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达佩斯大饭店》叙事风格与美学特征

2016-01-12刘俊杰

电影文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美学特征

刘俊杰

[摘要]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是欧洲文艺美学与好莱坞娱乐精神的混合体,将欧洲古老的历史、文化、艺术、美学等融入好莱坞的娱乐精神包装在喜剧电影的外衣之下。作为韦斯·安德森的第八部电影长片,该片贯彻了韦斯安德森一贯的电影美学风格,在极致的镜头与画面之中进行着特立独行的电影语言表达。对于影片《布达佩斯大饭店》的解读,需要从电影的叙事风格和美学风格进行解析,才能对影片有一个完整的研究和理解。

[关键词]韦斯安德森;《布达佩斯大饭店》;叙事风格;美学特征

电影艺术发源于欧洲,依靠欧洲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创造了电影艺术厚重的艺术内涵,并以此衍生出丰富多彩的电影美学。美国好莱坞电影依靠自身电影工业制度和美国文化的强大吸纳力与包容性,将其他国家的历史与文化纳为己用,丰富自己的电影创作内容,并结合自身日益完善的电影创作理念与创作手法打造了一部部成功的经典影片。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正是体现了这种他国文化纳为己用,并利用自身的商业电影与娱乐精神打造与包装成为电影的好莱坞电影精神与创作手法。该片将欧洲的历史、文化及美学思想包裹在好莱坞传统喜剧电影的框架之下,展现出非凡的观众缘与艺术吸引力,仅在点映期间就展现出惊人的票房号召力。《布达佩斯大饭店》是好莱坞将创作题材与内容的触角伸向欧洲这一历史、文化、艺术的沃土的又一次成功的尝试,在传统好莱坞喜剧片的表现形式与叙事框架之下,表现了战争、人性、爱情等多重主题。韦斯安德森的电影艺术再次给予观众新奇的感官体验,因此对于该片的研究和解读需要从影片整体的叙事风格与美学特征入手,才能够有一个完整而全面的把握。

一、四层嵌套式叙事结构

虽然是好莱坞制作的美国电影,但是《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故事内容却是实实在在的欧洲故事,包含欧洲的历史、欧洲的艺术和欧洲的美学内涵。影片在嵌套式叙事结构之下,讲述了一段关于欧洲著名酒店主管的传奇经历。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的欧洲,跨越了和平年代与战争年代,将叙事空间集中在布达佩斯大饭店这一曾经有过十分辉煌时期的著名酒店当中,围绕着该酒店礼宾部主管古斯塔夫与酒店门童穆斯塔法在酒店当中的各种经历构成整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内容。

电影的叙事结构是构成电影的最基本的框架,即通过何种方式如何安排故事情节的先后顺序,如何通过情节安排的形式来突出故事的叙事重点。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根据其故事内容选择了一种加工过的传统叙事结构,利用回忆的形式,通过口述利用嵌套的形式在四层叙事结构之下完成了整个故事的讲述。该片将整个故事分为五个章节,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完成五个段落章节的故事讲述,其目的就是以一种类似小说书籍的章节安排形式讲述这段传奇历史,以凸显这段历史和故事的纪实性与传奇性。同时,影片使用的四层嵌套式叙事结构,采用了讲故事的模式实现故事的推进,在还原了故事的真实感的同时,也通过故事的讲述表明了故事的虚构成分。

第一层叙事是通过影片字幕以及演员的无声表演来完成叙事的。在影片的开始,一个戴着帽子的少女手中拿着一本名叫《布达佩斯大饭店》的粉红色书来到公园墓地的一座雕像前,雕像正是这本书的作者,在雕像上面挂满了各种酒店的房间钥匙,显示出这位作家几乎依靠《布达佩斯大饭店》这本书获得了最高的荣誉和读者的认可。女孩也朝圣般地在雕像上挂了一把酒店房间钥匙后,在雕像前翻开了这本书,而书上印刷的作者照片成为下一层叙事的主要场景。

第二层叙事是女孩手中拿着的《布达佩斯大饭店》的作者在镜头前娓娓道来,而叙事场景恰好是书中印刷的作者照片的同样场景。仿佛女孩在翻阅书籍时,就像作者在亲口讲述书中的故事。如此戏剧化的场景设置,使故事嵌入到了作家回忆录般的自述形式当中,消解了少女手中小说的不真实感,通过镜头对于作家照片的展示,将叙事主体位置交还给作家,将叙事人称变为以作家为主的第一人称。

第三层叙事是作家口中关于自己早年在布达佩斯大饭店疗养时的一段经历。时光回溯到1968年,由裘德·洛饰演的作家来到布达佩斯大饭店休养,此时的布达佩斯大饭店已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冷冷清清,设施陈旧,仅有几个零散的住客。对于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往日荣光,只能凭借墙上巨幅的壁画、挑高的宴会厅、大气的酒店大堂和占据山头的优越位置去感受并想象。无名作家在布达佩斯大饭店享受着难得的安静和自在,直到遇见了年迈的富翁穆斯塔法,聆听了一段关于布达佩斯大饭店的传奇故事。穆斯塔法几乎是主动地向无名作家讲述了这段辉煌的历史,在二人的晚餐中,一段传奇经历娓娓道来。

第四层叙事是年迈的穆斯塔法口中的传奇故事。当年穆斯塔法作为一名新来的门童,透过他的双眼,人们看到了传奇的布达佩斯酒店经理古斯塔夫先生的传奇一生。当年的布达佩斯大饭店是众多贵族富翁的聚集之地,门庭若市,而古斯塔夫先生正是这个酒店的灵魂人物,在他的管理和控制之下,布达佩斯大饭店有条不紊地走向了辉煌的巅峰时期。而这段传奇故事是从D夫人的意外死亡开始的。D夫人与古斯塔夫是亲密无间的好友和情人,在听到D夫人去世的消息后,古斯塔夫带着门童穆斯塔法前往D夫人的豪华宅邸,抵达后却听闻D夫人将价值连城的名画《苹果少年》赠与古斯塔夫,由此开启了一场D夫人的遗产争夺战。D夫人的长子德米特里为了争夺母亲留下来的遗产,包括价值连城的名画《苹果少年》,不惜陷害古斯塔夫入狱,并杀害了自己的管家和姐姐以及自己的律师。德米特里对于D夫人遗产绝对贪婪的占有欲是推动整段故事发展的直接动力。

第四层关于古斯塔夫的传奇经历的叙事内容是整部电影的核心故事内容,被分成五个章节,分别讲述了五段故事,这样的故事情节安排一方面让故事内容的安排更加清晰,另一方面也刚好吻合了第一层叙事中戴帽子少女手中的小说《布达佩斯大饭店》,正如小说内容的章节安排,电影也被看作是讲述小说故事的发声器,为观众依次讲述了小说中的故事。古斯塔夫与门童穆斯塔法将D夫人赠予的名画偷偷带回了布达佩斯大饭店,而尚未发现名画丢失的德米特里却担心自己无法继承母亲的庞大遗产,诬陷古斯塔夫谋杀了D夫人,致使古斯塔夫含冤入狱。含冤入狱的古斯塔夫在狱友的怂恿之下,萌生了越狱的念头,并在蛋糕店女孩阿加莎的帮助下,利用藏在蛋糕里的工具成功越狱。越狱后的古斯塔夫经历了一连串的逃亡,亲眼见证了D夫人的老管家被德米特里的杀手绞死,也在众人的帮助下找到了老管家藏在名画背后的第二份遗嘱,成功继承了D夫人留给他的全部遗产。然而,第四层关于布达佩斯大饭店主管古斯塔夫传奇故事的背景却是战争,从故事的开头战争悄然打响,再到故事结尾战争的混乱蔓延到了超然世外的布达佩斯大饭店,并且成为富翁的古斯塔夫也正是间接地由于战争而失去了生命。古斯塔夫将名画《苹果少年》和所有的遗产都留给了门童穆斯塔法,但是此时的穆斯塔法已经是孤身一人,心爱的妻子和孩子都因为当时的流行病而失去了生命。带着满满的关于布达佩斯大饭店、古斯塔夫和爱人阿加莎的回忆,守着巨大的物质财富,穆斯塔法度过了漫长的时光,守护着饭店。在战争结束后,饭店即将收归国有时,穆斯塔法用大量的财富换取了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所有权,虽然布达佩斯大饭店已经走向衰败,门可罗雀,但他依然用拥有的财富保证着饭店的运作,穆斯塔法对于饭店的执著与守候,正如对回忆与爱的守护,无法舍弃。

二、对怀尔德与刘别谦式喜剧美学风格的效仿

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是一部喜剧片,虽然全片对于色彩、构图等镜头语言和美术设计等艺术视觉效果达到了极致的追求,但是仍然是一部看似节奏奇特的喜剧电影。导演韦斯·安德森对于本片的拍摄灵感来自于喜剧大师比利·怀尔德和恩斯特·刘别谦的喜剧电影,几乎效仿了《你逃我也逃》与《街角的商店》两部电影的喜剧叙事节奏,片中的主人公快速而琐碎的行为节奏和步伐运动,是对紧张剧情的喜剧化消解。

20世纪美国的著名喜剧大师比利·怀尔德与恩斯特·刘别谦的电影至今已经影响了无数的电影人。二人的喜剧电影虽然有着不同的风格和技巧,但二人电影的共同点都是擅长以黑色电影为其喜剧电影的风格依托,擅长表现人性中的不完美和黑暗面,善于通过喜剧的形式揭露社会当中的种种问题,以反讽的形式指出社会问题的症结所在。尤其是恩斯特·刘别谦的电影对于战争与政治的讽刺是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所着力效仿与致敬的。刘别谦讽刺性喜剧电影充分发挥了喜剧电影的黑色幽默艺术,将战争对于人性的摧残与对人类生活的毁坏透过精准到位的演出充分给予了展示,从喜剧的角度表达了自己的反战思想。在喜剧大师怀尔德的电影当中,对于人性的复杂性的冷静而戏剧化的展示是其喜剧艺术美学风格的主要特征之一,在怀尔德眼中,人性的弱点与复杂性是天生存在的,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人没有十全十美的。这一点在《布达佩斯大饭店》当中也充分显示出来,古斯塔夫先生与门童穆斯塔法的行为不失荒谬和极端:偷盗名画、伙同越狱、杀死追杀他们的杀手等,古斯塔夫在一系列的困难当中显示出独特的性格魅力,积极乐观,不畏强暴。

在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当中,战争是笼罩在年迈的穆斯塔法娓娓道来的故事上的主色调,在影片的一开始,门童穆斯塔法取回的报纸头条是对于战争是否会打响的猜测。而古斯塔夫与穆斯塔法连夜乘坐火车前往D夫人的宅邸,在火车过境的途中,穆斯塔法由于身份问题被刁难,而古斯塔夫出于内心的善良、正直,一度与纠缠的士兵发生肢体冲突,好在警官亨克尔斯认出了古斯塔夫是布达佩斯大饭店的主管才化解了整个危机,而警官的母亲正是布达佩斯大酒店的常客。可以说,古斯塔夫在列车上对于穆斯塔法的搭救是源自内心的正直和人道主义精神,而警官对于古斯塔夫二人的搭救是源自于古斯塔夫在酒店对其母亲的服务与关怀。当战争的硝烟弥漫了人们的眼睛,只有对于人性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才能真正将彼此解救。

影片《布达佩斯大饭店》将战争留给人们的创痛掩埋于嬉笑的喜剧情节之下。穆斯塔法正是由于战争失去了家人而被迫背井离乡,跨越国境来到布达佩斯大饭店躲避战争的硝烟,正直善良的饭店主管古斯塔夫最终得知他的身世,将他看作自己的家人,而不仅仅是一名自己所看重的饭店门童学徒。可以说,影片不仅利用喜剧消解了战争的残酷性,也利用喜剧放大了战争之中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在影片的结尾,讽刺性喜剧性达到了高潮,古斯塔夫同样与穆斯塔法身处列车之上穿越国境,只不过这次同行的还有阿加莎,同样是经历了边境线警察检查身份证,但这次古斯塔夫却没有那么幸运,在维护穆斯塔法的过程中不幸被边境线警察击毙。在战争面前,古斯塔夫如同一名殉道士,在维护人权与尊重人性的路上倒下。在整个传奇故事当中,古斯塔夫不仅教穆斯塔法酒店服务的点点滴滴,更重要的是,他将正直、善良的为人品格教给了穆斯塔法。他教会穆斯塔法不畏强暴、勇于抗争,这也是影片中最为闪亮的人性光辉所在。

三、美学特征及作用

导演韦斯·安德森在《布达佩斯大饭店》当中依然沿用了自己的电影美学风格,对于故事发生的主要空间布达佩斯大饭店以一种近乎童话般的艺术展现。布达佩斯大饭店处于山顶,周围的山峦被艺术地处理成童话般的场景,用水粉画的色彩和笔触描绘出布达佩斯大饭店周围的景致和饭店本身的色彩轮廓。这种处理方式也是为了凸显饭店作为当时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的世外桃源与避世之感。而饭店内部的装修和美术设计以及人物服装设计等,又突出表现了旧时代欧洲繁盛时期的奢华与审美,在各种饱满的色彩的视觉冲击之下,让人感受到犹如欧洲文艺复兴般的审美体验。一方面,导演韦斯·安德森是出于对欧洲旧时代艺术之美的热爱与表现;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战争的破坏力之广泛与强大,战争摧毁的不仅是人的生命和人性,也将艺术文明无情地摧毁。韦斯·安德森从电影艺术美学的表现上侧面烘托了反战主题。

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用一种童话故事般的美学表现形式展现了古斯塔夫的传奇经历,水粉画般的色彩使用营造了饭店和人物超越现实的艺术美感,也消解了战争的灰暗色彩。只有在影片结尾处,古斯塔夫再次带领穆斯塔法乘坐过境列车时,画面处理成为黑白色,暗示了古斯塔夫生命的即将消亡和布达佩斯大饭店辉煌时代的即将终结。

[参考文献]

[1][法]弗朗西斯·瓦努瓦.书面叙事·电影叙事[M].王文融,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王永收.讲述还是建构:叙述者问题与电影叙事的理论模式[J].求索,2013(12) .

[3]戴维·波德维尔.电影理论和实践[J].木凡,译.电影艺术,1989(05).

猜你喜欢

美学特征
汉族传统民间歌曲创作的美学特征
审美课堂: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样态
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与现代审美变迁浅论
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美学规划探析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