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土壤修复技术”体系

2016-01-25

中国农村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调理研究所化肥

“绿色土壤修复技术”体系

我国的18亿亩耕地十分宝贵,相比较而言我国13多亿人口,美国比我们少10亿人,耕地比我们多将近10亿亩;印度比我们少1亿人口,耕地比我们多6亿亩;俄罗斯的人口是我国的1/10,耕地跟我们差不多。如果对我国的18亿亩耕地不能拿出强有力的保护措施的话,说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就很难做到;近几十年来由于化学农业的影响,生产上大量使用氮磷钾化肥,平均施用量是化肥安全上限的1.93倍,目前化肥使用量约占世界的1/3,但利用率仅为33%远低于发达国家;化肥过量与之伴生的是农药使用泛滥,我国农药总用量175万吨/年,相当于每天都有近5000吨农药洒在现有耕地上,农药中约30%作用于目标生物,其余70%进入环境。土壤中有机质下降、土壤板结、次生盐渍化、土壤酸化和贫瘠化、重金属积累、农业病虫害的抗药性增强、普遍出现土壤连作障碍,这也是导致耕地质量退化和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

土壤改良技术研究所其前身是仲元(北京)绿色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集土壤修复改良、生物技术、新型肥料、可持续发展农业综合生产技术等研究、开发、示范和推广应用于一体。

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实现农业化肥和农药的零增长,解决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目标,都有助于保护我们的现有耕地,国家的目标也是研究所的目标。目前,研究所主要解决如下问题:1.农药化肥减施作物不减产技术;2.中低产田改造技术;3.土壤中重金属的原位钝化技术;4.秸秆快速分解为当季作物利用技术;5.解决作物生理性病害及连作障碍技术;6.各种作物优质高效生产的仲元模式。集土壤修复改良、生物技术、新型肥料、可持续发展农业综合生产技术等研究、开发、示范和推广应用于一体。

研究所长期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对各种农业生产问题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与田间试验,最终形成了针对不同土壤、不同农作物的以生态系统调控为核心的科学施肥技术体系,以调节土壤生物和植物生理、生长为切入点,不用有毒有害化学药剂,通过优化的营养配方制成专用土壤(固体)调理剂和植物(液体)营养调理剂组合施用技术,调节植物的健康状况与土壤生物种群变化和土壤质量;该技术以合理施肥、平衡施肥、高效施肥、绿色施肥、健康施肥为理念,适宜于不同地域的土壤培肥技术,可大面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对环境污染最小。研发的 “绿色土壤修复技术”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是高新技术专利产品,产品养分具有水溶性与枸溶性相结合,矿质态与鳌合态、有机态相结合的特点,能有效供给作物营养,并可长时间保存在土壤中,不易流失,有效期长,肥料利用率大大提高。此外,该技术产品中含有的中药成分与其他成分有机结合,能有效地防治土传病害。因此,在该体系中土壤营养调理剂、植物营养调理剂的配合使用能有效促进作物健康生长,增强作物的抗逆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并激活土壤生物转化养分的能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同时减少化肥、农药的污染,有利土壤生态环境的保护,促使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可切实解决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常见的投入成本高而产量低、作物连作障碍、土壤污染和重金属超标等难题。

除此之外,研究所还非常重视产品的售后跟踪服务,做到规范化精准管理,以确保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期对生长环境和养分的特别需求,帮助作物顺利完成其基本代谢和次生代谢的全过程,这样的精准管理才能使最终的农产品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营养素,实现为社会提供优质健康农产品,也实现对农产品产地土壤改良和对环境的零污染和零排放。研究所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科研院校专家教授及国外专家密切合作,保证研发产品技术研究水平处在同行业的前列,目前,已经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参与国家、省部等各类科技项目30余项。研究所以 “关爱地球、保护家园”为宗旨,坚持创新、均衡、高效、安全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为现代农业、未来农业提供绿色技术和产品。

猜你喜欢

调理研究所化肥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睡眠研究所·Arch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田间试验化肥减量增效促农增收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睡眠研究所民宿
未来研究所
流翔高钙系列肥 我能土壤调理剂
调理聚合物组合在洗发水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