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CL视角下高校双语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与增强策略

2016-01-09李轶吉生保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22期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学资源

李轶++吉生保

摘 要 基于问卷调查,对C大学本科双语教学现状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双语教学效果的三大影响因素,反映出SCL视角下双语教学的实践障碍。基于此,增强双语教学效果不仅应改革客观教学资源,还应转变教学双方的主观理念,加强对教学主体的合理引导。

关键词 双语教学;SCL;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2-0077-04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of Colleges Bi-

lingual Teaching from Perspective of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LI Yi, JI Shengbao

Abstract The factor analysis for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from University C shows thre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ilingual teaching efficiency which reflected a series of practical problems. Therefore, the SCL-oriented bilingual teaching reform should focus on not only the teaching resources but also how to change the teaching concepts to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for the students.

Key words bilingual teaching; SCL; teaching resources

1 前言

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重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切实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1]。高校的双语教学作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手段,自2001年开始被国内高校逐步引入专业课教学中。但相比国外高校,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双语教育教学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基础上仍存在很大的改革空间。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提出“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SCL)作为本科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这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2]。就大学本科阶段的双语教学改革而言,近年来国内文献在教学经验、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探讨,但是对于学生视角下双语教学的影响因素、实践障碍和提升策略仍有待深入研究。

2 “以学生为中心”(SCL)的内涵

SCL(Student-Centered Learning)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新范式,强调教学重心从教师传授知识向学生自主发现和创造知识转变,由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于1952年首次提出并应用到本科教育层面[2]。本质上,SCL的大学教育不是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而是基于学校行为的教育理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在教学目标上,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意愿、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和全面发展。在教学原则上,美国心理学会列举14项原则,包括知识建构、战略性思维、高阶思考等。总体而言,SCL的本科教学改革要求学校、教师、学生各个主体通过整体性改变和多层面协调配合才能实现。

3 SCL视角下双语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实践障碍

调查目的及思路 一般而言,高校双语教学的改革策略通常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外部教学资源。但是,教学管理者提出的这些改革方案是否和学生的客观需求相匹配?站在学生视角,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实践中存在哪些障碍?为回答这些问题,本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C大学的双语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C大学是国内较早提倡和推行双语教学的重点大学之一,授课对象广泛,对其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调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调查问卷的设计 本次调查以C大学开设的三门双语课程为载体,调查对象涉及五个学院八个专业的学生。调查问卷采用匿名填写的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181份,实际回收180份,回收率99.4%。其中有效问卷156份,有效率86.7%。问卷共设计23题,调查内容分为三个层面10个维度,分别是教师因素(包括教学内容、教师水平、教学态度、教学资源)、学生因素(包括课程认知、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以及师生互动因素(包括专业取向、心理预期、教与学的方法)。题目形式除一题为开放性问题外,其余均为选择题,每题选项按照由低到高五项指标来测量。

统计结果

1)信度分析。利用SPSS17.0对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进行初步信度分析,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32(见表1)。删除第17题(Q17为开放性题目)后,信度提高为0.944(见表1),说明调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很高,可以利用此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2)效度分析。根据SPSS17.0的KMO和Bartletts Test(见表2),问卷结构效度很好,适合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课程教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3)因子分析。针对调查问卷中的22个问题进行方差贡献率检验,提取载荷量较高的三个公因子,其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68.985%,说明提取的公因子能够较好地代表原始统计信息并说明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进一步,对初始因子矩阵按照最大方差法进行正交旋转,根据因子载荷量大于0.5的原则进行归类,最终确定三个公因子,即教师可控因素、学生可控因素、师生共同控制因素(详见表3)。

其中,第一公因子的内容涉及双语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师水平、教学态度及教学资源,因此可以命名为教师可控因素;第二公因子的内容包括对双语课程的接纳认知、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可以命名为学生可控因素;第三公因子涉及双语教学的专业针对性、心理预期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可以命名为师生共同控制因素。据此,下面详细分析双语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实践障碍。endprint

SCL视角下双语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实践障碍

1)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

首先,教师可控因素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最重要因素(特征值为9.658,方差贡献率为43.899%),即增强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首先要有合格的教师。具体而言,学生认为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具有前瞻性、综合性,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分析能力;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鲜明的教学特色;教师的教学态度应非常认真,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教师采用的教学资源应先进、充足、及时并且多样化。

第二,次要影响因素源自学生自身,即要有合格的学生(特征值为3.618,方差贡献率为16.447%)。学生认为自己对双语课程的认知接纳程度越高,学习态度越认真,学习效果越显著,则教学效果越好。

第三,最后一个影响因素来自师生双方(特征值为1.901,方差贡献率为8.64%),主要是指教学难度的设定越具有专业针对性,教学双方对课程的心理预期越理性,教学方法的选择越具互动性,则教学效果越好。

2)实践障碍。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常规的教学改革方案与学生的客观需求是基本匹配的,但深入剖析调查结果发现,目前的双语教学实践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仍存在障碍。

首先,学生对“以教师为中心”仍有心理依赖性。调查结果中,“教师可控因素”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最重要因素。这一方面反映出SCL的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控制和引导,另一方面也表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意识仍停留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阶段。问卷统计结果显示,近50%的学生认为师讲生听的“讲授法”是最适合双语课程的教学方法,说明相当多的学生仍然认为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发起者和教学内容的制定者,自己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方向是相背离的。

其次,学生主观意愿与客观行为不匹配。调查结果中,学生把“学生可控因素”排在影响教学效果的第二位,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坚信良好的学习态度、课程认知和学习效果对增强教学效果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实际调查显示,虽然78%的学生表示对双语课程有较大兴趣,但只有12%的学生认为自己实际的学习行为非常认真,4%的学生认为学习效果非常好。这说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客观行为并不匹配,其自主学习的意识需要更有效的激发,而行为需要合理的媒介来引导,才能真正提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效果。

第三,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教师的教学意愿不一致。尽管很多文献都提出要构建双语课程教学的互动体系和模式并给出相关建议,但实际调查显示,学生对于师生互动因素对教学效果影响的重视程度是最低的。已有文献也曾表明仅有少数学生认为能够和教师在课堂上互动交流、彼此启发,而大多数人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并不高[3]。究其根源,是因为师生间缺乏足够有效的交流沟通。比如,63%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的最大难点是课程内容,而教师认为最大难点在于双语教学的形式;教师认为学生更偏好案例、讨论形式的互动教学方法,但实际上50%的学生希望以“讲授法”为主体。因此,师生间及时有效的沟通是双语教学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前提。

基于此,“以学生为中心”的双语教学改革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学内容等客观教学资源方面的转变,而应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三大影响因素中重视加强引导师生双方转变教学理念,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各类问题。

4 SCL导向下双语教学效果的优化增强策略

教师可控因素的改革

1)主观层面——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实质上涉及两种变革:一是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变;二是教学模式等客观教学环境的转变[4]。而第二种变革的核心就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这也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起点。具体而言,教师应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是向学生提供学习服务,而非展示教师个人的学术权威和思想控制,不能要求学生“唯师是听”;教师对课堂教学进程的不可预测性以及来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碰撞冲击应该接纳、鼓励和引导,而非回避和压制。

2)客观层面——教师应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等多个方面。

首先,教学内容由教师确定,但内容的习得要在师生双方的智慧博弈中完成。关于教学内容的选取,要从“教材”向“前沿”转变,从“固定封闭”向“灵活开放”转变。

其次,教学流程由学生发起和进行,方向由教师来控制和引导。教师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应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遵循学生自主学习的规律,着力于控制教学方向和关注学习效果。

再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SCL的教学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即只要适合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有利于激发和引导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采用任何教学法都是合理的。比如目前在双语教学中,案例教学、问题导向型教学、对话教学、学生合作学习、小组报告、体验式学习、实地研究等都是行之有效、可以参考的教学方法。基于此,SCL的教学也并非一定要取消“讲授法”[5]。

学生可控因素的改革 双语教学实现SCL的途径具有多元性,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所在,而自主学习意识又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原动力。

1)认知自我、树立目标。前述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双语课程有较高的自主学习意愿,但客观努力程度较低。这说明学生对SCL教学过程中的自我角色认知不清、学习动力不足。因此,要帮助学生认识国际经济学双语课程的重要性,以培养自己的国际视野和创造性思维,努力提高研究能力为目标,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学习者,降低对教师讲授的心理依赖,对教师信任而不盲从。

2)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了目标和定位,学生还应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SCL的教学实质上就是研究性学习,学生要摆脱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影响,摆脱“为考试而学习”的传统思维,学会主动提问、主动参与、主动探索,通过和教师共同参与研究课题,培养自己的学习和研究能力。endprint

师生外部激励引导机制的改革

1)建立综合型学习指导支持系统。学校可以尝试建立一个大学生生涯规划、学术研究、就业指导的三方协调机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一指导过程中来,为学生提供包括课堂、校园和社会在内的各种形式的学习体验,以此避免研究性学习失去动力,避免社会就业与课堂学习相脱节。

2)改革教师教学的评价管理制度。以“动态、开放、多元”为原则来构建双语教学的评价体系。以学生为中心,确立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评价教学效果——修正教学内容——更新课程目标……依此循环往复,使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不断适应学生的实际水平,从而增强教学效果[6]。同时,改革对教师的管理、考核和晋升制度,对教师最大的激励应是教书育人,而非科研项目和经费[7]。

3)完善学生学业的考核评价体系。改革以“考试成绩为核心”的学习评价体系。考虑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由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化。考核途径和考核方式可以多样化,以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过程为主,避免记忆型考试。

5 结语

提高双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以学生为中心”是适应时代需求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范式,而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起点。在此视角下,目前双语教学改革的最大的障碍往往不是来自于外部教学资源的改革,而是来自双语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在学校、社会等配套激励机制不断改善的前提下,双语教师应接受挑战,努力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瞿振元.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实现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3(2).

[2]张俊超.推进从“教”到“学”的本科教育教学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2012(8).

[3]刘传哲,何凌云,张艳芹.高校研究性学习体系的实践问题及解决路径[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3).

[4]李永安.我国大学课堂教学的改革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3(5).

[5]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

2012(8).

[6]谭凤.后现代课程观视角下的高校双语课程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

[7]陈新忠.以学生为中心深化本科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3(13).endprint

猜你喜欢

双语教学教学资源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情景导游》课程双语教学改革探索
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的实践
基于VMware的教学资源服务器虚拟化设计与实施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