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前列腺素E1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2016-01-29吴振昌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6期
关键词:丙氨酸前列腺素基转移酶

吴振昌

(厦门第三医院感染科,福建 厦门 361100)

针对前列腺素E1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吴振昌

(厦门第三医院感染科,福建 厦门 361100)

目的 探析肝硬化患者应用前列腺素E1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86例肝硬化患者予以分组研究,即参照组与治疗组,各组43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前列腺素E1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是93.0%,与参照组患者的76.7%进行对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白蛋白含量明显增多,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患者增多与降低更加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与参照组患者的14.0%进行对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应用前列腺素E1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是一种适合临床推广与应用的治疗方法。

肝硬化;前列腺素E1;临床疗效;安全性

肝硬化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病症,也是各种肝病的最终发展结果[1]。肝硬化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肝功能受损情况,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所以,怎样有效治疗肝硬化,恢复患者肝功能,成为了临床医师的关注重点。在临床治疗中,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药物有门冬氨酸钾镁、还原型谷胱甘肽等。有关文献报道显示,前列腺素E1能够显著加大肝脏血流量、减少损害肝细胞因子的释放,对肝硬化治疗有着很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探讨前列腺素E1治疗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本文主要对我院收治的86例肝硬化患者进行研究,现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86例肝硬化患者予以分组研究,即参照组与治疗组,各组43例。纳入标准:符合《肝病诊疗指南》(2012年)中有关肝硬化的诊断标准;自愿参与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代谢性疾病者;合并血液疾病、肝肾综合征者。参照组中,女20例,男23例;年龄40~67岁,平均(49.4±8.5)岁;病程2.1~8.9年,平均(4.6±2.0)年。治疗组中,女18例,男25例;年龄41~66岁,平均(49.8±8.4)岁;病程2.0~9.2年,平均(4.7±2.0)年。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上述资料可知,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对比价值。

1.2方法: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即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钾镁30 mL+10%的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天,连续滴注2个月;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1.2 g+10%的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天,连续滴注2个月。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加用前列腺素E1治疗,即前列腺素E1100 μg+10%的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天,连续滴注2个月。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白蛋白、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前列腺素E1的临床治疗效果。

1.4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经治疗,患者腹水完全消失,白蛋白含量明显增多,肝功能改善明显,食欲增加;有效:经治疗,患者腹水有所减少,肝功能有所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无效:经治疗,患者腹水未改变,肝功能未好转,临床症状未改善。总有效率是有效率和显效率的总和[2]。

1.5统计学处理:在统计学软件SPSS 18.0中输入两组患者的观察数据,用[n(%)]的形式表示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且给予χ2检验,用()的形式表示患者白蛋白、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且给予t检验,如果P<0.05,表示两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

2 结 果

2.1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参照组43例患者中,无效10例,有效17例,显效16例,临床总有效率是76.7%;治疗组43例患者中,无效3例,有效20例,显效20例,临床总有效率是93.0%,组间差异明显(P<0.05)。

2.2对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进行对比:治疗前,参照组患者的白蛋白含量为(28.3±7.7)g/L,血清总胆红素含量为(75.1±12.9)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为(258.7±33.1)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为(288.7±62.1)U/L;治疗组患者的白蛋白含量为(28.0±8.1)g/L,血清总胆红素含量为(75.5±12.7)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为(260.0±31.9)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为(286.9±62.7))U/L。治疗后,参照组患者的白蛋白含量为(31.6±6.2)g/L,血清总胆红素含量为(55.1±9.8)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为(96.8±10.3)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为(92.3±11.7))U/L;治疗组患者的白蛋白含量为(37.3±6.5)g/L,血清总胆红素含量为(39.3±8.3)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为(56.8±9.0)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为(48.6±9.9))U/L。统计分析可知: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白蛋白含量明显增多,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患者增多与降低更加明显(P<0.05)。

2.3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参照组43例患者中,出现乏力2例,齿龈出血2例,浮肿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治疗组43例患者中,出现浮肿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组间差异明显(P<0.05)。

3 讨 论

肝硬化具有进行性、弥漫性、慢性的特征,病毒感染与酒精中毒是其常见发病原因。以往,肝硬化主要常见于中老年群体,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不断改变,加之暴饮暴食、酗酒等不良习惯的影响,导致青年肝硬化患者数量越来越多。根据有关调查显示,肝硬化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就是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33.7%~42.0%[3]。在患上肝硬化疾病之后,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脑神经与胃肠功能损伤,所以,寻找一种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成为了现今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

前列腺素E1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活性物质,主要由肾脏产生,具有扩张血管的功效。前列腺素E1能够提升体内环磷酸腺苷的含量,以此对血液动力予以改善;同时,前列腺素E1还能对血小板聚集产生抑制作用,减小血黏度,降低血脂[4]。此外,前列腺素E1能够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刺激作用,进而生成纤溶性物质,减慢肝脏纤维化;并且通过激活脂蛋白酶,加快水解三酰甘油,减小血黏度,降低血脂。有关文献报道[5]显示,前列腺素E1能够延长对凝血因子Ⅱ的抑制时间,从而促进了肝细胞再生,临床治疗效果优良。总而言是,前列腺素E1能够保护肝脏细胞、改善肝脏纤维化、抗炎、调整血流动力学状态,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在本文研究中,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主要为门冬氨酸钾镁、还原型谷胱甘肽与葡萄糖注射液,其能够为机体提供能量、改善肝硬化状态、保持酸碱平衡;同时,葡萄糖注射液还可以补充热量[6]。诸药联用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不良反应较多,效果不理想。陈朝有[7]报道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88.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75.0%,两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此研究结果与本文研究结果非常接近,即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是93.0%,与参照组患者的76.7%进行对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此外,本文研究结果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白蛋白含量明显增多,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患者增多与降低更加明显(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与参照组患者的14.0%进行对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由此可以看出,在肝硬化治疗中应用前列腺素E1,可以显著提升白蛋白含量,降低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治疗效果非常好,值得进一步应用与普及。

总而言之,肝硬化患者应用前列腺素E1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是一种适合临床推广与应用的治疗方法。

[1]冯兴华,施琳琳.前列腺素E1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12(3):88-90.

[2]李刚,陈金春,付荣权,等.前列腺素E1治疗肝硬化对IL-1β、IL-6、IL-8、TNF-α的影响[J].海峡药学,2012,24(6):73-75.

[3]申华林.前列腺素E1治疗肝硬化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3):1292.

[4]周路军,巩龙泉.前列腺素E1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7):1214.

[5]王琼.前列腺素E1治疗肝硬化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1(5):122-123.

[6]孙耀武.前列腺素E1治疗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改善作用的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5):3469-3470.

[6]陈朝有.前列腺素E1治疗肝硬化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23):49.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Evaluation for Treatment of Cirrhosis of Prostaglandin E1

WU Zhen-chang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Xiamen Third Hospital, Xiamen 361100,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rostaglandin E1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and security.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in February 2014 to March 2016 admitted during the period of 86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group study, namely the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each group 43 cases. Results The total group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response rate was 93.0%, and 76.7%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with reference group,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albumi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erum total bilirubin,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de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5 ).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2.3%, and 14.0%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with reference group,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 (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rostaglandin E1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exactly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patient's liver function index,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afe, reliable, and is a kind of suitabl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Liver cirrhosis; Prostaglandin E1;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Security

R657.3+1

B

1671-8194(2016)26-0005-02

猜你喜欢

丙氨酸前列腺素基转移酶
氨基转移酶升高真有这么可怕吗
生物合成D-丙氨酸研究进展
氨基转移酶升高代表肝脏受损吗
前列腺素并非男性特有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前列腺素并非男性特有
食品加工中赖丙氨酸的产生与控制分析
海藻酸钠固定化重组川芎咖啡酸-3-O-甲基转移酶
前列腺素药物知多少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