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自主学习平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16-01-14杨良治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期
关键词:自主提高效率

杨良治

摘要: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提倡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从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质疑问难、交流互动、实践运用五个方面谈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关键词:自主;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283-02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更多关注的是认知因素,课堂上教师“一言堂”,学生犹如知识的“容器”;而自主学习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简而言之就是“我要学”和“我能学”。自主学习不但能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而且能激活、诱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让数学课堂焕发自主学习的活力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参与的欲望

课堂是教与学多边互动的主阵地,课堂气氛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创设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一个“师道尊严”的老夫子、一个压抑沉闷的课堂是不能指望学生成功地进行自主探索的。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童好学的材料,然后让儿童去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的编排结构,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欲望。

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教师不是直接出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式题,而是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媒体出示“武夷山风景区”画面)暑假里老师打算去武夷山旅游,想请你们给老师当当参谋。

师:如果老师从要长城宾馆出发,你会建议老师选择什么方式到达武夷山顶?你选这种方式到山顶的想法是什么?你所选这种方式到达山顶需要多少时间,怎样列式?

学生一听要帮老师出出主意,自然个个跃跃欲试,在自主探索中根据各自的兴趣设计出了如下方案:

①先坐汽车,然后坐缆车。理由:节省时间、舒服。可以列式:1/5+2/5。

②先坐汽车,然后爬山。理由:我们主要是到武夷山,路上不可花太多时间,所以先坐车;爬山既游览又可锻炼身体。可以列式:1/5+9/10。

③先骑自行车,后坐缆车。理由:路上骑车可观光,到山脚下时肯定有点累了,故坐缆车。可以列式:3/4+2/5。

④“骑车和爬山”。理由:游览武夷山目的就是观光和锻炼身体,如果坐汽车和缆车就没意义了,且我们这种方式省钱。可以列式:3/4+9/10。

由于教师富有创意地将原本枯燥的计算教学置于现实、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这样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激起学生对新知的学习热情,并在这种热情地驱使下产生一种迫切要求获取新知的欲望。学生立即积极主动地寻求登山方案,接下来探讨“异分母分数的计算”就变得极为主动有趣了。

二、动手操作,增强自主参与的意识

日本三博士指出:“如果要培养出智力开阔、头脑灵活的孩子,那就必须经常使他们做锻炼手指的活动,因为儿童的智慧是集中在手指尖上的。”我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摆一摆、量一量,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操作过程,使他们的手、眼、脑、口、耳多种感官并用,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學生在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规律或验证结论,不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教学《圆柱体的侧面积》时,教师分组让学生拿不同大小的圆柱形罐头,把外面贴的标签纸剪开,看看展开后是什么形状并进行讨论。有的学生沿直线剪开,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有的学生按斜线剪开,展开后是平行四边形等等。学生动手操作后认识到: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可以是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是平行四边形,他们的长(或底)与圆柱底面周长相等,宽与圆柱的高相等,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展开时是一个正方形。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得出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这样学生在操作实践过程中经历了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理解了圆柱体侧面积的概念,掌握了计算圆柱体侧面积的公式的主动建构。这样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剪一剪、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还使多角度灵活思维,学得更主动,也能促进学生不断地追求、探索和创新。实践证明,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致极高,自主参与的愿望更强了。

三、质疑问难,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的“舵手”,质疑既是学生参与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他们主体学习能力的一种表现。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对新知识主动地、多层次、多角度地提出问题,引爆学生思维的火花。如教学“比较2/3和3/4的大小”时,特级教师陈文明老师在学生学了用通分比较的方法后,他一改传统的做法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对于刚才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吗?”紧接着一位学生提出:“老师,不用通分能比较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因势利导,让全班同学开动脑筋,运用所学的知识想一想。学生积极地探讨、研究、总结,老师帮助归纳出以下几种比较方法:①同分母比较的方法;②同分子比较的方法;③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④看哪个分数和“1”比较接近。这样在教师的鼓励之下,学生质疑问难,再次燃起思维的火花,更积极地探究,从而归纳出了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分数大小比较的四种方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新知的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可见,如果学生学会了质疑,就犹如掌握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他们就会学得积极、主动,由被动接受的“容器”变成主动获取的“探索者”,获得终生受用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交流互动,分享自主学习的快乐

教学中的互动交流,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弥漫、充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心态的开放,意味着主体的凸显,意味着个性的张扬,意味着创造性的解放。当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后,交流的愿望特别强烈,迫切希望能把自己的学习成果与他人分享。这时我们要从学生需求出发,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给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同思共想、互说互议的过程中,全面深入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学习上互补,分享自主学习的成功经验。

例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我就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交流的平台:

①先让学生看图编题:“田里一共有13个玉米,被小熊摘了9个,你猜田里还剩几个玉米?”

②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3-9”。

③尝试计算。刚才同学们是从图中知道得数的,那如果没有图,又该怎么想13-9等于多少呢?你认为可以怎样算就怎样算。思考:还有其他算法吗?

④小组交流。你们小组有哪些不同的算法?你是怎么想的?

⑤全班交流。

生1: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算出来的,先拿出一捆(10支)和3支,要从中拿走9支,3支不够,我就把一捆解开,再拿走9支,剩下4支,所以13-9=4。

生2:我是从加法中想到的,因为9+4=13,所以13-9=4。

生3:我算了13-9,因为个位4减9不够减,所以我把13分成10和3,先算10-9=1,再算3+1=4。

生4:我是把9分3和6,那么13-9=13-3-6=4。

生5:我是这样想的,13-9,我可先算13-10=3,多减了1,就再加上1,1=3=4,所以13-9=4。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来计算,真了不起!那么请你们评一评,你觉得那种方法你最喜欢,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2种方法,因为我加法算起来很快,看到减法算式,我可以想到用加法算减法。

生:我喜欢生3的方法,他把十几减9变成了几加1,算起来很快,我觉得生1的方法有点麻烦,而且我们不可能老是把小棒带在身边。

师:每位同学都选择了自己的方法,下面就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计算下面两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4-9= ,11-9=

(反馈、激励)

从以上的交流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争着发言,交流自己的观点,用已有的经验大胆思维,寻求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在交流、评议的过程中学会互相帮助、互相欣赏,取长补短、相互启发,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五、实践运用,开放自主学习的空间

学习数学是为了用数学,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跳出教材、走出课堂,拓宽生活空间,引领学生投身现实世界,自觉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去发现、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題,同时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课后实践活动。

总之,“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是以发展学生主体性为目的的教学,它要求将教师“外部”指导转化为学生“内部”的能动活动,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全面地发展自己、提高自己。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出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海洋中积极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小学教学参考[J].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2008,(4).

猜你喜欢

自主提高效率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