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备质量“五性”设计对装备保障效能的影响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

2016-01-19刘雪娇,尹铁红,谢奕

装备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五性结构方程模型

装备质量“五性”设计对装备保障效能的影响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

刘雪娇1,尹铁红2,谢奕3

(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际经济研究院, 北京100029;⒉ 装备学院 研究生管理大队, 北京101416;

3. 装备学院 政治部, 北京101416)

摘要以装备质量为源头,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构建装备保障效能模型,采用SPSS Amos软件分析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及各潜变量间的关系,系统分析装备的“五性”(可靠性、测试性、维修性、保障性和安全性)特征对装备保障效能的影响,提出了结合实战化训练评价装备保障效能的建议。

关键词装备质量;装备保障效能;结构方程模型

作者简介刘雪娇(1990-),女,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外商投资与跨国经营。

中图分类号F271.5

文章编号2095-3828(2015)06-0037-06

文献标志码A

DOI10.3783/j.issn.2095-3828.2015.06.009

AbstractStarting from equipment quality, the paper builds up an equipment support efficiency mode with SEM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nalyzes and verifies the reasonability of model and relations among all latent variables with SPSS (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 Amos softwa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five factors including reliability, testability, maintainability, supportability and safety on the equipment support efficiency, and brings out the suggestions on the evaluation on the equipment support efficiency by combining warfighting-oriented training.

Keywordsequipment quality; equipment support efficiency;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

Influences of Five-factors Design of Equipment Quality on

Equipment Support Efficiency

LIU Xuejiao1,YIN Tiehong2,XIE Yi3

(1.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y,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29, China;

2. Department of Graduate Management, Equipment Academy, Beijing 101416, China;

3. Department of Political,Equipment Academy, Beijing 101416, China)

装备保障是指为满足部队遂行各项任务需要,对装备采取的一系列保证措施以及进行的相应活动,是军队装备工作的重要内容。装备“五性”即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是装备质量的固有特性[1]44,也是装备保障性设计的重要内容。良好的“五性”特性,对充分发挥装备保障效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提高装备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以装备保障能力为主题的研究成果逐步增多:肖丁等[2]从装备技术保障、调配保障、经费保障和战场管理等保障内容入手构建了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于洪敏等[3]探索了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能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动因及实现途径;陈庆华[4]分析了我军装备保障能力评估建模研究现状及主要问题,提出了新的建模理论和方法,并分析了装备保障能力评估建模的发展趋势;王雷等[5]结合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能力生成模式转变的要素和特点,构建了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能力生成模式转变的理论模型。而兼顾装备保障能力和保障效果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特别是将装备质量与装备保障满意度和装备保障效能放在同一框架下进行研究更为鲜有,本文拟从这一视角进行有关探讨。

1装备保障效能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1.1 结构方程模型描述

结构方程模型(SEM)是一种用来分析多指标变量间复杂关系结构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模型中存在显变量和潜变量2种变量,显变量是指可以直接观测的变量或指标,潜变量则是指无法直接观察而又需要研究的问题和对象。SEM作为一种从微观现象出发探讨宏观规律的统计方法,其研究目的是建立潜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在数理统计中,潜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如下形式的结构方程[6-7]

(1)

式中,η为内生潜变量;ξ为外源潜变量;B为内生潜变量之间的关系;Γ为外源潜变量对内生潜变量的影响;ζ为结构方程的残差项。指标与潜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写成如下形式的测量方程

(2)

式中,X 为外源指标构成的向量;Λx为外源指标与外源潜变量之间的关系;δ为外源指标 X的误差项;Y为内生指标构成的向量;Λy为内生指标与内生潜变量之间的关系;ε为内生指标Y的误差项。结构方程模型能够同时处理多个因变量,并允许自变量和因变量含测量误差,是一个应用广泛的数学模型,可以用来解决经济学、军事学、管理学等多种学科中的统计问题。

1.2 研究假设与概念模型

装备保障效能包括装备保障能力和装备保障效果2个方面,是装备保障的核心。在构建装备保障满意度和装备保障效能概念模型过程中,充分考虑装备质量“五性”特性对装备保障满意度和装备保障效能的影响。据此,建立以下研究假设:P1可靠性对保障满意度存在正向影响,P2可靠性对保障效能存在正向影响,P3测试性对保障满意度存在正向影响,P4测试性对保障效能存在正向影响,P5维修性对保障满意度存在正向影响,P6保障满意度对保障效能存在正向影响,P7保障性对保障满意度存在正向影响,P8保障性对保障效能存在正向影响,P9安全性对保障满意度存在正向影响,P10安全性对保障效能存在正向影响[8]。在以上假设的基础上,用SEM构建装备质量“五性”设计与装备保障满意度及装备保障效能之间关系概念模型,见图 1。

图1 装备质量“五性”与装备保障效能关系概念模型

2数据来源与可靠性分析

2.1 数据来源

为使研究结果能反映我军装备保障的现状,参考了文献[1]44-347对装备保障的分类,装备保障通常按军种、层次、装备种类和性质进行分类。经过整理先将装备分为机械化装备和信息化装备2大类,问询了装备管理、使用、保障和维修等各类人员对装备保障的感受,根据装备5项质量特性及对保障效能的影响,设计调研问卷。问卷包括23个指标变量及年龄、学历、工作岗位及服务装备类型4个控制变量。采用7 级Likert量表对影响程度进行打分[9-10],见表1。以装备学院参加中级培训和参谋培训的全军装备保障干部为样本,发放调查问卷210 份,收回有效问卷191 份,问卷有效率达到91%。

对调查问卷分析发现,年龄在28~35岁的被调研人群占85%,并基本呈正态分布;从事行政管理、技术工作、装备使用维修及其他人员在问项中分布比较均匀;研究生、本科、专科及以下学历人员分别占8%、72%和20%。无论是年龄、职业还是学历,各类样本分布合理。收回问卷涉及机械化装备的139份,涉及信息化装备的52份。

2.2 数据分析工具

采用 SPSS 22.0 软件分析探索性因子,同时对频度、方差、聚类等进行辅助分析[11]。针对装备质量与保障效能概念模型,利用AMoS软件评价设定模型的合理性并考察各个潜变量间的关系。

2.3 信度与效度分析

信度是指调查问卷得分的可信程度。本文用SPSS 22.0软件对191 份问卷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并计算出相应的Alpha系数与标准化因子载荷,如表1所示,所有潜变量Alpha系数均超过0.70,所有显变量的标准化因子载荷都大于0.60,说明本研究中的量表内部一致性较好,调查量表的可靠性比较高,且各因子对应的测量指标相关,并能比较一致地反映结构变量。

表1 潜变量与显变量的对应关系与信度

效度是指调查问卷得分的有效程度。用SPSS 22.0对问卷数据进行效度分析,取平均差异萃取量(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AVE)为聚合效度判定指标,取可靠性(ξ1)、测试性(ξ2)、维修性(ξ3)、保障性(ξ4)、安全性(ξ5)、保障满意度(η1)、装备保障效能(η2)为潜变量,可得ξ1=0.636;ξ2=0.505;ξ3=0.618;ξ4=0.648;ξ5=0.732;η1=0.638;η2=0.604。模型中每个潜变量的 AVE值均在0.50以上,可认为各变量间存在的潜在因子结构是合理的。总体来看,结构模型的建构效度较为理想,问卷中所设置的测量指标有效反映了部队官兵对装备保障能力和效果的满意度。

3假设检验与恒定性分析

3.1 假设检验

建立保障效能测评模型之后,运用SPSS22.0软件计算出各潜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并输出标准化路径系数,从系数的方向和显著性上来看,模型的原假设基本上都得到了验证,表2列出了原假设、标准化路径系数、显著性和假设检验的结果,所有原假设都得到支持,最后的模型见图2。

表2 模型的假设检验结果

图2 装备质量“五性”与 装备保障效能关系结构方程模型输出结果

注:*、**、***分别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5、0.01和0.001。装备保障满意度实际是部队对装备保障能力的期望程度与实际保障效果之间的比较值,即保障能力与保障效果之间的差异表示。如果保障效果高于预期的保障能力,部队官兵则会感到比较满意,即这种正向的心理差距与部队的满意度成正比关系。显然,当负向差距变大时部队满意度也会随之降低。由此可见,部队对装备保障的满意度不仅只是体现在装备保障能力上,更体现在装备保障的效果上。“五性”设计是装备保障能力的重要保证,由图2可以看出,可靠性、测试性、维修性、保障性、安全性对保障满意度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353、0.198、0.210、0.293、0.319,说明在装备质量“五性”设计中,可靠性和安全性是影响保障满意度的最重要特性,其次为保障性和维修性,测试性则对保障满意度的影响并不明显。

3.2 模型的恒定性分析

3.2.1样本划分

为了进一步探讨模型的适用性,将调查样本按装备类型和职业人群进行拆分。首先,按装备类型分为机械化装备子样本a和信息化装备子样本b(机械化装备是以机械动力为主要驱动力的装备,如坦克、装甲车等;信息化装备是指具有智能化、网络化、一体化特点的信息战装备、信息化平台及C4SR系统等装备),样本数分别为139和52。然后,再按职业人群分为直接服务装备人群子样本c和间接服务装备人群子样本d(直接服务装备人群为从事装备使用、维修和技术工作的人员;间接服务装备人群为行政管理和其他人员),样本数分别为136和55。以上样本数均达到SPSS AmoS软件的要求。

3.2.2恒定性分析

各子样本的验证结果见表3和图3a)、图3b)、图3c)和图3d)。由表3可知,P1、P6、P9、P10在4个子样本中均通过检验,P8仅在3个子样本通过检验。P3、P4在4个子样本中均未通过检验。通过与总样本的假设检验结果对比,发现P1、P3、P4、P6、P9和P10这6个假设在总样本和子样本中表现出了一致的恒定性。

在机械化装备样本中(见图3a)),除了测试性外,其他因素都影响满意度,影响保障效能的因素为维修性、保障性和安全性;而在信息化装备子样本中(见图3b)),可靠性、保障性和安全性因素影响满意度,可靠性和安全性还影响保障效能。这反映了信息化装备与机械化装备对装备质量“五性”特性要求的差异及人们对装备保障效能的不同感受。以上2种样本结果同总样本结果基本一致。

在直接服务装备人群样本中(见图3c)),可靠性和安全性是影响满意度的最大因素,其次为维修性,这同总样本的结果基本一致。影响保障效能最大的是保障满意度,其次为可靠性、保障性和安全性。可见,直接服务装备人群希望装备有健全的保障系统,所有装备都有良好的“五性”设计特性,对装备保障效能的要求更高。而在间接服务装备人群样本中(见图3d)),其模型形态差异性较大。可靠性和安全性既影响保障满意度,也直接和间接影响保障效能,而其他质量特性均不发生作用。说明间接服务装备人群可能只关注可靠性和安全性,并由此形成对装备保障满意度和保障效能的评价。

表3 模型的普适性检验

注:*、**、***分别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5,0.01和0.001。

a) 机械化装备

b) 信息化装备

c) 直接服务装备人群

d) 间接服务装备人群 图3 各子样本的验证结果

4几点建议

1) 良好的装备质量是保障满意的基础,并决定装备保障效能。装备质量是产品的先天属性,是设计出来的,只有在研制阶段把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和安全性都设计到产品中去,才谈得上生产过程和使用过程的保证。装备“五性”设计只有遵循预防为主、早期投入的方针,将预防、发现和纠正“五性”设计及工艺方面的缺陷作为工作重点,并采用成熟的设计和行之有效的试验技术,才能保证装备的固有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水平,才能为部队提供好用管用的装备,也才能提高装备保障效能,最终提升装备的战斗力。无论是总体模型还是子模型,保障满意与保障效能之间都表现出很强的正相关,由此说明,只有部队官兵对装备保障满意度提高了,才能有效提高装备的保障效能。

2) 在平时的装备保障工作中,装备质量“五性”中的测试性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总体模型结果显示,测试性对保障满意度和保障效能产生的影响都小于0.2,而在4个子样本模型中,测试性没有路径数据,说明测试性对保障效能产生的影响较小,甚至没有影响。可见,在平时的装备保障过程中,测试性并不受人们的重视,因为测试性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快速检测和隔离故障,由于装备平时的使用训练任务并不繁重,对故障检测没有很高的要求,所以,这一重要质量特性往往被人们忽略。随着装备实战化训练任务的不断增加,部队在演习比赛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必须重视测试性这一重要的质量特性,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也说明了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在现代装备研制中的重要地位。

3) 可靠性、保障性和安全性是影响装备保障效能的3个决定性因素。从总体样本输出结果可以看出,在直接影响装备保障效能方面,可靠性路径系数最高为0.192,安全性为0.176,保障性为0.168,与保障满意度和保障效能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在按装备类型划分的子样本中,机械化装备与信息化装备验证结果的差异也主要表现在人们对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期望水平上,信息化装备对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更高。在直接服务装备人群子样模型中,可靠性、维修性和安全性对保障效能的影响与总体样本呈现相同的特性,而在间接服务装备人群子样本模型中,可靠性和安全性的作用更加明显,其他质量特性影响均不显著,说明间接服务装备的人群对装备质量的感受不深。分析表明,武器装备只有在使用和训练时人们才会更加关注保障效能,所以,应将装备保障效能放到实战化环境下评估才会更有意义。

5结 束 语

本文结合装备“五性”设计特征,为如何评价装备保障效能提供了很多建议。在部队大力实施“实战化”训练的今天,装备质量对装备保障效能的影响会越来越凸显。的确,影响装备保障效能的因素是多维的,既有装备固有的质量特性,也有装备保障资源,还有部队使用管理等。因此,将装备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等质量特性进行统筹考虑和同步设计,用全系统全寿命的管理思想去统筹规划装备建设,才能真正发挥武器装备的最大保障效能。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张福兴.军事装备总论[M].2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

[2]肖丁,陈进军,苏兴,等.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11 , 22(3):43-45.

[3]于洪敏,舒延河,刘佳妮,等.试论装备保障能力生成模式转变[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11, 22(4):1-5.

[4]陈庆华.装备保障能力评估建模研究现状与发展[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12, 23(2):1-4.

[5]王雷,郭世贞.装备保障能力生成模式转变的理论模型浅析[J].装备学院学报,2013, 24(3):44-48.

[6]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01-33.

[7]伊瑞海,卢昱,王宇.基于SEM的保密管理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12, 23(4):102-104.

[8]范秀成,杜建刚.服务质量五维度对服务满意及服务忠诚的影响:基于转型期间中国服务业的一项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6):113-114.

[9]秦英孝.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概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97-351.

[10]陈学楚.现代维修理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26-33.

[11]宇传华.SPSS与统计分析[M]. 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460-637.

(编辑:田丽韫)

猜你喜欢

五性结构方程模型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应注意“五性”
2016年江苏生物高考题“五性”考查
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要增强“五性”
中国西部区域基础设施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学习动机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人际互动的中介效应
我国信托业资本配置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改进ARMA模型参数估计
消费者网络购物行为决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空空导弹科研外包“五性”管理研究
有效作业应突出“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