在患者入院后,对其简单介绍医院环境,帮助患者了解医院基本次序,对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和一些小困难时,要及时帮助患者解决。患者对于病症疑问要耐心解答,护理过程中要全面负责,保证患者在护理过程中舒适程度。观察组在完成一些基本护理要求的同时,对患者给予适当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方面,由于大多肝癌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时已经是晚期,患者的情绪很低落,并伴随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进行了解,做相应的评估,多于患者进行沟通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坚强地面对人生;在疼痛护理方面,疼痛是肝癌晚期患者比较常见的临床症状,护理人员应根据实际工作中的具体情况对患者选择合理的止痛药和镇静剂,或者采用放松式呼吸方法,减轻患者的生理负担;在健康教育方面,积极地和患者分享疾病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客服对于疾病未知的恐惧,提示患者配合术前检查注意的事项和术后应该注意的事项,帮助患者重塑康复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在护理过程中,采用SAS和SDS两种表格对于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评价,SAS(焦虑自评表)的临界标准分是50分,分值越高,则说明焦虑的倾向越明显,SDS(抑郁自评表)总分正常上限值为41分,分值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采用VAS疼痛评分法对患者在治疗中疼痛程度进行评价,无痛为0分,剧痛为10分。将两组在护理干预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

1.4 数据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所得计量资料均以均数 标准差(±s)来表示,对于计数等资料采用卡方检测进行比较。P<0.05即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程度比较:在刚入院时,对照组SAS与SDS评分分别为51.36±6.33和52.11±7.11,观察组的SAS与SDS评分分别为51.43±6.25和53.03±7.0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护理干预后,在出院前对照组SAS与SDS评分分别为44.76 ±6.12和45.13±5.51,而观察组相应两项数值为37.79±5.34和40.08± 5.23。观察组在干预护理后两项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在干预护理过程中疼痛等级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的疼痛评分等级分别为:对照组2.88±0.87,观察组2.96±0.55,二者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护理干预后,在手术中的疼痛程度为:对照组5.36 0.82,观察组为3.38 0.61,观察组中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在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在介入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2%和4.8%,其中观察组的发病率远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在对肝癌患者刚刚进行介入治疗时,由于自身对于介入治疗不了解,以及患者自身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都会一定程度上给患者的治疗带来影响,这些影响往往都会使得患者在质量过程中对自己的康复没有信心,不愿意配合治疗[3]。但是院方在进行护理的同时,加强对于患者身心的综合护理对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干预,能够很大程度上发挥治疗所带来的效果,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对患者身心康复起到很大的帮助,帮助患者减轻心理恐惧,树立起康复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郭丽萍,程光荣.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护理研究,2012,26(6):321-322.

[2]温婷,陈丽玲,李任平.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的调查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4):157-158.

[3]李正静.介入治疗14例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术后护理研究[J].吉林医学,2014,18(33):149-150.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3-0250-01

猜你喜欢

介入治疗综合护理肝癌
隐源性肝癌与病毒性肝癌临床特征比较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