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底节区脑出血395例临床分析

2016-01-26李世中赵世强段晨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病因分析

李世中 赵世强 段晨冰

河南通许县中医院 通许 475400



基底节区脑出血395例临床分析

李世中赵世强段晨冰

河南通许县中医院通许475400

【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03—2013年我科收治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395例,分别行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小骨窗血肿抽吸、大骨瓣血肿直接清除)。结果死亡56例,存活339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是脑动脉血管硬化变性引起,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治疗原则基本相同,早期控制血肿非常重要,并直接决定预后,出血量越多,预后越差。

【关键词】基底节出血;病因分析;预后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所选病历均为基底节区脑出血或丘脑出血,伴有偏瘫症状。排除标准:(1)出血量<10 mL者;(2)血管畸形引起的出血者;(3)出血量非常大,无手术及治疗意义者。本组男237例,女158例;年龄32~86岁,其中>50岁314例(79.5%);既往有高血压352例(89.1%),糖尿病史116例(29.3%),肺病史69例(17.5%)。

1.2临床表现神志清醒43例,意识模糊131例,浅昏迷147例,深昏迷或伴一侧瞳孔散大74例;波及脑室34例,入院时呕吐326例,收缩压27 kPa以上者279例,21~27 kPa者105例,19~21 kPa者11例;按多田式计算方法测的出血总量:10~30 mL者87例,30~50 mL者216例,50 mL以上者92例。

1.3处理措施(1)所有病人入院后立即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及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气管切开并应用呼吸机。(2)控制好血压,持续泵入硝普钠(剂量以收缩压水平调整),使收缩压术前控制在17~21 kPa,术后控制在15~19 kPa。(3)适度镇静,用冬眠I号持续泵入,与硝普钠有协同作用,能增强降压效果,个别烦动病人用咪达唑仑和舒芬太尼持续泵入。(4)降颅压治疗,以病人具体情况而定,出血量较少、CT示中线不移位、脑组织受压较轻或术后颅内压不高的病人,前3 d可不用脱水药物,3 d后有脑组织水肿或术前脑组织受压比较重应用脱水药物,如甘露醇,125~250 mL/次,2~4次/d;甘油果糖250 mL,2次/d,酌情加用呋塞米。脱水药物应用时间依CT片水肿情况及脑组织受压情况而定。(5)其他:常规应用H2受体阻滞剂,预防和治疗消化道出血,应用化痰剂和支气管扩张剂,维持血氧饱和度,改善肺功能,适当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各类感染,选择性应用促脑细胞活性药物。整个治疗过程始终要保持机体水、电解质稳定、酸碱平衡,保持患者的心、肺、肾、肝等脏器正常功能,防止栓塞性疾病。

1.4治疗方法将395例病人的治疗方法分成3组:第1组87例,保守治疗,采取上述的各种治疗措施。第2组203例,在上述措施的基础上,将患者的血肿用小骨窗手术清除,具体方法:控制好血压,各种术前准备完成后,在CT机引导下定出血肿的头皮定位,在手术室无菌切开定位处头皮6 cm,去除颅骨,形成一约3.0 cm×3.0 cm的骨窗,剪开并悬吊硬脑膜,避开脑表面的血管区和功能区,用脑穿针穿刺至血肿腔内,然后置入14号脑室引流管,尽量抽吸血肿,至脑压明显下降,见血肿腔内无明显新鲜出血后,硬膜下放置负压引流管,缝合各层,若脑压较低时将脑室引流管夹闭,防止空气进入血肿腔。第3组105例,用传统的大骨瓣减压、血肿清除,将血肿尽可能的清除干净,适用于出血量大,中线明显移位者,小骨窗术中有明显活动出血者。出血波及脑室的患者,均做侧脑室引流术。

1.5注意事项(1)所有病人中入院时心肌酶高患者213例(53.9%),应引起我们的注意。(2)死亡56例,其中确诊死于脑栓塞17例(30.3%)。所有病人入院后不主张应用止血药物,住院3 d后无再出血者,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第5天后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如红花注射液、血塞通冻干粉等。(3)患者入院后双下肢每天用抗血栓泵治疗,2次/d,每次2 h以上,防止双下肢血栓形成。(4)激素的应用:虽有争议,我们主张前3 d用甲泼尼龙针200 mg,2次/d。

1.6疗效标准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功能缺损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17%。死亡。

2结果

395例病人中,存活339例(85.8%),死亡56例(14.2%),术后再出血27例,其中小骨窗13例,占小骨窗手术的6.4%,大骨窗14例,占大骨窗手术的13.3%。手术病人血肿清除率即术前、术后CT血肿量差与术前血肿量之比。小骨窗手术者疗效明显好于保守治疗者,大骨窗手术者,患者功能恢复不理想。

3讨论

3.1病因与临床表现脑实质内的出血称为脑出血,在所有脑卒中病人中,脑出血占10%~20%,脑出血病人中80%发生在大脑半球,20%发生在脑干和小脑[1]。高血压伴发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破裂引起的出血称为高血压脑出血,其中基底节区脑出血最常见。本组395例病人中,有高血压史352例,占89.1%。故高血压是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主要原因,脑血管畸形也是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另一主要原因,此外动脉炎、血液病可能是本病的罕见原因[2]。在临床表现方面,基底节脑出血损及内囊呈现凝视病灶状和三偏症状,凝视病灶状是患者头和眼睛转向出血病灶侧,三偏症状:(1)偏瘫,出血对侧肢体发生轻重不一的瘫痪,发病初期是弛缓性瘫痪,后期发展为痉挛性瘫痪;(2)偏感觉障碍:出血灶对侧偏身感觉减退;(3)偏盲:出血灶对侧同向偏盲。此外还有失语症、顶叶综合征、记忆力分析理解能力等智能明显减退,个别病人可能有癫痫发作。

3.2治疗与愈后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治疗原则,早期控制好血压甚为重要,并直接决定愈后。早期脑出血后,由于血肿的占位和脑血管痉挛等因素使颅内压升高,血压会进一步增高。395例病人中入院时收缩压超过27 kPa以上者279例,占70.6%,血压的增高使出血量加大,脑出血量的大小是决定患者愈后的关键指标。术后控制好血压是预防再出血的重要措施;病人躁动、血压剧烈波动造成术后再出血,是术后失败的重要因素。同等出血量的病人在对脑组织创伤较小的手术情况下,尽早的清除血肿,病人愈后生存质量明显较高。我们小骨窗手术组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且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大,行外科大手术清除血肿者,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较差,且病死率高;由于血肿量大,对脑组织的机械性破坏大,再加上手术中的损伤,是造成病人愈合差的直接原因。由此可见,出血量越多,愈合越差,这与文献报道一致[3]。目前认为止血剂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所致脑出血无治疗意义[4]。我们395例病人治疗中,均无应用止血剂。另外,保持良好的肺功能、脱水治疗、预防各种并发症、维持患者的内环境稳定等也很重要。

4参考文献

[1]史玉泉主编.实用神经病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42-643.

[2]包礼平.原发性桥脑出血15例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0,5(6):355.

[3]郑柏仁.原发性脑出血的临床报告[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3,9(5):24-25.

[4]anthony Hopkins.Clinical neurology a modem approach[J].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14(20):141-144.

(收稿2014-06-10修回2015-03-11)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05-0096-02

猜你喜欢

病因分析
我国西南边疆地区脑瘫儿童病因分析
鹰潭地区住院老年患者贫血情况的调查及其临床分析
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对策
例谈高中生物学补救教学的实施
神经内科100例头晕患者影响因素研究
母兔繁殖障碍综合征的病因分析及防制
208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诊断与病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