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起搏器综合征的体会

2016-01-29马聪玲王永刚郑刚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咸阳712046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陕西咸阳712000陕西中医药大学心脑血管病研究所陕西咸阳712000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1期
关键词:桑寄生咸阳起搏器

马聪玲 王永刚 郑刚(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2.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3.陕西中医药大学心脑血管病研究所,陕西 咸阳 712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起搏器综合征的体会

马聪玲1,3王永刚2,3△郑刚2,3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咸阳712046;2.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陕西咸阳712000;3.陕西中医药大学心脑血管病研究所,陕西咸阳712000)

【关键词】起搏器综合征中西医结合

起搏器综合征[1]是因生理性房室顺序活动丧失及房室逆传所致的一类以低输出量为主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活动能力下降、低血压、心悸、胸闷,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多见于安装单腔心室起搏器(VVI)的患者,但随着起搏器的发展和完善,起搏器综合征的发生率也越来越少。笔者在跟随老师实习期间遇到1例,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收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患某,男性,79岁,退休,因“间断性胸闷、心悸8年,再发加重3 d”入院。患者4月前在外院因心房纤颤(快慢性)行单腔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术后仍有持续性胸闷、心悸、气短,颜面轻度水肿,纳差,腹胀,夜休差,二便正常。此次入院经各项检查后综合考虑为单腔起搏器综合征。西医先予纠正心衰常规治疗3 d后症状无明显改善,遂决定对患者进行起搏调控,起搏器类型VVI(Medtronic),2014年植入,序列号645178,剩余电池寿命10年,滞后频率由60次/min调至55次/min,同时加服小剂量激素及多索茶碱以改善症状。当天患者要求出院,遂安排出院及交代相关注意事项。

1诊:3 d后患者因症状改善不明显遂来复诊,考虑患者起搏调控时间较短,而心衰改善需要较长时间,患者既往未服用中药,建议加服中药汤剂,西医治疗方案不变,其依从性较好,同意接受。诊时证见:胸闷、气短、腹胀及颜面水肿,舌暗胖,苔薄白,脉沉细,四诊合参,中医辨病胸痹,辨证阳虚血瘀,以温阳益气、健脾活血为治法,组方为党参10 g,炙黄芪30 g,黑顺片4 g,桂枝6 g,当归15 g,丹参30 g,炒白芍15 g,益母草30 g,炒白术15 g,茯苓15 g,泽泻6 g,火麻仁10 g。3剂,每日1剂,水煎服400 mL,考虑患者腹胀,故嘱患者频服即可,不必尽剂。

按:患者老年男性,久病及年老都会致脾肾阳虚,阳虚气化功能失常,故颜面及四肢水肿;脾虚不运,故纳呆、腹胀;脾虚生痰,气虚血瘀,痰瘀互结,痹阻胸阳,故患者胸闷、气短不能缓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2]。故补气力度强于温阳力度。

2诊:3 d后复诊,患者自诉上症较前改善明显,但出现头晕,BP:100/60 mmHg,复查电解质提示低氯低钠血症,考虑心衰未完全纠正,西医继续原方案治疗。中医舌脉证见: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辨证为脾肾两虚,以补肾健脾为治法,在原方上进行加黑顺片10 g,泽泻15 g,杜仲10 g,桑寄生10 g,余不变。3剂,每日1剂,水煎服400 mL,频服,同时嘱患者近3 d不必限制食盐量。

按:患者舌象略有改变提示瘀血症状改善,瘀血为实,短期便可收效,但补气温阳非一日之效,现患者仍以气短、头晕、水肿为主症,故需加强温补力量,气化则水化。附子纯阳之性,走而不守,上能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本草汇言》“泽泻,利水之主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泻泽具有降血糖、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冠脉血流量和免疫调节的作用[3];患者年老体弱,久病及肾,久卧易致血痹,桑寄生在心脑血管及炎症方面有肯定疗效,杜仲有舒张血管、调节血脂、镇静催眠的作用,故加杜仲、桑寄生以补肝肾,强筋骨,同时达到改善患者睡眠的目的[4-5]。

3诊:3 d后患者再次复诊,自诉进食及活动后胸闷、气短、腹胀明显改善,可平卧,颜面浮肿消退,四肢肿胀感消失,头晕缓解,BP:120/78 mmHg,复查电解质正常。中医舌脉: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辨证同前,原方加生地黄10 g。3剂,每日1剂,水煎服400 mL,分早晚2次温服。

按:患者气虚症状逐渐改善,脉细,考虑持续温阳利湿势必耗伤阴血,患者脾胃虚弱,熟地黄滋腻,势必碍脾,遂再原方基础上加生地黄以滋阴补肾,药效学研究表明地黄有强心、止血、增加细胞免疫功能、抗炎、镇静等作用[6]。

此后电话随访,患者诉3诊后症状好转,但因距离医院较远,遂按原方再服7剂后已无任何不适。仍嘱患者规律复诊。

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是一个过程,而发病则有缓有急,中医学在几千年前就有治未病的思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既如此,那我们在疾病的形成阶段就应注意预防。心律失常是疾病的最初形态,而起搏器综合征就相当于疾病的发展演变,最好的治疗是制止前者如何进展为后者。中医讲求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该患者在疾病之初,就表现出相对应的虚性急症,所以以适量的益气药补气温阳,气固则生,考虑到虚不受补,补益也应循序渐进,首次太多的补益反而会打破患者机体原有的平衡;2诊中加大黑顺片的用量,同时加入补肾温阳的杜仲和桑寄生,是因为患者已经有1诊3剂药物的适应,且症状好转,故可以在原先的基础上加大补益的力度,以达到标本同的目的;该类患者年老体弱,基础条件差,加减用药应顾互脾胃,同时也应考虑其可能存在的变证,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清楚服药的注意事项,如服药的变化,开始是频服,不必尽剂,但随着病情的好转,改为顿服,频服是因为患者有腹胀等不适,顿服是为了药效直达病所。中药治疗讲究君臣佐使的配伍,即治病也应统筹兼顾,但这并不等于一大堆药物的堆砌,如一诊中,虽用同具有补气作用的党参和黄芪,但党参重在补脾,黄芪重在补一身之气,所以黄芪用量大于党参。现代医学认为该病病因在心律失常,现证为起搏器综合征;而中医学更注重的是辨证而非辨病,临床上二者相辅相成,以达到病症结合、标本兼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471.

[2]王洪图.内经讲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0.

[3]易醒,黄丹菲,肖小年,等.泽泻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2):331-333.

[4]刘丽娟.桑寄生现代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2):1001-1002.

[5]田从丽.杜仲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大家健康,2009,7(9): 202.

[6]王朴.生地黄的现代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8):986.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4-745X(2016)01-0181-02

doi:10.3969/j.issn.1004-745X.2016.01.066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wayoga3ng@hotmail.com)

收稿日期(2015-08-28)

猜你喜欢

桑寄生咸阳起搏器
起搏器置入术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咸阳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咸阳医院
半寄生植物连载·一桑寄生
桑寄生茶的应用历史与现代研究进展△
不同寄主桑寄生药材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降压作用的影响
沐猴而冠
寄主树种和采收期对广西桑寄生槲皮苷含有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