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梗死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及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的比较

2016-01-27贾万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期
关键词:尿激酶选择性溶栓

贾万春

急性脑梗死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及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的比较

贾万春

目的比较分析急性脑梗死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及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74例急性脑梗死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患者,随机分成静脉溶栓组(118例)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56例),比较两组溶栓后2、24 h,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预后良好率、术后2 d颅内出血率以及术后3个月死亡率。结果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溶栓后2、24 h,14 d NIHSS评分均低于静脉溶栓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溶栓组预后良好率为46.6%,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预后良好率为76.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溶栓组术后2 d颅内出血率为11.0%,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术后2 d颅内出血率为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溶栓组术后3个月死亡率为13.6%,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术后3个月死亡率为5.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治疗过程安全可靠,优于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急性脑梗死;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部供血血管出现阻断闭塞,造成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发生变性或者死亡,进而引起神经功能损伤的一种疾病[1]。及时有效的恢复血流、抢救缺血半暗带(IP)、恢复脑血循环的溶栓疗法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目前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急性脑梗死惟一有效的方法[2]。2012年1月~2015年1月本院对采取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及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比较,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174例急性脑梗死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患者。急性脑梗死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3]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认。将患者随机分成静脉溶栓组(118例)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56例)。其中静脉溶栓组男67例、女51例,年龄48~74岁、平均年龄(58.6±9.4)岁,发病时间(3.7±2.3)h,NIHSS评分(21.5±5.4)分。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男34例、女22例,年龄51~72岁、平均年龄(60.1±9.0)岁,发病时间(3.5±2.1)h,NIHSS评分(21.3±5.2)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静脉溶栓组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尿激酶100万IU,静脉滴注30 min。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需行股动脉穿刺造影明确梗死部位和梗死程度,将微导管送至梗死部位或者周围,尿激酶1万IU/min持续泵入,每15分钟进行血管造影至血管再通或者尿激酶使用到100万IU。

1.3观察指标 记录比较两组溶栓后2、24 h,14 d NIHSS评分,应用改良RANKI量表(mRS)评分进行预后良好率评价(预后良好为0~1分、预后不良为2~6分),术后2 d颅内出血率以及术后3个月死亡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溶栓后2、24 h,14 d NIHSS评分分别为(11.3±2.4)、(8.6±2.2)、(6.7±1.8)分,静脉溶栓组分别为(13.9±2.7)、(11.2±2.5)、(8.1±1.6)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溶栓组预后良好55例、良好率为46.6%,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预后良好43例、良好率为76.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溶栓组术后2 d颅内出血率为11.0%(13/118),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术后2 d颅内出血率为7.1%(4/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溶栓组术后3个月死亡率为13.6%(16/118),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术后3个月死亡率为5.4%(3/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加剧呈现阶梯式升高,近年来得到社会和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和不断关注。脑血管阻塞后缺血中心区的神经细胞无法发挥正常的功能,被称之为缺血半暗带。所以尽早的恢复梗死区的血流、在有效的时间窗内恢复缺血半暗带的血液灌注,防止脑细胞出现不可逆坏死成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键[4]。溶栓疗法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能够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挽救缺血半暗带的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5]。通常采用的方法为静脉溶栓和动脉溶栓两种方法。静脉溶栓通过静脉滴注溶栓药物使血液中的尿激酶达到一定的含量和浓度,从而发挥出溶栓的效果。虽然此方法操作简单、费用低廉,但是国内外的研究表明,静脉溶栓药物用量大、再通率低,并且随着尿激酶血药浓度的升高引起的出血几率呈现几何倍数的升高[6]。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应用介入治疗技术进行股动脉穿刺插管、通过数字减影进行引导准确的将微导管送至血栓周围,进而能够将尿激酶有效的送至血栓部位,应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病灶部位尿激酶的药物浓度可高达9倍于应用静脉溶栓治疗尿激酶的药物浓度[7]。从而发挥出高效的溶栓能力、并且药物用量的减少将同时会降低再发出血的发生几率。

本组临床研究中,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溶栓治疗后不同时间的NIHSS评分均低于静脉溶栓组(P<0.05),同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静脉溶栓组(P<0.05),表明动脉溶栓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的术后2 d颅内出血率和术后3个月死亡率与静脉溶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动脉溶栓具有与静脉溶栓相似的安全可靠性,未增加治疗的风险。与马瑞等[8]结论相符合。

综上所述,应用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治疗过程安全可靠,优于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1]王翠兰.尿激酶静脉溶栓与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山东大学,2013.

[2]陈子龙,李先锋.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广西医学,2013,35(12):1649-1651.

[3]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95).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7):559-559.

[4]关玉华,艾克拜尔·加马力,曹莹莹.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5,20(4): 222-224.

[5]张兆,张千,李先锋.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内科,2014,9(4):383-385.

[6]方浩威,黄晓芸,梅志忠.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对比.当代医学,2013,19(9):3-4.

[7]李博,罗晓光.急性脑梗死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的比较研究.中国实用医药,2014,9(3):25-26.

[8]马瑞,张晓惠,徐亚辉.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分析.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5):919-92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2.126

2015-10-15]

113008 抚顺矿务局总医院神经内科二病房

猜你喜欢

尿激酶选择性溶栓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选择性听力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2R,3R)-2,3- dimethoxy-1,1,4,4-tetraphenyl-1,4-diol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选择性Bcl-2抑制剂ABT-199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放疗增敏作用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