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百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谈青年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2016-01-21左明刘妍陈志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0期
关键词:青年人才科技发展诺贝尔奖

左明++刘妍++陈志平

摘要:青年人才的培养关乎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并且在任何时期都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届领导人都非常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本文统计了百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在主要工作完成时的平均年龄为34.66岁,获奖时的平均年龄为54.45岁,可见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主要科研工作成果大多是在青年时期完成的,并且研究成果工作最终被认可平均需要20年的时间,因此认为创新的关键时期是青年时期,我们国家和全社会都应关注青年人才的培养,青年人才的成长关系到国家未来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青年人才;诺贝尔奖;创新;科技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0-0001-02

一、前言

人才是关乎国家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资源。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以及国家之间的实力较量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人才的竞争。而一流人才和青年人才恰恰又是人才竞争的关键。因此国家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对于国家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

早在1957年11月17日,一个让万千留苏青年学子铭记终生的日子,毛泽东同志在莫斯科大学礼堂接见了中国留苏学生代表,表达了对青年人的殷切希望:“米尔(俄语,世界的意思)是你们的,当然,我们还在,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中国的前途是你们的,世界的前途是你们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1]。图1是当年毛泽东同志在莫斯科大学接见留苏学生的场景。

胡锦涛同志在2010年5月25~26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中强调[2]: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事业的希望。要把培养造就青年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制度,采取及早选苗、重点扶持、跟踪培养等特殊措施,使大批青年人才持续不断涌现出来。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青年的教育和引导,在全社会形成爱护青年、关心青年和鼓励青年成才、支持青年干事业的良好氛围。

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再次提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高校工作,始终关心和爱护学生成长,为他们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要全面深化改革,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流动,不断激发广大青年的活力和创造力[3]。

可见,青年人才的培养关乎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并且在任何时期都显得非常重要。下面我们结合百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进一步阐述青年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对我国青年人才培养及我国现行青年人才培养的政策进行讨论分析,并强调指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是任何时期科技发展的中间力量。

二、百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年龄分布

诺贝尔科学奖不仅是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缩影,也是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典范。由于诺贝尔物理学奖最终与世界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关,并且也是历届诺贝尔奖颁奖次数最多的奖。以下我们仅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年龄做详细的分析。图2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主要工作完成时的年龄分布图,图3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获奖时的年龄分布图。图2和图3是根据维基百科中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介绍统计而来[4]。图中显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在主要成果完成时的平均年龄为34.66岁,获奖时的平均年龄在54.45岁。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主要科研工作成果大多是在青年时期完成的,并且研究成果工作最终被认可平均需要20年的时间。可见,青年时期是一个人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也是人一生中创造力最繁华的时期。

三、百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启示

诺贝尔物理学奖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启示,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与使用。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科研成果完成时的平均年龄为34.66岁可以看出,青年是创新思想最活跃的年龄,也是科研成果突破频率最高的年龄[5]。重视青年人才的创新能力,支持并保护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当前乃至未来我国实现国家科技重大突破的根本保障之一。

基础科学研究不仅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源泉,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源泉。纵观百年来的诺贝尔科学奖,绝大多数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重大科研突破都是在基础科学领域取得的。因此,我国在2006年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后,首先应该不遗余力地支持和鼓励青年投身到基础科学研究中,不断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并且给青年人才一些必要的支持。其次,应该发展一批以基础科学研究为导向的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一批“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大学,鼓励本国人才到海外留学深造并归国工作。于此同时,为便于知识的流通与更新,也应积极吸纳海外人才回国参与研究工作。再次,在教育中应加强培养青年的求知欲,培养青年人才求学好问的精神,消除教师、学生的等级差别,鼓励青年学生直接参与科学实践研究,从中发掘出那些善于研究,不断突破前人思想、成果和结论的青年人才。

四、青年人才科技意识和素质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的一切技术和创造的财物都应该是该国家文化的产物。所有技术都会随着时代变化,也会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地向纵横延伸,这就对劳动力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这种变化中,青年人才总是承担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一些成功经验证实,要想建设一流科技人才队伍,不单需要国家增加对科技研究与发展的经费投入,更重要的是要抓好科技人才工作中的法律法规建设、优秀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长效机制、合理而有效的人才管理政策等内容。当今世界,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人才始终是各国最宝贵、最稀缺的第一大资源。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都完全取决于这个国家是否拥有一批优秀的科技人才队伍。对此,各国都把人才的争夺,特别是高科技人才的争夺放在首要的战略地位,纷纷调整相关人才策略,采取行而有效的措施,吸收引进优秀人才,培养使用优秀人才。

达尔文进行环球航行时22岁,后来他写出了著名的《物种起源》;牛顿和莱布尼兹发明微积分时分别是22岁和28岁;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时26岁,提出广义相对论时37岁;爱迪生发明留声机时29岁,发明电灯时31岁;贝尔发明电话时29岁;《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30岁,恩格斯28岁;居里夫人发现钋、镭的放射性时31岁;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是38岁……所有这些都无不说明青年人才科技意识和素质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五、结论

科技创新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动力和源泉。创新的关键是人才,特别是对青年人才的培养。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科研成果完成时的平均年龄为34.66岁可以看出,青年是创新思想最活跃的年龄,也是科研成果突破频率较高的年龄。21世纪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又主要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青年人才的竞争。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成长速度关系到未来国家或企业的科技水平。重视青年科技人才,拥有青年科技人才,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我们需要调整国家当前的人才政策和基金资助政策,将人才培养和扶持的重点转到真正能为科学事业献身的青年优秀人才上来,大幅度提高优秀青年科技人员的待遇。

参考文献:

[1]单刚,王英辉.岁月如歌[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2]新华网.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举行 胡锦涛温家宝发表重要讲话[OB/D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5/26/c_12145780.htm

[3]新华网.习近平在北大考察: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OB/D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08/c_12647780

6.htm

[4]维基百科[EB/OL].

http://zh.wikipedia.org.

[5]左明.新时期科技体制推动科学技术发展路径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

猜你喜欢

青年人才科技发展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知多少
浅谈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与恢复
现代文化冲击下的法国教育
论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道德的关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沿海地区青年人才流动趋向规律研究
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
航标处青年人才培养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