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洋经济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回顾与讨论*

2016-01-23都晓岩韩立民

关键词:海洋资源经济学海洋

都晓岩 韩立民

(1.中国科学院 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山东 烟台 264003;2.中国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海洋经济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回顾与讨论*

都晓岩1韩立民2

(1.中国科学院 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山东 烟台 264003;2.中国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海洋经济是指人类以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的相关经济活动。海洋资源突出的公共产品和公权产品特征,多层次、多组合、多功能的资源特性,以及海洋经济独特的运行增长机制决定了建立海洋经济学科的必要性。海洋经济学是一门带有边缘学科性质的综合性应用经济学科,它以海洋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海洋经济增长为核心,以海洋资源有效配置和可持续发展为条件,围绕海洋生产力的影响因素,形成了涵盖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的理论体系框架,重点从海洋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海洋生产要素、海洋经济组织、海洋产业经济、海洋区域经济、海洋生态经济、海洋经济管理和海洋经济合作等方面,探讨海洋经济活动运行的一般原理和规律。

海洋经济;海洋经济学;海洋生产力;海洋经济增长

自20世纪60年代起,海洋开发逐渐形成世界性热潮,开发广度和深度迅速拓展,海洋相对于陆地的经济地位大幅提升。如今,以海洋资源开发为基础的海洋经济已成为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撑。伴随着海洋经济活动范围的扩大,海洋开发中的一些经济矛盾和经济问题开始逐步显现,并推动了海洋经济研究的兴起。美国学者Rorholm于1963年开展了纳拉干塞特湾经济影响的研究,1967年开展了13个海洋产业对新英格兰地区经济影响的研究。1969年,美国罗德岛大学开设海洋资源经济博士研究生课程;1974年,为确定海洋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负责国民收入和产品账户管理的美国经济分析局提出了“海洋GDP”的概念,利用1972年的经济和人口普查数据对海洋总产值进行了估算,发表了《涉海活动的总产值》的研究报告。前苏联经济学家布尼奇分别在1975年和1977年出版了《海洋开发的经济问题》和《大洋经济》。这些研究开启了西方研究海洋经济的先河。我国海洋经济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其标志性事件是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许涤新等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议上提出建立“海洋经济学”新学科及专门的研究所。

总之,在过去几十年中,不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海洋经济研究都收获了很大进展,研究主题、领域不断扩展,研究数量直线上升,也取得了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具体到研究内容、方式和路径等方面,我国与西方国家则存在不少差异。到目前为止,西方学者对海洋经济的研究基本上是分散进行的,即对具体海洋部门和特定海洋经济领域发展规律关注得多,对海洋经济、海洋产业整体发展规律关注得少;对微观海洋经济个体、现象和行为关注得多,对宏观海洋经济问题研究得少,尚不存在“海洋经济学”的概念。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将理论经济学和其他领域经济学的一般理论方法运用到海洋领域,考察海洋领域的具体经济问题,技术方法以案例研究、实际调查和数量分析等最为普遍。我国学者不仅关注具体海洋经济部门或领域的发展规律,还十分注重从海洋经济、海洋产业整体角度开展研究,探讨海洋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注重海洋经济研究的学科性和统领性,不少学者提出了“海洋经济学”的概念,并就探索建立“海洋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做了大量努力。

东西方在海洋经济研究上的差异一方面源于学术传统的差异,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即是否存在建立“海洋经济学”的必要性。要建立一个新学科,必须首先能够提出该学科欲加以解决而其他学科理论解决不了的专门问题。西方经济学者之所以不寻求建立海洋经济学是否是因为经济学的现有理论可以解释或者可以在相当意义上解释海洋经济问题,从而没有构建独立海洋经济学的必要。另一方面,即便从国内看,自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建立“海洋经济学”以来,学界关于“海洋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研究任务、研究内容、学科性质等基本理论问题也没有停止过争论,有些观点甚至截然相反。基于此,本文拟结合对现有研究的梳理和总结,阐释笔者对海洋经济学的研究任务、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学科性质等学科基本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并以此阐明建立海洋经济学的必要性。

一、“海洋经济”学与海洋“经济学”

讨论海洋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必须首先明确该海洋经济学是“海洋经济”学还是海洋“经济学”。

“海洋经济学”概念起始于1978年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在全国哲学和社会科学规划会议上提出的建立“海洋经济学”学科和专门研究所的建议,其初衷是希望加强我国关于海洋经济的研究,特别是理论方面的研究,以指导快速发展的海洋经济实践。但是从后续学者的研究看,对这一概念的内涵却出现了两种理解,即:“海洋经济”学和海洋“经济学”。两者的区别如同“经济学”的两种涵义“经济学学科”和“经济学领域”的区别。笔者认为,海洋“经济学”是一个领域,泛指所有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对海洋进行的研究;而“海洋经济”学是海洋“经济学”这一领域的基础理论,可以建构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并指导海洋“经济学”领域各海洋经济分支学科的发展。

使用上述框架并结合相关文献回溯考察海洋经济学概念的发展可以发现,早期我国学者们对海洋经济学概念并没有明确区分和界定,严格而论,多数情形其实系指海洋“经济学”。1990年后,特别是在学者们尝试建立海洋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时,逐渐出现了“海洋开发经济学”“海洋经济科学”等提法,[1-2]表明学者们已经开始意识到海洋经济学概念的多种理解并有意作出区分。随后,海洋经济学概念被逐渐固化为“海洋经济”学内涵。这种明确对海洋经济学研究的后续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它使关于海洋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等基本理论问题的讨论出现了方向性的变化。

二、海洋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孙凤山从海洋经济实践的现实需求角度出发,认为海洋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研究包括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在内的海洋社会经济效益”。[3]权锡鉴从对接一般经济学学科任务的角度出发,认为“海洋经济活动赋予海洋经济学的任务,是通过海洋经济过程和经济关系的研究,揭示海洋经济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性,包括总体海洋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各种具体海洋经济活动的特殊规律,从而为人们制定发展海洋经济的具体方针、政策和规划提供理论指导和论证”。[4]陈万灵则从将海洋经济学界定为资源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海洋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在于寻求合理开发海洋资源的途径及策略,探求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方法,以满足人类社会对海洋资源产品的需求”。[5]

上述观点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建立海洋经济学的必要性,对推动海洋经济学的早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从今天的视角来看,其对海洋经济学研究任务的界定仍然不够清晰和具体,不仅难以有力支撑建立海洋经济学的必要性,也不利于学科研究内容的深化,因此需要进一步聚焦和凝练。

任何经济学科的形成均离不开所处的时代背景,因此,与当前海洋经济发展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相结合是聚焦、凝练海洋经济学研究任务的有效方式。20世纪60年代以来,为了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全球范围内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详尽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澳、美、韩、日等主要海洋国家更是从国家战略高度认识并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为适应这种形势,如何不断提高海洋开发的广度和深度、最大程度发挥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价值和贡献成为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当前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浪费现象普遍存在,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强度过大导致发展不可持续,各国迫切需要经济理论的指导,以实现海洋资源的节约、高效配置及可持续开发。此外,海洋开发引起的海洋生态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海水水质恶化,海洋生态系统退化,海洋灾害频发,在局部地区,这些问题已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安全。因此,各国强烈意识到,海洋经济必须是绿色经济,必须走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发展之路。这三方面问题既是当前海洋经济发展实践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也是带有根本性质的问题,多数其他问题均可以归结为三者之一。基于此,本文在综合现有研究基础上,将海洋经济学的研究任务进一步凝练为如何推动海洋经济更快速增长,如何实现对海洋资源的更高效配置,以及如何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三方面内容。

将上述三方面内容作为海洋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有以下优点:一是使海洋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更加具体、明确,进一步突出和契合了海洋经济学作为应用经济学的学科性质;二是延续了一般经济学的核心研究主题,保证了海洋经济学与一般经济学研究任务的衔接;三是以海洋经济增长为核心,以高效和可持续为条件,形成了“海洋经济增长→海洋经济高效增长→海洋经济可持续高效增长”的内在逻辑主线,从而为搭建海洋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四是较好地平衡了海洋经济学的研究宽度与深度,使其既能在某些节点开展深入研究,又不至出现研究领域过窄。

然而,即便以上述三点作为海洋经济学的研究任务,仍需进一步限定海洋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即应将“海洋经济”学对这些问题的讨论集中于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的总结,而不应过多涉及具体解决方案的设计,对具体解决方案的设计应是海洋“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三、海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不少学者对海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进行过讨论。杨克平认为:“海洋经济学就是研究在海洋及其空间范围内人类的经济活动与各种海洋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经济科学。”[6]孙凤山认为:“海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从宏观上研究怎样合理地、有效地开发利用海洋生产力运动规律的科学。”[3]权锡鉴认为:“海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海洋物质生产力和海洋经济过程中的各种经济关系。”[4]陈万灵认为:“海洋经济学是以海洋及其空间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为研究领域,以海洋资源开发的经济规律、管理理论和决策方法为对象。”[5]徐质斌认为:“海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海洋经济的特征、结构、运动规律和基本方略。”[7]陈可文认为:“海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海洋经济综合体或整体。”[8]

以上表述各有不同,但是均包含着对海洋经济学研究对象的重要认识,单独地看,各表述均不够完整和清晰,但是将这些表述加以综合,可以得到海洋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全貌。

(一)海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基于海洋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可以将海洋经济学表述为:以发展海洋生产力为核心,以资源高效配置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条件,围绕海洋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海洋生产力的运动规律和原理的经济科学。也就是说,海洋经济学的全部研究内容均是以推动海洋生产力发展为核心,以此限定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和范围,凡是对海洋生产力发展有影响的因素,均在海洋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内,而与此无关的因素,海洋经济学则不应涉及或较少涉及,亦即海洋经济学具体是依据海洋生产力的影响因素来构建自己的理论框架体系。海洋生产力的影响因素众多,海洋经济学必须首先剖析、分解这些因素,然后分别及整体地讨论这些因素影响海洋生产力的机制、过程和规律。最后,海洋经济学对海洋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结论,必须是以资源高效配置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条件,不能是资源高投入、低产出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生产力发展。

海洋经济学研究任务的多目标、多层次性,决定了其研究对象也具有多方面的属性特征。综合现有对海洋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表述,可以将海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简单界定为“海洋经济(活动)”或“海洋经济(活动)的运行规律”,但是必须与以下三方面相结合,才能完整解释海洋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内涵:

一是必须明确什么是海洋经济。美国学者C.S.Colgan认为,海洋经济是将海洋资源作为一种投入的经济活动。美国学者JudithKildow提出,海洋经济是指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而这些产品和服务的部分价值是由海洋或其资源决定的。[8]美国海洋经济计划对海洋经济的定义是“包括全部或部分源于海洋和五大湖投入的所有经济活动”。[9]国内学者杨金森于1984年提出“海洋经济是以海洋为活动场所或以海洋资源为开发对象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10]此后,杨克平、[11]权锡鉴、[4]陈万灵、[5]陈可文、[12]徐质斌等国内学者均采用了与此类似的定义。[2][7][13][14]从字面上看,现有的海洋经济的定义并无实质区别,但是,进一步考察这些定义对海洋经济外延的解释可以发现,不同定义对海洋经济的理解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定义将海洋经济仅限定为那些与海洋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即或者以海洋资源作为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对象,或者活动空间范围在海洋,与此类活动直接衔接的上下游产业和支持产业则不被认为是海洋经济。有些定义则界定较宽,如许启望、张玉祥在《海洋经济与海洋统计》一文中提出,[15]海洋经济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海洋经济是指人类在涉海经济活动中利用海洋资源所创造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物质量和价值量的综合,包括直接的海洋产业和间接的海洋产业;狭义的海洋经济是指直接的海洋产业。陈可文在《中国海洋经济学》一书中认为[12]:“按照经济活动与海洋的关联程度,海洋经济可分为三类:狭义海洋经济,指以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水体和海洋空间而形成的经济;广义海洋经济,是指为海洋开发利用提供条件的经济活动,包括与狭义海洋经济产生上下接口的产业以及陆海通用设备的制造业等;泛义的海洋经济,主要是指与海洋经济难以分割的海岛上的陆域产业、海岸带的陆域产业以及河海体系中的内河经济等,包括海岛经济和沿海经济。”多种解释的存在造成了对海洋经济概念理解上的模糊和学术上的争论。事实上,目前各种海洋经济定义基本上是从涉海性角度出发对海洋经济进行界定,即认为涉海性是一项经济活动构成海洋经济的本质特征,而之所以会产生上述分歧,主要原因在于,不同定义对经济活动涉海程度的要求不同,定义外延越窄,对经济活动涉海程度的要求越高,反之越低。国家海洋局于1999年发布的国家标准《海洋经济统计分类与代码》(以下简称《代码》)定义了海洋产业,认为“海洋产业是涉海性的人类经济活动”,并指出了“涉海性”的五个方面:①直接从海洋中获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②直接从海洋中获取的产品的一次加工生产和服务;③直接应用于海洋和海洋开发活动的产品的生产和服务;④利用水或海洋空间作为生产过程的基本要素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⑤与海洋密切相关的科学研究、教育、社会服务和管理。上述表述是从产业角度定义了海洋经济。由于国家法律地位的支持,该定义在学术界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可以看出,该标准基本是从现有狭义和广义的角度来界定海洋经济,这与本文的观点一致。因为按照现有对海洋经济的狭义定义,海洋生物医药业及海洋服务业等既不直接利用海洋资源又不依赖海洋作为活动空间的经济活动基本被排除在外,而现有对海洋经济的广义定义外延又过宽,这均不适宜。因此,尽管就统计标准本身而言,《代码》在某些指标的设置上尚存在值得商榷之处,但是其对统一对海洋经济外延的认识有重要意义。

二是必须明确海洋经济指的是海洋经济整体而非具体的海洋经济部门。研究具体海洋经济部门的运动规律是海洋部门经济学的研究任务,而海洋经济学应主要关注海洋经济因内部各部门之间相互作用在整体上表现出的运动规律。海洋经济由多种具体的海洋经济部门构成,这些部门并非彼此孤立,而是因共处于同一海域空间内甚至存在产业链上的联系而形成既协同又竞争的关系,这种相互作用使得海洋经济也像陆地经济一样具有整体上的运动规律性,海洋经济学就是要研究这种规律。海洋经济学也研究海洋渔业经济、海洋交通运输经济等部门经济问题,但是不同于海洋部门经济学孤立、系统的研究方式,海洋经济学是将这些部门置于海洋经济整体视角下,依据整体最优原则重点考察这些部门对海洋经济整体的适应性,总结其中最一般的原理和规律。

三是必须明确海洋经济既包括生产力的内容,也包括生产关系的内容。究竟是研究海洋生产力还是研究海洋生产关系,是现有对海洋经济学研究对象观点的分歧点之一,有的观点认为是海洋生产力,[3]有的观点认为是海洋生产关系,[16]也有的观点认为是既研究海洋生产力,也研究海洋生产关系。[4][5][11]本文持最后一种观点。海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海洋生产关系的观点主要是受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理论经济学的影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明确写道,“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般被界定为研究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即研究“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17]事实上,这些问题本质上也是生产关系问题,其所属范畴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一致。海洋经济学不是理论经济学,不应照搬一般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海洋经济学主要研究如何推动海洋生产力发展,而海洋生产力的发展既受海洋生产力自身构成要素(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素质和条件的影响,也受其所处生产关系的影响。因此,海洋经济学既应研究海洋生产力(构成要素),也应研究海洋生产关系,如此才能完整解释海洋生产力的发展规律。

四是必须明确海洋经济学既研究海洋经济规律,也研究海洋经济管理规律。海洋经济管理本身也是海洋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与海洋经济学一致,均是为了提升海洋资源配置效率、推动海洋生产力发展,而且科学、高效的海洋经济管理对海洋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海洋经济管理的手段主要包括制度、体制、政策等,其与海洋经济学理论有着相互依赖、相互推动的紧密联系。一方面,海洋经济管理是海洋经济理论指导海洋经济实践的纽带,多数海洋经济学理论必须转化为制度、体制、政策等海洋经济管理手段,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海洋经济理论是海洋经济管理手段的制定依据,要保证海洋经济管理科学、高效,首要的就是要保证制度、体制、政策等海洋经济管理手段符合海洋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因此,海洋经济学除了研究海洋经济规律外,也应适当研究海洋经济管理规律,以指导改进海洋经济管理方式方法,提高海洋经济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二)海洋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不论经济增长、资源配置,还是可持续发展,都是现有经济学科的研究内容,因此,上述对海洋经济学研究任务、研究对象的阐述尚不足以充分说明建立海洋经济学的必要性。之所以需要建立一门独立的学科,根本原因在于海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海洋经济拥有诸多特性,从而使得海洋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对于现有各经济学科而言均无法单独完成。

首先,海洋经济是一个处于宏观经济与部门经济之间的多部门经济,并且这些部门性质各异,彼此间的产业联系薄弱,其增长规律和资源配置规律有别于成体系的部门经济(地域生产综合体),更有别于国家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这样的经济系统,尚没有任何一门经济学科以这样的经济为研究对象。理论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均关注增长和资源配置问题,但是,理论经济学主要是以一国的宏观经济为研究对象,区域经济学则是以一个区域的经济为研究对象,其共同特征均是研究一个经济系统或体系,这使得理论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可以在研究增长和资源配置问题时抽象掉部门和空间因素,只从生产要素投入角度进行研究。行业经济学也关注增长和资源配置问题,但主要是以一个具体经济部门的增长规律和资源配置规律为研究内容,其视角相对孤立和狭窄。海洋经济的松散多部门经济特性决定了对海洋经济增长和资源配置规律的研究,不仅无法抽象掉部门和空间因素,反而应将其作为核心因素加以研究;不仅要关注海洋经济内部各具体部门的增长和资源配置,更需在海洋资源部门统筹、区域协调基础上,寻求多部门整体最优。因此,现有各经济学科及其理论至多只能是部分地应用于海洋经济领域而不能完整解释和解决海洋经济面临的增长和效率问题,要解释和解决海洋经济面临的增长和效率问题,必须建立独立的海洋经济学。

其次,海洋经济是建立在海洋资源开发基础上的资源型经济,相比陆地资源,海洋资源表现出远为普遍而显著的公共产品和公权产品特征,诸如海水的流动性导致海洋水体资源、生物资源、能源资源等海洋资源难以确立排他性的产权关系;海底矿藏、海洋土地、海洋空间等海洋资源虽然具有固定的位置,可以进行产权划分,但是在现实中多以公权(国有或集体所有)的形式存在。这种产权特征大大增加了海洋资源实现高效配置的难度。传统经济学对公共产品和公权产品的资源配置问题虽有阐述,但是仅限于一般原理,并且没有成为其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其广度和深度都尚不足以解决海洋资源配置的现实困难。此外,海洋资源是由多种资源要素复合而成的自然综合体,具有多层次、多组合、多功能等特点,同一海域空间,从海水表面至中间水体再到海床底土均可以开发利用,同一海域空间内,也往往同时存在着多种海洋资源。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经济实践表明,私有产权一般较公有产权具有更高的资源配置效率,但是对海洋资源的配置而言,不仅要求实现同一空间平面上各类海洋资源的高效配置,还应追求实现海洋空间的立体开发和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这使得传统的资源配置规则在海洋领域面临一定的挑战。因此,要实现海洋资源的高效配置,必须建立适应海洋资源产权特点和资源特点的资源配置规则,这也需要建立独立的海洋经济学。

四、海洋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与研究内容

海洋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与研究内容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理论体系是研究内容的逻辑框架;研究内容是理论体系的具体化与核心。现有文献对这一问题多是分开进行讨论,且以研究内容讨论较多。

杨克平认为,海洋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海洋资源的经济开发与利用(如何评价认识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改造,以确定人类活动的某些界限)、海洋经济产生与发展的规律性、海洋经济活动中自然再生产和人为再生产的一般规律性、海洋经济的基本特征、海洋经济的投入—产出规律、海洋经济产业的关系和布局、海洋市场的建立与分布。[6]权锡鉴认为,海洋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海洋捕捞农牧经济、海洋运输经济、海洋工业经济、海洋技术经济、海洋经济管理、海洋生态经济、海洋经济发展战略。[4]陈万灵认为,海洋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大致包括以下内容:海洋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海洋资源的综合考察与评价、海洋资源的价值核算与评价、海洋资源开发过程、海洋资源产权、市场与配置效率、海洋资源的区域配置及区域经济、海洋资源的最优管理、海洋资源法规与政策。[18]石洪华认为,海洋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区位条件与区域海洋经济、区域海洋经济运行要素、区域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区域海洋经济空间结构、构建海陆一体化发展模式、区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8]王琪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海洋经济学的微观理论、海洋经济学的宏观理论和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四个方面构建了海洋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并讨论了各部分的具体研究内容。[19]朱坚真则在王琪的基础上将海洋经济学的研究内容进一步归纳为微观研究、中观研究、宏观研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等四方面内容。[20]

(一)海洋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经济学习惯上将从消费者、厂商等个体经济主体角度开展的经济研究称为微观研究,将从国民收入、就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总量角度开展的经济研究称为宏观研究,而将从行业、产业、区域等国民经济子系统角度开展的经济研究称为中观研究。海洋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海洋经济增长问题,这一问题本身是一个总量问题,但是其运行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微观和中观的经济行为,包括经济要素、厂商投资、消费行为、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等,要素高效配置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海洋经济增长的条件也同样如此。因此,本文认同从微观、中观、宏观的角度建构海洋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但是,有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加入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具体问题等内容,这些内容可以整合到前述的三方面内容中。

(二)海洋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现有研究对海洋经济学研究内容的观点不尽一致,这与各研究基于的时代背景、研究视角,以及对海洋经济学研究对象、任务、学科性质等的界定不同有关。基于前文提出的海洋经济学研究对象四属性及“海洋经济可持续高效增长”的海洋经济学研究任务,以“海洋经济增长→海洋经济高效增长→海洋经济可持续高效增长”为逻辑线索,本文认为,海洋经济学应至少包括以下研究内容:

1、海洋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主要研究海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目标与任务、研究内容、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理论基础等。其中,理论基础主要指可以纳入海洋经济学理论体系或与海洋经济特点相适应、可以指导海洋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的现有理论。这些理论部分来源于现有一般经济理论,如产权理论、公共产品和外部性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博弈论等;部分来源于现有海洋经济学相关分支学科,如陆海统筹理论、海域承载力理论等。

2、海洋生产要素。主要研究海洋生产要素的概念、构成、分类、属性特征,以及与海洋经济增长的联系机理等,是影响海洋经济增长的生产力部分。

3、海洋经济组织。主要研究海洋经济组织的类型、特点、适用性、效率及演化特征等,属于微观海洋经济学的内容。

4、海洋产业经济。应从海洋产业整体和海洋产业部门两个层面展开研究。海洋产业整体层面,重点研究海洋产业结构问题,即海洋经济资源的时间配置和产业间配置问题,依据一般产业结构理论,结合海洋产业划分、陆海关联、产业竞争与协作等产业特性,讨论海洋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路径及其对海洋经济增长和海洋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海洋产业部门角度,主要讨论各具体海洋产业部门的一般运行规律,包括各海洋产业部门的概念与分类、基本特征、地位与作用、生产与消费行为规律、市场结构、产品供求与价格形成机制等。

5、海洋区域经济。主要研究海洋经济发展的空间方面,即海洋资源的空间配置问题。海洋经济空间的划分涉及到两个维度:一是从海陆分离的维度,按照距离陆地的远近和国际法律地位的不同,可以将一国海洋经济空间划分为海岸带、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条带状海洋经济类型区,海洋经济学应研究在不同的技术要求和法律地位条件下,不同海洋经济类型区的开发模式与策略;二是从海陆一体维度,可以以沿海海洋经济中心城市及其海域腹地为基本单元,将一国海洋经济空间划分为数量不一、级别不等的海陆综合经济区,这些经济区彼此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以产业分工为基础形成一国海洋经济活动的地域分工体系,进而对一国海洋经济的整体增长及海洋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产生影响。海洋经济学应从微观海洋经济主体的区位选择行为出发,以探索海洋产业的集聚与扩散规律为线索,加强对海陆互动机制及海洋产业布局机制的分析,深刻揭示海洋经济区的形成、发展与演化规律。

6、海洋生态经济。主要面向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将海洋生态环境与人类海洋经济活动视作一个系统整体,围绕人类海洋经济活动与海洋自然生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规律、平衡、生产力及生态经济效益、海洋生态经济的宏观管理和数学模型等内容,其最终目的是追求海洋生态经济系统整体效益优化,促使海洋经济在海洋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实现持续稳定发展。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对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的开发利用强度不超过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持自我更新、恢复能力的阈值,这一阈值决定了在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海洋资源和环境对人类海洋经济活动的最大承载能力。因此,海洋生态经济研究,一方面要研究海洋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测算方法,包括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表征模型、评估技术,并通过设置内生或外生变量的方式将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纳入海洋经济增长模型,探讨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海洋经济的增长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另一方面要围绕海洋生态价值的核算与补偿,研究海洋生态经济的管理方法。

7、海洋经济管理。海洋经济管理是管理在海洋经济领域的运用,是各种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海洋领域的生产和再生产活动进行的以协调各当事者行为为核心的计划、组织、推动、控制、调整等活动。从广义上讲应包括微观海洋经济主体的生产经营管理行为和政府的宏观海洋经济管理行为两方面内容,但是在海洋经济学中一般主要讨论后一方面内容。在依法行政原则下,海洋经济学对海洋经济管理进行研究首要的是要讨论海洋基本经济制度,特别是海洋产权制度的设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一国海洋经济运行的生产关系基础。其次是要讨论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构建,为实施海洋经济高效管理提供组织保证。最后是讨论海洋经济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包括海洋经济政策、海洋经济区划与规划等,为海洋经济理论转化为现实的海洋生产力提供通道。

8、海洋经济合作。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已成为当今所有国家或地区谋求发展的必然选择。海洋的开放性、海洋资源的流动性,以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设定的独特的国际海洋权益关系结构,使得海洋经济领域的经济合作,特别是国际合作,比陆地经济领域更加迫切和必要,可以说,不参与海洋经济合作,就难以真正享有和维护自身的海洋权益。海洋经济合作研究,包括国内海洋经济合作和国际海洋合作两个层面,应重点探讨海洋经济合作的领域、内容、方式和机制等内容,为推动海洋经济合作提供理论支撑。

五、海洋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孙凤山认为:“海洋经济学不是一门理论经济科学,而是属于应用经济科学,即部门经济科学,……是一门边缘性的科学”。[3]权锡鉴认为:“与理论经济学相比较,海洋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或部门经济学的范畴;就海洋科学领域来说,海洋经济学又属于海洋科学的组成部分或一个分支;就海洋经济学本身而言,它属于介乎理论经济学与海洋自然科学之间的边缘性学科。”[4]陈万灵认为:“海洋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属资源经济学”。[5]周江、何翔舟、石洪华认为,海洋经济应该划入区域经济的范畴。[8,21-22]孙斌、徐质斌在所著《海洋经济学》一书中认为:“海洋经济学是以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和生产力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一门应用经济学,……不能把海洋经济学划入边缘经济学种类。”[23]王琪认为:“海洋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是运用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海洋科学理论来研究海洋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规律的学科。”[19]

综上可以看出,现有对海洋经济学学科性质的讨论也是既有共识也有分歧。共识是,海洋经济学是经济学而不是其他科学,进一步地,是应用经济学(部门经济学)而不是理论经济学:分歧点主要在于,海洋经济学是否属于边缘学科,以及海洋经济学具体应归属应用经济学(部门经济学)中的哪一学科。

海洋经济学的学科性质主要由其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内容规定。首先,毋庸置疑,海洋经济学是在多学科融合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其研究过程中也必然会涉及经济学、海洋学、地理学、生态学、管理学、社会学、科学学、技术学、工程学、生物学、数学、政治学、法学和历史学等多学科知识,其与海洋学、地理学、生态学等自然科学的联系十分紧密,因此,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一门边缘科学。然而,研究海洋经济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揭示海洋领域的经济规律以指导海洋经济实践,经济学是其理论依据和工具方法的主要来源。因此,在学科归属上,还是应将其归为经济学序列而不是归为其他社会科学,更不能归为海洋科学等自然科学。其次,在研究对象上,海洋经济学不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而是将理论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应用于海洋,研究海洋这一特定领域的特殊经济规律,因此,海洋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而不是理论经济学。然而,海洋经济学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应用经济学,而是一门带有强烈基础学科性质的应用经济学:相对于理论经济学,它更注重应用;相对于海洋经济科学领域的其他分支学科,它又是基础,为这些学科的发展提供指导性原理和一般方法。因此,笔者认为,海洋经济学是一门应用基础经济学。此外,海洋经济的多元性及海洋经济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海洋经济学的涉猎范围必然十分广泛,既有资源经济的内容,又有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内容,甚至还有生态经济和环境经济的内容,这种与多学科交叉的特性,导致很难也不宜将其归为任何一门现有的具体应用经济学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将海洋经济学定义为一门带有边缘学科性质的综合性应用基础经济学能够更全面和贴切地反映其属性特征。

六、结语

海洋经济的独特性质已充分支持了建立海洋经济学的必要性,而我国的特殊国情也对建立海洋经济学有着紧迫的需求。任何生产力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形态,总是表现出与其所处的生产关系互动发展的特征,生产关系的性质不同,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也就不同。资本主义社会的海洋经济生产主要遵循剩余价值规律要求,而我国是一个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海洋经济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并充分依靠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当前,我国海洋事业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传统的海洋渔业、海洋运输业,以及新兴的海洋油气、海水淡化、海洋能发电等都在飞速发展,尽快建立海洋经济学,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因此,不论西方国家是否已有相关研究以资借鉴,也不论西方国家未来是否会寻求建立海洋经济学,我们都必须着力构建我国的海洋经济学,积极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海洋经济学发展道路。

[1] 张爱城.建立海洋开发经济学科学体系初探[J].东岳论丛,1990,(5):31-34.

[2] 徐质斌.海洋经济与海洋经济科学[J].海洋科学,1995,(2):21-23.

[3] 孙凤山.海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J].海洋开发,1985,(3):66-70.

[4] 权锡鉴.海洋经济学初探[J].东岳论丛,1986,(4):20-25.

[5] 陈万灵.关于海洋经济的理论界定[J].海洋开发与管理,1998,(3):30-34.

[6] 杨克平.试论海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J].中国经济问题,1985,(1):24-27.

[7] 徐质斌,牛福增.海洋经济学教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8] 石洪华,郑伟,丁德文,等.关于海洋经济若干问题的探讨[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1):80-85.

[9] 董伟.美国海洋经济相关理论和方法[J].海洋信息,2005,(4):13-15.

[10] 张海峰,等.中国海洋经济研究[C].北京:海洋出版社,1984.

[11] 杨克平.关于开展我国海洋经济理论研究的设想[J].社会科学,1984,(9):28-30.

[12] 陈可文.中国海洋经济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

[13] 徐质斌.海洋经济的内涵与统计学外延新说[A].中国海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中国海洋学会,2005.

[14] 徐质斌.论海洋经济的概念及统计指标体系改革——以国标《海洋经济统计分类与代码》为参照系的研究[A].浙江省海洋学会.”海洋经济研讨会”报告选编[C].浙江省海洋学会,2005.

[15] 孙智宇.我国海洋经济研究的回顾与展望[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

[16] 乔翔.中西方海洋经济理论研究的比较分析[J].中州学刊,2007,(6):38-41.

[17] 马克思.资本论(第1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18] 陈万灵.海洋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探讨[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1,(3):18-21.

[19] 王琪,何广顺,高忠文.构建海洋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本设想[J].海洋信息,2005,(3):12-16.

[20] 朱坚真,闫玉科.海洋经济学研究取向及其下一步[J].改革,2010,(11):152-155.

[21] 周江.海洋经济与海洋开发[J].财经科学,2000,(6):16-19.

[22] 何翔舟.我国海洋经济研究的几个问题[J].海洋科学,2002,(1):71-73.

[23] 孙斌,徐志斌.海洋经济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王明舜

A Review and Discussion of Basic Theories of Marine Economics

Du Xiaoyan1Han Limin2

(1. Yantai Institute of Coastal Zone Research, CAS, Yantai 264003, China;2. College of Management,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China)

Marine economy refers to human economic activities which are centered on marine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Marine resources, as public product, having a resource feature of multi-level, multi-combination and multi-function, and marine economy with a unique operation and growth mechanism, determine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an independent marine economics. Marine economics is a comprehensive applied economic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Taking marine economic activity as its research object, marine economy growth as the core, effective allocation of marine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condition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arine productivity, marine economics forms its micro-, meso- and macro- level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explores the general operating principles of marine economic activity based on the basic problems of marine economics, marine factors of production, marine economic organizations, marine industry, marine regional economy, marine ecological economy, marine economic management and marine economic cooperation, etc.

marine economy; marine economics; marine productivity; marine economic growth

2016-07-10

都晓岩(1980-),男,吉林榆树人,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海洋经济和渔业经济研究。

P74

A

1672-335X(2016)05-0009-08

猜你喜欢

海洋资源经济学海洋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广东省海洋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对策建议
海洋资源资产清查系统设计与实现
简明经济学
基于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的海洋资源核算问题探究
自然资源信息化框架下海洋资源数据管理体系设计有关思考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