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隐性教育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016-01-24陈丽如

世纪桥 2015年12期
关键词:隐性教育中学思想政治教育

陈丽如

摘要: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这些成绩的背后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在大多数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以显性课堂教学为主,而隐性教育的开发及运用很有限。针对中学生思维及性格特点而言,应当充分发挥隐性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隐性教育是指运用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受教育者进行间接的、渗透式的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渗透其中。本文将对隐性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学;隐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12-0073-02

一、隐性教育的概述

伴随着社会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人力、物力及财力方面投入都很大,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却不强。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重视隐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十分必要。尤其在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认真解读隐形教育内涵,充分利用隐形教育的特点,使其与显性教育相互作用,互为补充,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的开展发挥作用。

(一)隐性教育的内涵

隐性教育是教育内容及教育形式与显性教育相对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但两者的教育目的确是统一的。前者教育内容内隐,形式多样灵活;而后者则教育内容外显,形式单一,多以讲授灌输的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渗透的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它不具有强制性,而是引导学生进入设定的教育教学环境,通过活动带动学习,让学生寓教于乐,在体验式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全身心的发展。

隐性教育不直接作用于学生,而是隐藏于日常生活、校同文化和社会环境中,不易被察觉。隐性教育的开展是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显性教育的有效补充,提高了教育效果。通过隐性教育能够使学生更积极的对待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减少学生的逆反心理。中学思想政治课若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其特点,使教育工作深入学生内心,隐性教育也会因此呈现出自身的意义和价值。

(二)隐性教育的特点

隐性教育是指运用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受教育者进行间接的、渗透式的教育,无形中达到教育的目的。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一是教育目的潜隐性。隐性教育不是将教育目的开门见山的传递给受教育者,而是将其蕴含在教育环节中,通过预先设定的教学活动,在学习者完全没有意识到是学习的情况下,对其进行熏陶学习,潜移默化的进行思想引导。

二是教育内容多样性。隐性教育多以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作为教育的背景。通过利用日常生活中受教育者的兴趣爱好,将教育内容有针对性融人其中,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进而达到教育的效果。

三是教育效果持久性。隐性教育从不同的层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涉及面多范围较广,为受教育者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在无压力状态下对教育内容进行了内化吸收,这样的一个过程,容易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和讨论,从而接受这种教育,形成稳定的道德修养。

二、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上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改革的道路仍任重而道远。目前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仍旧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首先,教育形式以传统课堂教育为中心,课堂教育作为主要手段,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占主导地位,而学生在整个教育教学环节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仅仅局限于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过程之中,忽视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机会和老师就某一问题进行沟通和探讨,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渐下降,对事物的观察力与分析能力也会随之消失。教学模式的单一化,知识结构优化不足等问题,导致在教育教学中显性教育有余,而隐性教育匮乏。

其次,教育内容存在单一性。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侧重点在于政治观的教育,配合着形势与政策的分析,对学生开展政治价值观的培养。忽视了中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学生们思想活跃,呈现出“自我思维”和“思维自我”能力的增强、参与情绪高涨、民主意识增强等特点。教学内容的单一,让学生觉得学习枯燥乏味,产生排斥感。同时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课堂书本的内容,学生们关注的政治热点问题不能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甚至规避,这使得教育仅仅为了满足于应试教育的目的。时间一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厌学心理,甚至内心抵触这种枯燥的政治理论的学习,形成了消极的学习模式。

再次,教育教学环境中缺乏实践性。实践是将理论知识外化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知行合一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将导致学生在处理社会问题时,只会用理论来分析问题,而不能将其转化成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这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则大打折扣。

最后,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从家庭的角度出发,家长只重视孩子在文化课上取得的成绩,参加各种补习班及才艺班,关注是否能考上好的学校,忽视了孩子的精神生活和身心发展上真正需要东西。从社会的角度出发,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环境呈现给中学生太多的负能量,比如,公共场所吸烟、喝酒、崇洋媚外情节等不良的社会现象,对中学生“三观”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其消极的影响。还有就是社会对个人价值的衡量多以金钱、地位等作为标准,忽视了思想道德在评价体系中的地位,对引导中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

三、隐性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性

隐性教育是对以传统教学为主的显性教育的补充。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课是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显性教育模式,忽视了受教育者的内心需求和心理变化。中学生的自身发展特点为隐性教育的开展实施提供了条件。隐性教育利用中学生思维灵活、接收能力强等特点,通过各种载体,巧妙的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引领中学生在生理心理成熟的同时达到政治上的成熟。

隐性教育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中学生阶段是学生独立性增强和叛逆性加大的特定时期。中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到了转型期,这一时期学生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学校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上融合隐性教育,能更好的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隐性教育过程中每个人都是教育者,同时也是受教育者,没有强制的学习或完成某一项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相互讨论,取长补短,让该阶段的学生能够有所成就感。

隐性教育有助于消除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中学生所处的生长阶段在心理上和思想上都不成熟,加之知识的储备有限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影响到他们对事物全面的认知。正值青春期阶段,叛逆、崇尚自我,要求民主,如果一味的强调要如何去做,将会激发中学生叛逆心理,适得其反。隐性教育是将思想分布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学生更易于接受老师,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四、隐性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途径

(一)优化教育环境

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面是优化隐性教育环境的着手点。隐性教育环境的优化首先要从校同环境人手,细化到校同建设的每一个细节,如在公共场所张贴相适应的标语,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进行规范。学风和校风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影响都至关重要,好似春雨般的熏陶着学生,感染着学生。同时在文化活动上要注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让学生们寓教于乐,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其次,要优化家庭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古语有云“言传不如身教”父母的道德修养在无形中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父母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起到榜样的示范作用。在父母良好品德和修养的影响下,对子女产生的隐性教育也就水到渠成了。最后,社会环境的优化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社会的潮流和趋势会直接影响中学生思想道德方向。中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得他们对新鲜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但认知程度的有限性使得他们难以自辩其好坏,所以要求社会和政府能够优化社会环境,去其糟粕,为中学生提供优质的社会环境。

(二)开发和利用隐性教育资源

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教师的言谈举止,思想道德修养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他们是一本赋予灵魂的活教科书。所以加强教师书队伍的品德建设,强化教师品德评价机制是利用教育隐性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身正为师,率先垂范,教师强大的人格魅力,是教育和征服学生的源动力,学生也会因为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更易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亦如此。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合理科学的规章制度是非常必须要的。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人到该制度之中,本着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制定出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制度,让学生在校同中能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好的校同制度不仅对学生的行为起到很好的规范作用,也会引领学生的思想。

开发校外实践活动,让隐性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积极创造并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的实践活动。如走进老年院或福利院,只有让中学生身处这样的社会活动中,才能够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理论之上的责任感、使命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真正发挥出其效用。

随着我国社会快速全面的发展,各种新的思想和潮流对中学生的心理及世界观进行着冲击,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对于其实效性的关注度从未降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能完全适应中学生思想道德的需要,所以隐性教育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缺。当前,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隐性教育在结合传统教育下,充分发挥它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独有特点,以更为灵活生动的教育教学模式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隐性教育中学思想政治教育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隐性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契约精神的培养研究
探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
隐性教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淡化教育痕迹,强化隐性教育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