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卷首语 科学施肥 藏粮于地

2016-01-25王强

中国农村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零增长使用量农耕

卷首语 科学施肥 藏粮于地

在人类文明史上,丰饶与富庶总是有迹可循,而衰落和凋敝亦有章可依。

两河文明的诞生地“新月沃地”,因河岸积淀而成的适于农耕的肥沃土壤,孕育了强大的古巴比伦王朝;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定期泛滥,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植质的泥沙沉积成肥沃的黑色土壤,诞生了神秘的古埃及文明;广阔肥沃的印度河流域在古印度文明时代就已采用先进的灌溉农耕方式;而璀璨的华夏农耕文明则无疑是黄河的赠礼。

这些古代文明,除了黄河流域诞生的华夏文明得以延续保存下来以外,其他古代文明早已随时间而消失,只留下遗址,供人抚古思今,叹息扼腕。

众所周知,这些文明的消失和土壤的破坏不无关系。

如果说古文明对土壤的破坏是由于森林砍伐、过度放牧、垦荒等导致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生态恶化。那么今天,对土壤破坏的诸多行为中,还要加上一条:过量施肥,或不合理施肥导致的土壤恶化,如土壤酸化、板结等。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联合国宣布的“国际土壤年”,意味着土壤保护上升到全球顶层设计已是国际共识。而在我国,却面临着资源要素崩紧、种植效益偏低、环境承载压力增大的现实。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使靠大量投入资源和消耗环境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双双实现零增长的目标。

减量,意味着增效,意味着施肥的科学导向。

在日本,由于严格的测土施肥,有机肥和化肥配比的细分化,使其有很多的肥料种类,体现了日本在农业上的精耕细作。 美国和欧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通过实施减肥减药增效等措施,美国实现了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德法等欧盟国家化肥使用量减少了30%~50%、农药使用量减少了30%~50%。

我国要实现“零增长”目标,当务之急是加快转变施肥方式。因地制宜推广化肥机械深施、机械追肥、种肥同播等技术,减少养分挥发和流失;推广滴灌施肥、喷灌施肥等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肥料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根据不同作物和病虫,因地制宜推广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加快推广新型高效肥料和农药。

万物土中生,人类的食物除水产品外,都需要通过土壤生产。粮食的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营养安全无不牵涉到人类的健康与延续,而承载粮食生产的土壤质量关乎生命的繁衍与文明的传承。科学施肥,藏粮于地,是实现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必然之选。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要从依靠拼资源消耗、拼农资投入、拼生态环境的粗放经营,尽快转到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集约经营上来。”

猜你喜欢

零增长使用量农耕
No.5 中国提前5年进入人口零增长时代
减少#1炉再热器减温水使用量
“以虫吃虫”这家大棚农药使用量减少30%
农耕初体验
农耕旧事十二韵
立足农耕 特色强校
2020年 宽带订户月使用量将创新高
昆明市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工作调研浅析
国际铜研究小组预计2 017年铜矿产量零增长
拾趣安吉,快乐“农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