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冈特色农产品营销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

2016-01-12陈芳王战平马迎霜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24期
关键词:特色农产品评价指标对策

陈芳 王战平 马迎霜

摘要:在总结归纳黄冈特色农产品营销力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构建黄冈特色农产品营销力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以罗田板栗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提出提升黄冈特色农产品营销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特色农产品;营销力;评价指标;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24-6431-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24.086

Abstract: Based on summarizing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marketing force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Huanggang, the evaluation model for marketing force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Huanggang was established, using AHP to determine the weight of evaluation indicators. Taking Luotian chestnuts as an example,using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evaluation model. Finally the countermeasures to enhance the marketing force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Huanggang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marketing force; evaluation indicators; countermeasures

“营销力”的概念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以来,已受到企业管理者和学术研究者广泛关注。国外学者将农产品营销力定义为:农产品生产组织或企业根据市场营销环境和自身资源条件,通过系统的营销努力在市场上获得比较优势,创造顾客价值,达成互利交换,实现农产品生产组织及相关利益方目标的能力[1]。国内学者主要从营销能力、营销的强度或力度两个方面理解和研究营销力。在总结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将农产品营销力界定为:组织在农产品营销过程中,获得消费者认可的营销活动和营销行为能力。黄冈是农业大市,特色农产品品牌众多。特色农产品营销力的提升对于黄冈早日实现“四个大别山”的奋斗目标和“双强双兴”战略,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本研究拟通过研究当前形势下黄冈特色农产品营销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升黄冈特色农产品营销力的政策建议。

1 黄冈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现状

黄冈市地处大别山南麓,素有“蚕吐丝、蜂酿蜜、树结油”之称。黄冈南部沿江湖区盛产山药、大蒜、萝卜、辣椒、莲藕、酒等;北部山区盛产板栗、粉丝、药材、茶叶、桔梗、花生、甜柿、晒烟,其中,有蕲春四宝(蕲艾、蕲龟、蕲蛇、蕲竹),还有自古以来就是朝廷贡品的“黄团”、“蕲门”茶叶等。目前,黄冈市已确立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五带十区”特色农产品区域发展布局。“五带”分别为:大别山南麓板粟产业带、沿江“三水”(水产、水禽、水生植物)产业带、沿江双低油菜产业带、沿江林业产业带、柳界公路沿线优质稻产业带[2]。“十区”包含了蚕桑、山野菜、三元猪、优质奶牛、优质茶、优质蜂产品、中药材、红薯、花生和蔬菜等产品的加工生产区。

近年来,黄冈抓住发展“大别山试验区”的发展机遇,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已初具规模,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罗田板栗的产量为全国第一,英山茶叶产量为全省第一。

2 黄冈特色农产品营销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特色农产品与一般农产品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具有公共属性,它是区域内政府、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牵头带动农户共同打造的体现特定区域的价值和文化,是众多力量的综合体现。因此,应本着系统性、动态性、多元性的原则构建特色农产品评价指标体系。黄冈特色农产品的营销力主要由营销战略、营销战术、营销执行、营销绩效4种基本力量构成。在参照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结合黄冈特色农产品的特点建立了营销力评价指标体系(图1)。

2.2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本研究依据黄冈特色农产品营销力评价指标体系和层次分析法(AHP)的理论,构建黄冈特色农产品营销力评价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的专用计算工具yaahp计算出各层单排序的权重(表1)。

3 营销力评价实证分析——以罗田板栗为例

3.1 罗田板栗产业发展现状

罗田县是中国板栗生产大县,素有“中国板栗之乡”的美誉。罗田板栗现已成为罗田县强县富民的重要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罗田板栗产业发展情况见表2。表中数据来自2010 — 2012年《黄冈统计年鉴》和2010 — 2013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

目前,罗田已建成了8个板栗专业市场,是南方最大的板栗集散地和交易中心。罗田板栗已基本上形成了“巩固南方市场、占领北方市场、开拓欧洲市场、打进国际市场”的市场格局。随着罗田板栗的产业化发展,罗田板栗的产量和销售收入在不断扩大,销售渠道逐步完善,品牌意识逐步强化。罗田板栗已注册了“罗甜”牌板栗商标,进一步提高了罗田板栗的知名度。

3.2 罗田板栗的营销力评价

本研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罗田板栗的营销力进行评价,具体评价步骤如下:

3.2.1 确定营销力模糊综合评价因素集和评价备择集 把罗田板栗的营销力分成4个互不相交的子集,构建起目标层因素集和各准则层的因素集U=(U1,U2,U3,U4);U1=(U11,U12,U13);U2=(U21,U22,U23,U24,U25,U26);U3=(U31,U32,U33);U4=(U41,U42,U43)。在评价过程中,采用五级等级评语集作为评价等级,各等级标准采用百分制,规定优秀为(90,100),良好为(80,90),中等为(70,80),一般为(50,70),差为(0,50)。评语集V={V1,V2,V3,V4,V5}={优秀,良好,中等,一般,差}={95,85,75,60,25}。

3.2.2 收集整理评价数据 于2011 — 2013年“罗田板栗节”期间实地调查罗田板栗的生产、销售情况。每年邀请10位专家(包括罗田板栗的经销商、销售员及龙头企业的相关领导)对罗田板栗营销力指标层各要素进行模糊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整理,进行隶属度计算后,得到罗田板栗2011 — 2013年模糊关系矩阵,其中2013年模糊关系矩阵见表3。

3.2.3 计算评价结果 根据以上模糊关系矩阵,结合表1中指标的权重,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罗田板栗2013年营销力评价结果,计算过程如下:

由此可知,2011年罗田板栗的营销力处于中等,2012年良好、2013年为良好,2013年比2012年略有提升。

3.2.4 评价结果分析 由表1可知,影响黄冈特色农产品营销力的首要因素为品牌传播力。根据《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2011 — 2013年罗田板栗的品牌价值逐步提升,与实例分析中罗田板栗2011 — 2013年的营销力评价结果变化趋势一致。此外,2011 — 2013年罗田板栗的种植面积、产量和销售收入的变化也符合这一趋势,说明本研究提出的黄冈特色农产品营销力评价模型具有可行性,对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3 实证分析结论

黄冈特色农产品评价指标体系对黄冈市当前的特色农产品发展情况是适用的,但黄冈有很多县级特色农产品的经营发展还没走上正轨,在进行营销力评价时评价指标还得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修订。如,团风苦荆茶、黄梅青虾、武穴佛手山药,这些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企业的规范化经营刚刚起步,要获得相对公正的营销绩效力评价是相当困难的。“顾客满意度”这项指标就不适用于这些特色农产品,并且对于这类产品营销力的评价,应该把“产品质量水平”的权重提高。

4 提升黄冈特色农产品营销力的对策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认为提升黄冈特色农产品营销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大力发展龙头企业

黄冈市百户特色农产品龙头企业中,有24户的年产值或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下,有76户的固定资产在1 000万元以下;按产业规模及其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来衡量,难以完全代表各地的农业特色,更无法形成全市的合力和拳头[2]。黄冈应在特色农产品板块核心基地提升壮大一批、培育发展一批、引进嫁接一批龙头企业,加强基地与农户、企业间的合作,实现基地与企业的有效对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引进、示范、推广新产品新技术等方面的示范作用[3]。

4.2 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广与运作

黄冈虽然特色农产品众多,但很多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不高,存在着“有产品无精品、有名声无名牌”的现象。要依靠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多元市场主体打造品牌,依靠诚信、创新和责任经营品牌,依靠整合小、散、杂、弱来做大品牌,依靠落实政策资金扶持品牌,依靠良好的市场法制环境保护品牌。一方面,政府要拿出专项奖金,先在省内,后到国内,再到国际,逐步扩大宣传覆盖面。在电视、广播、报纸、牌匾、网络上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鼓励有规模、有实力的特色农产品企业参加有影响的全国、全省产品评比活动和展销会、博览会。通过板栗节、药材节、休闲农业采摘节等传统节会,打造富黄冈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推广模式。另一方面,要注重品牌文化建设。如英山茶叶,可将茶文化与毕升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相结合,建设茶文化设施,丰富茶文化内涵,提高英山茶叶的文化品位[4]。通过文化与产业的对接,使特色农产品产业与文化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促进特色农产品品牌经济的发展。

4.3 建设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黄冈很多特色农产品出产地较分散,大部分位于农村,不具备有组织的、完善的销售网络体系。目前各地少数单独开展网络销售的企业或生产者已采取了在C2C网站开网店或到企业黄页免费发布公司信息等简单的手段,但由于没有专业营销,普遍收效不佳。很多特色农产品,如茶叶、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虽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长时间“养在深闺人未识”。应鼓励和引导特色农产品龙头企业创新转型,通过开发和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特色农产品销售模式,不断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

4.4 加快建立特色农产品物流体系

黄冈特色农产品市场已初步形成了批发市场和个体零售相结合的流通体系,但现有的流通体系只能满足部分区域市场的需求,市场覆盖范围有限,未能将特色农产品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其营销力。要加大投资力度,建立特色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通过准确、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国内和国际的农产品市场信息,实现特色农产品配送的信息化和专业化,提升黄冈特色农产品流通的档次和规模[5]。

参考文献:

[1] 柳思维.农产品营销力影响因素模型与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10(2):134-137.

[2] 郭红霞.发展黄冈特色农产品物流业的SWOT分析[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88-91.

[3] 邓庆海.发展特色农业的思考——兼谈西部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J].农产品加工,2005(5):60-62.

[4] 安 哲.英山县茶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茶世界,2013(7):38-43.

[5] 李海平.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特色农产品营销探究[J]. 电子测试,2013(22):106-107.

猜你喜欢

特色农产品评价指标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互联网+”特色农产品电商冷链标准化研究
特色农产品出口贸易如何拓展国际市场
基于电商平台的特色农产品营销策略探究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