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配合刺络放血治疗面肌痉挛1例

2016-01-29徐晓萌袁丽霞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7期
关键词:太冲面肌合谷

徐晓萌 郭 丽 袁丽霞

(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450008)



针灸配合刺络放血治疗面肌痉挛1例

徐晓萌郭丽袁丽霞

(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450008)

面肌痉挛是指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眼轮匝肌、表情肌、口轮匝肌) 反复发作的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持续数秒或数分钟,严重时可出现睁眼困难、口角歪斜以及耳内抽动样杂音,可因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疲劳、面部自主运动而加重,入睡后症状消失,病因复杂,是缠绵难愈且易复发的一种疾病[1]。属中医学“筋惕肉”“面风”范畴。由于气血不足,脉络空虚,风寒乘虚侵袭经络,或风夹痰湿阻滞经络,或情绪急躁易怒,肝阳化风,上扰面目,或劳伤过度,损伤阴血,面部经筋失于濡养而抽搐[2]。目前,对面肌痉挛的治疗,西医效果并不理想,主要以中医保守治疗为主,其中针灸效果相对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病例介绍

患者,男,52岁,因“面部肌肉痉挛1月余,加重3 d”,于2015年11月28日到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就诊。患者于1个月前因与儿子产生矛盾后生气,出现面部肌肉跳动,由眼周肌肉开始。3 d前面部及口唇周围肌肉也开始跳动,情绪激动时症状加重并伴有头痛,患者因工作长期熬夜,近来纳差,失眠,多梦,二便调,舌质红,苔薄黄,脉细弦。诊断为面肌痉挛,证型为肝阳上亢,治以滋阴清肝熄风为主。

翳风、太阳、迎香、下关、地仓、承浆、神门、合谷、太冲,采用0.30 mm×25 mm一次性针灸针,常规消毒,直刺进针。得气后,合谷、翳风、太冲采用平补平泻法,其余穴位不行针。攒竹、四白向下平刺,不行针。足三里、三阴交,用0.30 mm×40 mm针灸针直刺,补法,留针40 min,每日1次。起针后,太冲及肝俞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隔天1次,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并嘱患者少生气,避免急躁,熬夜。针刺第6 d,患者诉面部痉挛及头痛有所减轻。第1疗程结束,面部痉挛次数明显减少,头痛基本消失。第2疗程结束,面部痉挛基本得到控制。为更好控制病情,休息1 d再针5 d。1个月后随访,患者未再出现面部痉挛症状。

讨论

患者长期熬夜,损伤阴血,近日纳差,气血生成不足,气血虚不能濡养筋脉。三阴交、足三里可荣养气血。本患因与其子生气,导致肝阳化风,风扰头面,翳风可祛风止痉;合谷、太冲、肝俞可行气疏肝;神门可镇静安神;局部取穴可改善面部血液循环,缓解局部紧张状态。并嘱患者治疗期间注意生活起居,调整情绪,放松精神,可逐渐减轻痉挛症状。

参考文献

[1]周清辰,王雷,温志宏,等.面肌痉挛针灸治疗思路探讨[J].中医杂志,2015,56(23):2058-2059.

[2]李莎莎,吴滨,周荣兴.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研究进展[J].上海针灸杂志,2003,22(10):43-45.

(收稿日期2015-11-04)

猜你喜欢

太冲面肌合谷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春季护肝 按摩太冲
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炎症因子含量及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面肌痉挛最常见的问题
面肌痉挛,试试微血管减压术
针刺太冲太溪太自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0例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