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评价法在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的应用

2016-01-27

关键词:权重指标体系资助

周   玉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与传媒系, 安徽 亳州 236800)



综合评价法在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的应用

周 玉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与传媒系,安徽亳州236800)

摘要: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是重要环节之一。“综合评价法”采用多指标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家庭成员情况、家庭收入来源和本人支出情况以及家庭突发状况等进行综合考察,认真设计量化评分细则,合理设计权重,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真实情况。

关键词:综合评价法;学生资助;量化评分;权重设计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5.02.039

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认定是重要环节之一。一直以来,贫困证明法(主要依据是学生提供的家庭经济情况证明)、观察认定法(主要由辅导员来观察和了解学生家庭困难情况)、民主评选法(班级成立评议小组进行民主评议)等方法在资助工作较为常用,其特点是流程简单、便于实施,但是这些方法逐渐暴露出缺乏监督、凭借主观推断和评估标准不统一等问题[1]。也有研究认为,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难主要缘于知情难、判断难、比较难、确认难和求证难[2],困难认定的制度缺陷、资源分配中的“条件含糊”等成为影响资助公平的主要因素[3]。因此,改进困难认定方法,应该从克服以上几方面的障碍着手,使认定结果更加客观、经得起检验。本文介绍一种名为“综合评价法”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方法,尝试将学生困难情况用综合打分的形式予以量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困难学生认定的准确程度。

一、综合评价法相关研究概述

综合评价法,也叫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是对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系列有效方法的总称[4]。使用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合理设计各项指标的权重。综合评价法在招投标领域广泛使用,将其应用于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也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比如,对于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可以将家庭收入、家庭供养人数、家庭成员健康状况、日常支出状况等设为评价指标,制订量化评分细则,从而进行综合评价。

采用综合评价法开展学生资助工作,已经得到了初步的探索。既有的研究成果较多以建立数学模型为理论基础,如《中国高校学生贫困度测评体系和评价模型构建研究》尝试采用数学统计方法、以指标分值加权法为基础构建评价体系[5],通过发放问卷、采用社会软件统计包 SPSS13.0确定评价因子,通过一系列计算确定二级指标的权重值,建立贫困度评价指标体系。也有人应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建立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进一步应用VB语言开发高校贫困生认定软件系统[6],以建立因素集、评定集和考核集、建立隶属度矩阵、计算模糊矩阵、结果认定为理论基础,采用VB语言开发出高校贫困生认定软件系统。此外,《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量化认定研究》[7]、《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量化模式研究》[1]、《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高校学生资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8]等研究也都主张采用量化指标、设定权重进而建立数据库或者开发软件来提高困难认定的精准度。到目前为止,类似的软件或者数学模型仅局限在部分地区和高校使用,尚未推广开来。实际上,建立模型大多需要数学或者计算机知识,专业性很强。高校辅导员如果不具有数学或计算机专业背景,可能就难以运用模型来开展工作。本文结合“综合评价法”来开展困难学生的认定,主要方法是尝试以量化评分细则、合理设计权重两个基本环节代替复杂的数学计算,以求简单易懂,便于操作。

二、采用综合评价法开展困难认定的基本流程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1.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应以《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及有关证明材料为主要依据,其中包含了家庭人口数、是否单亲、是否孤残、家庭人均年收入等重要信息。对于众多信息的收集,要对同类情形进行合并,进而提炼、构建指标体系。对于指标体系的建立,要坚持信息可靠、易于求证、操作方便。比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由学生本人提供、村委会、和乡镇两级盖章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内容真实性很难考证,涉及具体的家庭成员年收入、家庭人均年收入情况、家庭欠债情况等具体数字往往由学生随意填写,可信度不高。

2.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困难认定中常见学生家庭情况,结合《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本文选择家庭成员情况、家庭和个人收支情况、特殊情况等3类信息作为一级指标,相关指标下设父亲健康状况、母亲健康状况、供养子女上学情况、赡养老人情况、家庭收入来源、个人每月支出、个人电子产品拥有情况、家庭突发状况等8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下面列出观测点,对可能出现的学生家庭困难情况分级别列出,作为量化评分的参考信息。

3.评价指标体系相关因素分析

(1)重点考察家庭成员的情况。一是重点考察父亲和母亲的健康状况。父母是家庭的顶梁柱,特别是父亲的身体条件直接决定家庭经济状况。二是考察子女上学人数和赡养老人情况。这两者是家庭经济负担轻重的主要体现。

(2)考察家庭收入和支出情况。一是以家庭收入来源即劳动力人数取代具体的家庭人均年收入。因为家庭人均年收入这个数字无法求证,而能够挣取工资的家庭成员人数是很容易考察的。二是将学生本人的每月消费情况和电子产品拥有情况作为参考。

(3)特殊情况。家庭成员突然遭遇手术、车祸、民事纠纷等情况,或者家庭遭受地震、洪灾等自然灾害,也是家庭收入锐减的重要因素。这个因素虽不普遍,但是值得重视。

(二)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和确定权重

采用综合评价法认定学生的困难程度,认定结果主要以具体的分值来体现,分数越高,表明学生困难程度越大。本文采用专家打分法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和具体分值,即邀请学生处长、资助中心负责人、院系书记、辅导员等四类专家共7组28人,对影响困难认定的各评价指标进行打分,初步得出各指标所占权重。同时参考相关研究成果[10],对各项指标权重进行适当修正,建立了《综合评价法各评价指标权重及得分表》(表2)。困难认定结果满分为100分,对各指标分别赋值。

表2 综合评价法各评价指标权重及得分表

(三)收集信息

在建立了《家庭困难学生认定评价指标及量化评分细则》以后,信息收集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收集贫困生信息,提高贫困生困难认定的效率,辅导员在宣传资助政策及相关要求的同时,要求学生填写本文所设计的《学生家庭情况报告表》(表3)。填写结果可根据学生的申请报告、《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或结合电话访谈进行核实。

表3 学生家庭情况报告表

(四)组织评议

在评议阶段,建议成立班级评议小组开展认定工作。评议小组一般以班级为单位,以辅导员为组长,班长及各寝室代表为成员。在辅导员的组织下,以《家庭困难学生认定评价指标及量化评分细则》(表1)为评分标准,以《学生家庭情况报告表》(表3)为参考,开展评议。评议的结果,采用《家庭困难学生认定情况汇总表》表4进行汇总:

表4 家庭困难学生认定情况汇总表

需要说明的是,表4在使用过程中建议隐去学生姓名,这样既可以维护学生隐私,也可以提高评议结果的公正性。评议完成后,经小组成员签字确认,并在班级予以公示,接受同学监督。

三、实例验证

本文以本人所带专业的6名困难学生的申请材料为例,对综合评价法的使用情况进行实例验证。6名学生的信息情况如下:

表5 XX系XX专业困难认定情况汇总表

按照表1和表2的评分标准,班级评议小组7名成员对以上6位同学的情况进行打分,取7组分数的平均分,就得出6位困难同学的最终得分,如下表:

表6 XX系XX专业困难认定结果汇总表

采用表4对评议结果进行排序,结果以表7形式予以公示:

表7  XX系XX专业困难认定结果公示

一般而言困难认定分为特殊困难、困难、一般困难三个等级,假设该专业三个等级各有一个名额,那么最终认定结果就是:E为特殊困难、B为困难、D为一般困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发现,家里有重大变故的病人、父母的身体状况是影响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最重要因素。因为重大疾病往往要花费家里的大量钱财,治病本身也耽误了家庭成员赚钱的机会;父母是家庭的顶梁柱,父母身体不好,家里的经济条件自然就大受影响。由此证明了我们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给定权重的合理性。

四、运用综合评价法开展困难认定的局限性及应对

(一)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需要随时调整

有研究者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了户籍、所在地或者学习成绩等因素,笔者认为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如果申请者全部来自同一地区,考察户籍就没有意义;或者学习成绩相差无几,那么这样的指标就会出现认定结果拉不开差距的现象,体现不了公平。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也不例外,如果困难学生家庭全部没有突发状况出现,这个因素就可以取消或者调整。因此,评价指标体系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二)验证各指标权重的合理性

评价指标权重和指标体系的组成是分不开的,调整指标体系相关因素,评价指标权重也要进行相应调整。如所有困难学生母亲的健康状况都为良好,那么占有0.15权重的这个因素就必须调整。调整后的指标体系和权重也要进行验证才能使用,避免出现平均主义。

(三)评价结果要和同学访谈相结合

看似合理的评价体系,也有可能出现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学生提供的材料不真实、评班级议小组的结构不合理、指标体系不科学、权重设计失衡,可能影响评价结果的科学性。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知情权,出现异议时,应及时开展同学访谈,调查原因,防止“伪困难生”的出现。

五、结语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幸福和谐,作为基层学生工作者,特别是辅导员,需要有这样的意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是资助工作的关键环节,本文所介绍的“综合评价法”,主要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从细节层面予以量化和评价。当然,任何一种方法都不可避免地有人为因素在内,这种方法的应用也有它的局限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方法,需要学生工作者不断总结新鲜经验、不断探索,不断地提高学生资助工作的成效;同时也需要广大学生工作者不断拓宽资助渠道、创新资助方式,力争帮助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毛江一.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量化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14):140-141.

[2]俞来德.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难的原因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0(8):23-25.

[3]左红梅,李民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公平实现途径初探[J].江苏高教,2010(6):121-122.

[4]张昭.基于综合评价理论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13-14.

[5]常亚平,宗树阔.中国高校学生贫困度测评体系和评价模型构建研究[J].高教探索,2009(1):119-124.

[6]管啸天,等.高校贫困生模糊综合认定方法研究及应用[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47-49.

[7]张福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量化认定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15-17.

[8]张烨.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高校学生资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15-23.

责任编校:汪沛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730(2015)02-0165-04

作者简介:周玉,男,安徽阜阳人,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与传媒系教师,硕士。

收稿日期:2014-05-09

猜你喜欢

权重指标体系资助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权重望寡:如何化解低地位领导的补偿性辱虐管理行为?*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辽宁大连:10年资助4207名农民工上大学
权重常思“浮名轻”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权重涨个股跌 持有白马蓝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