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如何提升中职护生职业认同

2016-01-14刘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期
关键词:职业认同提升

刘华

摘要:职业发展离不开职业认同,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中职学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一线技术人才的艰巨任务,职业认同是职业人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护生是护理行业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培养他们的职业认同是素质培养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护理行业的现状是大部分中职护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护理工作,选择其他行业,造成临床护理从业人数显著下降,这将严重影响我国护理行业的发展。本文将从职业认同的定义及其重要性、提升护生职业认同的必要性、影响护生职业认同的因素、如何提升护生职业认同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为中职护生的职业教育提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提升;中职护生;职业认同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023-02

一、职业认同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1.定义。职业认同是个体对所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评价,是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1]。护生职业认同就是护生对将要从事的护理职业和目前护生身份的感知和体验维度;是对护士职业的看法和情感体验,是决定其职业行为倾向的心理状态[2]。

2.重要性。职业认同是职业人在职场中积极工作、克服困难、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心理基础,是职业人个体发展的内在动力。由此可见,护生职业认同水平的高低不仅会直接影响他们将来的工作表现,而且也会影响到护理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二、提升中职护生职业认同的必要性

1.提升职业认同,可以帮助中职护生明确学习目标、转变学习态度、提高学习主动性。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处于重要的发展时期,看到机遇的同时,也应正视存在的问题。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大部分是未考入高中的成绩中等偏下的初中毕业生,少部分是社会青年。这些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就不受老师和家长的重视,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低。绝大多数学生是因为中考失利或者家庭困难而选择就读中职学校;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家长害怕他们在社会上惹事生非,而被送到职业学校,家长的初衷只是希望让学校和教师管教孩子,孩子学习与否并不重要,目的只是混个文凭;也有一部分学生入学是为了学习一技之长,毕业后能顺利就业。

就中职护生而言,除了以上原因以外,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家长认为护理专业好找工作,适合女孩子,能学到一技之长,被迫选择卫校学习护理专业。因此他们大多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兴趣,课堂上反应麻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存在“老师,父母要我学”、“我为老师、父母学”这样的被动学习现象,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选择护理专业?为谁而学?毕业后做什么?对职业的不认同,严重影响了中职护生的学习主动性,导致学习成绩差,学习成绩又将影响他们对护士职业的认同。只有当护生从内心真正认可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才能明确学习目标,改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提升中职护生的职业认同,可以减少护理从业人员的流失,促进护理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在职业角色的转化过程中,如果缺乏职业认同,护生们就不会有目的、有意识地主动调整及重建其职业心理素质。这样的结果导致了护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就会动摇从事护士职业的理想和信念,表现为消极的职业态度,使得他们毕业后将不再选择护士职业,这不仅造成了护理人才的大量流失,而且严重影响了护生的自我发展及其潜能的发挥。然而,当护生对所从事护理事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态度和情感处于积极的、认可的状态时,必定对其今后在护理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3]。

三、影响护生职业认同的因素

1.性别因素。研究表明只有12.0%的男护生表示会把护理作为终身职业,72%的男护生表示不会终身从事护理工作[4];只有17.3%的男护生对护理专业感兴趣[5]。

2.选择志愿的方式不同。李斌等[6]研究发现,自愿选择就读护理专业者的职业态度评分,明显高于因家人意愿和调剂而被迫选择护理专业者。

3.年级因素。How kins等[7]研究发现,护生在受教育的不同阶段,他们会有不同的职业角色理解。在准备阶段,护生有着理想的职业角色评价;在毕业实习阶段,护生对职业角色的理解逐渐变得成熟起来,不再极端地用两极性的想法去看待专业角色,也不再按照自己的初衷去定义自己的职业。田云霞等[8]调查显示:低年级护生职业认同水平较高,进入高年级后,受到专业课程、社会因素、实习经历的影响,职业认同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李斌等[6]对不同年级护生职业态度的比较显示:各年级护生职业态度的总体情况呈下降趋势,低年级(一、二年级)护生的职业态度均分高于高年级(三、四、五年级)。王秋霞等[9]调查显示:护生职业认同感随实习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实习时间短的护生比实习时间长的护生职业认同感强。以上研究均说明低年级护生职业认同高于高年级护生,可以根据不同年级采取不同的职业认同培养方案。

4.家庭环境因素。田云霞等[8]调查结果显示:家庭经济收入高的护生与家庭经济收入低的护生对职业认同的态度不一,高收入家庭护生平比低收入家庭护生的职业认同水高,这可能是因为经济条件好的家庭看重护理工作的稳定性。

5.课程设置的影响。蔡春凤等[10]指出,学校教育对护士职业认同有明显的影响,他们认为影响护生职业态度的因素有:课程设置、学生选修的课程、学生时期的归属感和隔离感、学生投入学习的程度、合作性学习、师生关系等都可对个人的专业态度产生影响。因此,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核心性将会影响到护生的职业认同水平。

四、提升中职护生职业认同的措施

1.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升中职护生职业认同。(1)树立榜样,转变护生职业观念,增强护生职业责任感。可在教学中引入具有强烈职业认同感的护理工作者的传记,让护生学习、扮演、讲述“典型人物”的事迹,激励护生切身体验人物的职业心境,感受作为护理从业者的快乐与骄傲,从而提高护生的职业认同感。适时利用社会危机事件如大地震、严重的播散性传染病、暴恐事件等,宣传医务工作者的先进事迹,激发学生职业兴趣,增强学生职业责任感。(2)开展护士节系列活动,提高护生职业认同。邀请医院先进护理工作者给学生授帽;临床护士先进事迹报告会;播放护士职业经历的影像资料;护理技能大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辩论赛;护理礼仪展示等。通过这些活动,提升护生职业素养。(3)组织志愿者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助人的快乐,提高职业意识。组织学生到社区、养老院进行义诊;鼓励学生参加医院的服务患者志愿者活动。志愿者活动可以让学生体会职业价值,培养职业情感。

2.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学校教师需要加强自身修养,注意自己的举止和言行,通过饱满的职业情感,来提升护生对护理职业的理解、热忱、信念和爱[11]。在校教师、医院临床实习带教教师均应加强自身职业素养,把自己对护士职业的爱传递给学生,从而提升护生的职业热忱。

3.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家长对护士职业的认同。大量研究表明,家长对职业的认同程度常常影响学生对职业的认同。学校可以通过新生家长会、每学期一封信、班主任联系家长等方式,向家长传输护士理念,使家长从内心真正理解、认同护士职业。

4.调整课程设置。加强职业技能课程,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生职业自信心。澳大利亚Sunshine Coast大学提出在护理课程中增加护理技术展览、展现护理发展史播放护士职业经历的影像资料、邀请护理专家进行学术演讲、组织护生与护士现场交流等活动内容,引导护生积极的职业认同,以利于护理学科自身发展等论点。

参考文献:

[1]谷桂菊.医学心理学与医学伦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3-124.

[2]Simone K. Work identities of nurse:between caring and efficiency demands[J].Career Dev Int,2004,9(3):274-304.

[3]夏颖聃.中专实习护生的职业认同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4

[4]吴蓉,武江涛,安晓妤.男护生职业角色认同的质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3(22):2131-2133.

[5]程家娥,黄毅.男性护理大专生专业态度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6,21(12):68-69.

[6]李斌,刘革新.高等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态度及相关因素的调查[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7,43(4):350-356.

[7]H ow kins E. Ew ens A. How students experience professional socialization[J].Int J Nurs Stud,1999,36(1):41-49.

[8]田云霞,朱继红,张琳.宁夏护生职业认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2,27(1):69-70.

[9]王秋霞,沈云,熊自忠,等.护理实习生职业认同感对临床实践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0,14(2):237-239.

[10]蔡春凤,Marcia P. 国外护士职业社会化与职业认同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7,7(9):70-72.

[11]张春梅,等.国外护士职业认同的研究及启示[J].护理学报,2009,16(11B):5.

猜你喜欢

职业认同提升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如何提升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大学英语教师职业认同实证研究回顾201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