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书五步法

2016-01-27

少儿美术·书法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双钩范字习字

在今后很长的时间里,汉字仍然是我们的主要书写文字,让孩子们从小把字写好很重要。随着人们对习字教学的重视,书法师资匮乏、教材不尽统一等等矛盾便暴露出来了。面对现实,如何开展好习字教学,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了。本文拟仅就这个问题,谈几点拙见。

开展好习字教学,首先一点,正像国家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规定的“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书的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则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汉字具有十分重要的使用价值。郭沫若先生曾为《人民教育》题词:“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纲要》也要求每一个学生达到规范书写汉字,首先要使学生明确文字的工具作用,其次还要使学生明确学习和书法的密切关系。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一文中说:“衣为掩体也,则裋褐足蔽,何事采章之观?食以果腹也,则糗藜足饫,何取珍馐之美?垣墙以蔽风雨,何以有雕粉之璀璨?舟车以越山海,何以有几组之陆离?诗以言志,何事律则欲谐?文以载道,胡为辞则欲巧?盖凡立一义,必有精粗,凡营一室,必有深浅。此天理之自然、匪人为之好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书法恰恰反映的是人们在文字领域里对美的追求。它还是重要的德育教育内容之一。日本书家小林松翠先生来津讲学时说过:“你爱你的祖国吗?你爱你的祖国,你就会热爱你祖国的文字。”显然,爱祖国与爱祖国的文字也是统一的。由此益见,重视习字教学、陶冶情操、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是不容忽视的。

开展好习字教学,尤其是在当前师资缺乏、教材不尽统一的条件下更要讲究方法。强调方法首先要强调写字需要记忆。这同语文、数学等科目的学习没有什么两样。传统书法教学强调练,练的目的最终还是记忆。不同的是,它要求记忆的是颜体、柳体等碑帖里艺术化的字形,好像练习绘画是要记忆画稿一样。记忆的好方法莫过于常见常练了。可不动脑筋的常见常练是事倍功半的,我们讲的常见常练是立足于“记忆”的,是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原则的常见常练。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了习字“五步法”,亦即“双钩”“单钩”“格临”“框临”“背临”的方法。兹分而叙之。

“双钩”就是使用硬笔双钩下所临字帖上的范字,然后用毛笔对照字帖,按运笔路线,一点一画地把字写实。“双钩”与一般“描红模子”的不同点是,它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双钩帖上的字,然后借助字形的框框把点画写准写像。这叫“取法乎上”。而描红模子只能是取法乎中或取法乎下。古人讲,“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故为其下”。孰优孰劣,一目了然。要写好字,一般地讲就是写好点画和结构,这好比两大难。为了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我们可以而且应该暂时放下一个,然后全力以赴解决另一个。“双钩”正可以帮助我们把字的结构问题放一放,集中力量解决好点画。点画写好了,形象也在学生头脑中扎了根,就为下一步的“单钩”练习打下基础。关于“双钩”,可以用几句口诀概括其精神。第一句“双钩之法意在前”,就是说,认真地双钩范字可以做到意在笔先。第二句“胸有成竹行笔慢”,是说开始学写字,因为有了双钩好的字形,节度其手,所以不要心慌,稳稳当当地行笔就可把字填实。第三句“实践中锋三折法”,是说书写时注意用笔中锋行笔、三折法、提按转折等方法。第四句“点画准到乌丝栏”,则说明了此阶段的基本要求是“准”,即笔墨在双钩线上,也无溢出,也无空白。(“乌丝栏”转引自黄山谷诗“世人但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唯有洛阳杨风子,下笔便道乌丝栏”。此处指双钩线。)

“单钩”是钩下范字点画的中心线,凭着“双钩”的印象,对照字帖,把字写出来。此阶段字的结构不必操心,点画却因为只有位置而无形象,比“双钩”时难了一步。如果依然能写好,则是前进了一步。“单钩”的另外意义则是在软笔字和硬笔字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因为借助“单钩”的毛笔字的字形,按比例紧缩就可以写好硬笔字。我们也可以用几句口诀来概括之。第一句“单钩不忘双钩形”,说的是按“单钩”的痕迹临写范字不能忘记双钩时字的点画形象。第二句“藏头收尾用中锋”,强调“单钩”阶段仍要坚持用笔的基本方法,如中锋、三折法等等。第三句“承上启下最重要”,点明“单钩”承上启下,连接软笔字和硬笔字的重要作用。第四句“小楷因之紧缩成”,是说小字恰恰是在单钩字形的基础上紧缩而成的。“单钩”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它在“双钩”基础上向前跨一步,沟通了软硬笔的联系,还在于它为“出帖”做了准备。行家认为“出帖”比“入帖”难,难就难在离开帖还能把握住结构。而“单钩”可以帮助我们把握结构。较长时间的“单钩”可以深化我们对字的结构的理解与记忆。

“格临”是借助“米字格”或“九宫格”临写范字。当然范字也要罩上相应的格子。此时手下一无点画、二无字形,学生要以组成格子的横线、斜线为“参照物”,找到点画的相应位置,写出范字的模样来。这比前面的“单钩”又前进了一步。以往的教学方法先描红模子,转而就格临,前后根本不衔接。我们用“双钩”“单钩”将“描红”与“格临”一致起来且不说,还等于在“格临”前搭了两层台阶,此时的“格临”较之老的格临方法不是优越多了吗?

“框临”是取消了格子里面的横竖线后的临写方法。学生们依靠“格临”时的印象,对照字帖将字安置在格中的适当位置上,使之不偏不倚、不上不下,这虽说是练字,却也是为以后合理安排楷书的章法打下了基础。

“背临”就是凭记忆把前面所临的范字背写出来。经过前面四个阶段的准备,应该说收获季节到了。能背写出几分,那几分就是属于自己的了。如是由少到多,由点到面,通过记忆就能化他为我,把一种书体学好。

因为习字教学不应该像语文、数学教学那样几乎是绝对地需要同步前进,而应该因材施教。“五步习字法”需要掌握,需要灵活运用。既可作为战略部署,也可用于战术调整。应该允许一部分学生先把字写好,首先实现“五步法”,首先达标,事实也是如此。

开展好习字教学,“五步法”仅是方法,具体问题也要认真解决。比如第一,“打铁先得自身硬”,传授写字的基本知识技能,诸如工具、坐姿、执运笔、结字规律等等。教师要先懂得、先掌握,而后集中或不集中地讲授给学生。目前大多数老师基础差,怎么办?那就可以按照“五步法”与学生共同操练。教学相长同样会收到好的效果。第二,习字课上的各个教学环节不可忽视。陈东生先生(天津市特级语文教师)曾在介绍语文课教学经验时总结了8个字,即“摇旗、引路、搭桥、殿后”。这不妨用到写字课上来。“摇旗”是务实先务虚,让学生先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引路”则是教以方法;“搭桥”则要求教师不仅言传,还要身教;“殿后”是教师认真批改作业,加强督促检查。如此环环相扣,习字课的质量问题就可解决了。第三,如同全社会支教一样,要全体教师支持写字课,一个教师的板书好,不管他在哪儿教哪门课的,都会在学生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求每个教师写好板书,则是领导的责任了。

陈云同志曾给全国少年儿童题词“从小要练好毛笔字”,意义极其深远。搞好习字教学是书法教师的职责,探讨、研究、完善习字教学方法则是首当其冲。此一篇习字教学关键权当作引玉之砖吧。

双钩

“双钩”是用硬笔勾勒范字外围轮廓之后再临习的学习方法。“双钩”阶段的重点是认识点画的形象及写法。

“横画”——“一”的具体写法是:

1.逆锋起笔,欲横先竖,由侧锋转为中锋。

2.中锋行笔(使笔锋在画中行走)。

3.终点略提笔像右下作顿,回锋收笔。

“竖画”——“十”的具体写法是:

1.2.3.同“横画”。

4.逆锋起笔,欲竖先横,写出平顶状,再由侧锋转为中锋。

5.中锋下行,注意运腕,以腕带指。

6.重点写成“垂露”状,再回锋收笔。

“撇画”——“千”的具体写法是:

1.逆锋起笔,折向右下作顿,回锋至中。

2.中锋行笔,渐行渐提,力注撇尖止。

3.4.5.同“横画”。

6.同“竖画”。

7.中锋行笔至全画2/3处止。

8.中锋下行,渐行渐提成“悬针”状,回锋收笔。

“捺画”——“人”的具体写法是:

1.2.3.同“撇画”。

4.在“撇画”的1/3处逆锋起笔。

5.转锋向右下行走,边行边按至捺脚处。

6.目光注视“捺画”上沿,渐行渐提至尖处回锋收笔。

“点画”——“六”的具体写法是:

1.逆锋起笔,欲竖先横,写为圆顶,转成中锋。

2.中锋行笔,回锋收笔。(也可不回锋,戛然而止,带起下横。)

3.同“横画”。

4.同“撇画”。

5.尖锋落纸向右下围成弧形。

6.回锋直线收笔。

“钩画”——“未”的具体写法是:

1.同“横画”。

2.逆锋起笔,欲竖先横,折为中锋。

3.中锋下行至中间稍提再稍按,在近钩处止。

4.先写成“垂露”状,再回转笔锋左出,出后即收。

5.同撇画,注意起点。

6.同撇画,注意勿与撇画在横竖交叉处形成“卡脖”(即撇捺横竖交结在一点)。

“提画”——“之”的具体写法是:

1.同“点画”。

2.逆锋起笔作折,再折变为中锋。

3.向下一点画起笔处渐行渐提,至尖处不虚。

4.挑起接下笔写撇。

5.平捺起笔先作头。逆锋起折笔,再折回中锋。

6.平捺下行,渐行渐按,“一波三折”,此为第二折,至捺脚止。

7.由重至轻,或侧锋或中锋写出捺脚。

“折画”——“曰”的具体写法是:

1.同“竖画”。

2.折锋起笔,欲横先竖,中锋行至“折”处。

3.略提笔向右下折,略停折回中锋。

4.挺笔下行,成形后回锋收笔。

5.同“短横”。

6.同“长横”,起于左竖,止于右竖,接触要实。

猜你喜欢

双钩范字习字
光明
王献之依缸习字
怎样用黄金格临摹楷体字
单郭 北窗读记
儿童习字应为国策
小学硬笔书法课堂教学模式刍议
张保声 妙墨双钩 意致广大
间架练习指导(二)
——纵横错落
字如其人,笔正心正
双钩中鱼的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