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追寻理解与表达的融合

2016-01-29赵爱玲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6年1期
关键词:表达理解阅读教学

赵爱玲

[摘 要]阅读教学中,教材文本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更是学生模仿对象。只有将感悟理解与语用表达充分融合,才能真正实现其教学的最大价值。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从正确与规范、全面与周详、深刻与妥帖、层次与逻辑等方面的融合,引导学生正确地解读文本,以提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益。

[关键词]阅读教学 理解 表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68

自从2011年版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用”理念以来,阅读教学的关注点开始由文本内容向语言形式的转变。事实上,不管是单纯地感知课文内容,还是纯粹地体验语言形式都不能算是完整的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中,教材文本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更是模仿的对象。唯有将感悟理解与语用表达充分融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文本教学的最大价值。下面结合《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教学来谈一谈。

一、正确与规范的融合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受到生活经验、背景知识等方面的影响,对教材文本无法正确、全面理解。而正确、全面理解文本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保障性任务。只有在正确的基础上,学生才规范地表达自我感受的可能。如,教学“饥餐渴饮”这个词语时——

生:“饥餐渴饮”就是饥饿了用餐,口渴了喝水。

师:这是词语表面上的意思。这样理解词语还不够。我们要结合具体的事件和环境来揣摩词语要表达的意思,深入课文,再读读看。

生:课文中说他们晚上全部用干粮充饥,吃得很简单。

师:不仅是“简单”的问题,文中有一个字,发现了吗?

在这一案例中,学生起初表达虽然较为规范,但并不十分精确。于是,教师引领学生从文本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出发,感受词语与文本具体细节之间的链接,从而丰富学生对词语内在意蕴的认知。

二、全面与周详的融合

学生对文本的感知总是依循着整体感知、深入细节、回归整体的步骤开展的。因此,对文本的理解要有整体意识、全局观念,否则就会形成理解上的断章取义。对一篇含义丰富的文本中进行提炼概括,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他们必须具备较高的阅读能力,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

师:整体看课文,共描写了哪些场景?

生:场景有破庙、啃干粮喝水、尝草药,还有记录的过程。

师:它们有联系吗?如果用一个字概括一个场景,怎么概括?

生:吃、住、记。

师:把这几个场景串联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试试?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先是引领学生整体鸟瞰文本,提炼概括出几个主要场景,让他们对文本产生全面、准确的理解;随后,再进行连缀和整合方法的指导,让他们以自己的语言串联课文的主要内容,形成有效的表达。由此,整体理解与周详表达水乳交融。

三、深刻与妥帖的融合

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越深刻,情感体验越强烈,对其内在的个性化表达就会产生越大的影响。如,在“寺庙破败”一段的教学,教师先是引领学生从语段的结构入手,感知作者借助“灰尘”“青苔”“蜘蛛网”等凸显了其“破败”之象;随后,教师引领学生聚焦文字表达细节,圈化出核心词语“到处”“慢慢”等,形成具体感性的认知;紧接着,让学生穿越语言表达的藩篱,体悟语言表层没有直接言明的内在意蕴,对“破败”深入理解;最后,教师创设情境:“庞宪看了心头一凉,忍不住抱怨……”,诱发学生言语表达。

这一案例中,在学生逐步理解语段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利用角色置换让学生体悟文本表达的情感,不断迈向文本的深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内在意识不断深入,规范灵动的语言也随之形成,实现了深刻理解与妥帖表达之间的高度融合。

四、层次与逻辑的融合

作者创作文本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层次性,而读者解读文本也有自己的规律性。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既要注意解读的层次性,更要注意文本的逻辑性,并使两者有机融合,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学生对李时珍人物特点的体验上就历经了如下的层次:一是谁经历了怎样的事件;二是遭遇了怎样的困难,付出了怎样的艰辛;三是反观如此做的内因是什么;四是回归课文,想想人物形象丰满吗。

学生对文本人物形象的体悟历经了语言层面、形式层面、价值层面三个阶段。对文本人物感知不断深入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对文本表达逻辑的逐步探寻、深入认同的过程,这对学生表达逻辑的构建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总而言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充分结合具体文本,寻找理解与运用的表达契合点,实现两者之间的相互交融,这样才能让阅读教学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表达理解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