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手术时机选择对急性肠梗阻的疗效影响分析

2016-01-29赵强伶锦州第二医院辽宁锦州121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9期
关键词:手术时机并发症

赵强伶(锦州第二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不同手术时机选择对急性肠梗阻的疗效影响分析

赵强伶
(锦州第二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手术时机选择对急性肠梗阻疗效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肠梗阻患者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发病48 h 之内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发病48 h以后进行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44%、术后恢复时间(10.35±3.74)d、并发症发生率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肠梗阻患者在发病48 h内进行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手术时机;急性肠梗阻;恢复时间;并发症

急性肠梗阻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急腹症状,其发病机制为肠内容物在肠管内脏神经紊乱以及机械因素的影响下,产生肠道功能障碍而引发的全身反应[1]。临床上对于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手术时机选择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肠梗阻患者,分别在48 h内和48 h后进行手术治疗,取得不错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肠梗阻患者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实验组中男12例,女6例;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45.3±6.2)岁。其中粘连性肠梗阻7例,肠扭转6例,粪石性肠梗阻5例。对照组中男9例,女9例,年龄31~71岁,平均年龄(48.5±5.8)岁。其中粘连性肠梗阻6例,肠扭转8例,粪石性肠梗阻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术常规诊断,给予禁食、抗感染以及胃肠减压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发病48 h之内进行手术,对照组患者在发病起48 h之后进行手术。手术过程中要加强对开口处的保护,关腹前要使用5000 mL以上的生理盐水清洗腹腔,清除腹腔异物和渗出物,放置乳胶管引流。术后要使用生长抑素思它林6 mg/d,以减少肠液分泌,同时采用莫沙比利促进患者的胃肠蠕动。

1.3 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有效和无效。①痊愈:患者的呕吐、腹胀、腹痛等症状消失,肠道功能恢复正常;②有效:患者的呕吐、腹胀、腹痛等症状得到改善,但没有彻底消失,肠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③无效:患者的呕吐、腹胀、腹痛等症状没有缓解或加重,肠道功能恢复较差。治疗有效率=(痊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统计数据通过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通过例数和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通过(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实验组患者痊愈11例,有效6例,无效1例,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患者痊愈8例,有效5例,无效5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2.22%,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对比:实验组患者的恢复时间为(10.35±3.74)d,术后出现切口感染1例,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患者的恢复时间为(18.26±4.92)d,术后出现切口感染2例,出血2例,术后肠粘连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7.78%,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肠梗阻是消化系统的多发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以及排气排便困难,其病情较为复杂,若不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威胁患者的生命[2]。急性肠梗阻的主要类型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和血运性肠梗阻等,临床上常见的有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难以有效的控制再发粘连,患者容易出现再次粘连,临床上主要先采取非手术的保守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才进行针对性的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可以导致患者出现粘连而引发肠扭转,过高的肠腔内压力容易使患者出现肠壁血运障碍,继而出现肠坏死和肠穿孔等。同时,保守治疗还会造成患者肠道细菌位移以及毒素吸收等严重反应,患者容易出现中毒性休克以及脓毒症等严重并发症[3-6]。由此可见,急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取决于是否选择最佳的手术时机。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需要主治医师全面分析患者的病情和身体情况,同时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肠绞窄等情况,根据具体的病情选择适合患者的手术时机。最佳手术时机是确保急性肠梗阻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44%、术后恢复时间(10.35±3.74)d、并发症发生率11.11%。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可以明显提高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手术效果,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何俊,钱晨,陈国庆.急性肠梗阻患者不同手术时机的效果及并发症的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5):57-63.

[2] 刘菊炎,田启维,刘俊,等.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537-538.

[3] 刘其龙,钟秀婵,黄延年.不同手术时机对急性肠梗阻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8):947-948.

[4] 梁国栋.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中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5):132-133.

[5] 王相增,李延茂,陈思彤.不同手术时机治疗急性肠梗阻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177-178.

[6] 吕文成.急性肠梗阻治疗中不同手术时机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21):92-93.

中图分类号:R57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9-0080-01

猜你喜欢

手术时机并发症
额叶脑挫裂伤手术时机及手术指征探讨
绞窄性肠梗阻判断手术时机的临床可靠指标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时机和术式选择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基底节内侧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