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驻村干部扶贫日志

2016-01-11

当代人 2016年11期
关键词:五保户大田工作组

倒春寒

相洪奇

2016年5月25日   星期三   阴

都五月末了,晚上还是很凉,真正的倒春寒呀!殊不知,此时的倒春寒,暗藏杀机。

今天上午与村干部李凤城、周树生察看、了解了今年杏扁遭灾减产的事情。4月17日晚一场小雪,5月16日晚突然降温,致使正在开花的杏树冻伤,严重影响了结果儿。村前往南的杏树好一些,山坡前的损失也不大。受灾最严重的是村子东部和东北部的大面积杏树,所涉农户八十多户,预计今年减少收入近八十万元,也就是说减产减收一半。要知道,杏扁种植是大田洼的主导产业,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多年了,倒春寒一直是杏扁种植的天敌。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技术人员。

今晚上网搜索发现,陕西农业大学研发出一种自动喷雾装置,根据天气预报,适时放置在杏树下,一旦气温降到零度,便自动打开装置,改变小气候,可预防灾害。此项成果已申请专利,正在陕西黄土高坡杏农中推广。

于是就想,今年秋后去考察一下,看看是否适用于大田洼。增收不易,如果能够保证不减产,岂不是利农、惠农的善事一件?

查看五保户危房

相洪奇

2016年7月12日   星期二   雨

雨还在下。

二十多天没下雨了,这回,庄稼可以喝个饱了。可是,那几户住在窑洞里的五保户情况怎么样呢?

早上6点多,没顾上吃早饭,便跟村干部徐清河、李凤城、岳利兵一起,从西堡到东堡,开始察看大田洼村的4户五保户。全村共12户五保户,这几户房子要差些。

先来到李向俊家。人还没出来,大小3条狗已经叫唤个不停。院子很大,高高的土墙,窑洞已经破败。老汉住的改造房,今年新加了一层彩钢瓦。“不漏,不漏。没事儿,放心吧!”他的话,更像是对我们的慰藉。

74岁的岳前还住在加固改造过的窑洞里。进门的屋顶上有些洇水,面积不小。大家立即安排人帮他收拾,搬到旁边的瓦房里去。村干部告诉我,瓦房漏一点儿没事,就像我们住的村委会漏雨一样,起码不会有问题。但是,窑洞如果长时间洇水,个别地方有塌的可能,不能将就。这就是经验。“还有啥事儿?早说话,早联系。”“记住,先别回窑洞住了。”这老汉跟智障儿子相依为命,不爱收拾,家里乱得很。

村里的路真是不好走,泥泞不堪,积水又多。他们几个穿了雨鞋,我没有。苦了这双山地鞋。

最后来到村子东边一户大院,门锁着,村主任从西墙豁口处,拨开树枝进了院。支书去邻居家借了手电筒。因为口音重,听了几遍,我终于“闹机密”了,房子里有故事:里面住的是一个精神病人,铁链子锁着,叫宁中四。老主任说:“这个汉子49岁,精神失常多年了,全身毛发,你最好别去看,挺吓人的。”

我还是决定跟村干部一起进屋看看。大家拿手电仔细察看了三间房子,倒是没有漏的地方。今年给他盖好的房子就在旁边,过一段时间就能搬进去了。

村子大,居住分散,转完这几户已经10点多了。看完后我感触很深,与大多数农户比起来,这些五保户更是艰难。美丽乡村建设就要拉开序幕了,规划中的养老院看来很有必要,全村12户五保户如果能集中安顿下来,心里也就踏实多了。

大田洼的早晨

康建平

2016年5月10日   星期二   晴

早晨五时许,大田洼村委会西侧的田野里泛起一层白色的雾气,雾气贴着地皮慢慢滚动着,空气中飘荡着淡淡的泥香,对于农家来说,这种香味是最醇香的,是粮食的味道,也是瓜果的芬芳。

青草疯长,几天之间,就蔓延至田间陌上和小路两旁,如果不是因了水泥马路的原因,一定会爬到路上,我想“霸道”这个词就应该是这样出现的。阳原雨水缺少,今年来得却也及时恰当,一场雨不需要太大,就能让这一片黄土高原心满意足,湿湿的地面,要过一两天才能干爽下来。

我一大早到地里查看了杏树,主要是看枝上挂果的情况。4月17日晚上那场小雪的影响真是不小,有的杏果长势良好,有的却不尽人意,好在这场雨很有人情味儿,但愿今年的玉米、黍子、小米能有一个好收成。

北方的太阳明晃晃地刺人眼目,绿色在阳光下翠绿翠绿的,让人心情大好,又是一个清爽天,我们没有理由不高兴。这种天气,来到这个夏天,想想就会开心,就会把微笑堆在脸上。

向北看,桑干河上也蒸腾起纯白色的水雾,证明大地对这场雨的呼应,雾起若烟,覆盖着田地表层下的种子,种子会因为雨水而发芽、拱土,势不可挡地生长,希望就在原野,就在心中。

一只野兔子奔跑出来,它看到太阳也会兴奋,感受到湿润的泥土和雾气弥漫的空气也会激动,最让它上心的是那些带着露珠的嫩嫩的草儿,青葱干净且肥美,咀嚼有味,绿汁若滴,那叫一个甘甜!

太阳升起老高了,鸟儿们也飞起来,天空上的翅膀很自由,很让人羡慕,飞翔是梦,飞翔是美妙的歌儿,人做不到,只能用心想一想。 到地里溜达一圈儿,身上就有满满的轻松,一吐为快,气之不滞,神清气爽,这样的早晨,真好。

中心学校的孩子们

李晓宇

2016年4月26日   星期二   小雨

“老师,老师,您什么时候还來?”

“老师,老师,您一定还给我们上课啊!”

“老师,老师,我们等着您啊!”

这是我离开大田洼中心学校时,听到最多的话。从班门口到院外,再到学校门口的栏杆前,一双双渴望而纯净的眼睛望着我。一转身,湿润的眼眶再也忍不住掉下泪来,心中拥有无限感慨。

大田洼村村委会隔壁就是大田洼乡的中心学校,由于驻村前期工作繁杂,很长时间只是在外略观未进,感觉孩子不多,院落倒是整洁干净。直到四月的一天得空儿,我们一行三人前往拜访,见到了学校的张校长,聊起了学校,聊到了孩子们,勾起了我们心中的情愫。

2014年,张校长来到大田洼之初,校舍基础不错,路面却全是土路,一到下雨天满是泥泞,孩子们跑起来一身泥。张校长想尽一切办法到县里化缘寻求资金,把学校的路面全部硬化,为孩子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紧接着又发现了新的问题,乡里就这一所小学,张家沟、朝阳沟、大井头等村离得远,孩子吃住都要在学校。家长给孩子的生活费平均每天五六块钱,孩子们就在学校的小卖部买点辣条之类的小零食当饭,吃方便面都是一种奢侈。学校没有食堂该怎么办?校长找到了小卖部的大姐说,这些垃圾食品不能再让孩子们吃了,长期下去会毁了身体。大姐也很为难,这些东西是不好,可也是花钱进来的,就想着能不能卖完再说。一次升旗仪式结束后,校长用自己的工资买下了小卖部的全部零食,并当着全校师生的面烧毁了。终于,食堂盖起来了,身体残疾的小卖部的大姐重回学校,给孩子们做饭,一举两得的好事,真心为大田洼能有这样的校长而感动和自豪。

张校长得知我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真诚地约我在扶贫工作不忙的情况下,能安排时间给孩子们上课,我立刻应允了下来。利用回石家庄的时间,我采购了彩纸、皱纹纸、剪刀、胶棒等美术用品以及皮筋、跳绳、毽子、足球、扇子、花球等体育、舞蹈用品。只要有时间,我就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常对孩子们说,现在的生活暂时无法完全改变,但是正走在改变的路上!大田洼的未来要靠你们,靠你们用知识去改变!

这里的孩子们让我永远难忘,淳朴的心灵,亲善的举动,让我在不经意间常常收获感动。那一个个的小脸蛋儿,和那些充满好奇、闪烁着智慧的黑眼睛,早已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可以说,经历了这样的生活,才知道其中的快乐。真诚地感谢扶贫的这段岁月,让我拥有了独特的生活体验,我将永远把这段生命经历当做瑰宝,珍藏在记忆深处。

墁坡村的吃水问题

郝建文

2016年6月22日   星期三   阴

下午,李新组长忙完修改扶贫项目申报的事后,我们俩步行一小时去了墁坡村,这是我们第六次去墁坡了。

在村口山坡上,看到谷场有正加工肥料的村民,拍了些照片,准备往回返时,突然看到一村妇从谷场南侧山沟里的小路上挑着水经过,便赶紧抓拍。村妇发现了我们,放下扁担,冲着我俩便喊:“帮帮我们吧,解决水吧,要不就让我们搬走吧,搬到哪儿都行。”停了一会儿,又喊道:“你们下来看看吧,看看我们喝的水。”

我和李新组长从坡上的小路朝村妇走了过去。

桶里的水并不满,而且还很浑浊。她带着我们朝井走去,到了井旁,便跪在那儿,拿起一根木棍就往下捅,然后拿上来让我们看。她说,等了半天才打了这么点儿水,从木棍上的水痕迹看,水深还不到一尺。

我仔细观察,那些水都是从石头缝里渗出来集在一起的。我们问她,村东深沟里不是有蓄水池吗?村民们不都是在那儿用驴驮水吗?你为什么不去那儿弄水?这里这么脏的水能喝吗?

她说,路太远,家里没有驴,不能到东沟里驮水。

突然,她激动地说:“我家老头儿,在六年前的冬天,為了找驴驮水用的木架子木料,给冻死了。他死后,家里养不起驴,把驴卖了,我只能到这儿来挑水,这儿离村子近,路也好走一些。”

我们问她:“我们曾走访过一些村民,大多数人不愿意搬迁,担心搬走了没有地,不能生存,你不怕吗?”

她说:“别人能活,我也能活,我可以扫大街,可以到饭馆儿洗碗。”

临离开时,我问她:“你知道我们是干什么的吗?”

“不知道,我看你们不是这儿的人,我就喊。”我告诉她,我们是驻村工作组的,村里水的事,已经申报了项目,正在等着批,即使项目批不下来,我们也会想办法解决。

她的喊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是非常无助的,听了真让人难过。

羊倌学艺

陈晔

2016年8月10日   星期三   多云

大田洼乡大井头村的羊倌徐照军今年56岁,别看他文化不高,却是村里的“文化人”和“大能人”。除了放羊种地,还会修理电器,谁家的电器出了故障,或者需要安装调试,都要“请”他出面。

村里来了工作组,他有了新的事情做。正月里,他带着工作组入户调研,一户户地走,帮着工作组了解情况。工作组有专业搞摄影的,一直挎着单反相机,不停地照相。他在电影电视里见过记者这样,生活中还是第一次。工作组进村一段时间后,将拍摄的照片做成了两块橱窗,在村委会院内和屋内展览。村民看到身边的人和自己能够走上墙,照得还那么好,纷纷说,“这像可照好了!”徐照军看在眼里,“痒”在心里,想着摸摸,又怕给人家弄坏了。

想学摄影的想法在他心里盘桓了许久。有一天,他鼓足了勇气。工作组同志爽快地答应了,立即把照相机挎在他脖子上,告诉他相机的基本知识和拍摄技巧。徐照军懂一点儿电器知识,被老师一点拨,就“快速入门”,对相机和照相有了初步的概念。

村里用了十几年的水井坏了,工作组出钱买了水泵、管子,十几个人连夜抢修。在这次抢修过程中,徐照军也实际演练了一把摄影,当了一次“随军记者”,拍摄下为村民供水的镜头。最初几张角度不好,不是逆光,就是把人拍到取景器外。在老师的指点下,他调整焦距和角度,拍出了几张满意的照片。徐照军拍摄的《水到村民家,村民喜笑颜开》的照片被扶贫工作组所在单位网站“发表”。

羊倌一下子成了摄影家。

扶贫工作组的到来,给大井头村带来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尤其是让村民们接触到外界的新东西,羊倌不仅牧羊,还学到了新手艺——摄影。单反相机暂时买不起,但是他的智能手机有这个功能,他可以在放羊的时候随时拍摄美景,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猜你喜欢

五保户大田工作组
一瓶水的微笑
省事神器神奇的Excel工作组
农村五保户供养方式对心理的影响
浅析农村“五保户”供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大田的担忧
大田的担忧
FIFA解散反种族歧视工作组
团中央青农部派工作组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